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課設計技術與案例分析:2015年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微課組)作品綜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以來自全國各院校1500餘件微課為對象,這篇論文介紹了微課的應用狀況,揭示出當前微課設計和製作的技術特點、類型與主要問題。

在論文中,研究者將微課劃分為五大類10種樣式,從教學設計、技術實現和呈現效果三個維度,對技術複雜性、字幕、發音標準性、視頻清晰度、教態流暢性、整體視頻效果和教學環節完整性進行評估和分析。

此外,論文分析了4個典型案例。

最後,論文歸納出微課製作中主要問題並提出改進對策。

背景概述

近年來,在國內教育領域,微課、翻課和慕課等新型教學模式逐漸成為教學改革的重要形式,倍受關注。

在實踐中,許多院校也啟動了各具特色的教學改革項目,利用各種形式鼓勵教師在教學中利用新技術來進行創新。

在這種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嘗試製作微課並運用於教學之中,而如何正確認識和引導這場教學信息化熱潮,為教師們提供切實可行的開發技術和設計方法,成為擺在教育技術研究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更為重要的是,與這場教學信息化變革相伴隨的,是教師職業環境和空間的重大變化。

對於那些充分意識到並順應這種變化的教師,將可能會在這個數字化浪潮中獲得豐碩回報,並步入職業生涯的高峰狀態——當前微課、翻課和慕課熱潮所帶來的主講教師學術聲譽和社會影響力的提升,就是有力的證明。

因此,研究微課的設計技術,並推動更多的學科教師廣為了解和掌握,將可能是提升教學信息化發展水平的重要舉措之一。

1.微課的概念與發展

微課程的雛形,源自於麥克格魯(McGrew)提出的「60秒課」(60-second Course),指用1分鐘左右的時間來講解或說明一個特定主題或知識點的教學方式。

他將六十秒課程分成三部分:概念引入、概念解釋和案例,這種六十秒課程更多是作為課程輔助形式。

伴隨著應用不斷深入,其含義和應用形式都產生了相應變化。

現在,它通常指各種基於建構主義理論設計而成的、用於在線學習或移動學習的各類型電子教學資源包,時間也相應延長至數分鐘或10分鐘左右。

在國內,許多教育技術研究者也提出了對微課的認識和理解。

例如,胡鐵生認為,「微課」是指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反映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有機組合]黎加厚認為,「微課」和「微課程」同義,是指時間在十分鐘以內,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內容短小,集中說明一個問題的小課程。

祝智庭則認為,微課程應是一種適應現代快節奏,適合移動學習、泛在學習、碎片化學習等而圍繞某個教學主題精細化設計的講座,長度不長於十分鐘的內容精、容量小的新型課程形態。

本論文將「微課」界定為一種基於學科核心知識點設計而成的,以短小教學視頻為核心的、具有明確教學環節的結構化和微型化在線課件。

其特點是:視頻化、簡潔化與交互性[6]。

同時,以上述胡鐵生提出的觀點[7]為基礎,本文將微課形式的發展演變劃分為四個階段,提出「微課演化四段論模型」(見圖1),分別是:「微視頻」(Micro-video)、「微講座」(Micro-lecture)、「微講課」(Micro-lesson)和「微課程」(Micro-course)。

圖1 微課演化的四段論模型

微視頻是微課的第一階段,也是最常見表現形式。

其核心組成內容是課堂教學視頻,結構和內容鬆散,通常表現為一個非結構化教學資源單元。

舉例來說,就是將課堂錄像(如精品課程的教學視頻)簡單地切割為若干段內容相對獨立的視頻片斷後編輯而成。

其鏡頭表現形式主要以教師在課堂上的現場講課錄像片斷為主,由於教室現場缺乏背景幕布、燈光等配合,再加之教師的教學行為也缺乏明確計劃性和設計性,因而這種微視頻的畫面質量和效果通常較差,結構鬆散、內容隨意性強。

因而在實際教學應用中對學習者缺乏足夠吸引力。

此外,那種在課堂授課過程中利用電腦的某些錄屏工具,將教師的講義幻燈片內容與語音同步錄製下來的短小教學視頻,也可歸入此類型。

微講座是微課的第二階段,這是一種形式與結構單一但具有明確核心知識點的短小式教學視頻。

明確的設計性,是微講座與第一階段微視頻的主要差別,因此在內容結構上、視頻畫面效果及教師的教學行為(講義內容、語言表達、板書等)上都較前者有了一定幅度提升。

但是微講座有一個明顯問題:教學過程某些環節的缺失,僅表現了某個知識點的內容,既無練習、測驗與反饋,也缺乏師生交流與互動——簡言之,微講座只是一種單向的教學信息傳遞過程,故可稱其為「講座」,而非真正意義上的「教學」。

