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人員看過來,為你提供一所學校的課程方案範本!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時時處處有課程,一事一物皆教育。

」課程是學生成長、發展的養料,也是學校一切工作最終的物化體現,更是一所學校師生能力與水平最有力的證物,是學校的核心競爭力。

【課程依據】

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四川省義務教育課程設置方案(2015年修訂)》以及市、區相關文件精神,學校緊密結合學校「為了孩子的全面發展」的辦學理念,致力於建設能融合向上精神、適合孩子發展、通向孩子未來生活的課程,並構建出符合素質教育的時代要求、助推學生全面成長的具有校本特色的課程體系,以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和創新精神為核心內容,以學生髮展為本,尊重學生,促使每個學生得以個性發展。

【課程定位】

一、以學生成長為目標取向

學校的課程是以促進學生成長為目標取向的課程。

即:課程的設置要以適於學生、適於學科、適於學習,以培養孩子能力、激活孩子智慧、發展孩子潛能為目標。

二、以社會發展為價值取向

學校的課程是依據社會發展趨勢來選擇內容和方式的課程。

即課程要通向社會、通向生活、通向實踐,具有社會性、時代性、發展性和前瞻性。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已邁入「全球化時代」,為了讓孩子適應全球化時代的需求,在課程內容和形式上,需注重培養學生國際理解力,在提高本土文化認識能力的同時,增強孩子的異文化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三、以學校現實為操作取向

學校的課程是立足學校校情具有可操作性的課程。

即課程緊密結合學校現有資源、符合學校發展定位、融入學校辦學特色。

【課程特質】

學校課程特質是,在課程認知方面,將「為了孩子的全面發展」的辦學理念和「融向上、適發展、通未來」的課程理念與《國家教育中長期發展改革規劃綱要(2010-2020)》和《錦江教育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等上級文件進行高度統一,兼備方向性與特色性,既能體現「學在錦江,品質教育」的區域教育願景,使國家、地方、學校三級管理得以整合實施,也能打造屬於自己「融向上、適發展、通未來」的課程特色;既能使學生德智體得以全面、和諧、均衡發展,培養「完整的人」,也能通過自主選擇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激發學生未來生命的多種可能性。

具體來講,我校課程特質可以表述為:「整合」、「選擇」及「均衡」。

一、整合

課程結構的「整合」特質主要通過開發和設置整合課程的方式來體現。

根據《基礎教育課程綱要(試行)》、《教育部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通知》以及《四川省義務教育課程設置方案(2015年修訂)》的精神,開發我省地方課程與學校課程資源,重視根據學校實際情況,設置整合課程,從而落實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有關內容及國家有關部委文件要求開展的專題教育。

二、選擇

在長期的課程改革中,我校堅持促進學生愛好特長和自主選擇性發展的原則,通過自主選擇性課程的研究與實踐,推進學校素質教育,發展學生和教師的創新素質、實踐能力和個性特長。

三、均衡

我校課程特質的均衡性是依據全面發展理論和素質教育的精神而提出的,即我校要把學生培養成為德智體全面、和諧、均衡發展的人,就是說,我們需要培養的是「通向未來的人」或「完整的人」,而不是培養只有某一方面的人。

【課程目標】

一、總目標

建設厚重廣博、務實求精的學校課程;

建設適度適量、融情入理的學校課程;

建設紮根本土、對接世界的學校課程。

實現學校課程的特質——整合、選擇、均衡性。

二、具體目標

健身、益智(善學)、勵行、重德、實學、博知、怡情、創新,以及其下十五項子目標。

1.健身:

增體質:能提高對身體和健康的認識,掌握有關身體健康的知識和科學健身方法,堅持鍛鍊,增強體能。

具體表現在:所有規定體育項目測試都能基本達標,並有一個或多個喜歡的體育項目。

強意志:在經歷挫折和克服困難的過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緒調節能力,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具體表現:遇到困難保持冷靜、清醒,能堅持克服自己的一個或多個缺點。

2.益智(善學):

樂探究:增強探究意識,學習科學探究方法,敢想、敢說、敢做,以主動探究的心態,在探究過程中嘗到成功的喜悅;具體表現在:每學期至少獨立發現、思考並解決一個生活實際問題。

善運用:能較好地將所學知識運用於解決相關實際生活問題,甚至能根據所學知識結合實際,自己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

具體表現在: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3.勵行:

勤實踐:多將所學課本知識與自己實際生活相聯繫,感知學習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繫,並能通過直觀操作等方式解決問題;具體表現在:每學期能寫一個詳細的實踐操作方案。

