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教育信息化應用哪家強?這3個典型案例讓人腦洞大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導讀
今天,CITlab為大家帶來3個基礎教育信息化應用典型案例——安徽合肥包河區、湖北省武漢市三道街小學、河南省焦作沁陽市,供大家學習和借鑑。
如果您的學校也有教育信息化應用方面的高招,歡迎給我們投稿,展示成果、交流經驗、分享心得。
案例一:安徽合肥包河區
智慧創新 學在包河
包河區教育信息化的重心從教育行政管理逐步轉向學習管理、評價管理和課程管理,重點突出「基於項目學習的課程建設」和「基於數據分析的學生行為變化」。
基於項目學習的課程建設
森林課堂
自2014年起,全區3-8年級全面實施正式出版的「森林課堂」區本特色課程,這是在全省首創的環保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2015年底,包河區開發了《森林課堂》應用軟體(APP),線上與線下學習相結合的方式可以實時更新研學內容,便於互動交流,記錄實驗數據和過程,並對數據進行分析、挖掘,提升了學生研學的興趣和學習效果。
《森林課堂》APP主頁
STEM教育
2016年,包河區在全區中小學設立十所STEM教育實驗校,建立課程研究中心。
實驗學校濱湖校區包公祠、徽州小學的汽車課程、合肥師範大學附小的陶藝與研學STEM系列課程,屯溪路小學的《地鐵探秘》、太湖路小學的《神秘的泡泡》、46中的《生態農業》、包河中學《發現森林課堂中蘊含的STEM研究》等主題活動,非常有研究價值。
合肥市屯溪路小學《地鐵探秘》課程
國學經典
國學經典APP將古詩詞與音樂、美術、科學等學科知識融會貫通,學生在學習國學經典的同時,還能進行跨學科學習,對提升學生文化素養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小學數學電子書包
小學數學電子書包《圖形與幾何》、《找規律》,資源覆蓋小學六個年級,包含43節課,每節課都研發了一套微課、文本、聯繫、拓展視頻等豐富完整的學習素材。
拓展型課程選課平台
包河區學校建設了拓展型課程選課平台。
該平台通過學生興趣傾向性測評、基於大數據運算的課程匹配與精準推送,讓學生多維度了解課程,科學選擇參與的學生,國際通用的蓋爾-沙普利延遲接受算法,讓學生與課程的匹配更科學、更合理。
基於數據分析的學生行為變化
該系統可以進行:
1.學生閱讀能力素養評價:該系統可以記錄學生閱讀軌跡,通過遊戲化與榮譽制方式來強化學生的閱讀行為。
高玥含同學的閱讀數據
2.小學數學自適應評價:該系統是依據課程標準,分低、中、高三個學段,從「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機率」三大模塊梳理出知識點,並形成思維導圖。
趙龍一同學數學能力對比圖
3.初中數學自適應評價:該評價系統中原創了大量的習題,形成題庫。
個性化的數據記錄與智能反饋讓學生可以看到自己的學業進步軌跡,進行自我測試診斷,能夠更快速、精準地了解到自己的優勢與劣勢,促進自主學習。
案例二:湖北省武漢市三道街小學
教育雲讓「流動的花朵」絢麗綻放
三道街小學建校70年,是一所向農民工子女開放的學校(現有70%農民工子女)。
該校利用教育雲共享優質資源改變教與學的方式,構建學生自信的課堂,實現學生多元化學習,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全面提升綜合素能。
教育雲環境下課堂構建
魔方課堂」教學模式
「魔方課堂」一個中心點是學生終身學習的綜合能力的發展,一個中心軸是信息技術,六個面(六個教學環節)是課堂目標問題化、課堂資源激活化、課堂學習自主化、課堂任務合作化、課堂思維圖式化、課堂反饋可視化。
案例:
汪賢榮老師執教《藏北草原》
杜潔燕老師執教的《青蛙與蛇》
教育雲環境下資源共建
拍攝微課,突破學習重難點
利用微課開展書法教學、雲端共享的數學教學微視頻、製作數學培優、珠心算、口琴、西點等慕課。
教育雲環境下德育育人
建設教育雲空間:學生充分展現個性,家校聯繫的良好平台。
建立學生成長電子冊:在教育雲「圖說校園」這個版塊中,通過時光軸(以時間為坐標),用圖片和簡要文字形式記錄學生在校學習生活。