微講課則是微課的第三階段。

在某種程度上,只有當發展到這一階段之後,它才演變為一種真正意義的微課。

具體地說,微講課已發展為一種基於某個知識點、具有明確教學環節的,並帶有一定反饋與交互的結構化與微型化的教學活動。

與前一階段相比,在明確教學目標指引下,微講課增加了多種形式的互動、評論反饋等活動環節。

此時,這種微講課已不再是單向和靜態的活動,而發展成為一種動態的、交互的過程。

微課程,實際上就是以微講課為基本單位而構成的微型化網絡課程[8]。

它是微課的最複雜表現形式,技術層面上已等同於上述慕課或私課,是一種以微視頻為核心資源和呈現載體的交互式在線課程。

與一般視頻公開課不同的是,它具有明確的互動與交流環節,為學習者提供了一種「活的」和「動態的」在線學習環境。

微課程可以認為是通過網絡表現的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的教學內容及實施的教學活動的總和,是以「微型視頻」為主要內容和呈現方式的一種新型微型網絡課程。

可以說,從微視頻到微講座,再從微講課到微課程,體現出教學信息化背後所隱含的思想和技術的內在規律性特徵。

2.微課的類型與技術特點

設計技術上,通常將微課劃分為兩大類:單播式微課與交互式微課[9]。

前者是一種以流媒體視頻作為主要技術形式而設計出的播放型在線課件;後者則是以流媒體視頻技術為基礎設計的,同時還具有互動、反饋等功能的結構化在線教學課件。

交互式微課,強調的是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資源的交互性、學習路徑的多樣性、學習素材的動態性和視覺效果的展示性。

相比於單播式微課來說,交互式微課能為學習者提供更加個性化和興趣化的在線學習體驗,因而學習效果通常也會更好。

教學設計上,交互式微課是單播式微課的延伸和擴展。

在結構上,若在設計時僅包括前兩個環節(教學導入和授課視頻),就是單播式微課。

而交互式微課通常由五個環節組成:一是「教學導入」,向學習展示學習內容和目標;二是以5-10分鐘的「授課視頻」來表達核心教學內容;三是「反饋測驗」,以自動計分測驗來檢查學習者的知識理解和掌握程度;四是「練習評價」,通常以作業練習或協作項目學習等方式來讓學生將所學內容進行應用性操作,通常以在線方式實施。

最後是「學習導航」,以指引學習者進入不同的教學環節。

進一步,還可對微課的設計形式進行詳細分類,從簡單到複雜劃分為10種基本樣式。

課程錄像式:使用攝像機等錄像設備對教師課堂授課進行實錄,後期剪輯形成的微課。

錄像加截屏式:在課堂實錄的基礎上部分時間插入授課內容幻燈片所形成的微課。

幻燈片錄屏式:利用計算機螢幕錄製幻燈片內容,配以錄音講解形成的微課。

軟體模擬式:利用專用程序將軟體的操作或使用過程錄製為視頻所製作成的微課。

自動錄播式:利用專用錄播設備拍攝教學並搭配幻燈片演示而成的微課。

角色扮演式:教師和學生通過情景劇的形式將教學內容融入劇情表演中,經後期剪輯形成的微課。

現場實操式:在一定教學情境中將教師所演示的某種技能錄製為視頻所形成的微課。

動畫表示式:將教學內容製作成動畫、動漫並搭配場景,或將教師形象製作為動漫人物組合而成的微課。

手繪視頻式:利用專用軟體製作的,第一人稱視角下教師手部書寫或繪製教學內容所形成的視頻。

虛擬場景式:以綠背摳像視頻和虛擬場景來編輯講課視頻,再輔之以各種動畫和學習交互環節組合而成的微課。

微課參賽作品評審

以下將以2015年教育部組織的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微課組所收集的1500餘件參賽微課作品為調研對象,分析其設計類型和技術特點。