實操作:紮實做好每個實際操作項目,能了解每一步操作環節,掌握其中的操作方法;具體表現在:能獨自熟練操作這個實踐方案的各個環節。

4.重德(尚德)

知禮儀:能建立良好的禮儀觀念,懂得基本的禮儀常識,形成禮儀行為規範;具體表現在:做一個舉止文明的小學生。

修品德:形成良好品德,形成熱愛生活、熱愛集體、樂觀向上、團結合作的態度,理解日常道德行為規範和文明禮貌,並逐步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公民。

具體表現在:做一個有愛心、懂禮貌、有責任心的小公民。

5.實學

塑習慣:能通過日常教學和生活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以及基本道德行為習慣;

固能力:能在學習過程中鞏固學科的各項能力;在日常生活中鞏固自理生活的能力;在與他人交往過程中,鞏固社會所需的交流能力、表達能力等等。

6.博學

廣知識:能逐漸有體系、全方位地去把握知識,不斷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能廣泛地了解和涉獵不同領域的知識;具體表現在:每個月分享一本自己喜歡的書,並做好介紹。

闊視野:能在紮根本土的基礎上開闊自己的國際化視野,不僅能認識本土文化的精髓,也能了解和尊重世界的多元文化,增強國際理解力;

7.怡情

愉欣賞:能形成良好的審美觀,能發現、欣賞生活中的美,並從中獲得樂趣;具體表現在:每學期至少展示一個生活中的美的作品,可以是一段影片、一張圖片、一段文字、畫的一副畫等等。

悅體驗:樂於親身參與學習、在師生互動中主動獲得知識、感受交流和分享過程,產生團隊合作意識,產生成就體驗。

具體表現在:每學期至少參加一個社會公益活動或團隊活動。

8.創新

勇創新:遇到問題能從多個方面考慮,敢於提出質疑和批判,對問題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和思考,不因循守舊,不固步自封;具體表現在:做一個小小發明家。

每學期至少對一個問題提出較為成熟的創新思考,或製作一個創新小發明。

【課程結構】

在課程結構上,我們具體設置了「適」課程與「通」課程,並將其分成以下四類課程:學科課程、拓展課程、公民課程以及綜合課程。

具體結構如下圖:

【課程設置】

依據上級教育部門的要求和學校課程建設的需要,學校每學年在校時間為39周,考試複習為2周,學校活動為2周,學校活動為2周,教學時間為35周。

每周一、二年級29課時,三至六年級33課時,每課時40分鐘。

在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中,要按照課程標準要求開展書法教育,其中三至六年級的語文課程中,每周安排一課時的書法課;在義務教育階段美術(藝術)等課程中,要結合學科特點開展形式多樣的書法教育。

義務教育一至二年級從語文、美術等課程中每周安排一課時的書法課。

【課程實施】

一、信息技術全融入——精彩實施

網際網路、大數據、信息技術是時代主要特徵,在課程實施方面,學校力求讓信息技術像空氣一樣瀰漫在校園中,具體實施策略是:

1.信息化助推課堂品質提升

利用學校信息技術的特色背景和基礎,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手段,實現國家課程的校本化。

前期階段,主要以課堂演播系統和學校網站數字化平台為基礎的信息環境中實施課堂教學,利用人機互動、文字處理、圖像處理、聲音動畫、信息集成的數字化工具,對課程知識內容進行重組、創作,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讓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獲得能力。

2.信息化推進課程運行與優化

下階段,學校建設未來教室,配備互動桌、顯示屏、投票器、3D印表機、VR智能穿戴、二維碼掃碼觀課、智能選課與數字化課程留痕系統,深入推進技術帶來的課堂變革,著眼學生個性化學習和整體學習力的提升。

以信息技術促進教師課程觀念和教學方法的轉變,讓更多的老師能以智慧的教來促進學生主動的學,藉助信息技術提升學校課程管理水平,達到減負增效,促進學校、教師、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二、合理規劃有統合——優化實施

在非占用固定課時實施的學科拓展、德育課程、社區體驗等領域,我們要合理規劃,用好資源,強調課程的統整性、體驗性和教育的及時性。

1.創新拓展育人渠道

「學校無小事,事事皆教育,教育無小事、事事皆育人」,特此開展針對性強,實效性高的德育微課開發、創錄、展賽活動。

德育微課做到三個融合:與學生生活相融合,課前重調查、課中重體驗,課後重反思;與學生學習相融合,引導德育工作者將微課與學生常規教育,特色活動開展相融合;與學科教育相融合,倡導學科教師積極挖掘學科教學的育人資源,構建整合式、融合式的生態德育新模式。

