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師」之後,卓越教師培養路在何方?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當大部分中等師範學校退出歷史舞台之後,延續數十年的省級師範院校、地(市)辦師範專科學校、縣辦師範學校——三級師範教育體系再也不復存在,與之適應的三級師訓體系也隨之瓦解。

省級師範院校基本走了綜合性大學的路子;師範專科學校與市級教育學院整合,建立地方綜合本科院校;縣級師範學校少數轉為初等教育學院,多數撤銷。

師範教育體系實際上走向一元化:以師範院校為主、綜合大學參與培養教師的格局。

同時,師範、師訓逐漸合二為一。

所有體制上的改革都是時代的要求和召喚,然而改革之路總走得艱辛。

10來年過去,我們還會聽到「恢復中師」的悠揚輓歌。

「教學技能不行,上手慢。

」「現在本科生的三筆字比當年中師生差多了……」「師範生的質量堪憂呀!」

不得不承認,在高等教育以及師範教育的慣性培養模式下,師範生的培養具有相當的封閉性。

師範教育與中小學脫節、與孩子們隔離、與現代信息技術疏遠……師範教育從培養理念、培訓模式到實際操作都需要一個方向性的調整。

4年前的教師節,習近平總書記同北京師範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作出指示:「要加強教師教育體系建設,加大對師範院校的支持力度,找准教師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尋求深化教師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著力點,不斷提高教師培養培訓的質量。

當年底,針對教師培養的薄弱環節和深層次問題,教育部印發了《關於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的意見》

卓越教師培養計劃就是對「如何培養和建設一支兼具職業素養、理論修養和實踐能力的優秀教師隊伍?」這一問題的國家回應和頂層設計。

然而,解答這一問題沒有標準答案,每所師範院校應交出自己的答卷。

張雲琳報名加入了成都師範學院的卓越教師計劃,談及原因,21歲的她顯得很成熟:「我就想更好地提升自己,讓自己的能力更強,回到家鄉當老師時,可以把一些好的教育理念帶回去。

張雲琳是小教專業1602班免費師範生定向生,專業是小學語文,她畢業後將回到自己的家鄉富順縣就業。

今年4月16—28日,張雲琳和班上20人一起第二次在鹽道街小學進行為期兩周的實習。

每天一大早,他們就從成都師範學院出發,來到位於成都市中心的鹽道街小學,從迎接孩子們上學開始,體驗做一名小學老師的酸甜苦辣。

鹽小為他們每人安排了一位導師。

導師上課,張雲琳們就去聽課。

「開會也可以聽,老師們研究課題我們也會參與其中。

我們主要是觀摩,聽老師們如何討論,聽專家點評和意見。

」張雲琳說,卓越班的同學要幫忙批改作業、守學生吃午飯。

「語文方向的還要見習班主任工作,起到協助作用。

我還會在課餘嚮導師詢問班級的管理方法以及如何培養學生。

相比去年第一次實習,今年的實習他們更多地參與了班級管理。

「第二次的收穫比第一次多。

我逐漸了解到小學生的特點,例如小孩子喜歡被老師誇獎,我就多誇獎他們。

」張雲琳說,她離開的那天,班上孩子每人都讓她簽名,都留了電話號碼。

「當老師遠比當學生累得多,老師的事情很繁雜,但又是很開心的,因為每天都有不同的收穫。

什麼是「卓越教師」?

2017年5月,成都師範學院教育學院成功申報兩個省級卓越教師教改項目——「卓越小學全科教師培養模式創新實踐探索」和三位一體協同培養卓越幼兒園教師」。

「什麼樣的教師才能稱之為卓越?」

是首先必須回答的問題。

經過討論和不斷修改,卓越小學教師培養實施方案和卓越幼兒園教師培養實施方案出台。

在方案中:

「小學卓越教師」的培養目標

培養熱愛小學教育事業,師德高尚,情意堅定,專業基礎紮實,素質結構全面,教育教學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突出,具有超強的信息意識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能夠勝任並主動探索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的課堂教學,具有較強的教育科研能力,具有創新精神和國際視野,能勝任小學全科教育的高素質專業化小學教師。