1.背景信息

在本研究中,共計有1511件微課作為研究對象。

參賽學校分為本科院校、高職院校和中職院校三大類(見圖2)。

其中,本科院校提交的作品數為915件,占總數的60.5%。

;高職提交的微課作品數是546件,占總數的36.1%;中職提交的作品數是50件,占總數的3.3%。

如圖3所示,從學科專業上看,作品涵蓋工科、理科、文科和醫科四大類。

其中,文科類微課最多,達到687個;醫科類最少,只有100個。

圖2 參賽院校所占比例

圖3 微課的院校與專業分類

2.微課的評估指標

為進評估所收集的微課作品,在遵循大賽評分標準前提下,本研究設計提出一個評估指標體系(見圖4),包括三個維度和9個要素。

在微課的教學設計維度,主要評估內容選題(知識點具體、內容聚焦)、教師教態(自然、親切、吸引力)和教學環節完整性(導入、授課、練習、總結和導航)。

在微課的技術實現上,則主要從微課所具備的技術要素上,評估其在音頻、字幕和動畫三方面的製作水平。

在微課的呈現效果上,主要考查的方面包括:音、視頻的清晰度、內容播放的流暢性和呈現形式的生動性。

圖4 微課評估體系和要素

3.類型與開發方案

與往年相比,整體看,微課設計的形式和製作技術呈現出明顯多樣化發展趨勢,技術製作方案也隨之出現一些新變化。

例如,在以往傳統課堂實況錄像的基礎之上,開始出現一些製作技術較為複雜的微課(如摳像視頻),表現形式較獨特的微課(如手繪視頻),或者,對教師的教學藝術能力有較高要求的微課(如角色扮演)。

這些情況都說明,微課這種新型的教學課件設計形式,受到了越來越多教師的認可,在當前學校教學中的影響力和作用逐步增大。

研究中,根據參賽作品的製作技術和表現形式,將微課作品劃分為五大類10種樣式(見表1):隨堂實錄類、定製錄製類、表演操作類、動畫演示類和後期合成類。

「隨堂實錄類」微課,具體劃分為「課堂錄像」和「錄像截屏」兩種樣式。

在技術上,其主要區別在於:前者是以單個攝像機以轉換鏡頭方式,來輪流拍攝教師影像和幻燈片內容;而後者則是多個攝像機分別從不同角度拍攝教師影像,再通過某種形式與幻燈片錄屏內容相互疊加起來。

在視覺效果上,後者要略優於前者。

「定製錄製類」微課,在視覺和語音效果等方面,要明顯好於課堂現場錄製的微課,一般都是在辦公室或專門演播室內拍攝,通常會輔之以照明燈光類設備,因此語音和視頻清晰度相對較高,整體視覺呈現效果較佳。

「表演操作類」微課,要求教師具備較強教學表演能力和一定視頻編輯能力方可完成,同時對設備、現場等方面的要求要高於前兩者,常用於製作實驗室操作或技能操作等內容,形式較生動,視覺吸引力強,學習臨場感較好。

「動畫演示類」微課,是一種注重用動畫內容和卡通形象來展示教學內容的一種設計方式,通常會將教學內容改編為具有一定故事情節的動漫故事來展示,視覺吸引度高,趣味性強,容易吸引學習者的注意力。

與此同時,製作的技術要求和成本也相應較高。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手繪視頻式」是一種表現形式較獨特的微課,是利用專門軟體程序來製作②,利用特殊格式圖片素材模仿並生成帶有教師手寫動作的視頻。

「後期合成類」微課,屬於技術和設計成本最高的類型。

通常模仿電視節目的形式,在拍攝時採用綠幕背景摳像和虛擬場景疊加等技術,讓教師以主持人形象出現,再配上各種場鏡、字幕和交互環節(如測驗、導航等),視覺效果突出,吸引力強。

從第一類到第五類,這些不同類型和樣式的微課,在設計、製作和技術上的難度逐步增加,製作成本也隨之升高,視覺呈現效果也相應提升。

需要注意的是,對教師的教學表演能力也隨之提高。

評估數據統計與分析

以下是基於評估指標而得出的統計數據及相關分析。

1.微課的類型與樣式

統計結果顯示,以幻燈片錄屏式、錄像截屏式兩種樣式的數量最大,分別占總數的32%和22%(見圖5)。

同時,課堂錄像式和現場實操式的比例分別是4%和10%。

這4種類型微課所占比例高達68%。

可見,大部分微課的設計仍未擺脫傳統精品課程的製作思路,課堂錄像仍然是多數教師製作微課時最常用的技術方案。

實際上,這種設計理念過去10年已表明,實際效果較差,並不值得推薦。

評估結果也顯示,這四種類型的微課,很難獲得高分。

圖5 不同樣式微課所占比例

另一方面,令人高興的是,數據表明,虛擬場景式和動畫演示式兩種微課的比例分別占總數的11%和6%。

在評估中,這兩類微課普遍得分較高,製作精美、趣味性強。

但是,製作的技術門檻相對較高,通常需要藉助於專業技術人員的支持方可製作,技術和時間成本都較高。

2.製作技術水平

從技術難易程度的評估數據來看,相對簡單的課堂錄像、幻燈片錄屏、現場實操等形式的微課數量較多,而製作難度較高的動畫演示、虛擬場景式的作品較少。

如圖6所示,被評估為「製作技術非常複雜」的作品為186個,僅占作品總數的12.3%;製作技術交普通的微課有620個,占總數的41.0%。

圖6 製作技術水平

微課是Web3.0時代催生出的新型教學模式,學習者、傳遞媒介、學習方式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如果仍以傳統模式看待網際網路形態下的在線課程,則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社會化媒體的普及,網絡文化正逐漸滲透到在線學習者的觀念中,這需要教師和微課製作者主動適應網際網路文化的開放性、虛擬性、互動性、自主性特點,時多使用「網際網路思維」設計課程,製作出生動形象、富有創意、吸引力強的微課。

