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課與分層教學結合策略研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文深入分析了當下正處於教育熱潮中的微課學習以及在教學中成熟應用的分層教學模式,指出了微課學習中知識零散、不成體系的弊端以及分層教學中存在的瓶頸問題,避二者之短,取兩者之長,將微課應用於信息技術分層教學之中,希望能在信息技術分層教學中有所突破,實現更高效的課堂學習。

引 言

隨著社會不斷被技術引領,信息技術也逐漸提上日程。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是學生認識信息技術並學會使用技術解決問題的啟蒙課程。

但是中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一直普遍存在著學生基礎差異大、知識水平不一的現象。

導致這一現狀的因素有學校不重視非考試科目、城鄉資源配置不均、學生生活背景差異等。

總之,由於各種條件的制約,信息技術學科在很多中小學開設得不是很規範。

可以說「學生起點水平過於懸殊已經成為信息技術教學之痛」。

鑒於學科的特殊性,信息技術教師和領域專家嘗試了多種教學方法,旨在解決基礎差異較大的學生學習同一水平知識的教學現狀,同時信息技術教學大綱規定「充分考慮中學生起點水平及個性方面的差異,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選擇和自我設計;提倡通過課程內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實現學生個性化發展。

微課教學與分層教學

(1)微課教學

廣東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鐵生基於現有教育信息資源利用率低的現狀,率先提出了以微視頻為中心的新型教學資源——「微課」。

「微課」是指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反映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機組合。

他指出了微課的特點是「短、小、精、悍」,並提出了微課的「1+4」模式。

微課在國內教育領域掀起了一陣巨浪。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舉辦的首屆中小學教師微課大賽上,15個省(市、區)的7萬多名教師上報的優秀參賽微課作品超過20000件。

江西省教育廳舉辦的活動不到兩個月,教師上傳的微課數量就多達14157件,最多的學校上傳作品多達300多件。

儘管國內已經有很多教師開始關注微課,但眾多參賽者都是以參賽的形式製作微課的。

就國內的權威微課網站資源而言,尚不存在一套完整的為學生學習而製作的微課程。

參賽的課程內容都是由參賽老師自己決定,內容雖多卻不齊全,有些內容重複出現而另一些卻沒有人做。

學生通過微課學習的知識是零散且不成體系的。

(2)分層教學策略

分層教學在我國已經趨於成熟階段,它是社會發展對教育影響的產物,是介於班級授課制和一對一教學之間的一種教學模式。

分層教學的心理學思想源於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

「最近發展區」理論認為「最近發展區的教學為學生提供了發展的可能性」,主張「教學應當走在兒童現有發展水平的前面,教學可以帶動發展。

中學信息技術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存在著學生基礎差異性較大的學科特點,在傳統教學中經常會產生基礎好的學生「消化太快」,基礎差的學生「消化過慢」的狀況。

分層教學的提出針對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科特殊性,打破了傳統班級授課當中「鬍子眉毛一把抓」的狀況,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因材施教」,提高了課堂效率。

然而在分層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既要關注不同層次學生是否達到課標要求的學習水平,又要考慮教學重難點的講解方式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無形之中增加了教師的負擔,並且會出現顧此失彼的現象。

微課融入分層教學的必要性及優勢分析

(1)必要性分析

把微課用於信息技術教學,可以實現異步式教學,並提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微課教學的優勢,將微課資源面向不同層次的學生,按照教學知識點的難度和學生基礎水平設置為不同的教學層次,進而引領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去完成不同難度與層次的教學任務。

儘管分層教學在教育領域已經實踐了較長時間,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分層教學的瓶頸問題:教師如何協調自身授課與學生分層管理之間的時間矛盾,一直沒有得到有效解決。

教師在課堂上,既要努力把內容呈現得清晰流暢,又要顧及學生是否能接受所講知識,並同時關注不同層次學生是否達到其層次規定的學習及能力要求。

這無形中把教師當作了一個多線程同時工作的機器,這樣高要求的課堂,即便是對課堂駕馭能力非常強的經驗型教師都很難實現,對年輕教師更是極大的挑戰。

因此,尋求一種兼顧課堂和學生的高效課堂管理方式就變得迫切而且必要了。

(2)優勢分析

信息技術學科是以操作為主的應用型學科,信息技術課堂也要求學生動手實踐。

微課的核心是微視頻,本身就向學生展示著技術的魅力,同時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和學習。

