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地平線報告》: 未來五年哪些新技術將影響教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報記者周慧北京報導

導讀

大數據、AI等新技術日新月異,教育信息化將有哪些新趨勢和新挑戰?近日,《2017地平線報告(基礎教育版)》由美國新媒體聯盟正式授權北京開放大學地平線報告K12項目組翻譯並發布。

每年定期發布的地平線報告,已成為全球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風向標。

2017地平線報告基礎教育版聚焦影響未來五年的新趨勢、新技術和新挑戰。

其中重點提到創客空間、分析技術、人工智慧、機器人、虛擬現實、物聯網六項技術,將在未來五年影響基礎教育發展。

報告發布後在教育界以及企業界引發關注。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了《地平線報告》中文版項目組,包括2017基礎教育版負責人白曉晶博士以及教育專家、北京開放大學原副校長張鐵道博士,分析新技術浪潮下的機遇和挑戰。

張鐵道分析,教師是信息化應用的主力,但目前都疲於應付日常教學,沒有時間和精力投身信息技術應用。

另外,信息化應用對於改善教與學的成功實踐還不普遍。

讓更多決策者管理者和教師遲疑不前。

六大技術影響未來五年教育

「我們把這個項目命名為地平線報告,因為我希望我們的視野能夠超越地平線,能夠看得更遠,看得更廣。

」「地平線報告之父」、新媒體聯盟總裁萊瑞博士2014年時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地平線報告關注技術與教育的結合,預測近期(1年內),中期(2-3年內),遠期(4-5年內)三個時間段位里哪些關鍵技術對於教育帶來的影響。

2017版報告重點提出六項技術將對未來五年教育帶來重要影響。

其中近期1年內,「創客空間」和機器人技術兩方面技術會給基礎教育帶來重要影響。

「萬眾創業」風靡中國,創客空間、孵化器如雨後春筍。

這份全球化報告提到的「創客空間」指的是為培養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和創造能力所營造的實際環境,學校領導正在將「創造」(making)寫進課程表。

對於機器人技術,報告提出,教育工作者應該利用對機器人的研究,來提升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計算思維,教師要使用機器人加強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參與率。

同時,編程作為一種素養也將有助於機器人在基礎教育中獲得更多的關注。

未來2-3年的趨勢,是聚焦分析技術和虛擬現實技術。

報告稱,教師了解如何使用新的數據工具,開發分析技術,對推進教育環境中大數據的使用很有必要。

數據可以用來預測學生的成果,加強幹預或調整課程,甚至制定有利於促進學生成功的新方式或策略。

虛擬現實主要以3D圖像的形式出現,用戶通過計算機介面進行交互和操作,進一步增加學生的參與度。

從遠期來看,未來4-5年主要集中在人工智慧和物聯網領域,隨著人工智慧基礎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普及,教育工作者必須讓學生接觸人工智慧,以應對將來工作環境的變化,同時以批判性思維解決應用人工智慧所產生的倫理問題。

在物聯網方面,隨著物聯網技術在教育應用的推進,學校將加強追蹤學習者信息的能力,從而了解影響學生成績的行為表現,學校也已經開始探索物聯網的潛在應用。

白曉晶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近六年的技術預測來看,報告幾乎比較專業和權威的覆蓋了近年熱門的技術,無論是對學校還是教育領域的創業企業來說,都是風向標意義。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梳理從2010年到2017年的報告預測來看,從2010年的雲計算、移動設備、2012年的電子圖書、可視數據分析還有後來的遊戲化學習等,一直都是近年教育和技術領域的熱點。

2017年的基礎教育版報告,則更多地強調了機器人和人工智慧領域。

新技術應用,教師最關鍵

新技術將給教育界帶來哪些新的變化以及產業機會?如何使用新技術?報告也提出了一些新趨勢和新問題。

報告還提出了六大趨勢,其中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間驅動基礎教育應用技術的關鍵要素包括推動創新文化和深度學習策略;未來3~5年內驅動基礎教育應用技術的關鍵要素包括注重學習測量和重構學習空間;未來1-2年內驅動基礎教育應用技術的關鍵要素包括編程作為一項專業素養以及STEA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Art、Mathematics)學習興起。

