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背景下的語用失誤新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英語已成為當今國際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教育等領域的國際通用語。

目前學界關於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語音特徵、詞彙句法、會話結構、交際策略等方面,尚無研究探討國際通用語背景下的語用失誤問題。

本文首先指出,原有基於英語本族語者交際的語用規範不適合用來指導國際通用語背景下的英語交際,接著對國際通用語背景下的語用失誤進行了界定和分類,最後為新形勢下的語用教學提出了參考性建議。

作者簡介:

陳新仁,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系教授,研究方向:語用學,外語教學,語言政策與語言規劃;

李民,江蘇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系副教授,研究方向:語用學,二語習得,應用語言學。

相關信息:

基金項目:本文得到江蘇省社科基金「英語學術語用能力研究」(項目編號:11YYC012)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基於學術語篇語料庫的中國英語學習者語用能力研究」(項目編號:12YJC740047)資助。

1.引言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進一步深化,英語的使用範圍不斷擴大,具有不同語言、不同文化背景的語言使用者之間的交際都在依賴英語進行(Björkman,2014)。

鑒於其承擔的角色,英語實際上已經是一門國際通用語(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ELF)(陳新仁,2012;文秋芳,2012;石洛祥,2014)。

根據Murray(2012)的定義,ELF指任何一種充當不同母語使用者之間交流媒介的語言。

作為ELF,英語既可以使用於中國人與美國人之間,也可以使用在中國人與日本人之間、泰國人與南非人之間的交際。

據統計,非英語母語者的數量已經遠遠超過了英語本族語者(Sewell,2013;冉永平,2013;文秋芳,2014),很自然,英語作為通用語的交際大都發生在二語使用者之間,而且很多情況下都沒有英語本族語者參與(Sung,2014;陳新仁,2012)。

英語作為ELF使用的多樣性與複雜性,已經遠遠超過Kachru(1985)對英語使用核心區域(Inner Circle,如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外圍區域(Outer Circle,如印度、新加坡、菲律賓)和擴展區域(Expanding Circle,如中國、日本、法國)等三個區域的簡單劃分。

House(2009)指出,英語作為通用語的今天,我們已經不再關注單一的、霸權的英語,而要關注不同的英語變體;英語使用區域的「多樣性和多元化已成為英語使用的顯著特徵,使用範圍已經超越核心區域的英美語言標準和社交文化規約」(冉永平,2013:670)。

英語作為通用語,也已經引起了學界的極大關注,已經成為應用語言學的重要研究課題(Murray,2012)。

現有研究多集中在語音特徵(Jenkins,2000;Kirkpatrick,2008)、詞彙句法(Seidlhofer,2004;Breiteneder,2005;Björkman,2008)、交際策略(House,1999;Björkman,2011)以及教學框架設計(文秋芳,2012,2014)等層面。

近年來,一些研究者開始討論ELF背景下的語用問題(Murray,2012;冉永平,2013;另見陳新仁王玉丹,2012),但國內外尚無研究探討ELF背景下的語用失誤(pragmatic failure)問題。

隨著跨文化語用學、語際語用學等學科的興起,語用失誤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作為一個概念被提出以來已經逐步發展成為二語/外語教學與研究中的核心議題之一。

目前關於語用失誤的研究基本上都是以英語本族語者的語用規範為參照的,屬於語言使用的核心區域,沒有對外圍區域和擴展區域語言使用者加以考慮;與核心區域語用規範一致的英語使用,就是規範的英語用法;否則,就是語用失誤。

顯然,在英語業已成為國際通用語的今天,這種觀點對英語使用過於陳舊和簡單化,忽視了ELF背景下英語的多樣性與複雜性,不再能準確、客觀描述當前的英語使用現狀。

正如文秋芳指出的那樣,「當今世界,非英語母語者已經遠遠超過了英語本族語者,英語權威的中心也已經從本族語者轉移到非本族語者身上」(文秋芳,2014:52),並由此引發了學界的極大研究熱情(文秋芳,2014:52)。

ELF的興起對經典語用學理論提出了極大的挑戰,其中最主要的方面便是語用規範的選擇問題:在傳統研究中,將英語本族語者的語用規範作為標準無可厚非,但在ELF背景下,究竟選擇何種規範甚或哪些規範作為標準便成為一個棘手的問題(Murray,2012)。