概括為一句話——培養有熱情,能實踐,善反思,會研究的小學全科教育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

「幼兒園卓越教師」的培養目標

培養熱愛學前教育事業,師德高尚、情意堅定,專業基礎紮實,素質結構全面,教育教學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突出,具有較強的教育科研能力和創新精神,擁有教育情懷和國際化視野的高素質專業化幼兒園師資教師。

概括為一句話——有愛心、懂孩子、善觀察、會研究的高素質幼兒園教師。

2017年6月開始選拔學生,9月正式開始培養。

按照培養目標,面試內容為:

總分100分,包括:普通話及漢語語言表達能力,個人儀表儀態,及對專業的認識,50分;英語口語表達能力,20分;教學基本功,包括鋼筆字、粉筆字、毛筆字及簡筆畫,20分;個人現場展示自己的其他技能或者才藝,10分。

最後,21名小學卓越教師培養對象和25名卓越幼兒園教師培養對象選拔出來,小學卓越教師班命名為「行知」實驗班,幼兒園卓越教師班命名為「明心」實驗班。

教師培養的「 PLUS」版本

根據培養方案,成都師範學院細分了「卓越教師」的核心品質和能力目標。

核心品質目標:牢固的職業精神、豐厚的人文素養、紮實的專業技能、良好的國際視野;

核心能力目標:信息技術能力、自主發展能力、教育研究能力、綜合實踐能力。

如何把這些看起來很空的目標落實到課程?小學教育系系主任徐猛說,主要靠模塊化的培養方式。

以小學卓越教師培養方案為例:分為12個課程模塊,包括教育研究、專業閱讀、智慧課堂、三筆字、普通話、國際交流、課例研學、藝術實踐、綜合素養、常規見習、綜合實習和主題活動。

這12個模塊分解為眾多課程,分配到不同學期和寒暑假,由不同的老師指導學習。

每個模塊有相應的學習任務、要求和過程監督、反饋,有自己的操作流程。

值得一提的是,為把培養放到實踐中,學院和成都市鹽道街小學「校校」聯手,共同培養「卓越教師」。

項目採用導師制,由理論導師(學院老師)和實踐導師(鹽道街小學老師)組成。

每學期,行知班的學生都有一周時間走進鹽道街小學,跟著「真老師」進行「真學習」。

「卓越班不是行政意義的班級,卓越班人才培養計劃有兩個部分,一是要完成普通學生的人才培養計劃,完成所有課程,大約是160多個學分。

第二部分,卓越提升計劃,這個計劃開了其他課程,我們稱作『plus』版本,相對於其他學生是個進階的過程,這個部分是利用學生的課餘時間。

」分管副院長張佳介紹,周三下午、周末以及寒暑假,開設模塊形式的課程,例如普通話、書法等。

這些雖也是普通學生要學的,但卓越班學生會強化這一塊。

學前教育卓越班班主任程敏介紹,學前教育的培養計劃分為四大模塊:文學素養、藝術素養、科研素養、專業素養。

一切活動圍繞4個素養進行。

「卓越指向專業思想更加穩定的人,希望其參與項目後一直從事學前教育;綜合素質要更加全面,保教知識要特別紮實,保教技能要特別突出,目的是讓他們畢業後能夠「零距離」上崗。

每學期都能「零距離」上崗

1601班的王莎是卓越班班長,數學方向。

「現在大二,其他同學沒有真正到小學的機會。

而我們卓越班的學生已經在累積經驗了,對將來的畢業實習、找工作都會有助力,更容易適應工作環境。

」王莎自信地說。

王莎認為自己收穫很大的一個模塊課程是智慧課堂教學。

在信息化教學發展迅速的今天,卓越班的學生在信息技術上比其他學生更早進入任務驅動模式中去。

徐猛介紹,師範院校一般都會開基本的信息技術課程,但卓越班的「智慧課堂」模塊是以信息技術和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為特色的,在教學上加重了比例,比如課件的製作、資源網站和 APP的使用。