而隨著課件技術的不斷進步,摳像、動畫製作等複雜技術正逐漸普及,這都是新型在線課程的助力。

當然,需要指出的是,要想達到上述目標,對於學科教師的教學技術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實踐證明,前面所提及的快課式技術工具,對於快速提升普通教師的微課製作能力有較大幫助,值得大力提倡。

3.視頻字幕配備

如圖7所示,全程配備字幕的微課數量為541個,占總量的35.8%;部分配有字幕的數量為63個,占總量的4.2%;其餘902個則無字幕,占總量的59.7%。

實際上,在微課製作中,為主要教學環節配上字幕提示,是一項很重要的技術措施,可為不同環境下學生的學習提供諸多方便,也有利於內容的瀏覽和記憶。

不過,在某些情況下,字幕也有可能會增加學生的閱讀負擔,分散對教學內容的思考,這一點也需要注意。

圖7 微課是否配有字幕

從當前學生的視覺觀看習慣來說,適當為微課配備字幕,是一項有助於學習者獲得最佳學習體驗和學習效果的措施,值得鼓勵。

需要指出的是,技術上,添加字幕是一項工作量較大的工作,通常需要額外的時間和技術成本。

4.授課發音標準性

以易聽易懂的標準普通話授課,是教師教學能力的基本要求之一。

但令人遺憾的是,評估數據顯示,目前仍有部分教師在講課時帶有濃厚的方言味,這對於未來從微課發展為私課和慕課來說,其受眾範圍將可能受到很大限制,不利於今後擴大教師的網絡影響力,這一點值得注意。

圖8 授課語音的標準性

如圖8所示,在被評估微課中,主講教師授課發音非常標準的微課數量為607個,占總數的40.2%;發音情況一般的微課數為713個,占總數47.2%;發音情況不標準的微課數有182個,占總數的12.0%。

對於部分標準普通話表達不佳的教師來說,在今後的微課製作中,嘗試採用當前越來越成熟的「文本生成語音」(TTS) 技術,或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一個技術方案。

5.授課視頻清晰度

整體來看,多數微課的視頻清晰度上能滿足網絡播放的要求。

如圖9所示,視頻非常清晰的作品有488個,占總數的32.3%;清晰度一般的作品有759個,占總數的50.2%;視頻清晰度較差的261個,占總體的17.3%。

評估發現,清晰度較差的微課大多數都是教師課堂教學的實錄,距離較遠且機位單一,達不到網絡視頻播放的要求。

圖9 微課視頻清晰度

顯然,授課視頻清晰度是影響學生觀看意願的重要因素之一。

尤其在高清視頻已成為網絡視頻主流的技術背景下,在製作微課時,教師需要重視授課視頻拍攝的技術環境,如背景整潔性、亮度、聲音清晰性等要素,這樣才有可能製作出能展示教師自身的教學風采,同時也受學生歡迎的微課。

另外,從視頻編輯技術來看,綠屏視頻已成為國內外微課的常見技術方案,值得推廣。

以這種技術製作的授課視頻與幻燈片講義疊加之後,就能快速生成清晰度高、背景乾淨的微視頻,普通教師經過簡單培訓之後也能自行拍攝和製作,是一種成本效益較好的製作方案。

6.授課教態流暢性

整體看,在授課視頻中,多數教師對授課的節奏把握較好,教態自然、大方,動作表現比較流暢。

這可能與微課中出鏡的主講教師通常都是被選拔出來的有一定關係,這些教師的教學藝術課堂現場表演能力都比較突出,表現出較好的鏡頭感和表演能力。

如圖10所示,教師授課非常自然的微課數為622個,占總體比例的41.2%;教師授課流暢性一般的微課數為779個,占總體比例的51.6%;授課表現較為生硬的微課占6.9%。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確實也有小部分教師在面對鏡頭時,表現出表情僵硬,動作變形,講課似背書,缺乏感染力。

這顯然與教師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技能訓練有一定關係,建議加強教學表演能力的訓練,提高在鏡頭前的授課效果。

圖10 教師的教態流暢性

7.整體視覺效果

綜合來看,參數作品中視覺效果非常有吸引力的較少,僅有224個,占總體數量的14.8%;而微課製作無吸引力的數量相對較多,達到501個,占總數的33.2%;剩餘的783個微課作品的視覺效果則是一般水平。

