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時代社區教育教師專業成長研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MOOC在全球的興起,給傳統教學及教師帶來挑戰。

隨著社區教育實踐工作的全面開展,社區教育教師作為新時期的教師群體,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存在自我定位不清、身份認同尷尬、缺乏專業引領等問題。

文章在教師賦權增能理論的基礎上,結合MOOC的模式提出以社區教育教師為中心的、自下而上的專業成長途徑,以期在內部賦力和外部賦權方面促進其專業成長。

隨著公開課、微課、可汗學院等在線教育在中國掀起一陣浪潮,MOOC也引發了教育的革命,成千上萬的學習者在MOOC平台中學習,通過網際網路就能學習名校名課,與世界各地的學習者共同協作,完成課程學習即可得到知名大學的證書,是學習者夢寐以求的學習方式。

MOOC的特點及其對教師的新要求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是教育領域出現的一種新的在線學習平台,近幾年來備受國內外教育界的關注。

國外學者認為MOOC將社會化網絡、某一領域的專家和網上可獲得的資源整合起來,通過多種形式的社交媒體參與討論、思考、分享資源,課程是在參與者的交流中生成的。

MOOC平台中學習者都是主動積極獲取知識的人群,大規模開放課程吸引越來越多的學習者個性化學習,具備以下特點。

1.免費優質課程且易於使用

MOOC平台中的課程是國際頂尖大學與Coursera等課程提供商推出的免費在線課程,課程的視頻大多是十分鐘左右時長,課程主講教授是本領域頗有建樹的專家,且開放課程在本校中就非常受歡迎。

課程內容花費巨大,均經過授課團隊的精心設計,可謂名師名課。

隨著信息技術和計算機網絡的飛速發展,學習者只需要一台聯網的終端設備,即可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學習。

MOOC與其他的網絡課程一樣,學習者登錄即可獲取課程信息。

2.更加注重互動

MOOC可以支撐大規模的學習者同時在平台中學習,有相當高的教師和學生比例,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需要大量的回應和互動的互動設計,為了儘可能及時反饋並促進學習者與教師之間的「教學相長」,運用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平台來處理大眾的互動和回應。

學習者的發帖、跟帖、點讚等學習軌跡通過數據挖掘技術可作為平台個性化輔導的依據。

3.人性化多元評價

在MOOC平台中完整的學習一門課程,從課程的預習、學習、結束,每一項都賦予量化分數,課程的論文形式的評閱需要評審三位以上同伴的論文,且提供詳細可操作的評價標準,稱作同伴評審。

課程學習過程需完成知識測驗,即自動化線上評量系統。

在課程視頻引入「內嵌式」測試功能,播放到時間點系統自動彈出測驗題,且教師也會參與其中,根據學生反饋調整評價標準,及時發現教學存在的問題並採取補救措施。

一般來說,MOOC會綜合考慮學習者平時學習的參與情況、同步測試、作業完成情況等,最終得出的綜合成績比單一考核方式更為科學合理。

4.學習環境的社會性

MOOC平台中課程不局限單純的視頻授課,而是同時銜接博客、社交網絡等,既提供實時在線交流平台,又鼓勵學習者隨時利用Wiki、博客等分享交流,使用Twitter人際互動,使用FaceBook等分享課程資源。

MOOC始終關注並鼓勵學習者個體的自發、自組織行為,形成學習夥伴社交圈,知識的協同建構創新使得MOOC始終保有活力,吸引大量學習者參與。

MOOC重新定義了學校,重新定義了教師,也重新定義了學生。

MOOC對教師教育教學的挑戰有:一是亟需提升專業知識和能力,更新教學觀念;二是改變與同伴和學生的互動模式,要學會網際網路時代在線互動技巧,關注小組協作學習;三是變革教學評價方式,注重評價的量化指標和多元化過程性評價;四是提升社交媒體、工具、資源的使用技能,勇於發表個性觀點,積極推薦分享知識;五是增強網絡課程資源建設工作。

