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就像跑步一樣簡單,沉浸式學習游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樓

完全沉浸,以一連串的分解動作,最後練成有效率的泳技。

但我認為TI和傳統教法最大的區別並不在於使用肌肉的方法不同,而是在於思維的不同:我們認為游泳是一種[經訓練而養成的技巧](practice),像瑜伽或太極一樣,而不只是單純的[活動](workout)。

我們最成功的學生,不論學習目標是增加速度、提高耐力,或單純只為健身,大家都認同此一看法。

所以在介紹TI教學法的實際動作之前,我們先來談談思維的部分。

我們在訓練TI師資的時候,強調教練的最高使命不只是教導學生游得有效率,更要會與學生分享對游泳的熱情。

一旦承襲這種熱情,沒有什麼可以阻擋你發揮最大的潛力,還極有可能會超越原先的期望。

想要了解這種熱情的轉換能量,可以先從忘我開始。

奇真米海(Mihaly Csikszentmihaly)寫過一本書叫《忘我:最佳感受的心理學》(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這本書對我的教學和游泳有很大的影響。

奇真米海將[忘我](Flow)定義為:面對一項符合個人能力的挑戰時,一種完全沉浸(Total Immersion)的狀態。

他列出這種忘我經驗的要件:

◎參與的活動有價值且具精神獎勵

◎挑戰和技術之間有所平衡:此一活動既不容易,也不會太難

◎對顯著目標全神貫注

◎直接而立即的回饋

◎可自我控制的感覺

從今開始,游泳不再是為了訓練耐力或速度,而是體驗[忘我]:在此種狀態下,耐力和速度自然伴隨而來。

積極的態度

從1989年開始,所教導過的數千名學員,絕大多數不但游得比以前更好,甚至愛上游泳,希望一輩子都能持續地學習、改善泳技。

我希望你能從此書建立以下的態度:

(1)對游泳的熱情

一旦對游泳產生熱情,而且了解游泳的特性能協助我們邁向個人成長的道路,你就會以一種積極且動機強烈的態度來游泳,並從中獲得成就感。

(2)了解

我們發現最簡單也最實用的方法,能克服最常見的游泳挫折感。

我並不是說游泳游得好是件簡單的事。

我們同時發現,在水中優雅地游泳需要相當精緻且不易完全掌握的技巧,必須經過一些基本動作的訓練,就像學功夫一樣。

這些動作和姿勢看起來很普通,卻能和水建立深切的連接。

經過一連串符合邏輯的課程,掌握這些基本動作,你就能在幾個小時內,以夢想不到的輕鬆和省力在水中前進。

首先,你要養成耐心的習慣,在把游泳當成一種運動來訓練自己之前,要先掌握游泳的竅門,每一個基本動作都要儘可能做到熟練。

如果你是我們剛才所說的那群99%的平凡人,在泳池中反覆來回只會讓壞習慣更難改。

但如果你願意花時間深刻掌握本書所教的動作,就能很快體驗到前所未有的舒適感,經由較高階的技巧訓練,你會游得更輕快。

我們已在眾多的學員身上看見這套方法的成果,且不受限於年齡、體力、身體狀況和協調性的限制,因此,我希望你也能加入這個行列。

2樓

[改善](Kaizen)在日文里的意思是[持續進步],這個字後來也成為英文字彙,意思是經由統計分析而增加製造過程的效率。

我第一次接觸這個字就覺得可以用在游泳上。

這個概念就是說,每一個泳者都能持續改善他的泳技,儘管緩慢,但是可以長達30年或更久。

當然,挫折和停滯也是不可免的。

學習游泳時覺得無法突破,或努力甚久但相對改善有限,這些都很正常,因為人類基因中沒有像魚或水中哺乳類一樣的游泳密碼。

相對而言,跑步就是一種人類的自然活動,只要經過嘗試錯誤的過程,大多數人都可以學會跑步。

事實上,幾乎所有的陸上活動,我們學起來都比游泳容易得多。

即使是非常基礎階段的游泳,都要經過一個教學的過程才能學得會,進階游泳還得由專家來指導,而專家既昂貴又稀少。

如果你從未接受過游泳訓練,或是學習的方法不正確,就會碰到以下幾種挫折:

◎能夠輕鬆跑上好幾公里的運動員,可能下水游個一趟便氣喘吁吁,很多人會覺得游泳需要一種很特別的餓體能。

(錯!)