這一組數據表明,微課的整體視覺效果不佳,未達到預期效果。

從整體上看,參賽微課的視覺新引力高低,是與微課製作的難易程度成正比,一些使用了動畫、視頻摳像製作方法的微課視覺效果較好。

可以想像,對於我們所面對的看慣了電腦動畫和各種視頻特效的「網際網路一代」學生來說,要想吸引其注意力,傳統教學課件中所慣用的攝像方式已很難達到預期效果。

這需要在微課設計時儘量採用一些獨特的設計技術,如動漫助教、交互內容等,來提升學習者在觀看微課時的動機和興趣。

實際上,另一方面,在微課設計時突出整體的視覺效果,同時也是提升教師教學形象的重要方式,這將對於教師的職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8.教學環節完整性

教學環節完整性與否,是判斷微課設計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

在評估中發現,大多數微課的教學結構單一,往往只提供了知識點部分的教學,同時卻忽略了教學的其他環節,如測驗、反饋和導航等。

數據顯示,教學環節不完整的微課數高達475個,僅有一部分教學結構的微課為766個,二者相加共占總數的82.1%。

另一方面,教學環節非常完整的微課數有262個,僅占總量的17.3%。

在設計微課時,需要強調的是,儘管相對於傳統教學來說,微課的時間較短,但並不意味著教學環節就可以隨意刪減。

在微課設計中,如果缺失了對學習者的導入、互動、練習和評價等環節,微課的實際教學效果則會大打折扣,與設計初衷相悖。

案例分析

微課設計和製作是有一定技術性要求的工作,但僅依靠技術並不能決定微課製作的質量和水平。

近年來,伴隨著快課技術的迅速發展,其所提供的形式豐富、功能多樣的各類模板,大大降低了教學技術使用的門檻,為普通教師自己動手設計和製作微課提供了極大便利條件。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微課製作正在逐步發展成為一種在新興教學思想指導之下,以翻轉課堂為教學組織形式,以快課為技術工具,目標向私課、慕課邁進的教學信息化改革潮流。

[10]在此過程中,決定微課水平和質量的因素,已從原來單一的強調技術擴展到教學理念、教學設計、視覺呈現、教學藝術技能、內容互動設計等多個方面,因而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多和更高的要求。

以下將從本次評估中選擇4個典型案例,從選題、設計、技術和教法等方面來進行分析,為微課設計提供一些參考思路。

1.英語微課

從技術類型上看,此微課是一個典型的「摳像視頻加內容演示」設計方案,採用了綠屏視頻摳像、後期背景動畫,再配合影視片斷截取等技術。

在視覺呈現布局上則採用了「電視主持人」結構,配有動態字幕,畫面清晰而簡潔;在素材選取上則採用電影片斷截取方式,內容豐富,畫面精彩;在教學表演上,教師的鏡頭感好,教態自然大方,語言表述標準而流暢。

基於這些因素,該微課獲得了文科一等獎,具有較好的代表性。

開場處,微課採用一個簡單醒目的動畫效果,顯示知識點名稱、主講教師等信息,動畫簡明明了,與後續整個微課的視覺色調和風格相統一。

同時,視頻的畫面和語音清晰度也達到標準,視覺吸引力較好,不會讓學習者產生不願意繼續觀看的負面情緒。

作為微課的核心環節之一,授課教師的視頻採用攝影棚綠屏前拍攝,經過摳像處理後形成透明背景視頻,與其他內容素材疊加之後構成微課的基本結構。

授課視頻的清晰度以及摳像的質量都較高,後期與背景疊加之後基本看不出編輯痕跡。

而且,拍攝之前預先設計了動作腳本,這樣教師在錄課時的表演動作較好地與後期背景內容的編輯相互配合,能顯示出主講教師的講課動作與教學內容的協調搭配。

微課還配備全程中英文雙語字幕,方便了學習者在多種技術環境下觀看。

在素材上,該微課大量引用電影《博物館奇妙夜3》的片段,用於講授大英博物館亞洲展區的展品。

在符合版本法中有關教育環境下「合理使用」原則的前提下,這種方式既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觀看興趣,同時也節省了製作成本,值得鼓勵和借鑑。