社區教育教師現狀研究

社區教育作為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的重要載體,發展至今已經有三十多年的歷史,其發展態勢由中心城市向街道推進,實驗區與示範區規模逐漸增長,基本形成三級網絡,煥發出生機與活力。

社區教育是為當代人、為社區居民提供教育服務,改善他們的生存境遇,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發展能力。

1.社區教育教師專業成長內涵

專業成長是指某一專業群體通過不斷學習而使自身專業素養和內涵不斷增長的過程。

社區教育教師專業成長是指在教師職業生涯中,依託專業組織,通過不斷乃至終身的專業訓練,習得專業知識技能,逐步提高自身的從教素質,成為一名優秀教育專業工作者的過程,也就是從「普通教師」變成合乎要求的社區教育者的過程。

社區教育教師是社區工作的直接實施者、服務者、管理者和組織者,是推動社區教育工作發展的關鍵。

從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可知,無論是哪個群體的教師,其專業發展必然調動教師的主觀能動性。

教師要不斷反思教學理念、方法和行為,在課堂中深度與學生互動,觀察和監督學生的學習行為,課後對教學效果自評,實現自主發展。

從教師個體角度,教師需要樹立終身學習意識,具備自學能力、反思能力、評價能力等;從教師群體角度,教師還需要具備協作能力、交互能力等。

這些要求恰恰也是MOOC時代所倡導的教學觀。

研究表明,影響教師發展的因素主要包括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內部因素是教師的個人因素,如教師的認知、情感、性格及興趣愛好因素等對自身發展的影響力;外部因素是教師個體所處的外部環境因素,強調了組織環境因素對教師的重要促進或抑制作用。

2.社區教育教師專業成長困境

通過相關文獻綜述總結,社區教育的教師需要扮演的角色有設計者、組織者、促進者、幫助者、關懷者、研究者[5],以上多重角色屬性說明社區教育教師的工作已經有所延伸,在知識能力要求、組織設計等方面要求更高。

這是因為社區教育的教學對象是居民,需要有較強的人際溝通能力;社區教育的教學和活動的開展需要具備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等。

正是由於社區教育教師超出了常規教師所需的知識和能力,其專業發展途徑跟普教與眾不同。

從教師角度出發,從事社區教育工作過程中面臨的困境有以下幾個方面:

(1)自我定位不清

社區教育的工作主要有:教育教學方面工作(社區課程資源開發、課程大綱編撰等),行政管理方面工作(日常管理、活動組織和策劃等),科研項目方面工作(科研課題申報、實驗項目研究、學分銀行實施和推廣)等[6]。

而現實社區教育教師或受聘於社區學院,除了教學方面工作還要配合街鎮政府從事一些行政事務,例如發放招生通知、聯繫學員、採購辦公用品、協調課程等瑣碎的工作,而在課程資源建設、科研課題申報、實驗項目研究等方面工作承擔有限,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職稱評定的晉升通道,缺乏社區教育專業群體應該擁有的社會地位資源。

(2)缺乏專業培訓引領

目前,由於制度保障體系不完善,全國各地區的社區教育仍在自我探究階段,社區教育教師面對複雜多變的社區,服務對象是龐大的社區群體,他們擁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興趣愛好,如何有效與之溝通、服務等都是教師需要破解的難題。

總之,提升教師專業意識、知能素養方面,缺乏專家引領和項目培訓。

普教的培訓項目是自上而下,由培訓部門確定培訓主題,教師聽命並完成學習任務,無法調動每一個教師的積極性,培訓效果不佳。

(3)社區教育教師身份認同尷尬

社區教育屬於「非正規教育」,不同於正規教育,其教師隊伍來源廣泛,主要來自於中小學校等教育部門或民政等其他部門,他們大多是「轉崗」來做社區教育工作,大多數不具備社區教育、成人教學理論和方法等方面的知識和訓練。

