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語習得」英語啟蒙,你真的懂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第二語言習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LA,簡稱二語習得),通常指母語習得之後的任何其他語言學習。
二語習得理論是在研究兒童習得母語的過程和原理的基礎上提出來的。
二語習得是外語教育界的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已經有40年的歷史。
二語習得對培養中國孩子外語有很多可借鑑的觀點。
-
無意識的輸入成果大於有意識的學習
無意識的輸入才是習得,有意識的學習叫做學得,習得的效果比學得好。
習得是無意識的吸收,是一種隱性的學習。
是在真實的語境、交際需求、大量接觸、交流互動過程中自然獲得的語言能力。
-
聽說讀寫的順序不容顛覆
二語習得的核心要素是大量聽,獲得有效的輸入。
英語啟蒙是英語聲音的啟蒙,首先要建立孩子的英語語音體系。
從語音學習的角度來說就是要建立聲音與圖像或情景的直接對應關係。
這種對應關係,不藉助於文字,對應的越好,英語就會越流利。
三到五歲的孩子不要先著急閱讀,更不要寫字。
重點需要大量的聽,先讓孩子理解聲音,這和母語的習得是一樣的,六歲再學認字並不遲。
聽說領先,尤其適用英語這樣的拼音語言。
孩子先理解了聲音,為後面的認字和閱讀打下必要且堅實的基礎,事半功倍。
-
遵循可理解性輸入的原則
可理解性輸入是二語習得的核心。
原則是「i+1」。
i是自己現在的水平,+1就是在這基礎上只加一點點的新知,簡單點就是能夠著,以此達到可理解。
外語學習是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如果不能夠貫徹可理解性輸入的原則。
所加的東西過多,大大超過學習者的理解能力,那就會像噪音一樣達不到任何效果。
中國學生的外語啟蒙,有意識地通過聽、讀以及多媒體等各種方式獲得豐富的語音輸入,是語言習得的重要途徑。
-
語言輸入要大量,有意義,有興趣
習得語言沒有捷徑,唯有大量地堅持接觸。
為孩子準備大量的泛聽和泛讀材料是基礎,只有教材或者精度幾本小說是無法做到習得的。
有意義和有興趣,說的是二語學習者必須要對習得的材料感興趣,能聽得懂,看得懂,知道說的是什麼!願意再聽和繼續讀下去。
孩子用感情判斷什麼有意義,什麼無意義,這兩種信息在大腦中被分別存儲的。
有意義的東西,不需要反覆背誦,就能夠重新被回憶起來。
學齡前兒童的注意力,只有15分鐘左右。
如果情緒讓大腦抵制強加於他的無意義的東西,那麼吸收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說情感最終影響語言習得的效果。
習得是在不知不覺中在非常愉悅的,沒有壓力的情況下發生的。
-
尊重沉默期
在掌握二語能力的過程中都應該有一個相對長的沉默期,一般是6個月到1年,在學習者能把大量的內容逐漸內化,達到一定思維能力和有足夠的信心前,不應該開口說外語。
度過沉默期後,有計劃有步驟的輸出才可以開始。
如果跳過沉默期在外語聽力還很低時,過早用外語交流,會直接導致停留在一個水平不再提高。
外語說的能力要比聽的能力來的慢一些,而且他是自然到來的的。
聽得多了,自然就會說了。
在孩子英語啟蒙的路上,作為家長,要珍惜語音關鍵期,給孩子創造一個「二語習得」的環境和必備的條件是最重要的。
孩子英語怎麼都學不好?主要缺習得!
橙果果說:今天的分享是絕對的「乾貨」「硬貨」,您讀起來可能會有點費力!但這些理論、觀點對家長輔導孩子學習外語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只有大家理解和認可了,才能更加堅定地去實踐,不是嗎?全文:252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