相應地,在英語已經成為國際通用語的背景下,如何界定語用失誤,如何勾勒語用失誤類型,如何在新形勢下展開語用教學問題便提上日程。

鑒於此,本文在回顧語用失誤相關研究以及語用學視角下ELF研究的基礎上,結合英語作為通用語的特點,對語用失誤進行重新界定,並嘗試歸納語用失誤的主要類型,最後就英語通用語背景下如何進行語用教學提出一些粗淺的建議。

2.研究背景

2.1 語用失誤研究

一般認為,語用失誤的概念是由英國著名語用學家Jenny Thomas於1983年在其題為「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一文中首先正式提出的。

其實,該概念最早源於Thomas在University of Lancaster讀書時撰寫的題為「Pragmatic Failure」的碩士論文,當時的定義是「無法理解對方所說話語的意思」(the inability to understand 「what is meant by what is said」)(Thomas,1983:91)。

Thomas指出,語用失誤包括語用-語言失誤和社交語用失誤兩種:前者指不了解英語本族語者附著在特定會話結構上的施為用意,後者指不了解交際雙方文化背景、社會地位、語域等因素而產生的交際錯誤(Thomas,1983:99;見何自然、閻莊,1986)。

對於上述兩大類語用失誤,還存在另一種界定的表述方式:語用-語言失誤指「不合操英語的本族人的語言習慣,誤用英語的表達方式,或者不懂英語的正確表達方式,按母語的語義和結構套英語」(曹春春,1998:69),社交語用失誤指「交際中應不了解或忽視談話雙方的社會、文化背景差異而出現的語言表達失誤」(何自然,1997:207)。

兩種表述雖然不同,但實質上大體一致。

語用失誤多年來是語用學、二語習得等相關研究領域的主要議題之一。

現有關於語用失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個層面:

(1)語用失誤的界定、類型及其對外語教學的啟示。

如,除了上面提及的定義外,孫亞和戴凌(2002:19)將語用失誤定義為「說話人不自覺地違反了人際規範、社會規約,或者不合時間空間、不看對象、不顧交際雙方的身份、地位、場合等,違背目的語特有的文化價值觀念,使交際行為中斷或者失敗,使語言交際遇到障礙,導致交際不能取得預期效果或達到完滿的交際效果,這樣性質的錯誤就叫語用失誤」。

曹春春(1998:69)則將語用失誤界定為在交際過程中「因沒有達到完滿的交際效果而出現的差錯」。

(2)二語學習者的語用失誤分析。

例如,研究發現,二語學習者的語用失誤比較多(Blum-Kulka&Olshtain,1986;Ellis,1992;Trosborg,1995;何自然、閻莊,1986;李民、陳新仁,2007),與英語本族語者存在較大差距。

以道歉行為的實施為例,二語學習者對內部修飾語的使用存在頻次偏低、類型單一的缺陷,但對外部修飾語的使用者相對較多,其結果是話語顯得過於冗長(Edmondson&House,1991;Weizman,1993)。

此外,二語學習者還存在話語不夠禮貌的語用失誤,其產出的話語往往比較直接,較少採用緩和語等手段(Ellis,1992;Cook,2001;Economidou-Kogetsidis,2011)。

在使用話語標記語時,二語學習者往往存在類型不夠豐富、過度依賴某個或某幾個標記語的情況(Trillo,2002;陳新仁、任育新,2007)。

(3)語用失誤的成因分析。

一些研究發現,語用失誤主要是由文化差異、語言結構差異、語義差異等因素引起的(張輝,1994;張新紅,2000;孫亞、戴凌,2002)。

無論是對語用失誤的界定、識別還是成因分析,上述研究其實都預設了以英語本族語者的語用規範作為參照標準。

然而,在英語已經發展成為國際通用語的背景下,這樣的標準已經不適應在全球發生的英語交際現狀。

事實上,二語學習者有時偏離英語本族語者的語用規範並非真正意義上的語用失誤,因為這種偏離不是因為缺乏相關的語用知識,而是因為學習者堅持自身語用規範的文化認同取向所致(陳新仁、任育新,2008)。

然而,迄今為止,尚無研究者關注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背景下的語用失誤問題,而這正是本文的關切所在。