微課採用了常見的PPT幻燈片形式來輔助教師的講解,技術簡單但表現出較好的視覺效果。

這首先得益於主講教師的PPT幻燈片設計風格較好地保持了與微課整體風格的統一;其次,PPT幻燈片的內容設計簡單、清晰,用圖片和簡單文字說明進行提示,避免堆疊文字。

該微課也考慮到了教學環節的設計問題。

在課件結尾處,教師為學生推薦了閱讀材料,並布置了練習內容,增強了教學環節的完備性。

學生在觀看課件後可以繼續自學,有利教學效果的提高。

不過,由於是單播式微課,這個微課無法製作交互環節,只能讓學習者觀看完微課之後自主完成。

總之,這個微課在知識點選題、教學設計、視頻表現和教態表演等方面比較均衡和協調,是一個較成功的作品。

2.物理微課

這個微課在評審中的得分較低,在選題、教學設計、技術方案和教師教態等方面,暴露了微課設計中可能會出現的一些典型共性問題,值得設計者注意。

首先,在知識點選題上不夠細緻,知識點內容多而繁雜。

該微課實際是上課時錄製的一段教學錄像,在10分鐘時間裡教師講授了三個而非一個知識點,直接導致微課內容上的重難點不突出、層次不清晰。

在設計上,它應該按照知識點細分為三個環節,針對每個知識點輔以練習和評價,按照順序來進行。

其次,製作技術粗糙,視覺呈現效果差。

該微課沿襲了傳統精品課現場錄像搭配PPT的模式,授課視頻的畫質不清晰、無字幕,全程只有一個固定鏡頭,環境音嘈雜。

這樣的視覺畫面效果,通常很難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建議使用新技術解決方案提升微課的視覺美觀度、趣味性,為學習者營造輕鬆愉悅的在線學習氛圍。

第三,教學環節不完整。

同多數教學環節缺失的微課類似,該微課隨著教師講授知識點完畢而直接結束,缺少必要的練習和評價環節。

微課是在線自主式學習用的課件,如果缺少練習、測驗或作業等環節,學習者就無法判斷是否真正掌握了所學的知識,學習效果自然隨之降低。

第四,主講教師授課教態有待提高。

由於採用課堂實錄方式,整個微課在觀看時給學習者的感覺,就是在觀看一段教學錄像,教師教態生硬,講課缺乏感染力和吸引。

這種情況很容易導致在線學習者注意力分散,影響教學效果。

另外,教師授課時的普通話發音不標準,帶有濃厚方言味,同樣會為部分學習者帶來聽覺方面的困擾。

尤其考慮到以後從微課嚮慕課發展所帶來學習者群體的擴大,這種講課用語標準化的問題就會更加突出。

面對上述問題,可以考慮採取一些措施來改進:如教師進一步鍛鍊自己在攝像機鏡頭前的教態控制力,提高授課時的教學表演技能。

對於存在普通話困擾的教師來說,可考慮使用語音合成軟體加動漫助教方式來解決。

3.閱讀微課

這個微課在評估中備受好評,最終獲得優異成績,在設計上有一些突出的特點值得借鑑。

第一,選題聚焦。

這個微課選題緊緊圍繞英語閱讀中「如何進行預測」這一知識點進行。

預測是英語閱讀題中解題的重要手段,也是學生較難掌握的技巧,所以它的選題比較聚焦,重難點較突出,屬於適合使用微課呈現的理論知識。

第二,教學設計完整。

這個微課的基本結構是:由學生在閱讀中遇到某個具體問題,如閱讀時犯困、走神或閱讀完後幾乎沒什麼印象,以繪製卡通人物的方式,作為切入點,引發學生的興趣與共鳴,進而引出預測的重要性。

然後詳細詮釋預測的定義並提出四點具體預測技巧,不僅舉例說明如何預測,而且說明為什麼採取此種方法。

最後,是對整個微課內容的複習與總結,並給學生留課後作業。

對應到教學環節,就是課程導入-授課-練習-評價。

不過,這個微課在技術實現上也有美中不足之處:它的練習和評價環節沒有交互功能,需學習者課後自主完成。

第三,製作技術有一定難度。

這個微課採用了多項技術方案,包括摳像虛擬視頻、動漫助教、動畫演示、遮罩視頻等,並全程都配有字幕。

整個微課畫質清晰、構圖合理、美工精美,給人呈現的視覺效果是精緻、清晰和有趣,有利於提高學習者注意力和觀看興趣,吸引他們主動按照課程設計的脈絡進行學習。

第四,教師的授課過程富有感染力。

主講教師的授課流暢、表情自然、發音清晰並且具備有一定表演能力,能與課程設計、畫面風格融為一體,使得微課的整體效果更上一個層次。

總之,該微課的成功之處,在於能夠選擇適於用微課呈現的知識點,然後依據完整和有創意的教學設計,並運用多種技術手段來獲得理想視覺效果。

實際上,這些也是成功微課的普遍具備的共同特點。

4.政治微課

這是本次評審中的最低分微課作品之一,它同樣也暴露出微課設計和製作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某些共性問題,如選題、視頻質量、教師教態等。