2.打造學校特色品牌

積極邀請區內少年宮、進修校從高位管理、課程建設、課外活動、文化建設等方面對學校德育課程建設進行有力指導。

藉助教育部課程中心與錦江共建實驗示範區的資源,承辦德育課程建設活動,提升學校德育課程影響力。

舉辦綜合性學校特色品牌活動,加強宣傳,提高學校德育課程美譽度。

3.多方搭建專業支持系統

在學校內部,開展個體針對性研訓、團隊互助式研訓活動,探索績效管理制度,構建課程運行支持體系。

在學校外圍,讓家校走進學校。

建立「家——校——社」三位一體支持體系,通過成立家長委員,舉辦家長學校,形成家、校、社互動的長效機制,為學校課程提供強有力的人力資源保障;讓教育走向社區,成立「社區家庭課堂」,利用社交媒體,以家庭教育內需為切入口,通過定期的親子活動,家庭教育宣傳活動,社區聚會組織家長分享家庭教育心得體會,為孩子的教育提供學校外的交流服務組織。

三、聚焦生活重體驗——項目實施

1.借鑑項目學習思想

以STEAM教育為代表的項目學習,自上世紀80年代興起於美國,歷經三十餘年的發展,在世界範圍內越來越廣泛地開展。

學校在2016年開始了對STEAM教育的探索,我們希望以這種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對未來的學校課程建設、課堂實踐、師生髮展等方面帶來新的飛躍。

項目學習強調問題驅動、學科整合、動手實踐、體驗創新等要素。

鹽小的課程實施要借鑑項目學習的思想,讓「整合」「做中學」「問題牽引」成為常態。

2.逐步推進項目學習

將項目學習引入跨學科課程體系中,以跨學科的項目豐富了原來以單科課程為主的課程體系。

學生們在同一主題下融合科學、信息技術、工程、藝術、數學等多學科內容進行學習。

項目在學校逐級推廣、層層推開:(1)從實施範圍看,從個別社團開始嘗試,逐步推廣到試點班級,再擴大到全校範圍;(2)從項目形式看,從單一學科為基礎的項目開始,逐步向跨學科的項目嘗試;從實施路徑看,項目學習要在社團活動、年級校本課程,學科教學課堂中多線實施。

如:以我與動物、詩歌、老師、植物、歷史、地球為項目,開展項目式社團活動,孩子的詩歌書、森林動物園說明書、數學遊戲設計等項目學習融入學科拓展課程中。

3.三種方式推進項目學習

(1)借鑑,通過借鑑國外課程和國內成熟課程,在拓展實施。

(2)嘗試,學校嘗試從學生的學習感受和學習願望出發自主研發項目活動,引導學生髮現生活中的問題並嘗試努力解決。

(3)利用創客中心等機構,開展系列創造研發類課程,如社團時間學習的機器人課,SCRATCH編程課、樂高機器人、3D列印等。

通過不同的途徑,把項目學習本土化、系統化,研發適合我們的課程群落與教材,使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落地。

【課程評價】

課程評價引領和支配著課程實施的方向,評價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課程運行的質量。

評價包括對課程本身的評價、對組織者和實施者的評價和對參與者的評價。

在此,我們主要談對參與者的評價,即對學生的評價。

一、評價原則

1.評價取向著眼全面性

主要遵循綜合性評價原則和差異性評價原則。

(1)綜合性評價,站在宏觀的育人觀評價學生的綜合發展。

(2)差異性評價,一方面橫向評價出學生與他人相比的優勢和優點,另一方面縱向評價出個體的自主成長與進步。

2.評價內容突出過程性

課程評價採用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將評價貫穿於學校課程實施的全過程,重點評價教師參與課程實施的積極性與高效性,評價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參與、體驗程度、學習的高效性。

3.評價方式強調多元性

對具體課程內容以多元評價方式進行評價,採取教師評價、學生自評互評,家長與社會參評相結合,書面材料評價與學生口頭評價、活動展示報告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等方法。

4.評價目的注重激勵性

結合學生的活動過程及終結性結果進行評價,鼓勵學生主動參與、體驗。

學校設立「貝貝桂冠」學生成長升級體系,用於引導學生努力提升,激勵其不斷成長,並在此過程中不斷獲得成就體驗。

二、「貝貝桂冠」學生成長升級體系

我校學生成長升級體系為:爭折桂冠。

其體系升級辦法如下:

1.學生成就系統以不同等級的「貝貝桂冠」為升級載體,每一個學期每個課程可折取一枚桂冠。

桂冠種類包括:鑽石桂冠、金桂冠、銀桂冠、銅桂冠四個級別。

每個桂冠都要通過學習成長值積分得到,越是高一級的桂冠所需要的積分越多。

各學科教師可從「個人過程性學習積分表」進行評價,以「成長值」、「能力值」、「追加值」為載體,給學生積分。

需注意要以「周記」的形式記錄學生「個人過程性學習積分晉級表」,從而反映一個學生一周的學習狀態。

並將每周學生個人過程性學習積分晉級表裝訂成冊,從而完整記錄每個學生小學6年的學習成長足跡,真實反映出學生個體在小學階段總體變化狀況。

2.積累4枚的同一級別的桂冠可升級為1枚上一級別桂冠,即1枚鑽石桂冠=4枚金桂冠=16枚銀桂冠=64枚銅桂冠

3.儘可能使每個學生通過正常的學習達到了基本要求後,各學科每期末都可獲得至少最低級別的桂冠。

4.除教師評價以外,每學期也可通過學生間互評、家長和社會各界參與評價等方式,使得學生增加積分。

5.對每學期期末桂冠等級高的且數量多的學生,進行大會表揚並頒發「實力桂冠王」勳章;也歡迎學生自薦,由其競選演講,觀眾投票而選出「人氣桂冠王」勳章。

6.通過12個學期的桂冠積累,在畢業典禮上對鑽石桂冠的畢業生頒發「通桂皇冠王」勳章和皇冠實物。

7.各年級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需制定詳細的積分細則,全面的量化學生各方面的情況,這種成長積分體系是從過去單純的結果評價轉變為過程性評價,起到約束學生行為、激勵向上進取的作用。

【課程保障】

一、忠實執行國家課程

我們緊緊圍繞學校「立道厚德,有鹽有味」這一培養目標,忠實執行國家(政府)的課程方案與課程標準,建立以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為主體的學校課程體系。

通過規範的課時安排、「教學六認真」等要求的執行來提升課程運行質量。

二、認真實施拓展課程

在課程體系中,基礎性內容處於核心地位,向外是拓展性內容。

拓展課程採用擠壓課時或者學生走班的形式開展,由教導處統籌安排,年級組負責排課實施,教務員負責監督執行情況。

三、層層落實主要職能

1.課程規劃層主要職能

分析學校校情,把握課程開發方向,制定課程規劃;制定課程建設制度;組建課程領導小組,考評教師工作績效;指導校本課程開發,審訂教材和課程目標。

2.課程領導層主要職能

具體領導課程建設,選定任課教師、組織課程實施;不斷提升課程領導力,監控課程執行質量;負責課程課時安排,確保良好的教學秩序;組織學生選班分班工作,組織任課教師開展質量分析;建立課程專項檔案。

3.課程執行層主要職責

認真履行教師的職責和義務,以身作則,文明從教;認真編寫教材,實施有效教學,追求高質量教學業績;每次教學做到有計劃、有準備,積極組織代表隊參加各級的各種競賽活動,並努力獲得好的成績,認真做好學校分配的各項工作;加強學習,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按時上交各類資料。

四、詳細制定教師發展計劃

隨著現代化建設的發展和素質教育的深化,學校課程的內容和形式將越來越豐富多樣。

在職教師尤其是新教師能否適應與承擔新課程的教學任務,已成為提高學校課程教學質量的關鍵。

根據學校師資現狀,特制訂以下計劃:

1.走出去:參加省、市內外各有關單位組織的各級培訓。

2.請進來:聘請校外有關專家進校指導。

3.校內「拜師學藝」:針對我校新教師較多情況,要求新教師拜成熟教師為「師」,利用課餘時間跟崗跟班學習。

4.教師間互學:「三人行必有我師」,多聽各學科尤其是本學科其他教師的課,引導大家互評互學,從聽課進行對比,發現自我缺點,發掘他人可借鑑的優點。

5.自我學習:通過提供書籍、資料、器材,引導教師自我學習,逐漸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學能力。

五、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資源

課程的實施不能僅靠教材,還需利用好網絡資源,合理補充課外知識和史料;也需整合豐富而生動的社會資源,開闊學生視野。

關注「明白說教育」,私信留言「課程建設」獲取相關資料和課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一、翻轉課堂實施中的教學轉型

摘 要:翻轉課堂的興起表征著我國課堂教學應對信息技術時代的積極轉型,由此帶來「教」與「學」的變化勢必要求教師作出應對。翻轉課堂在教學目標、內容、學習方式和對象上引發的系列變化,要求教師在「教師—...

當創客融入學科教育 會激發出怎樣的新情境

「只要2滴洗滌污染液,監測裝置的pH指示針就超過7.8了,但要恢復卻需要17滴酸性液體中和。可見污染簡單,恢復難啊!」4月13日,在杭州市上城區舉辦的中小學創客教育論壇中,杭州市勝利實驗學校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