2.2 英語通用語語用學研究

作為通用語的英語也已經引起了語用學界的關注,目前此類研究主要集中在交際策略、會話結構等方面。

在交際策略方面,研究指出,ELF交際過程中合作性與競爭性並存(Wolfartsberger,2011),交際雙方一般會故意躲避交際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誤解(Pitzl,2005;Murray,2012),但如果某一信息對於當前的交際特別重要,交際者則會採取顯性手段來標示問題源(trouble source)(Cogo&Dewey,2012)。

出現分歧時,ELF交際雙方會採取有標記和無標記的手段來標識自己的不同觀點(Angouri,2012)。

總體來看,顯性策略(explicit strategies)、理解核查(comprehension checks)、證實核查(confirmation checks)、請求澄清(clarification requests)等策略或者手段在ELF的會話交際中都常見(Björkman,2014)。

從會話結構來看,ELF交際中經常出現本族語者交際中不常見的情況,如合作性重疊(cooperative overlap)、語碼轉換(Cogo,2009;Hülmbauer,2009)等現象,話輪轉換也經常不出現在話輪轉換關聯位置(TRP),話題突然轉變的情況比較常見(Meierkord,2002)。

此外,House(2003)發現,ELF會話中交際者經常在話輪啟始位置使用 and、but 等句首連詞,卻很少使用yes、I see等標示人際意義的結構。

ELF會話中的修正也有特點,例如,Svennevig(2008)發現,ELF中的修正一般緊隨問題源,且都旨在解決聽力和理解中的問題,與話語的可接受性無關。

從修正類型來看,容易威脅對方的面子需求的他人啟動的修正(other-initiated repair)出現的比例較高,其使用目的一般是保證信息準確傳遞;也就是說,在ELF交際中,話語內容的清晰傳達才是交際雙方的首要任務。

可見,關於ELF的語用研究雖然已經有了不少重要的研究發現,但是在理論建構方面稍顯不足,未能對新形勢下的語用失誤進行重新界定,不利於作為國際通用語的英語教學與交際的開展。

因此,本文將嘗試對ELF背景下的語用失誤進行重新界定,並嘗試勾勒出新形勢下語用失誤的主要類型,為已成為國際通用語的英語教學提供參考。

3.英語通用語背景下的語用失誤新解

3.1 語用失誤的重新界定

如前所述,隨著全球化的進一步深入,英語已成為國際通用語,在世界經濟、貿易、文化、教育等領域承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

英語已不再僅僅是英語本族語者自己的英語,而且也變成了全世界所有說英語者的英語。

英語的語言特徵、社交規範等不應該再局限於英語本族語者的語言、社會、文化規範(Murray,2012),而應該日益體現其國際通用語的特徵,英語「使用區域的多樣性和多元化已成為英語使用的顯著特徵」(冉永平,2013:670)。

儘管我們可以將語用失誤區分為面向英語本族語者的失誤(L1VS.L2)與面向其他非英語本族語者的失誤(L2 VS.L2),但是我們提倡基於相同的語用能力評估標準確定相應的語用失誤識別標準。

在ELF背景下,我們將語用能力定義為恰當地傳達交際意圖、順利實現交際目標的能力,體現為對各種社會性因素的考量(如禮貌、合作、同情、樂助、禁忌等)、語境敏感性程度(如場景的正式程度、參與人數、公共/私人場合、一般/緊急場合)、平等、寬容的心態、移情能力、適應能力、磋商能力等(陳新仁,2012;另見文秋芳,2012),這種意義上的語用能力帶有很強的建構主義色彩(陳新仁,2014)。

相應地,在ELF背景下,我們將語用失誤重新定義為跨文化交際者由於對當前語境下的顯性或隱性社交語用因素的感知或表達不當而帶來的交際問題或障礙,如交際目標或意願的受挫、面子的傷害等。

由此,語用失誤的評判標準不再是英語本族語者的交際規則,而是一些普世的交際規則(如話輪轉換、禮貌、合作等)、交際雙方根據語境動態建構話語的能力、文化包容與適應的能力等。

ELF背景下的交際雙方都有自己的社會價值體系,對英語本族語者的語言社交規範也有一定的了解,但不一定對對方的價值體系有很好的掌握。

他們在交際過程中,無論是遵循其母語的社會文化規範,還是遵循英語本族語者的文化價值規範,都應該在交際過程中根據語境需求做出動態調整;否則,就屬於ELF背景下的語用失誤。