微課引入信息技術分層教學中有以下幾方面的優勢:

一是微視頻以知識點的形式呈現了教學中的重難點,在學生獨立學習時難以將各個知識點聯繫起來,形成知識線和知識面。

但是如果將微課引入課堂教學,作為教師授課的其中一個環節,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有效利用微課學習而導致學到的知識獨立存在。

二是微課的課堂應用將教師從知識傳授的角色中解放出來,從而使其有更多精力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並進行個別指導,幫助學生達到層次目標要求。

三是微視頻使學生的學習更容易、更直觀。

微視頻的結構有多種,最常用的是教師邊講邊錄,然後再後期加工製作。

這與傳統廣播教學最大的不同是,微視頻的後期加工可以加入教師在鍵盤上的操作(例如:快捷鍵操作等),而廣播教學中,學生只能看到教師顯示器上的操作。

四是微課製作的優勢。

信息技術教師大多屬於計算機或信息技術相關專業的高校師範類畢業生,有專業的教育教學理論指導和技術支撐。

這對於微課的製作有著很大優勢。

微課與分層教學結合策略

國內眾多已成熟的研究將課堂按照學生的知識水平分為A、B、C三個層次。

處於A層次水平的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強,對這個層次學生的要求是培養其評價作品能力及創新思維;處於B層次水平的學生可以基本完成課堂要求完成的任務,對這個層次學生的要求是培養其應用能力與分析辨別能力;處於C層次水平的學生對知識比較陌生,操作能力差,很難完成課堂任務,對這個層次學生的要求是完成教學大綱要求,培養其記憶和領會知識的能力。

根據胡鐵生的微課「1+4」模式,微課主要包括微視頻、微課件、微學案、微練習、微反思五個部分。

其中微視頻是微課的核心,其餘四部分是輔助教師高效教學及學生有效進行微視頻學習的工具。

(1)微課件融入分層教學

微課引入教學之後,微視頻將作為教學設計的一個環節為學生呈現。

微課件是輔助教師進行微視頻教學的工具,而教師的教學設計及教學資源準備是整個課堂教學的輔助工具。

因此,在微課引入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微課件融入到教師的教學設計之中,作為整個教學設計的一個環節輔助微視頻教學。

(2)微學案融入學生導學案

微課件輔助教師教學,微學案則是輔助學生學習的工具。

學生在進行微視頻學習之前,並沒有明確的目標,微學案充當了學生視頻學習的指南針,為學生明確視頻學習的重點。

導學案是學生課堂學習的腳手架,將微學案融入導學案當中,學生可以將教師的引導和視頻的學習有機結合,從而使知識連貫完整。

導學案的設計應該針對不同層次學生側重點不同,根據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來設計不同層次學生的導學案。

(3)微練習與學生任務分層相對接

分層教學中,依據知識基礎及性格特點,學生被分為三個層次,學習目標依據學生層次分成相對應的三個層次。

不同層次學生在學習完新知識之後,要求達到的目標是不相同的。

微練習是專門針對微視頻所講內容的練習,學生任務是針對整個課程學習之後要完成的任務。

將局部融入整體之中,從全局出發設置梯度任務,是對微練習的整合與提升。

圖1 微課與分層教學整合結構圖

(4)微反思融入評價之中。

微反思又稱微反饋,是學生學習完微視頻之後掌握情況的反應。

反饋的獲得一般情況下來源於學生任務的完成程度。

微反思融入課堂評價中,不僅有教師對學生作品的評價,還有學生互評和自我評價。

多維度的評價使學生對作品的認識更全面,更有益於學生的全面發展。

由於學生層次不同,因此對學生的評價也需要有所差異。

對於A層次學生的評價側重於引導,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對於B層次的學生要側重於夯實基礎,引導提升,注重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與方法的運用;對於C層次學生的評價主要是鼓勵其模仿教師操作,學會課堂知識中的基本操作,注重知識與技能的訓練。