剛退休的教育專家張鐵道教授,從2012年開始帶團隊翻譯、發布中文版《地平線報告》系列。

他分析,新技術的推廣發展,教師很關鍵。

首先,需要企業主動跟一線的學校和老師的合作,在教學中檢驗新技術,教學的效率是檢驗技術對教學貢獻率的唯一標準;其二,政府應該鼓勵公立學校,以及體制外的機構、民辦學校等參與新技術應用教學的實踐探索;其三,需要積累好的案例,沒有好的案例來證明對教學的貢獻率的新技術,需要慎重對待,有實踐證明可行就可推廣。

報告也提出應對新技術的挑戰,挑戰之一,即如何重構教師角色。

教師需要提升學生的數字化素養,把計算機思維融入教學中。

另外,關注對學生學習造成重要影響的社會因素和情緒因素,給學生提供合適的指導,示範其如何成為負責任的全球公民,激勵和培養他們形成終生學習的習慣等。

除了教師之外,白曉晶分析,2017年的報告還首次提到了「領導的作用」。

顯然,在教育信息化以及迎接新技術方面,學校領導的重視很關鍵,這是一個國際化的問題,就是如何在領導變更中保持持續的創新,這是面臨新技術的挑戰。

報告提到,領導層對提升標準、改善教學和學習是最重要的影響力。

領導的變更會導致很多「大有前途」的計劃失去驅動力。

學校如果想要實施新的教學方法,穩定性是取得長期成功的關鍵因素,尤其當外部因素比如資金和領導層發生變化的時候。

報告稱,眾多證據顯示一位新校長需要至少5年時間來實現一個新的願景,實施新的政策和舉措從而在學生身上產生積極的影響,而管理團隊的穩定性直接影響創新舉措的穩定性。

學校必須開發一個成功的策略,來消除領導變更對創新項目所產生不良影響,或者通過採取一些防止項目停擺的措施來讓學生取得更大的成功。

在使用新技術中,報告還提到一個問題「怎樣彌合學業成績差距」。

這些「差距」是因為他們的地域、社會經濟地位、種族、民族、性別等引起的。

這個現象在國內外都存在,比如現在常提到的「數字鴻溝」,未來可能還會有「AI鴻溝」。

報告稱,教育工作者和領導者應該更好地研究和理解哪些因素可以產生積極的影響,並且設計有效的教學指導和激勵策略來彌合這些差距。

(編輯:李二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未來教學「新概念」 老師扮演啥角色

日前,由美國新媒體聯盟(New Media Consortium , NMC)和美國學校網絡聯合會(the Consortium for School Networking, CoSN)合作完成...

未來哪些高科技會步入高校?

一直以來,號稱「預言帝」的它預測未來5年內的教育與科技發展的新趨勢,也預測未來教育科技面臨的挑戰。在以往的報告中,曾多次做出準確預測,並在5年內得到驗證。比如有關社交網絡、雲計算、物聯網、開放內...

新鮮出爐,2016年教育信息化十大關鍵詞

一年四季,周而復始,又到了年度盤點教育信息化十大關鍵詞的時刻。雖然在浩瀚的宇宙中,我們只是其中的一粒微塵,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教育信息化也只是人類邁出的一小步,但這無法阻擋我們上下求索的心。回顧2...

教育應如何應對人工智慧?

2017年7月,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完善人工智慧教育體系,建設人工智慧學科,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慧相關課程。毋庸置疑,人工智慧正加速襲來,衝擊著人們生產、生活、學習...

未來教育怎麼變?各路大咖來討論

在科學技術、網際網路日新月異的今天,網絡教育深刻改變著世界!國家今後也應當會更加重視網絡教育在突破時空限制、促進教育公平方面的作用和地位,各地也應加強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促進優質數字教育...

人工智慧時代,教師應如何規避新的職業風險?

人工智慧時代,教師不可能集體失業,只有一部分或因消極怠工、或因盲目樂觀空虛、或因滯於時代發展且缺乏創新力的教師或許會失去教師這一職業,但就像有一部分將失業的教師,同樣,也有一些永遠都不會失業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