面對社區居民文藝音樂技能類多元需要,在社區開展教育工作,被認為是從事「不專業」的工作。

因此,在社區教育發展的初級階段,大部分社區教育教師對工作內容、方法存在一段「迷茫期」和「無助期」,街道的社區教學點甚至只有一個校長、一個教師,嚴重缺乏職業認同感、歸屬感和安全感。

賦權增能理念的社區教育教師專業成長途徑

由於社區教育教師群體的話語權有限,工作往往通過上級下達下級執行的方式開展,不能充分調動社區教育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影響其對自身工作不斷反思和進步的空間,長期以往,使得社區教育教師對自我的認知及教學工作產生負面影響,群體的教師專業發展過程遲緩。

1.賦權理論內涵

賦權(empowerment)理論的發展和興盛源於社區心理學,以喚醒都市中貧困、文化不高居民的自覺性,以提升自我賦權增能感,藉此改善其生活。

至此之後,賦權增能理論在教學改革中受到重視,教師應該是教育改革的主導者、行動者,而不應被視為學校教育改革的對象。

給教師賦權分為外部和內部賦權,外部的賦權即賦予教師一定的決策權,在制訂相關政策時,讓他們充分發表想法與見解,並儘可能地予以考慮與採納,以達到減少教師在專業工作中出現的「無力感」的初步目的和實現教師角色調整的終極目的。

內部的賦權就是教師自主發展自我成長和問題解決能力的過程,從自己掌握的知識和技能中獲得支配能力,即教師內在增能。

根據教師賦權增能理論結合上述問題,具有賦權感的教師能合理有效地處理教學情緒、知識技能和教學媒體等方面的問題,更加勝任教學工作,並從中獲得自信和成就感,解決自我定位不清而產生的消極影響。

在此過程中提高教師參與社會工作的積極性,增進對自我身份的理解與認識,解決身份認同尷尬的問題。

增加權能意識的教師對專業培訓內容有更清晰的要求,在知識技能的進修或組織活動技能方面有著更加明確的方向,培訓效果可能會超出預期。

2.賦權增能理念的社區教育教師專業成長途徑

在MOOC來襲的當下,不應追求用固定的模式來對職業進行專業化的引導,主張採用一種更為開放、靈活、有彈性的專業化方式。

從社區教育教師自身角度出發,結合MOOC模式對教師的啟示,自下而上提出以社區教育教師為中心的專業成長對策,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發展教師的內在權力,包括出於自身需要,主動在MOOC等優質平台中學習,提升知能的動機;積極主動的與社區居民、同行、領導等進行交流,充分表達想法和建議,建立互助學習小組,建設專業共同體;以對話者和傾聽者的平等身份對社區教育教學過程的多元量化評價,體現居民參與性的主體地位;利用社交媒體工具發表個人觀點,積極申請科研立項,增強行動研究,將好的經驗分享給他人,促進經驗共享;二是賦予教師一定的外部決策權,給予社區教育教師相對靈活的空間,相信他們的專業責任和判斷決策能力,增強教師的工作動力和參與意識,開展多樣化形式的專業培訓,促使教師積極地朝更高更好的方向發生改變,如圖1所示。

圖1 賦權增能理念的社區教育教師專業成長途徑

MOOC時代賦權增能理念的社區教育教師專業成長途徑

MOOC的學習是一個終身化的過程,社區教育教師作為提供社區教育服務的專門工作者,更須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在外部環境方面,政府和社區管理部門要充分信任教師具備專業能量,在法律法規政策方面提供保障,給予教師增能空間。

在內部賦力方面,教師發自內心進行自主學習提升知識技能;加強互動溝通能力,小組協作學習並學會在線協作;主動參與自身教學評價,促進教學反思;積極參與科研項目理論研究,總結經驗。

