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新概念引領教師教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年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或重要國際教育大會不斷發布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文件或報告,提出了對各國頗有啟發價值的教師教育新概念。

而且,這些新概念本身正在伴隨人類文明的發展而漸趨成熟並日漸完善,引起各國教師、研究者和政府機構的密切關注,對培育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新一代教師的新觀念、新能力和新技術產生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可持續發展教育為教師教育提供基本方向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的《教育促進可持續發展:學習目標》指出,為了促進教師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教育能力,有必要改變職前和在職教師教育的內容與結構。

可持續發展教育長期以來在各國教育傳統中比較匱乏,這不僅僅是教育內容與課程結構方面的缺失,更是教師教育觀念和生活思想的一大空白。

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伴隨著人類現代化進程的深入推進而崛起,逐漸滲透到教育領域,成為優秀教師面對成長中的新一代必須具備的基本觀念和能力。

這是地球文明轉型升級的一種需要,是人類面向未來應該自覺做出的一大選擇。

因此,《教育促進可持續發展:學習目標》認為,可持續發展教育為教師教育指出了基本方向。

為了讓教師做好可持續發展的教育準備,必須培育他們可持續發展教育教學的根本理念與關鍵能力。

這種理念包括可持續發展教育的基本內涵,如人類與自然的長期和諧共存(生態文明觀)、社會和社區的諸多協調發展(協調發展觀)、人生源源不斷的持續成長(人生髮展觀)等。

此外,可持續發展教育的內涵,也包含培訓教師相關的教育教學能力,例如借教學知識、技能、態度、價值觀、動機等要素來幫助學生獲得可持續發展能力。

這對教育教學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

一些國家將可持續發展教育納入教師教育,如希臘教育部在全國各地的教育區域下設了46個環境教育和可持續發展中心。

這些中心運行的項目旨在培訓教師實施與可持續發展教育有關的計劃。

南美洲國家牙買加為實施可持續發展教育而重新建構課程,包括全球性課程框架,學生通過該框架來審視地區和全球可持續發展的挑戰;文學研究,如發展學生理解他人、喚醒社區意識、澄清價值觀、多視角理解可持續性並激勵他們實踐;社區行動工程,如解決社區中的可持續發展挑戰並引導學生關注社區問題、改善社區生活質量等。

信息技術教育為教師教育增加新鮮內容

經濟全球化時代,對教師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考驗。

教師面對作為網絡原住民的新生代,必須擔當起新的責任、擁有新的技術,從而更主動、更積極、更有效地肩負起直面未來的教育重任。

無論國籍、性別和年齡,沒有一位教師可以迴避這種歷史的責任。

因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了一系列文件或會議報告,旨在喚醒各國教育自覺地與資訊時代同步發展——所謂信息技術融入教育。

這就自然地為教師教育增加了新鮮內涵。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的《亞洲及太平洋地區2030年教育議程》,分析了信息技術促進教育的巨大潛力,要求各國為教師制定信息技術能力標準和框架,並根據基於能力的方法來改良教師培訓和職業發展。

這種能力標準和框架不僅支持信息技術融入教育,還支持教師在職業道路上持續改進相應的信息技術;要求教師不僅注重提高信息技術,並要確保教學需求與社會變革發展之間保持高度一致。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2030年教育議程》的基礎上,又在曼谷出版了題為《多途徑開發和實施——基於能力的信息技術教師培訓:案例研究》一書,以此作為支持教師培訓改革、促進信息技術的主要成果之一。

案例研究包括澳大利亞將信息技術整合到整體國家教師標準和綜合職業道路,以及韓國在能力建模過程中與教師密切合作等內容。

2017年5月舉行的亞太教育信息技術部長級論壇上,南亞代表面臨教育對信息技術的急迫需要與教師實際能力和技術之間的顯著落差,明確認識到信息技術是加強21世紀知識和技能的關鍵手段之一。

會議同意立即展開提高教育質量的兩項行動:第一,提高教師信息技術的能力及相關培訓的質量;第二,為國家資料庫之間的共享制定高質量的標準化數字內容。

該論壇最後達成的共識是,信息技術可以通過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開放式教育資源與個性化學習軟體等,來獲得高質量的教學材料,從而提高教育的公平性和包容性。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亞洲及太平洋地區2030年教育議程》,意在促進教師教育迎接全球化時代新技術的挑戰,致力於各國教師在思想觀念、能力方法、技術手段等方面順應人類教育範式的跨時代升級。

全納教育為教師教育增添人文底蘊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促進全納教師教育介紹》中指出,全納教育是一個持續不斷的動態過程,旨在為學生提供優質知識教育的同時,尊重文化的多樣性,尊重學生之間不同的需求、能力、特點和學習期望,消除教育教學中各種形式的歧視。

教育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經常會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產生對文化形態、課程內容或者學生個體獨特性的疏忽甚至偏廢,表現不一的不公平和不公正始終是教育的普遍性難題。

那麼,把全納教育的基本精神融入教師培訓,使之鋪就教師個體職業人格之新人文底蘊,就是教師教育必然的價值取向。

因此,教師教育必須為未來的從業者提供相應的價值觀和知識能力,以利於他們在學校教學中為每一位學習者創造和發展真正意義上的全納學習環境,使後者通過全面「悅納過程」而獲得真實、溫暖、幸福的教育感。

這樣一種消除歧視和偏見的教師教育新概念和新思維,無疑是人類教育文明史上的一次偉大飛躍,為經濟全球化時代的一代新人展示出接受教育文明洗禮後的光明前景。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出版的《促進全納教師教育介紹》要求教師教育做出重大調整,以展示「全部悅納」的願景。

該書特別在課程部分強調了設計和組織以前沿思想為靈魂的包容性課程及其方法。

首先,是尊重學生的不同觀點、獨特利益和特殊價值立場,悅納其多元的感情世界;其次,「靈活應對」學習者的各自需求和經驗,關愛每位學生獨特的生命世界,正視其正當學習權益和訴求;再其次,自覺創新教學方法,通過更多的讚美與激勵來釋放學生心靈深處的求知熱情和創新期待。

總之,這是以「包容性」為核心的教學流程來充分體現「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全納教師教育新理念。

如上所述,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以及相關學術會議所發布的這些文件和報告,提出了教師教育的新概念,並正在形成全球教師教育的主流趨勢。

這也為我國教師教育帶來啟示,將對我國教師健康成長和專業發展產生可以預期的積極影響。

(作者單位:浙江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

《中國教育報》2018年09月14日第5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MOOC時代社區教育教師專業成長研究

MOOC在全球的興起,給傳統教學及教師帶來挑戰。隨著社區教育實踐工作的全面開展,社區教育教師作為新時期的教師群體,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存在自我定位不清、身份認同尷尬、缺乏專業引領等問題。文章在教師...

爭鳴|何為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

摘要: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是學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當前中小學信息技術應用的現狀不容樂觀,有些現象並未引起足夠的重視。許多從事整合實踐的先行者往往把技術、環境與人等關鍵因素孤立地進...

「顛覆論」下的慕課反思

2008年大規模開放式在線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簡稱MOOC或「慕課」)首次出現,其井噴之勢始於2011年秋,同時,Coursera、edX與Udacity...

視野比勤奮更重要

為提高全縣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從2013年開始,衡東縣教育局就開展了針對縣內教師的全員培訓。我有幸參加了2016年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26班的培訓學習。不學不知道,一學嘆差距。通過這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