建立電子化評價體系:「蜜蜂爭章」是根據學生素質發展的八項內容而設計的評價體系,有尚禮蜂、環保蜂、智慧峰、創新蜂、才藝蜂、愛心蜂、健體蜂、自律蜂。
案例三:河南省焦作沁陽市
雙管齊下 用到極致
沁陽市有144所學校,教師4453人。
2013年起,沁陽貫徹落實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要求,投入8000餘萬,基本完成「三通兩平台」工程,實現學校無線網絡全覆蓋,形成「校校都建評估教室,班班都通優質資源,教師都有備課電腦,生生都可雲端學習」的應用環境。
研發指南 指點迷津
頒布《沁陽市中小學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課堂教學新形態教學指南》,幫助全市教師實現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
第一部分普及常見的教學應用軟體、素材資源和課件資源,第二部分明確對教材的總體要求,第三部分對學科融合所要運用的信息技術提出總要求,第四部分結合每個單元的重點難點和易錯點指明信息技術呈現形式和可利用的資源平台,構建「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高效課堂。
教師信息技術應用問題餅狀圖
案例:
沁陽市第十五中學語文教師花慧娟《中國石拱橋》
微課切入 深化融合
研發覆蓋義務教育階段全學科的3000餘節優質微課,上傳到「沁教雲」資源空間,為義務教育階段儲備大量優質教學資源。
全市教師100%會做會用微課, 90%以上教師具備「自主備課在桌面,二次復備在雲端」的能力。
課堂新形態
案例:
沁陽二中張明武老師的地理課
逸夫小學數學課《雞兔同籠》
以管促用 初顯成效
通過網絡督導,大數據評價,實現教育治理現代化,讓網絡督導形成學校發展的內驅力。
網絡巡課常態化,確保課堂應用效果
2015年,全市為每所學校(包括教學點)至少安裝了一套評估教室,開發了沁陽市教學網絡巡課系統,對課堂教學情況進行同步網絡跟蹤評價,隨時開展網上「推門聽評課」。
教研員在線聽評課
開展網絡綜合評價,促進學校綠色發展
通過教育督導平台,將終結評價與過程督導相結合,將線下督導和線上反饋相結合。
沁陽市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柱狀圖
建立智庫 升級無限
建設現代教育技術研究院
通過建立完善政府主導、專家引領、企業參與、項目帶動、課題推進等機制,將現代教育技術研究院,打造成為區域推進教育信息化的智庫,在理論、技術和操作層面為沁陽教育信息化開展頂層設計,指導未來沁陽教育信息化的發展。
完善《教學指南》升級版
修訂完善《教學指南》,力求實現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改變,使教師更好教、學生更好學、學校更好管。
基本思路是「三圍繞三融合三突出」,即圍繞課標教材,融合重難點,突出教師智慧教;圍繞課堂教學,融合師生互動,突出學生智慧學;圍繞技術手段,融合數字資源,突出互助共享。
基本構成為1+1+1+N的結構,形成每單元一個教學案例+一個視頻課例+一節共享課堂+N個資源包,資源包分為教師教學素材資源包和學生學習、拓展資源包。
實現方式是雲+端+紙媒,融合網絡空間、APP、二維碼等信息技術。
目前,沁陽市已將研發《教學指南》升級版列為2017年重點科研課題,並給予經費支持。
南通推動教育信息化發展:相逢在雲端 微課大空間
相逢在雲端 微課大空間——南通教育信息化的幾個觀測點 1月6日下午,江蘇省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小學禮堂里,一節特殊的音樂課在這裡上演,在400多名同學的伴奏下,一個特殊的學生樂隊演奏出美妙的「...
智慧課堂生髮教育智慧
新時代學校教學面臨深刻的變革。記者日前在安徽蚌埠二中旁聽了王越老師一堂《苯的化學性質》課,這堂課採用化學學科智慧課堂教學模式,以問題驅動課堂教學,用AR技術體現微觀變化,可視化創設教學情境,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