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地平線報告高教版解讀:未來哪些黑科技步入高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地平線報告》(Horizon Report),一份每年由美國新媒體聯盟(New Media Consortium,探索和開發在學習、研究和創造性探究方面的新興技術)發布的報告。

它致力於分析1~5年內技術可能給高等教育帶來的改變。

2016年的報告中,依然有些熟悉的詞,比如自帶設備學習、創客空間,也多了新成員,比如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和機器人。

△高等教育技術方面的重要技術進展(2014-2016)

〔 案例 〕

一部手機,現可成為打開物理大門的鑰匙。

北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開發了一款叫做「我的科技(MyTech)」的手機應用,安卓iOS皆可用,其作用是在掌間探索物理世界。

這款應用將手機內置的傳感器利用起來,翻轉、下墜、碰撞……手機無論處於何種狀態,應用都能呈現出其運動曲線,計算出它X軸和Y軸方向上的運動速度……應用能更直觀地感受日常生活中各種物理學意義上的「力」,把玩手機變得學術范。

這就是自帶設備學習的典型例子。

電子產品不再被看作分散學生注意力的洪水猛獸,相反,讓學生帶著筆記本、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或其他電子設備來學校,已是新教學潮流。

2015年的一項研究表明,至少42%的美國高校已啟動了自帶設備戰略。

現在該考慮的,已不是在課堂上能不能用電子設備,而是怎麼用。

〔 案例 〕

還有一款教學神器。

面對整班學生,老師往往沒辦法讓每個人都步調一致地跟上教學進度。

怎麼辦?考試是獲得教學反饋的唯一辦法。

考試之前呢?大概就盡人事聽天命吧。

哈佛大學的兩位教授決定改變老師的抓瞎狀態,開發出基於雲端的課堂實時反饋系統――學習催化器(Learning Catalytics)

老師使用這套系統,能實時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

講完一個知識點,能通過系統發布任務,全班學生統一回答……每個學生答題耗時、正確率,老師都心中有數,也能針對性地答疑解惑。

這就是學習分析和自適應學習趨勢的一個表現。

在2015年的報告中,自適應學習被列入長期趨勢,而今年,它和學習分析一道,成為短期可見的未來。

學習分析,是對學習者的學習過程追蹤分析,根據學生通過網際網路學習留下的數據,了解他們的學習動態,評估影響學習效果的因素,並儘早鎖定徘徊在掛科邊緣的學生,密切關注,及時幫助。

自適應學習,則是將學習分析這套方法和軟體或網絡平台結合,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調整,預測某個時間點學生需要的課程內容和課程資源。

〔 案例 〕

「這是主動脈瓣,現在我明白了!」戴上微軟的全息眼鏡,醫學生不必對屍體動刀子,也能近距離觀察器官。

這是美國西儲大學醫學院和微軟合作的項目。

西儲大學醫學院教授感嘆,第一次試用全息眼鏡時他就意識到,世界要變了――延續100多年的醫學生培養方法,因虛擬現實,正悄然發生變化。

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正是當下被熱炒的兩個概念。

它們含義不同,但緊密相關。

增強現實,是將虛擬物和現實世界結合,而虛擬現實,則是為使用者再造出一個世界。

兩種技術,都能為高等教育帶來新視角,讓學生從全新的視角去理解之前接觸的世界。

研究發現,將增強現實元素用於英語學習,能讓非英語母語的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史丹福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搭建虛擬學習環境,讓分布各地的學生擁有「在校」體驗,促進學生團隊討論與協作。

△醫科大學學生用虛擬現實技術上解剖課

〔 案例 〕

在阿比林基督教大學,職業治療專業的研究生們獲得了一種獨特的動手體驗――用3D列印製作義肢。

傳統假肢的售價至少十萬美元,3D列印版本的假肢,成本可低至15美元。

當然,製作假肢並不容易,學生們通常得花上一周半時間打磨假肢原型。

因為親自動手,他們更明白其中的艱難,也更願意花時間研究。

學生們動手製作假肢,這得益於大學內的「創客實驗室」,或創客空間。

2015年,創客空間在《地平線報告》中贏得首秀。

今年,它再度出現,依然被列進中期趨勢。

3D列印、機器人、3D建模……已走下神壇,成為學生們日常能接觸把玩的學習工具。

如何重新定義課堂和實驗室,如何賦予它們新的用途?創客空間回答了這一問題。

它不僅提供工具,也提供動手體驗,讓學生低成本實現奇思妙想。

創客空間背後的推動力量,來源於創客運動――藝術家、工程師、技術愛好者……分享技術,交流思想,懷揣熱情動手製作產品。

創客空間通常得配備高科技產品,3D印表機、樹莓派卡片式電腦(Raspberry Pi)、開源電子原型平台(Arduino)、神奇電路板(Makey Makey,能讓任何物體變成一個計算機輸入設備),當然也要有點實操工具,雷射切割機和縫紉機……