如果一堂課的重難點講解存在兩個以上微課,則應注意微課間知識的連貫,在導學案的設計及任務的分層上要考慮符合學生認知特點。

效果評價

(1)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靈活性

對於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他們有更多自由空間探索高於平均知識水平的更深層次的知識,教師的適當引導可以激發他們的求知慾,點燃學習的激情。

教師應注重對他們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使學生不會因為成績優秀而驕傲,更不會運用所學知識做違背道德觀念和法制規範的事。

對於學習能力比較弱的學生,他們不再會因為學習目標太高而無從下手。

他們可以兩次甚至多次觀看微視頻,把不懂的知識學習透徹。

這些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之下,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及獲得知識的成就感,對學習更有信心。

對於學習成績處在中游階段的學生,多樣化的課堂教學形式提升了他們對信息技術學習的興趣,他們在完成本階段任務之後,可以嘗試A層次任務。

(2)增強了教師課堂管理能力,實現了教學資源的合理配置

微課的選擇使教學更靈活。

對於新手教師來說,他們年輕有技術,但是沒有經驗型教師對於知識的熟練把握。

因此,在教學中,年輕教師可以將經驗型教師的優秀微課引入自己的課堂之中,給學生呈現更為優質的教學資源。

「面向全體、面向全面」是分層教學的宗旨。

[6]教師從知識講授的角色中解放出來,在課堂上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

教師有更多精力關注學生的差異性,能根據學生特點指導學生完成其層次目標,力求全體學生都能得到全面發展。

結束語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

微課和分層教學的結合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傳統分層教學中存在的瓶頸問題,使學生學習效率得到提升。

這是微課進入課堂發展道路上的一次探索,並且這一探索符合教育的發展規律及學生的發展特點。

信息技術課程分層教學在與微課相結合的過程中有其自身的學科特殊性,但教育是相通的,人的發展過程中的差異性是普遍存在的,相信分層教學和微課在信息技術學科中結合的探索,會為其他學科的成功應用帶來思考。

(張亞嬌、肖樟樹、張向梨,陝西師範大學)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新課改理念下的微課

微課(Microlecture),是指運用信息技術按照認知規律,呈現碎片化學習內容、過程及擴展素材的結構化數字資源。「微課」的核心組成內容是課堂教學視頻(課例片段),同時還包含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

當創客融入學科教育 會激發出怎樣的新情境

「只要2滴洗滌污染液,監測裝置的pH指示針就超過7.8了,但要恢復卻需要17滴酸性液體中和。可見污染簡單,恢復難啊!」4月13日,在杭州市上城區舉辦的中小學創客教育論壇中,杭州市勝利實驗學校展示...

微課程的設計與編教材有什麼區別

微課程是從翻轉課堂湧現出來的新概念。 從總體來看,微課程就是要把老師的課程,用數字化手段數字化,數字化的最大好處是可以協助老師上課,同學們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反覆查看。國內微課領航人李玉平認...

評價「微課質量」的指標有哪些?

微課因時間短、教學內容明確、製作便捷、方便在各種多媒體移動終端設備上觀看,符合移動學習時代知識的傳播規律,作為一種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的手段被迅速推廣。對於教師來說,學會設計、製作一節優質的微課不...

教學信息化必須面向教改實際

【新視點】教學信息化是指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和教學資源開發,實現課堂教學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和多媒體化,為學生建立開放、共享、交互、協作的學習環境。 我國高校教學信息化已走過了20多年的歷程...

五十九中開展「提升課堂效率」活動

齊齊哈爾新聞網11月16日訊 (馬曉丹)近日,以促進「自主學習,提升課堂效率」為主題的系列教學活動,在五十九中開展得如火如荼。全校70餘名教師積極參與,學習氛圍濃厚。據了解,龍沙區區委、區政府為...

翻轉課堂在信息技術學科的應用

什麼是翻轉課堂簡單的說,翻轉課堂就是將知識點的學習置於課堂之前,教師在了解學生學習狀況的前提下,組織學生在課堂上展開別開生面的討論交流,真正意義上的「堂堂清」。

「微課介紹」

微課介紹一、微課(Micro Learning Resource),是指運用信息技術按照認知規律,呈現碎片化學習內容、過程及擴展素材的結構化數字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