從選題角度,該微課的主題是「認識和改造世界」,過於宏觀,內容很難在10分鐘內闡述清楚。

同時,這個主題的理論性很強,從教學設計角度來看,實際上並不適合於以在線形式讓學生自學。

在技術方案上,該微課採用了典型的教室現場錄像方案。

開場後便是一個遠景鏡頭,然後出現了鏡頭的劇烈晃動之後(這顯然是操作者技術不熟練導致),快速拉近到教師操作台。

緊接著教師開始操作電腦,並播放幻燈片。

這一系列的操作使學習者很容易聯想到平常的教室上課,缺乏足夠的視頻吸引力。

同時,所拍攝視頻的清晰度不夠,無字幕。

不難看出,這樣的開場可以說對於觀看者來說很難有吸引力,尤其當學習者是獨自在線自學時。

隨後的講課過程中,可以看出,教師所用的幻燈片設計製作很簡單,缺乏美式設計,多是文字,素材的豐富性不夠。

這一點有可能進一步削弱學生繼續觀看的動機和興趣。

從教師的教態來看,流暢性不足,動作生硬。

教師在講課過程中多次低頭觀看電腦螢幕,照本宣科,很多時候是在朗讀課件中的文字,缺乏相應的肢體動作,基本上沒有與學生的目光交流和互動。

以上提到的這幾點缺陷在很多低分微課中都可以看到,值得設計者格外注意。

評估結果

通過上述對微課的評估和分析,可以看出,當前在國內教學信息化建設,微課已成為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科教師在這方面投入了很多時間和精力,也取得了一定成績。

評估發現,微課類型的多樣化特點顯著,多數微課在授課發音標準性、視頻清晰度、授課教態流暢性方面都較好。

但同時也發現一些共性問題:技術形式單一、視覺效果不佳、教學環節不完整等,值得關注。

整體看,評估顯示微課設計中存在著以下問題。

第一,對微課的認識仍存在一些誤區,尚未真正理解微課的本質特點。

最典型的表現,是設計過程中片面強調講課時間之長短,同時卻忽略了微課的其他特徵。

在設計微課時,未意識到微課本質上是一種旨在為學習者提供個性、自主、優質、高效學習資源的數字化課件,並非是傳統課堂內容的簡單切割、濃縮,亦不是知識點從課堂到網際網路的「搬運」。

微課之精髓,在於基於學科核心知識點設計,以短小教學視頻為核心的、具有明確教學環節的結構化和微型化在線教學課件。

第二,缺少系統化教學設計的理念,忽視對微課選題、結構設計、應用策略、實施流程和反饋評價等方面的考慮。

教學設計是保證微課應用效果的基礎,教學環節的缺失,會導致學習者對所學知識點理解不足和掌握不牢等問題,進而直接影響後續翻課、慕課的教學效果。

第三,仍固定傳統教學理念,缺乏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設計觀念。

由於微課時間較短,在設計時,更應強調遵循學習者適用、易用和想用等原則,來設計教學策略和編排教學內容,而不能從教師為方便來設計。

例如在微課的製作細節上,如字幕取捨、視頻清晰性和語音標準性等,要充分考慮學習者的特點和需求。

第四,製作技術上仍未擺脫精品課程的影響,在視頻拍攝和視覺效果上有待提高。

評估中發現,有些微課是由精品課錄像裁剪而來,雖製作簡單、成本低,但視頻畫面粗糙、語音嘈雜,很難吸引學習者在線自學觀看。

最後,在微課技術開發方式上,多數仍固守傳統的電教技術人員占主導模式,但是以學科教師為主導或授課教師自主開發的比例,依然較低。

實踐證明,這種開發模式不利於在製作微課時充分貫徹主講教師的教學思路和特點,也容易導致微課「千人一面」現象,缺乏個性化特色。

當今日益成熟的快課技術,已為學科教師自主開發微課提供了越來越多的便利條件,學科教師僅需經簡單培訓就能掌握,這也是當前國際教學信息化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值得關注。

基於以上評估結果,本研究提出以下解決對策:

首先,要重視微課選題的恰當性。

實踐證明,那些需要現場教學、練習或要求一對一糾正的教學內容,通常不適用於微課,因為這類內容要求師生之間必須有很強的交互性,這在技術上很難實現。

因此,選擇學科中恰當知識點為選題來開發微課,要注意所選知識點應短小精悍。

由於微課時長大都在10分鐘左右,內容過多易出現主次不明、學生理解不透徹等問題。

內容應集中在教學的重點、難點上,不要貪大求全。

此外,還應注微課結構和環節的完整性。

以往教學設計思想同樣適用於微課,明確教學目標、注重教學環節完整性同樣是微課設計的基本原則之一,不可忽視。

最後,要順應新技術發展的變化,在微課開發技術上多應用各種形式的快課式開發技術,這樣既可降低開發成本,同時也有利於學科教師參與開發之中。

當前在線學習面臨的一個難題就是,如何在學生獨自在線學習中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