〔 案例 〕

慕課(MOOC)雖好,可全靠學生自制力苦撐。

匹茲堡大學的研究者開發了軟體「專心學習者(Attentive Learner)」,專為用手機自學的同學準備。

它將手機的後置攝像頭變成感應器。

觀看教學影片時,學生將手指放在攝像頭上,手指離開,影片暫停;手指滑動,影片快進或後退。

當然,這不算什麼,關鍵在於它能通過輕輕覆在鏡頭上的指尖,監測心率、判斷注意力。

當沒發現注意力,系統就會發出警報。

課後,它還能推送練習題,專撿走神時的知識點。

對老師來說,它同樣起到指導作用。

它可繪製學生觀看教學影片時的注意力曲線圖,並對應相關教學內容,這就像電視台的收視率走勢圖,教師一看就明白,哪部分內容學生覺得無趣,從而調整教學方式和節奏。

「專心學習者」牽涉的技術,就包括「情感計算」(Affective Computing)。

情感計算,要賦予計算機類似人類的觀察、理解和生成各種情感特徵的能力,最終像人類那樣自然、親切和生動地交互。

它能讀取人類的情緒,分析需求……
不過,情感計算目前還有點「黑科技」。

要知道,前段時間名聲大噪的阿爾法圍棋(Alpha Go)也達不到這個層次。

不過有調查報告表明,情感計算在未來5年內將贏得大發展,畢竟蘋果、英特爾和微軟這樣的巨頭們都在該領域埋頭苦幹。

創新概念的搖籃,往往都在高校。

情感計算,就由麻省理工媒體實驗室率先提出。

它的情感計算小組,正費盡心思地教計算機識別人類的面部表情。

劍橋大學計算機實驗室的科學家們則在研發一種機器,它能捕捉人類面部的細微表情,並推測其精神狀態,目前的測試表明,機器的判斷與人的一樣準確。

〔 案例 〕

站在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的醫學生面前的,是表現出不同疾病症狀的病人。

但是,它們不是真人,而是有著機械器官、模擬呼吸系統和人造血液的機器人。

從工廠機器人,採礦機器人,交通機器人到軍事機器人……髒活累活危險活,機器人兄弟正幫人類分擔。

與機器人一起生活,已成越來越清晰可見的未來。

而且,機器人一直都在進化:剛開始,它可能只是生產線上的機械臂,現在它越來越聰明,能做家庭清潔,能陪孩子玩耍,能寫詩作曲,能上大馬路載人。

它的「大腦」也愈加發達,利用深度學習和大數據,機器人可不斷學習新技能。

若干年後,再有一次人機大戰,人工智慧將附身正兒八經的機器人,自己落子,和人類正面博弈。

在高校進行的機器人研究,已影響到基礎教育。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學生和教職員工就為費城的中學數學和科學老師設計相關課程模型,這一計劃得到美國科學基金會的支持,為了培養STEM教育新一代領導者。

△機器人教師上課

來源 | 中國論文網、北京日報

編輯 | 金智教育研究院

《地平線報告》的出台起源於1993年。

那一年,世界頂尖高校與領軍科技公司,如蘋果、甲骨文和索尼等公司聯手,在史丹福大學建立了第一個新媒體中心。

各界專家一同討論教學法、教學技術在高等教育領域的應用等問題。

如今,新媒體中心已更名為「新媒體聯盟」,200多所高校和機構通力合作,力圖探索更多有關教育和技術的未來。

2002年,新媒體聯盟啟動實施地平線項目,將新技術進入教育的潛力作為主要評價標準進行研究。

2004年,新媒體聯盟《地平線報告:高等教育版》首次向社會公布,提出了在未來5年會影響高校的六大科技。

2015年9月,2015地平線項目專家組成立。

有近2000位獲得國際認可的實踐者和專家先後成為專家組成員,每年專家組中有1/3的成員是新鮮血液,以保證報告能夠融入新視角。

每一位專家組成員使用多人投票系統,併疊加權重,進行排序。

通過對首輪排序靠前的12項主題進行研究和討論,進行二次篩選,生成最終報告。

除了專家組成員,許多高等教育界人士也以志願者或愛好者的形式參與其間。

有人參與了不同語言版本的編譯,也有人積極貢獻高等教育技術應用的案例。

每年湧現出的新科技種類繁多,地平線項目是如何從中篩選並做出預測呢?其實,這是一個群策群力的結果。

地平線項目就像維基百科的模式一樣,每位網友都可以使用「編輯」功能,對不同條目進行編輯或添加連結。

比如在「增強現實技術:是否會改變體驗?」下,共有14位網友旁徵博引,積極討論增強現實技術在教學領域的潛在應用方式。

其頁面設置按照消費技術、數字策略、網絡技術、學習技術、社交媒體技術、可視化技術、能力技術的類別,列出總計44項先進科技,鼓勵網友從中至少選擇5項自己認為最重要的技術並評論。

為避免名單不全,參與者還可以自主提名新科技並用三四句話簡要寫下推薦理由。

如今,《地平線報告》在高等教育版本的基礎上增加了基礎教育版、圖書館版、博物館版,並推出了德語、西班牙語、日語、韓語和中文版報告,每年公開發行,報告下載者來自全世界195個國家。

有讀者直言:「我對《地平線報告》預測的準確性不那麼在意。

我關注的是我們對於教育未來的暢想和科技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未來哪些高科技會步入高校?

一直以來,號稱「預言帝」的它預測未來5年內的教育與科技發展的新趨勢,也預測未來教育科技面臨的挑戰。在以往的報告中,曾多次做出準確預測,並在5年內得到驗證。比如有關社交網絡、雲計算、物聯網、開放內...

未來教學「新概念」 老師扮演啥角色

日前,由美國新媒體聯盟(New Media Consortium , NMC)和美國學校網絡聯合會(the Consortium for School Networking, CoSN)合作完成...

王同聚:智能機器人為創客教育開啟創新之門

創客教育重在實踐,貴在分享,「中國教育信息化在線」每周四開設「創客專欄」,主要分享推廣教育創客們的實踐經驗,與大家一起見證創客教育的更大發展。歡迎踴躍投稿,優秀案例將有機會發表在《中國教育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