目前,一些中小學在做未來學校、智慧課堂,對教師要求越來越高。

智慧課堂模塊也是為了學生更加適應現代教學的趨勢。

參加卓越教師計劃一年多,王莎自覺在閱讀上有了很大進步。

「以前不怎麼閱讀,現在有必讀書單,老師會規劃一些教師應讀書讓大家閱讀,寫讀後感,也促使我認真看書。

最近讀了李鎮西的《愛心與教育》,很喜歡他和學生之間的相處方式,對我很有幫助。

在鹽道街小學師培部主任楊紅看來,這批卓越班前來實習的孩子「很乖很優秀」。

每年到鹽道街小學實習的學生不少,但大二學生就來見習並且持續三年時間的模式,在楊紅的印象中尚屬首次。

「或許因為這批孩子不是抱著來找工作的心態,所以反而學得很純粹、很細緻,老師們很願意帶他們。

」楊紅很看好這個項目,它為四川教育人才儲備提供了一個好例子。

例如實習這一塊,過去大部分學校都從大四才開始安排學生實習,如今這樣提早來見習,可以讓學生更早明確自己是否想當老師,確定自己的努力方向,也為學習添加了動力。

讓思想走向「卓越」

程敏不僅是學前教育專業卓越班的班主任,也是成都師範學院附屬幼兒園的專業園長。

她介紹,學前教育專業卓越班從大二開始,制訂了三年培養計劃。

根據文學、藝術、科研、專業4大素養的要求,大二上期要求學生開始相關專業書籍的閱讀,舉行兩月一次的讀書會,就他們閱讀的內容進行交流。

特別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專業學習和討論尤為重要。

程敏說,要培養具有專業素養的卓越幼兒園教師,就是讓他們儘可能到幼兒園去,與娃娃接觸,把理論落地,真正踐行尊重兒童的思想。

這學期,「明心班」24名學生就近在溫江區的6家幼兒園開展實習。

每家幼兒園有4個學生,均安排給不同導師指導。

每周三下午,他們會觀摩幼兒園半日教學活動,協助老師教學和保育工作。

除了這兩大常規任務外,程敏要求他們與園長、老師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

當幼兒園舉辦活動需要人員時,學生可以去幫忙組織,學習並了解活動的流程。

參加溫江區光華實驗幼兒園的六一活動給劉憬怡帶來很深的感悟。

「這次化妝晚會很尊重小朋友,小朋友可根據自己的喜好打扮。

活動由老師表演節目,家長和孩子的體驗很愉悅,在表演過程中,小朋友的自主性也得到了發揮。

原來六一兒童節還可以這樣組織,真正看到課本上講的——尊重兒童的思想在實踐中如何踐行。

」劉憬怡說,自己的理想是考研,以後當幼兒園老師的老師。

劉淞雲是2016級學前教育專業3個男生之一。

經過一年薰陶和去幼兒園實踐,他已經找到了今後的目標:「現在學前教育那麼受重視,我參加卓越教師計劃,就是提升自己,更好地深造,畢業後向幼兒園管理方向發展。

任重而道遠的卓越之路

採訪中,參與卓越教師計劃的學生對課程設置、實踐內容的增加都非常認同。

比如張雲琳說:「我們上的課程很多,有書法、計算機、普通話、外面見習,這些都給我們增加了很多經驗,學習了更多知識,而且結識了很多學院的老師,有助於我們成長。

程敏表示,一年後看效果,卓越班的學生專業學習力和理解力比普通學生更強。

因為有大量的實踐、觀摩機會,學生實踐觀察能力更強,教育基本功水平有大幅提升,理論學習的效果從書籍閱讀、讀後感可以看出,信息化的應用水平,從作業上可以看到。

在成都師範學院的實踐中,項目帶來了更多的嘗試。

張佳說,除了小教專業的12個課程是模塊技能教學外,還有任務驅動式的學習——像專題閱讀、智慧課堂都是採用任務驅動的方式來進行。

項目主要以學生自學為主,老師只做點撥和指導。

例如智慧課堂,給一個軟體和一節課給學生,讓學生進行微課製作後,老師再指導;又如教育研究模塊,老師先理論指導,然後給學生布置小課題研究任務,再根據他們所做課題進行評價指導。

