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提高小學多科教師培養水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從世界學術界來看,小學教師究竟全科好還是分科好,一直是有爭論的。

分科教學基本實行科任制,主張分科教學的人認為,分科有助於增進教師的學科專業素養,有助於深化學生的學科本質理解,有助於強化知識的絕對本體地位。

而全科教學基本實行包班制,主張全科教學的人認為,全科有利於增加教師與學生的接觸時間,有助於全面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有助於養成學生良好的品質習慣。

可以看出,分科教學更強調知識中心取向,而全科教學更重視學生中心地位。

實際上,在小學階段,從教育目標的定位來看,更重要的是形成學生對探究與發現、製作與建造、談話與交際、藝術與表現方面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與生活習慣,讓他們從生活中、活動中、問題中、經驗中學習,通過自己與外部世界和內心世界的互動來形成對自然、社會的自我的認識。

畢竟,兒童的生活世界是未分化的、統合的,兒童的發展基礎是可塑的、具有無限可能性的。

教師如果沒有全面、長時間地對學生學習與生活進行跟蹤與觀察,就無法對學生的個性有一個準確的認識。

特別是在小學低年段,無論是從幼小銜接還是從對兒童的了解方面說,全科教學似乎都比分科教學對學生更有利。

需要指出的是,分科教學與全科教學是兩種極端的狀態,一端是專門從事某一班級某一門學科的教學,另一端則是從事某一班級全部學科的教學。

雖然這兩種極端情況在現實中都存在,但大多數情況下,小學階段進行的都是多科教學。

當前,《教育部關於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的意見》(教師〔2014〕5號)之所以明確提出「針對小學教育的實際需求,重點探索小學全科教師培養模式,培養一批熱愛小學教育事業、知識廣博、能力全面、能夠勝任小學多學科教育教學需要的卓越小學教師」的培養模式改革任務,除了以上提到的全科教學的好處外,還有另外一個更為現實的好處——節約教師。

眼下,農村小班小校的大量存在和城市小班化教學的目標訴求是不爭的事實。

無論是班級規模的被動小型化還主動小型化,如果以分科教學配置教師的話,必然對教師數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對財政供養產生更大的壓力。

然而,在以區縣為重心支付教師工資的財政體制下,過度配置教師基本上是不可能的,為了保證國家規定課程的開齊開足開好,實施全科教學是一種最佳的選擇。

對師範院校來說,讓所有小學教育專業的本科生全部成為全科教師是不現實的,但成為多科教師則是可能的,這就是為什麼《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提出「鼓勵地方政府和師範院校根據當地鄉村教育實際需求加強本土化培養,採取多種方式定向培養『一專多能』的鄉村教師」的原因。

就我個人的理解而言,《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中所提出的這一句話是有深刻含義的,至少可以作出以下的解讀:

首先,「一專多能」的結構是多樣的,要基於大學生的興趣和專長,要尊重大學生的選擇。

儘管國家從政策上看已經不主張普通高中文理分科了,但實際上,在高中階段學生事實上已經出現了學業興趣的分化。

一般來說,大致可以分為四類:文理兼通型;理科偏向型;文科偏向型;藝體偏好型。

當然,這種區別也不是絕對的,有的學生喜歡理科但也對體育運動感興趣,有的學生喜歡文科但更喜歡音樂美術。

所以,從小學教育專業的招生上來看,可以實現多類型取向的招生政策,在大學的課程選擇上,針對學生的興趣特點進行模塊化設計,這樣使學生的「多能」更具有多樣性。

對於「一專」來說,也並非只專某一門學科,在很多情況下應該是某一大類的學科,比如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

所以,要加強「大類」學科的綜合化培養。

其次,「定向培養」的取向是本土化的,要基於當地鄉村的人文自然優勢,實施「場地」本位的教師教育。

教育是生長,教育是生活,教育是經驗的持續更新與改變。

學生的生活都是在一定的場域發生的,進入學校前積累的經驗都是在特定場地與特定對象互動生成的,教育不能脫離兒童的這些寶貴經驗而獨立地開展,學校也不應與社會隔絕。

相反,學校應該與當地社會相聯繫,應該是社會的延續與提升,因為這是學生高質量學習得以發生的前提與基礎。

所以,我理解的定向培養不只是就業意義上的「去向培養」,更是教學意義上的「本土培養」,意味著教師要對從教地區的人文自然產業優勢有深入的研習和認識,因為這些不僅蘊含著當地兒童的已有經驗,更是兒童新經驗生成的生活源泉和社會基礎。