◎能夠游1公里以上的有經驗泳者,往往經過多年訓練卻很難突破。

儘管他們有心求助,但只得到一些很難達成的建議,於事無補;在泳池邊,也常有一些好心朋友會對他們提出許多小[撇步],這些零星的建議或有小補,但也難持久,更難傳授。

3樓.

現在我55歲了,訓練時始終專注於和水的連結。

我現在游得比任何時候都好,自己亦覺興奮。

游泳帶給我前所未有的滿足感,每次下水都感到愉快而有趣,都覺得比當初在學校游過的幾百萬公尺更平順、更協調、更有目標。

過去20年,我目睹自己的游泳效率以及與水相處的良好感覺與日俱增。

游泳是一種非常特別的運動,它可以不受年齡影響,隨著時間逐步改善。

要讓人體在水中前進,需要精妙的技巧,如果加上時間、明確的目標和專注的態度,你就可以增加對這種技巧的掌握,而且不受年齡體力的影響。

我相信自己能繼續學習和改善泳技直到80歲,每次下水,我都專注於以次為目標。

現在我都會把[游得輕鬆、平順]而非[游得更遠、更辛苦]的體驗和他人分享,這也是為什麼TI能激發學生熱情學習的原因。

我們簡化了提高游泳效率的方法,讓學員也能走上持續[改善]的道路;此外,我們更把呆板的訓練改為可以全神貫注的練習。

接著,就讓我們來探討你在游泳這個運動上受挫的原因,並進一步找到符合常識的解決辦法,讓你也能和我一起[改善]。

4樓

你若覺得學游泳的挑戰性太強,安慰你一下,幾乎所有人都是這樣費盡力氣,但成果有限,多數人也都覺得游泳吃力而無快感。

我稱這種現象是「人類普遍的游泳通病」(Universal Human-Swimming Promblem,UHSP)。

人體天生構造就不利於游泳,而傳統教法只是強化我們本能的錯誤。

這種雙重障礙讓大多數人都認為優雅、有效率,或享受游泳樂趣根本只是一個不可企及的夢,一般人學不會游泳只是在水下掙扎求生而已,會造成這樣主要有三個原因:

(1)身體在水中一定會下沉

沒錯。

我們的身體結構確實是95%會下沉,唯一會浮上來的器官是肺。

重力將我們的臀部往下拉,浮力卻將我們的胸部往上頂,你不是整個人往下沉,而是下半部往下掉。

這也是因為你的腦子將這個訊號解釋為你在下沉,所以本能便主宰一切,命令你以求生手段設法往上浮,結果是動作累人,對推進向前卻毫無助益。

部分堅持的泳者經過多年學習,儘管可以游得更遠,但很多人仍然虛耗了95%的精力,因為:(a)他們的力氣都用在「防止下沉」,而非「推動向前」;(b)他們早明白了克服自身下沉的方法在於放鬆自己,利用水本身的浮力。