1.教師內部賦力

(1)自主自需學習,成為學習專家

社區教育教師應享有繼續學習、不斷提高和發展專業素養的權利和機會,MOOC具備世界一流大學的教師團隊、課程設計和支持服務,課程內容新鮮而廣泛,能夠滿足不同學習者的需求。

社區教育教師在MOOC平台中學習,學習名師們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方式,感受獨特的授課風格和方法,全面了解專業相關的前沿動態,借鑑名師們的教學經驗併合理利用到自身的課程中,為社區教育的教學及活動的開展積累知能經驗,這是一種間接的專業引領,幫助社區教育教師成長為學習專家。

(2)小組互相協作,增強互動交互

社交媒體之所以受到大眾的歡迎,是因為每個人都有渴望與他人建立聯繫、與人交際的需求,社交網絡的發展逐漸轉變為社交式學習。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的最底層或許不再是生理需要,而是WIFI的需要,也就是與世界連接的需要。

教師職業本身需要集合集體智慧,社區教育教師更需要協同合作,發揮「我們天生都是合作者,隨時準備與他人交流」的思想。

無論社區教育教師面對的是社區老年人還是青少年,社區教育教師都要與各類群體交流,需要充分的表達自己的態度和想法。

為了達到共同的目標,以小組協作的方式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務,獲得享受成就感。

既要加強面對面人際交流,還要深諳社交式學習的技巧,學會在線與人互動協作。

(3)注重評價的量化,有效連接學習者

美國新媒體聯盟2014高等教育版《地平線報告》指出,對於未來教育的發展,大數據時代的量化自我,將會帶來深刻的體驗式學習變革[11]。

社區教育教師在工作各方面也可嘗試量化多元評價,借鑑其他社區的經驗,將評價指標進行細化並賦予權重。

在課程教學方面,讓學員和同伴開展評價,並對教學資源、媒體、支持服務、組織管理等方面進行多元評價。

其次,要根據評價及時反饋並動態調整評價標準,為促進學員提升素質而評,為尊重學員個性差異而評,體現評價的人性化。

通過評價有效「連接」學習者,獲得職業成就感和價值感,進一步增強工作動力,向更好的狀態發展。

(4)積極參與科研,開展行動研究

社區教育課程性質和服務對象的多樣性決定社區教育教師不僅具備專業的理論知識、專業技能等,更要通過科學研究將實踐的知識總結提升到理論的高度,然後再用科研成果指導實踐。

社區教育目前仍然存在參與不足、社會影響力不大的問題,作為實現自我發展需要的社區教育教師,自身方面充分調動參與科研項目的積極性,在外部條件方面需要在社區學院乃至政府層面給以引導和支持。

尤其是青年教師,通過行動研究驗證理論假設,促進教學經驗反思,更快速的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社區教育專業工作者。

(5)組建資源團隊,參與課程開發

為了促進社區教育數字化建設進程,社區教育教師需建設課程資源。

可借鑑MOOC的課程建設和呈現方式。

MIT和edX的三位研究人員對MOOC視頻與學生的參與度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六分鐘的視頻短片更吸引人;給幻燈片配上教師的特寫能提高參與度;個性化的視頻要比在錄音室內完成的高保真製作更吸引人;可汗式的邊畫邊講教學要比幻燈片具有更高的參與度等[12]。

因此,社區教育教師可嘗試建設特色的社區教育課程和資源,並通過評比競賽等方式促進課程資源的共建共享。

2.外部賦權,加強專業培訓

社區教育教師的專業成長離不開專業引領的主題培訓,教師根據參與各方面的工作特性和需求,提出進修和培訓的意願。

社區教育專職教師的培訓方式力求豐富和多樣,如除了面對面培訓,應提倡基於項目的學習、實地考察、個案研究等,另外通過現場學習進行情境認知,如對工作進行系統性反思,將工作任務視為學習機會,提升培訓效能。

