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學:教師如何生成學科教學知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年)》(以下簡稱為《計劃》)提出,深入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

該計劃是國家行動,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起引領作用。

新型師範院校提升卓越教師培養質量,需要教師生成學科教學知識,自主建構學科教育教學能力,有效發展所授學科應當具備的教師職業素養。

何為學科知識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舒爾曼發現,美國教師教育存在對學科知識和一般教學法割裂的傾向,故而提出了學科教學知識的概念。

他認為,學科教學知識是超越學科知識本身的、具有特定形式的內容知識,綜合運用專業學科知識與教育學知識去理解特定教學主題習得難易程度,並針對不同年齡和背景學生的不同興趣與能力加以組織、調整和呈現,幫助學生進入該學科。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之後,學科教學知識的內涵豐富起來。

舒爾曼對於教師專業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貢獻,反映出「概念重建運動」在教師教育的投影,其理論被我國學者所借鑑,並在本土化實踐中有深入探索。

教師教育專業的學術性和師範性孰重孰輕在學界長期爭鳴。

這是世界範圍內教師培養的共性問題,既要厚重所教課程的學科知識,又要將一般教學法等教育學知識作為教師培養的重中之重。

各國均試圖在學術性和師範性之間找到平衡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師資獲得更高的價值認同,在《計劃》中再一次得到強化。

培養卓越教師工作成為國家意志,需要把學科教學知識放在重要位置。

教師如何動態生成學科教學知識

高素質人才培養需要高素質教師。

要培養我國21世紀傑出人才,須以提高教師培養質量為著力點。

教師主要依託自主發展,完成學科知識和一般教學法等教育學知識的耦合,而專家引領和同伴互助皆為外力因素。

教師職業性向穩定以後,教師在職前階段先要掌握基本的學科知識和一般教學法等教育學知識,將對象知識、情境知識等動態生成學科教學知識,否則就是「無米之炊」。

學科知識中的概念、命題、原理或事實等以教材載體呈現出來,教師不僅要掌握學科知識,不能存在盲區和錯誤,更重要的是如何讓學生理解和應用,哪裡是重、難點,不同水平學生在哪裡會遭遇「埋伏」。

教學內容知識與學科特點、學生特點、學科教學特點、學校教學條件等密切相關,教師應當非常熟悉。

一般教學法等教育學知識是條件性知識,顯示學科教育教學基本規律和基本規範,介乎「專」與「能」之間,這是教師生成學科教學知識的關鍵。

教師需要平衡各門課程的關係,認真學習專業標準、課程標準規定的教育教學知識。

教師在校內外獲得的實踐性知識是學科教學知識形成的現實基礎,重心在於「能」的發展,教育教學技能在實踐中形成,教師的執教能力和教育情懷能夠提升,其研究視域在實踐教學環節有了拓展。

學科知識是食材,教育學知識是廚藝,二者耦合發生在具體的教育教學情境中。

教師先在校內試講磨課,大致掌握基本的教學要件和學科知識的教育學形態,然後通過教育見習觀摩其他教師的教學方式,修正和完善自身的學科教學知識結構,再通過教育實習,對於學生的對象知識有了更好的情境化理解,研磨出適合自己的教學規程,終以教學反思和教學研討,形成當下自身最好水平的學科教學知識。

如何提升教師培養質量

我國不以研究生層次為起點設置教師教育專業,而以專本科層次為起點培養教師,反映出國家和社會對於師資培養的緊迫感。

中等師範教育帶給當時的國家和社會極大的師資紅利,隨著國力不斷增強,學歷層次提升必然是高素質師資重要參數。

新型師範院校要解決卓越教師培養質量問題,根據教師教育專業認證標準,按照學校現有條件,針對每一位學生的特點定製課程菜單和訓練項目,而非統一的教學課表,助力每一位教師達到所在專業基本標準。

應該相信教師具備較好的學習能力,教學單位主要工作是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用優質師資促其成長。

提升學科課程與教學論教師的教學能力,引領教師生成學科教學知識,學會「像專家一樣思考」。

積極引導校外實踐指導教師,幫扶卓越教師在教育見習、教育實習、學科教學技能訓練和學科教學競賽中,將游離的學科知識、一般教學法等教育學知識、教學對象知識等統合起來,真正發揮學科教學知識的作用。

(作者 趙曉光 系吉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論當代西方知識主義教師教育思想

作者簡介:康曉偉,首都師範大學學前教育學院講師,教育學博士。北京 100048;朱旭東,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教育學部副部長,教育學博士。北京 100875內容提要:當代西方新公共管理、後現...

卓越教師培養項目與學前教育質量的提升

作者簡介:虞永平(1961-)男,江蘇蘇州人,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理事長,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黨委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 210097)。 內容提要:卓越教師培養項目是國家為提升師範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