1、掌握平衡

對許多以「掙扎」方式來游泳的人而言,學習平衡的最大好處,在於將學游泳的可怕經驗轉為對自己能力的強烈信心。

平衡當然是所有訓練的重要基礎,但學習在水中放鬆(我們稱之為:找到你的「TI氣」,也就是氣功的氣)更是彌足珍貴。

我們要先打破掙扎泳技的惡性循環,手腳才能重獲自由,動作和諧。

由於我們與生俱來的身體結構,95%的部分會下沉,所以我們在水下、而非在水面上游泳。

與其和下沉的感覺作戰,不如學著輕鬆躺成一個水平的姿勢(也就是頭、胸、腳成一條直線)。

因為平衡,下沉反而有好處,因為水下的阻力要比水面的阻力小。

由於你的下半身拉著你下沉,所以聰明的辦法是用上半身的浮力來使全身保持水平。

一開始要先放鬆你那顆10磅重的頭,讓水來支撐頭部,讓頸部和脊椎成一直線;再向前伸出你的手臂,以此平衡下半身,全身才能水平,大幅減少阻力。

頭部放鬆,你的頸部和肩膀就可以同時放鬆。

一旦能放鬆地躺進水中,並能感受水的支撐浮力,你就會有充裕來思考如何發揮身體個部門的功能,來達到最佳效果。

2、穿水而過

因為水的密度很高,你又必須穿水而過,所以聰明的辦法是,假象用手在水中開一個「洞」,而身體要從這個洞裡穿過去,這時候,你要專注如何減少阻力。

在游自由式和仰泳的時候,要想像你的身體從中分成兩半,每一半都象魚雷一樣,自水中穿過。

不要只顧著划水和打水,要把自己想成是左邊流線與右邊流線交替前進,而兩條流線自手指到腳尖都等長、平衡且平滑。

用手臂在前方做為導引,只要肌肉適度配合,即可拉出一條身體的延長線。

至於游蛙泳和蝶泳時,身體要像波浪一樣,有節奏地如同海豚一般上下起伏前進。

每一次划水,身體都從水下鑽出,再鑽回水中。

用雙手在水下「開一個洞」,然後頸部、身體、臀部、腿部依序穿過這個洞,形成另一種流線。

每次划水,身體前進的距離愈長,阻力愈小,速度也就愈快。

3、轉移身體重心

如果仔細觀察單車好手蘭斯·阿姆斯壯在法國阿爾卑斯山山路競賽,他幾乎是用單腳站在單車踏板上,從左腳換到右腳向前衝刺;或是觀察老虎伍茲以一記平順、輕鬆的揮桿,將高爾夫球擊出1000英尺以上的距離,你其實就看到人類擁有最經濟而有效的力量來源——轉移重心。

5樓

擅長游泳的人都有一個共通點:他們游泳時看起來很輕鬆。

真正偉大的游泳選手,全世界可能也就只有十幾位,他們泳姿優雅,即使在高速時動作也控制得宜,甚至[看起來]游得很慢。

加州文社拉市的游泳教練泰德伊斯貝(Ted Isbell)在1998年寫了一封信給我,談到他詳細觀察年輕選手艾倫貝爾索(Aaron Peirsol,當年只有15歲)游泳的情況,伊斯貝說:

[因為我兒子曾和艾倫在年齡分組賽中一起比賽,因此可以有機會仔細觀察。

艾倫當然是常勝軍,他的划水次數總是比對手少了四分之一。

有一回,我用手把一隻眼睛遮住,只看他一人游泳,他看起來非常輕鬆,根本不象在比賽。

我再把焦點轉到第二名的選手,他就真的是賣力地在遊了。

我把手放下,才驚訝地發現艾倫早已領先了一大截,但他看來卻毫不費力。

]