隨著教學技術的進步,動畫形象、視頻摳像及虛擬場景搭建的使用門檻不斷降低,若能充分利用這些技術,可能是提升微課的視覺吸引力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方法。

討論

跳出狹隘的技術層面,將微課置於教學信息化的整體背景下去理解,是準確、全面認識微課這種新型教學模式的出發點。

過去數十年教育信息化歷程證明,任何一項教學技術,只有在充分考慮到所配套的指導思想、應用模式、技術方案和教師發展等諸因素的前提下,才有可能真正落實到教學實踐之中。

因此,微課在高校中的應用,需要通盤考慮各種因素之後,才有可能真正達到推動教學改革的目的。

首先,將微課與快課、翻課、私課和慕課緊密聯繫在一起統籌考慮和認識,即所謂「五課一體式」模型,是貫徹上述思路的重要基礎。

作為一種快捷化開發技術,快課為微課的設計和製作提供了技術支持;翻課和私課兩種教學模式,則為微課的應用提供了重要教學設計框架;進一步,慕課則為微課的發展提供了方向和目標,能幫助教師適應網絡時代教學新需求,利用網際網路來擴展教師的學術和社會影響力,最終實現職業發展的目標。

其次,全面而準確地把握微課概念的核心內涵,是設計和製作出高水平作品的前提。

微課概念的核心點在於「課」而不在於「微」。

既然是「課」,它必然表現為一種在遵循學習者認知特點和規律前提下,由若干必不可少環節所組成的多維度師生互動活動。

其中,教學環節、教學互動和反饋,都是重要構成要素。

從教學論角度看,準備、講授、練習和反饋通常是基本環節,不可隨意忽略。

因此,在設計微課時,無論是5或15分鐘,都應該在教學設計中體現出這種本質特徵。

否則,所設計出的只能是微視頻,而不能算是真正的微課。

第三,在具體規劃和設計微課時,同時還應強調對教師自身教學能力的要求,如語言表達、教學藝術和教態等。

在如今視頻技術普及時代里,培養教師在攝像機鏡頭前的泰然自若授課能力,已成為網絡時代教師重要技能。

應該讓年輕教師意識到,這是新技術環境下,其職業發展面臨的必然挑戰,同時也是機遇。

若把握得當,會對職業發展起到重要促進作用。

最後,製作微課,技術支持因素必不可少,但並非意味著就會增加教師的負擔。

快課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成熟,為普通教師投身於教學信息化熱潮提供了重要技術基礎。

由各種操作方法簡便且功能強大的模板、套件組成的快課軟體和工具,使學科教師在經過簡單培訓之後就能快速掌握。

這樣,可能啟動一個內容專家(學科教師)和技術專家(電教人員)相融合的教學信息化新階段。

(作者:趙國棟等,北京大學教育學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怎樣製作微課?你需要一份微課製作指南

「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受到廣大教師與學生的熱捧,但很多人對它的製作卻存在疑惑,不知道需要注意哪些技巧?其實,要想做好一個微課,首先得認識什麼才是真正的微課。因此,小編從以下幾...

教你如何製作出優秀的「微課」

一、微課1、微課定義微課是指基於教學設計思想,使用多媒體技術在五分鐘以內就一個知識點進行針對性講解、模擬一對一教學情景的一段視音頻。這些知識點,可以是教材解讀、題型精講、考點歸納;也可以是方法傳...

微課(一):安徽省微課大賽標準

安徽省第二屆中小學微課評選活動微課報送要求及相關說明微課是一種用於課堂教學與學生自主學習的微型課程資源,微課開發、共享和應用能有效促進教與學方式轉變和教育均衡發展。為做好安徽省首屆中小學微課大賽...

評價「微課質量」的指標有哪些?

微課因時間短、教學內容明確、製作便捷、方便在各種多媒體移動終端設備上觀看,符合移動學習時代知識的傳播規律,作為一種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的手段被迅速推廣。對於教師來說,學會設計、製作一節優質的微課不...

淺談「微課」在教學中的設計與應用

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以短小精悍、內容突出的優勢,在教學中廣泛應用。目前,在微課設計與教學中,教師還存在著誤區與問題,還需在微課教學設計、製作交互式微課以及在教學中的運用等方面進一步嘗試,...

「互動性」微課設計初探

文章分析了現有「微課」存在的問題,從參賽的微課作品分類統計中發現,互動型微課所占的比例很小。作者在教學互動的基礎上提出了互動性微課的內涵和特徵,並且設計了互動性微課的基本流程。最後,以「認識軸對...

慕課、微課、翻轉課堂

MOOC是一種在線課程開發模式,它發展於過去的那種發布資源、學習管理系統以及將學習管理系統與更多的開放網絡資源綜合起來的新的課程開發模式。課程範圍這些課程跟傳統的大學課程一樣循序漸進地讓學生從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