3.2 英語通用語背景下的語用失誤的主要類型

在國際通用語背景下,影響交際成功進行的主要因素並不是語音語調、詞彙句法等問題,而更多的出現在語用層面(Knapp,2011),特別是社交語用層面。

據此,筆者基於社交語用維度,嘗試歸納出ELF背景下英語交際中常見的語用失誤類型:

(一)對交際場合正式程度、行事程序的感知失誤

EL F交際雙方首先需要關注的問題是交際場合的正式程度以及其對應的行事程序,理解語體等社交因素對語言選擇方面的要求。

一般來說,場合越正式,交際雙方的話語就應該越正式;反之亦然(魏玉燕,2001)。

如果交際者使用了與語域文體不吻合的話語(如在正式場合使用了非正式的話語),那麼就犯了語用失誤。

如果在正式場合使用了非正式話語,說話人會顯得粗魯、不禮貌、不尊重別人(Murray,2012)。

同時,我們還要關注不同場合的行事程序,按照其相應的要求行事。

比如,在學術講座這種比較正式的場合,主持人沒有按照社會規約首先介紹報告人,沒有遵照一般的程序辦事,也屬於語用失誤的範疇。

(二)對彼此情感距離的感知與表達失誤

ELF交際中語用失誤的另一個維度與交際雙方對彼此情感距離的感知與表達有關。

肖旭月(2003)指出,言語交際會受到情感距離的影響;情感距離越小,話語越直接;情感距離越大,話語越間接、越禮貌。

ELF交際同樣受此規則制約。

交際雙方需要結合語境因素,對情感距離做出合適的判斷,並據此產出適切的語言形式。

在交際過程中,避免使用過於生硬的表達,也儘量避免給人留下套近乎的印象。

(三)對自己或對方交際目標、行事意願等的感知失誤

ELF交際中的語用失誤還涉及對彼此交際目標、行事意願等的感知失誤。

參與ELF的交際雙方擁有不同的母語文化背景,其結果很可能會是交際雙方都基於自己的母語文化進行交際。

在交際雙方社會文化規則(如意圖或意願表達的直接或明晰程度)不一定共享的情況下,很容易會使對方誤解自己的交際意圖和行事意願。

此時,如果雙方不能順利表達自己或獲取對方的交際目標或行事意願,便會產生語用失誤。

(四)對對方認同的價值觀念、習俗等的冒犯

在ELF交際中,如果冒犯對方認同的價值觀念、習俗等,也屬語用失誤的範疇。

價值觀念、習俗等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ELF交際中,我們需要三種處理文化差異的能力: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對文化差異的寬容度以及處理文化差異的靈活性(文秋芳,2012)。

如果學習者不能敏感覺察交際雙方的文化價值差異,對文化差異持排斥態度的話,這很容易出現交際衝突。

因此,在ELF交際中,交際雙方需要認同對方的價值觀、社會習俗等,並能在交際過程中做出動態調整。

總之,ELF背景下的語用失誤研究不再將語用規範性看作是關注的核心,交際者如何恰當地傳達交際意圖、順利實現交際目標才是ELF 背景下語用失誤研究的關注重心。

4.面向英語通用語背景下語用失誤的語用教學

(一)增強學生對交際語境正式程度、行事程序等的感知程度

語境,就是語言使用的環境,它決定了話語的形式、話語的適切性以及話語的意義,對語言使用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全球化的今天,語境對ELF交際同樣具有非常重要的決定作用。

參與ELF的交際雙方,需要根據語境因素來動態判定交際的正式程度。

如果在正式語境中使用了非正式話語,這顯得對對方不尊重;如果在非正式語境中使用了過於正式的話語,則會顯得說話人自己難以讓人接近。

(二)提升學生對情感、態度、交際目標、行事意願等的判斷能力,強化學生的「移情意識」

移情(empathy)指交際雙方情感相通,能設想和理解對方的用意,既涉及到「說話人如何刻意對聽話人吐露心聲、表達用意」(何自然,1991:11),又涉及到「聽話人如何設身處地來理解說話人言談的心態和意圖」(何自然,1991:11)。

這要求我們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移情意識,在話語產出時能考慮對方的文化價值觀念、社交規則等,在理解對方話語時能做到寬容理解,從對方的角度考慮其交際的適切性。