以往在師範生教育中,主要以模擬實踐為主,現在學生到小學、幼兒園去見習,將情境綜合實踐完全引入。

「搭建情境,遇到什麼問題就即時處理、解決什麼問題,促進學生實踐性知識的獲取。

」李巍評價道。

李巍坦言,現在卓越教師計劃也存在一些難題和困惑。

因為是在常規學習上加的課程,對學生來講,學習任務較重;在導師和學生互動中,不同導師對學生的指導有差異;計劃的研學旅行、國際交流項目經費缺乏保障……這些都是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記者採訪了成都師範學院教育學院的老教授姚文忠。

他說,卓越教師計劃,其實是在大學本科生中尋找卓越教師的苗子,這裡有個職前職後的問題。

他建議,在應屆生找到苗子,本科4年結束之後,再將其作為「卓越教師」的培養對象,幫助他們在有基礎的學校進一步發展,幫助他們腳踏實地,一步一步成為具有「氣定神閒的高貴,志存高遠的積極」的教師。

「教育是一種實踐智慧,教師的成長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姚文忠建議,師範院校能在這批教師參加工作以後,為他們的成長提供舞台,搭建繼續交流和提昇平台,將培養和培訓一體化,引導他們終身從教。

文丨夏應霞 杜蕾

圖丨網絡

編輯丨向穎

川教之聲

公眾號

教育導報

公眾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卓越教師培養項目與學前教育質量的提升

作者簡介:虞永平(1961-)男,江蘇蘇州人,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理事長,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黨委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 210097)。 內容提要:卓越教師培養項目是國家為提升師範院校...

全方位打造小學全科教師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培養「全面發展的人」,首先需要培養一批全科發展、學有專長的卓越教師。我校以國內最早創辦本科小學教育專業的實踐優勢,協同政府和相關小學基地,於20...

小學全科型卓越教師培養的主要國際經驗

作者簡介:於書娟,江南大學人文學院 副教授 博士 214122 內容提要:推進我國全科型卓越小學教師培養,需要進一步借鑑已開發國家成熟經驗,順應國際教師教育的共同趨勢。通過全面考察,國外關於全科...

跟崗見習:應用型師範生培養新模式

師範院校是地方基礎教育人才培養的搖籃,承擔著為地方基礎教育事業培養與輸送師資的重要責任。各師範院校應順應教育改革潮流,不斷改革師範專業教育理念,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切實提高師範生教學技能,彰顯...

教育教學:教師如何生成學科教學知識

《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年)》(以下簡稱為《計劃》)提出,深入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該計劃是國家行動,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起引領作用。新型師範院校提升卓越教師培養質量,需要教...

全科小學教師培養的焦點問題與對策研究

作者簡介:張松祥,南通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南通 226500)內容提要:全科教學順應小學生認知規律,體現小學教師的專業特性,是當今小學教學改革的趨向。針對當下全科小學教師培養研究的迷思與含糊,對要...

合格的鄉村全科教師哪裡來

上學期末,作為資深的科學教師,他總結學校一學期小學科學課程的教學情況,發現問題很多,尤其年輕教師的教學存在不少困難。很簡單的一個例子:老鷹、麻雀、蚯蚓……這些動物間到底構成了怎樣的食物關係?教材...

首都師範大學打造京城小學教師培養品牌

在首都師範大學,提起小學教育這個專業,好多人的第一反應會是——那個專業的學生就業特別好!小學教育專業是首都師大的國家級特色專業,畢業生每年都能獲得北京市各小學的青睞,常常在畢業之前半年就被「一搶...

以教學改革助力應用型人才培養

2015年,國家教育部門印發《關於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提出轉型發展是深化高等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重大舉措,在國家戰略層面明確了普通本科高校發展的新路徑。 作為一所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