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禮研究漸成熱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禮儀和禮貌一直是備受關注的研究對象。

Leech提出了「禮貌原則」的六條準則:「得體準則」、「慷慨準則」、「褒獎準則」、「謙遜準則」、「贊同準則」、「同情準則」,分別要求人們儘量減輕對方的損失,儘量增大自己的損失,儘量增加對對方的讚揚,儘量減少對自己的讚揚,儘量增加對對方的贊同,儘量增大對對方的同情。

而且所有的語言都有禮貌用語和禮貌表達式。

據不完全統計,《語用學雜誌》上摘引率最高的論文中有七篇是關於禮貌研究的。

自《禮貌研究雜誌》問世,人們不僅從多維度觀察禮貌問題,也更加關注不禮貌即失禮現象。

Culpeper 1996年發表的《失禮之剖析》及後續系列研究是失禮研究的先鋒,2008年Bousfield和 Locher合編的《語言失禮》進一步推動了失禮研究。

同年《禮貌研究雜誌》推出的「失禮特刊」大大助推了失禮研究。

最近十幾年來,英美等國已舉辦了四屆「語言失禮國際研討會」,其學術性、系統性、深入性及延展性都代表著失禮研究的前沿。

既有禮貌研究,為什麼還要研究其反面的失禮?由於社會生活和人際關係的複雜性,失禮話語俯拾皆是,以各種形式存在於社會集體和個人交往中。

失禮言語既會傷害人際情感,也會影響個人或機構形象,對個人生活、機構運行甚至社會和諧帶來負面影響。

為何失禮研究成了語用學、社會學、傳播學、心理學以及修辭學等學科的研究熱點?

第一,在現代社會,禮儀和禮貌具有很高的社會價值,而關注和研究禮儀和禮貌問題必然涉及其反面即失禮問題。

第二,失禮現象大量存在於社會個體的言談舉止和公共生活中,破壞了我們的語言生態。

第三,失禮言行形式多樣,各不相同。

有口語的,也有書面的;有私密的,也有公開的;有隨意的,也有正式的;有個人的,也有機構的;有面對面的,也有匿名隱身的;有一對一、一對多的,也有群體對群體的;有虛構的,也有真實的。

第四,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人類生活和交際的方式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特別是隨著網絡交際的出現,其語境特點和交際模式明顯不同於以往。

由於不是面對面交流,不少人覺得無需顧及面子,言談更為隨意、直接乃至欠禮貌,此種隱身或匿名交際成了失禮話語的溫床。

第五,人類具有社會性及合作性,同時也具有利益性以及對抗性,因此,在需要和存在禮貌用語的背景下,也產生了衝突性話語,具體表現為不客氣、吵架、詈罵等言行,經典的語用學禮貌理論以及互動社會語言學理論偏向於且源於社會合作,難以充分解釋失禮現象。

第六,以往關於禮貌問題的研究大多是從言語行為的視角出發的,並沒有把言語行為和人際關係結合起來。

當代語用學的失禮研究開闢了人際語用等課題,將言語行為和人際關係的研究熔為一爐,彌補了失禮純語言研究的不足。

總之,失禮是禮貌問題這枚「硬幣」的反面,與禮貌一樣,處於多學科的通衢交匯點,吸引了不同領域學者的關注並呈現出新的研究趨勢。

首先,網絡交際已經成為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博客、微博等新媒體語境中的失禮現象,尤其是網絡語言暴力嚴重地影響著人們的語言生態。

垃圾郵件、網絡跟蹤、網絡欺凌等也充斥著侵犯他人隱私、威脅他人面子的失禮言行,這些現象都需要加以研究。

在計算機媒介交際中,交互者利用諸如表情符號、非標準或多重標點符號,以及詞彙替代之類的手段來減輕或增強潛在的面子威脅力,也值得關注。

其次,很多現代交際都具有多模態性,廣告和公示語也不例外,其間的失禮問題也值得注意。

以往的研究著力於語言這一單一模態,未來可能兼顧其他模態的失禮性,如輔助語言手段或非語言手段,如手勢、道具、音量、韻律、標點、紙張、時段、圖片、視頻等。

多模態方法不僅適用於社會個體的失禮行為研究,還可服務於群體話語與機構性話語失禮的調研,如網絡交際的失禮、醫患話語的失禮、師生話語的失禮等。

總之,經濟社會越發展,就越要講求禮貌。

不僅需要研究文明和道德,禮儀和禮貌,還要研究其反面,即不文明、不道德、無禮儀、不禮貌的言行,找到解決這些「反面」和負能量問題的辦法,才能建立起一個健康的語言生態。

(作者單位:華僑大學外國語學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關係管理理論及其運作

摘要:語用學研究一定語境下的言語交際,包括語言產出與語言理解。然而影響人際交往中語言產出的因素並不只局限於面子與禮貌。Spencer-Oatey在20世紀中期注意到了這一盲點。提出了以「面子、社...

語用學促進人類自我認知升華

光明網07-27 13:17顯示圖片西方哲學經歷了「語言學轉向」以後,於20世紀70年代進入了「語用學轉向」。哲學的語用學轉向是各種「語用思維」綜合發展的結果。可以說,是英國的言語行為理論、法國...

人際語用學視角下的關係研究

摘 要:本文從人際語用學的視角,探究人際關係研究的新發展。首先,討論關係的語用特徵,梳理它與面子、禮貌、情緒等研究之間的關聯性;然後,從研究範式、選擇對象等方面探討人際語用學中的關係研究,旨在呈...

新認知語用學

摘 要: 認知語言學與社會語言學相結合產生了「認知社會語言學」,認知語用學兼顧社會因素產生了「語用學的社會認知分析法」。通過深入考察這兩個學科以及相關研究我們發現:緊密結合「認知」和「社會」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