從很大程度上來說,ELF交際的成功與語用移情的使用密不可分。

(三)強化學生跨文化交際發生前的「備課意識」和語用文化信息(如價值觀念、習俗等)的搜集與消化能力

ELF交際涉及到不同母語背景的語言使用者。

不同的國家、不同的社會和不同的文化,往往有不同的價值評判體系(何自然,1991),而我們不可能在課堂教學中涉及到所有的相關知識。

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需要培養學生自我搜索相關文化知識背景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的敏感性、寬容性和靈活性(文秋芳,2012)。

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備課意識」,使學生能有意識收集相關素材,對參與ELF交際的對方的文化價值觀念、社會習俗等有一定的了解,從而能夠更加有效地參與ELF交際。

(四)提升學生英語的表達、澄清、理解能力

ELF交際中,參與者需具備一定的表達、澄清和理解的能力。

如果表達能力過低,交際就無法進行。

但是,在交際過程中誤解在所難免,此時就需要說話人具備一定的澄清信息的能力,在誤解或者不理解發生時,參與人能夠更加明確地說出自己的交際意圖或者交際意願。

此外,還需要培養學生對非地道英語的適應能力。

ELF中的交際雙方在語音語調、詞彙句法等方面與英語本族語者有一定差距(Knapp,2011),但交際雙方應該能夠理解非本族語的語音變體(如聽懂印度英語、日本英語等)(文秋芳,2012)、不太規範的用詞及句法特徵(Knapp,2011)。

文秋芳(2012:78)指出,在ELF語境下,人們更多關注的是「學生在多大程度上能夠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有效完成交際任務」。

此時關注的中心不是說話人能夠做到語音語調標準、說話流利、用詞準確、語法錯誤少等,而是重點關注說/產出的話語是否能夠適切地表達了自己的交際目標與行事意願。

(五)增強學生善於觀察、隨機應變的變通能力、磋商能力、糾錯能力

文秋芳(2012:80)指出,「語言教學的預期結果是獲得在線生成恰當策略的能力」,即ELF交際背景下的語用能力。

這要求學習者在ELF交際過程中善於觀察交際語境,並具備相應的變通能力、磋商能力和糾錯能力。

在英語教學中,不可能涉及所有的交際規則、社會習俗等,因此需要重點培養學生善於發現文化差異、培養他們能夠據此動態管理自己話語的能力,教會他們如何在發現對方的交際規則與自己的預期不一致時,能做出及時的變通,能經過磋商發現對方的文化規約並據此對自己的話語進行適當調整。

5.結語

在全球化背景下,英語已經成為連接所有文化的橋樑,已經不再局限於母語使用者和非母語使用者之間使用,更多的情況發生在非母語使用者之間。

英語已經承擔起國際通用語的角色,成為國際政治、經濟、文化、貿易、教育等各領域的默認交際媒介,幾乎是全球所有國家之間交流所依賴的工具。

在此背景下,如何規劃英語教學以適應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的現狀,是廣大教育工作者亟需關注的一個話題。

本文認為,在ELF交際中,語音語調、句法詞彙等維度是否貼近英語本族語者的表現已經不再是衡量英語交際成功的主要標準,語用方式是否貼近英語本族語者的表現同樣也不是衡量標準。

無論是與英語本族語者還是其他非本族語者使用英語進行交流時,話語表達的可理解性、適切性和可接受性才是真正的衡量標準。

話語一旦不合適、不可理解、不可接受,則會產生語用失誤,容易導致交際誤解和交際衝突。

本文提出的ELF背景下的語用失誤,指跨文化交際者由於對當前語境下的顯性或隱性社交語用因素的感知或表達不當而帶來的交際問題或障礙,如交際目標或意願的受挫、面子的傷害等,其主要失誤類型包括對交際場合正式程度、行事程序的感知失誤,對彼此情感距離的感知與表達失誤,對彼此交際目標、行事意願等的感知或表達失誤,對對方認同的價值觀念、習俗等的冒犯等四大類。

筆者針對上述ELF背景下可能發生的語用失誤就語用教學提出了一些看法。

由於學界對ELF本身尚有較大爭議,文獻中對ELF語境下的語用失誤鮮有涉及,加之筆者在ELF交際方面的經驗欠缺,文中謬誤在所難免,希望專家、讀者多多批評指正,共同推進ELF背景下語用失誤研究的進一步深入。

(本文參考文獻請參閱《外語與外語教學》2015年第2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英語國際通用語背景下的語用能力思想新探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英語已由外語(EFL)轉變為通用語(ELF),不同於英語作為外語的交際範式及語用特徵相應出現,這引發了對於語用能力思想及其研究的新思考。本文首先從歷時角度考察語用能力觀的...