由於教師在社區活動過程中全程參與,教師個體不斷實踐成長,對社區教育教學工作有較大影響力,居民受益匪淺,角色定位越來越清晰,專業地位逐漸得到同行的尊敬和認可,增強自信心,實現職業的成就感和價值感。

教師的知識和信念的改變,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居民學員,得到居民的滿意和認可,社會知名度逐漸提高,在專業機構和組織的支持下,政府方面根據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為社區教育教師的待遇提供保障,並逐漸推行社區教育教師職業准入制度,確立社區教育教師資格證書制度等等。

MOOC的來襲,社區教育的蓬勃發展,對教師的觀念、角色、專業知識和能力、教學方式等產生變革。

社區教育教師需主動更新專業知識理念,勇於表達個性想法,把身上既有的能力引發出來,成為獨立的問題解決者及決定者,積極投入到社區教育的各項工作中。

在專業化過程中,教師不僅要依靠自身的努力獲得專業方面的完善,還要建設專業共同體來促使整個教師隊伍的專業化,社區教育教師專業發展將是一個長期、艱巨、漸進的過程。

(作者:楊志平,中山市廣播電視大學)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國際新概念引領教師教育

近年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或重要國際教育大會不斷發布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文件或報告,提出了對各國頗有啟發價值的教師教育新概念。而且,這些新概念本身正在伴隨人類文明的發展而漸趨成熟並日漸完善,引起各國教...

教師職業的專業性表現在哪裡?

與醫生、律師等很多專業性的職業相比,社會上很多人對教師的專業性頗多微詞,認為教師職業的專業性不強,很模糊,因為教師所教的知識並非是獨家的,是各行各業的人們都不同程度知曉和掌握的。隨著人們受教育水...

「顛覆論」下的慕課反思

2008年大規模開放式在線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簡稱MOOC或「慕課」)首次出現,其井噴之勢始於2011年秋,同時,Coursera、edX與Udacity...

教師教育改革三大突破點,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是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的名言。如果培訓的理念與方式滯後,教師就容易陷入不停踏進同一條河流的窘境,就容易產生職業倦怠。區域教育主政者要思考,是不是可以通過培訓升級、...

教師專業發展要有新思路

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往教師聚焦學科培訓,關注學科教學,聽評課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如今,在「網際網路+」新環境下,教師的專業發展有了新的思路。當天,與會專家從教師素養、研訓方式和...

幼兒園應如何實踐德培(DAP)教育的適宜性

引言:適宜性是德培(DAP)教育的最大特質,主要包括年齡適宜性、個體適宜性、文化背景適宜性。那麼,這些適宜性在具體的德培(DAP)教學過程是如何開展的呢?在德培(DAP)發展適宜性實踐課堂上,要...

信息技術為教師培訓「畫像」

我國教師培訓工作成績斐然,進入新時代,也要應對新挑戰。由於教師培訓所具有的大規模與常態化特點,人們對於培訓品質的期望不斷提升,產生了一些突出問題,包括如何在大規模培訓的背景下關注教師的個性差異?...

淺談教育機構邁進正規化,校長的使命是什麼!

北京十一學校李希貴校長曾經寫的一本書:《學生第二》,這個書名還產生過一些議論,其實學校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這樣的道理李校長自然是十分清楚的。等我們看了這本書的內容就明白,李...

文喆:有效教學及其實施策略

來源:人民教育  ●北京市教科院研究員 文喆   一、在世界教育發展史上,有效教學是個歷久彌新的話題。從上個世紀後半葉以來,由美國開始,又不斷有人提出教學的有效性問題,並隨之而形成了若干以「有效...

在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你迫切需要些什麼?

「在經濟全球化、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國高度重視教育,這是一個國家的發展戰略。隨著教育從數量發展轉向質量發展,從規模發展轉向內涵發展,教育行政單位、學校、教師、學生都面臨著巨大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