加拿大、澳大利亞、美國等開展的面向原住民的教師教育,都採取了讓師範生修習當地文化、地方知識的課程,開展全方位地方體驗活動等活動,這一點值得借鑑。

再其次,「多種方式」的教育是多內涵的,既要重視教師教育體制的改革,更要關注培養模式的創新。

在應試教育體制下,「一專多能」教師是很難培養出來的。

現在學界有一種「懷念中師」的情緒,為什麼中師出了那麼多優秀的人才?原因雖然複雜,但有兩個原因是非常重要的:一是生源非常優秀,基本上都是農村初中生中的佼佼者;二是未受應試污染,中師實行的是真正的素質教育。

所以,可以探索「初中選拔、六年制培養」的學制改革,開展師範大學學生綜合素質養成教育試驗,為多科教師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因為初中生還有較強的可塑性,也可以激發出無限的可能性。

同時,還可以改革教師教育的培養模式,探索「語文+社會+藝術」、「數學+科學+體育」、「語文+數學+X」等多組合的學科模塊課程,同時加強「班主任工作+兒童心理學+課程教學論」等教育必修課程。

當然,除了職前教育之外,還應該加強職後多科教師的培訓模式創新,讓他們帶著問題來進修,依託實踐去成長。

當然,在我們極力強調培養「一專多能」教師的同時也應該看到,到了小學高年段,特別是五六年級,實施分科教學會更有利於學生向初中的過渡和學科知識的學習。

實際上,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們也多會形成學科偏好和實踐優勢,學校完全可以根據他們的教學優勢在高年級安排分科教學,而不必從師範生入學起就進行分科化或者單一學科的專門化培養。

總之,對於多科教師培養,我們還要加強實驗研究,增強對多科教師培養規律的自覺認識,提升教師教育的自覺行動,不斷提高小學多科教師培養水平,為全國兒童提供一個高質量的小學教育。

(作者:鄔志輝)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合格的鄉村全科教師哪裡來

上學期末,作為資深的科學教師,他總結學校一學期小學科學課程的教學情況,發現問題很多,尤其年輕教師的教學存在不少困難。很簡單的一個例子:老鷹、麻雀、蚯蚓……這些動物間到底構成了怎樣的食物關係?教材...

全科小學教師培養的焦點問題與對策研究

作者簡介:張松祥,南通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南通 226500)內容提要:全科教學順應小學生認知規律,體現小學教師的專業特性,是當今小學教學改革的趨向。針對當下全科小學教師培養研究的迷思與含糊,對要...

聚焦:鄉村全科教師的詩和遠方

守望最鄉村 教育,或者說鄉村教育如何在教育公平和脫貧攻堅的背景下發揮應有的作用?如何促進鄉村教育公平有質量地發展?鄉村教育再一次被聚焦。當鄉村最好的房子是學校、當基本的辦學條件都有了保障以後,我...

資訊|小學全科即將到來!

搜索關注「師範生聚集地」,了解更多資訊。想必各位師範生早有耳聞,教師資格證改革:2017年下半年以後考試要增加新學科!教師資格證考試筆試和面試中增加新學科。初中、高中、中職文化課程類增設心理健康...

小學全科型卓越教師培養的主要國際經驗

作者簡介:於書娟,江南大學人文學院 副教授 博士 214122 內容提要:推進我國全科型卓越小學教師培養,需要進一步借鑑已開發國家成熟經驗,順應國際教師教育的共同趨勢。通過全面考察,國外關於全科...

探索農村小學全科教師培養新路

開展農村小學全科教師培養,是我國教師教育體系轉型背景下加強農村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的必然趨勢,我們要為小學全科教師成長創造最好的條件,為他們今後成長為優秀教師乃至教育家奠定堅實基礎。 開展農村小學全...

跟崗見習:應用型師範生培養新模式

師範院校是地方基礎教育人才培養的搖籃,承擔著為地方基礎教育事業培養與輸送師資的重要責任。各師範院校應順應教育改革潮流,不斷改革師範專業教育理念,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切實提高師範生教學技能,彰顯...

卓越教師培養 需處理好五個關係

2014年12月,教育部公布了首批80項中、小、幼、職、特卓越教師培養項目,正式開啟了卓越教師培養計劃。有效實施卓越教師培養項目,發揮項目對職前教師培養綜合改革的推動作用,需要處理好以下幾對關係...

馬敏:師範人才培養的機遇與挑戰

信息化已成為本世紀最鮮明的時代特徵。雲計算、移動網際網路、虛擬現實、大數據等技術平台使「教」與「學」突破了時空限制,變革了教學模式,更多的學生開始接觸、利用「信息化」,作為老師自然不能與之遠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