英語通用語視角下語用教學的新思維

本文基於個人研究和教學,以交際教學法為指導,重新考察了語言、教學者和學習者之間的互動關係,探討了在外語和通用語兩種不同框架下英語學習的標準和規範之間的差別,最後詳細描述了筆者使用通用語框架開展的...

科學依據|英語學習真的越早越好嗎?

心理研究學者在談及個體心理發展時,經常會提到「關鍵期」(critical period)這個重要概念。心理學家普遍認為,人類的某些行為和技能、知識的掌握,在某個特定時期發展最快,最容易受到環境影...

第二語言立場表達研究

主觀性研究正成為語言研究的熱點之一,現有研究多關注話語使用者如何通過話語表達個人情感、態度、價值判斷和評價等。語言交際中傳遞完全客觀的信息幾乎是不可能的,看似客觀的陳述,如「他是這個學校的優秀...

語用學促進人類自我認知升華

光明網07-27 13:17顯示圖片西方哲學經歷了「語言學轉向」以後,於20世紀70年代進入了「語用學轉向」。哲學的語用學轉向是各種「語用思維」綜合發展的結果。可以說,是英國的言語行為理論、法國...

學英語就要說得像美國人一樣溜?丨語言學午餐

把英語說得像美國人(或者其他英語國家的人)一樣溜大概是很多人的目標,在很多時候大家都把這些人說的英語作為一個標準來對照。而這些把英語當作母語的人,也就是英語母語者,確實在英語教學中占領著一個「神...

專家視點:語言習得研究前沿

作者簡介:袁博平/張輝/盧植/蔡金亭/張萍/曾濤/常輝袁博平(劍橋大學):二語習得研究長期以來一直在圍繞「成人二語習得為什麼不成功?」「為什么兒童在短短几年的時間內就能掌握自己的母語,而成人花十...

大學英語分級教學與學生語用能力培養

王振芳大學英語的教學改革一直與國家外語能力培養密切相關。為了更好地提升國民的外語能力,教育部目前已經啟動了國家英語能力標準以及國家外語能力測評體系的研製工作。這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多年來大學英語界...

國際通用語視角下關係程式教學模式探究

摘要: 本研究以傳達人際意義的關係程式為教學內容,以帶有社會建構論色彩的語用學理論及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的相關研究成果為指導,提出適應新形勢的關係程式教學模式,以期為今後的語用教學模式的探討和研究...

網絡語言學研究需要「語用學轉向」

半數以上中國居民已經成為網民,網絡自然成為現代國人日常交際的重要組成部分。相應地,以網絡語言為研究對象的網絡語言學則為語言研究開闢了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 2016年8月,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發布...

0-3歲幼兒語用技能的發展

語用技能的發展是幼兒語言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語用能力是指交際雙方根據交際目的和語言情景地使用語言工具的一系列技能。幼兒的語言技能可以從語言操作能力、對外在環境的感知能力和心理預備能力三方面進行考察。

失禮研究漸成熱點

禮儀和禮貌一直是備受關注的研究對象。Leech提出了「禮貌原則」的六條準則:「得體準則」、「慷慨準則」、「褒獎準則」、「謙遜準則」、「贊同準則」、「同情準則」,分別要求人們儘量減輕對方的損失,儘...

關係管理理論及其運作

摘要:語用學研究一定語境下的言語交際,包括語言產出與語言理解。然而影響人際交往中語言產出的因素並不只局限於面子與禮貌。Spencer-Oatey在20世紀中期注意到了這一盲點。提出了以「面子、社...

英語老師上課該不該說中文?

有些學校不讓老師用中文,不用中文到底好不好?老師說,臣妾做不到啊。學生抱怨聽不懂全英文,不懂外教講話。英語課堂到底要不要用英文呢,今天聽了崔冕老師的講座,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