貝爾索在2002年,首次打破200公尺仰泳的世界記錄,目前仍是100公尺和200公尺仰泳的世界記錄保持人。

貝爾索和其他游泳高手之所以看來那麼突出,原因就是他們游速極快,但看來卻毫不費力。

我觀察這些選手後的印象是,他們已和水合而為一,而不只是在游泳。

秘訣在那裡?過去多少年,我總以為這是天賦異稟,偉大的選手就是知道水性,能在高速時仍舊輕鬆,而我們只能在一旁羨慕地看著。

但是,我終於也看到一些普通的泳者,透過有耐心和得宜的訓練,從原來勉強游完一趟,變成能掌握水性,還能游得輕鬆自如。

一旦能破解水性的密碼,舊能透過一些設計良好的練習,充分發揮潛力。

雖然無法游得像貝爾索那麼快,但已經可以達到自我能力範圍內的最佳表現。

所謂秘訣,就是伊斯貝在觀察貝爾索時所看到的:拉長距離的划水,正式的名稱是劃距(Stroke Length,SL)。

劃距的重要,數十年前早已被認定,但選手們仍未完全了解其中涵義,大部分的泳者仍堅信只有苦練,才能成功,他們深信[練得越勤,就游得越快]的法則。

對那些沒有貝爾索同等天賦的人而言,訓練游泳的老方法總是會讓劃距縮短。

沒有經過仔細思考的苦練,其實只會讓習泳者的進度受挫。

還有一個比習慣更麻煩的障礙,就是[本能]。

幾乎每一位想加快游泳速度的人,都會下意識地以為手臂划水加快便可加速。

但劃 劃距其實和手的動作無關,所以即使手向前伸或向後推,幫助也不大。

劃距是一次完整的划水循環中,身體所前進的距離,所以不划水時的動作其實更重要;舉例來說,游蛙泳時,80%的劃距是身體成流線型時在水下滑水前進時所形成的。

這個定義告訴我們,改善劃距主要在減少阻力,而不是擴大推力。

事實上,幾十年的教學經驗讓我相信,泳技不夠嫻熟的人,他的劃距有90%取決於減少阻力,只有10%才決定於他產生的推力。

我仔細研究自己的游泳效率已有17年,其中12年專注於研究減少阻力,只有最近幾年才開始研究推進加速的方法。

我們會在之後的章節里告訴你如何減少阻力、增加推力,以達到改善劃距的效果。

劃距長,則消耗的體力較少,這是理所當然的,但劃距長而產生的高效率則更重要,原因包括:第一,劃率(Stroke Rate,SR)越高,消耗的力氣越多;劃率每增加1倍,消耗的能量為4倍。

第二,增加劃率的後果是心跳加快,且影響肢體協調性。

當劃率與心跳加快時,划水動作就會顯得凌亂並消耗更多的體力。

最後,劃率高時,所激起的水花也越多。

6樓

如何利用劃距勝出

參加比賽時,劃距長的最大好處,是讓你擁有其他低效率選手所沒有的選擇,尤其是在比賽的最後階段,其他人都開始耗盡力氣的時侯,此時效率二字就開始凸顯功能了。

在我前面所說的研究中,學者觀察到領先的選手在比賽前半段,已可看到劃距的優勢;在最後衝刺時,更凸顯劃距的重要。

在奧運比賽時,世界頂尖好手雲集,幾乎所有比賽都取決於後半段。

研究者發現,厲害的選手在後半段的比賽中仍能保持他們一開始的速度及劃距,有的甚至還能繼續增快,而落後的選手多半劃距已經開始縮短了。

比賽一開始時,劃距若夠長,就可以定下一個節奏,不但劃率低,心跳也沒那麼快。

由於劃率和心跳都有一個上限,高效率的選手在最後階段還保有一段提升劃率和心跳的空間,但其他選手一開始便已達到極速,最後只能看著冠軍平順地從隔壁水道超越自己,迎向金牌。

就算你的目標不是奧運金牌,而只是參加一個小比賽,也應該有過無助地看著別人輕鬆超前時不爽的感覺。

在此之前,你可能都認為是別人的體力比你好,但我希望現在你知道那不是主要的原因。

▲芸動匯APP,專業的跑步軟體,陪你一起,見證改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做到這六個字,你的游泳水平將得到全面提升

但凡說「我游泳不求快,只是為了健身,所以技術上的事情不用與我說……」這樣的泳者,在實際中也碰到過很多,總是將游泳只為了健身掛在嘴邊的人,其實他的本意還是想快的,只是那技術學起來真的好像有點難!今...

游泳總是下本身沉?4個方法幫你改正!

若覺得學游泳的挑戰性太強,安慰一下,幾乎所有人都是這樣費盡力氣,但成果有限,多數人也都覺得游泳吃力而無快感。其實這種現象是「人類普遍的游泳通病」。人體天生構造就不利於游泳,而傳統教法只是強化我們...

自由式中的常見錯誤你犯過幾個?

說起自由式很多人會認為很簡單,但是真正游起來真是這樣嗎?大部分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錯誤動作,讓我們一起來看下一些常見的錯誤動作!第一個,抬頭呼吸,這個是好多游泳愛好者會犯的錯誤,抬頭呼吸會直接影...

關於游泳,你了解多少?

你為什麼想學游泳?因為要看美女;因為游泳的男生都很帥,比如寧澤濤...了解游泳的好處之後,你就會告別低級趣味了。1游泳消耗的能量大這是由於游泳時水的阻力遠遠大於陸上運動時空氣的阻力,在水裡走走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