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用於英語教學的幾點思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iPad以其便攜性以及實用性於近些年出現在中小學的課堂中,為傳統的課堂帶來變革。
本文從實際應用出發,從教學內容的選擇和課堂教學模式的變化兩方面,總結iPad學習終端對於英語教學所帶來的好處及問題。
教學內容
傳統的課堂中,教師的教學活動主要依託於教材內容,在教材的編排上,編輯都會儘可能選擇話題有趣、語言地道的文章,但不利於每個學生的差異性發展。
教師在教學中儘管會通過各種方式為學生補充學習內容,但也只局限於印製各種由教師憑藉經驗為學生選擇的文章,這遠遠不能滿足所有學生的需要。
實質上在選擇教學內容時需要遵循以下原則: ①實用性與發展性相統一的原則;②學科化與生活化相統一的原則;③基礎性與現代性相統一的原則;④過程性與結果性相統一的原則。
而iPad憑藉其便攜性,將網際網路帶入了課堂,依託網際網路上海量的信息資源,使課堂教學內容得以無限延伸,對教材是強有力的補充。
下面主要針對前三個原則結合教學實際加以闡述。
1.實用性與發展性相統一原則
形勢教育說認為,選擇某種知識,是因為它可以訓練人的智力,使人變得聰明,對學生個體的發展具有價值;而實質教育說認為,選擇該種知識,是因為它具有使用價值,可以去實現自己的各種生活目標。
在英語教學中,課程內容是課程目標的具體呈現方式,課程內容的選擇應該兼具實用性和發展性,塔巴提出六項課程選擇的原則中,包括了內容的有效性和重要性,與社會現實的一致性,iPad藉助網際網路資源,為學生提供更有時效性的教學資源,與社會現實相一致。
例如筆者在北師大版高一英語模塊4第一單元《Advertisements》的教學中,該課文為了便於學生理解,進行了適當的改編,使語言更加簡單、便於記憶;可是在改編的同時損失了廣告作為一種常見應用文體重要的特性——吸引力;另外,廣告中的商品在生活中並不是很常見或者與學生的興趣不符,這就與實際生活中的廣告有很大的區別,學生沒有了興趣,自然語言學習的效果會打很大折扣。
但是,有了iPad以後,教學內容可以進行隨意的補充,在課文語言基本知識掌握之後,將語言用於更真實的語境中去,學生由實際需要或者興趣出發,從而產生更好的語言學習效果。
筆者在完成課文的講解之後,選取來自網際網路的廣告作為教材內容的補充。
其優點之一,廣告中的商品是iPad,所有學生都有所接觸,十分感興趣;優點之二,語言更加真實,符合廣告語言的特點,如最後一句「iPad
Air lets you do more than you ever imagined.In more places than you ever
imagined.」將商品的兩個最大特點——功能強大、便攜性強,很好地告訴給讀者,又採用了一種間接表達的方法,是非常典型的廣告語言特點,是課文中不曾體現的;優點之三,一個版本的教材通常要使用多年,內容往往顯得陳舊,而利用iPad和網際網路教師可以補充最具時效性的語言材料。
2.學科化與生活化相統一原則
學科課程作為最廣泛使用的一種課程類型,有著較為固定的學科知識結構,教學內容的選擇往往也依託於這種學科結構,這有助於學科知識的系統性和結構性,有利於學生從易到難掌握學科知識;但也因其固有的結構而脫離實際生活。
藉助網際網路,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應用更為真實的語言,將符合學科邏輯的知識與真實的語言環境結合起來,實現學科化與生活化的統一。
例如筆者在北師大版高中英語模塊6第16單元第二課《Name
Stories》的教學中,布置了一個任務,讓學生自己起一個英文名字,學生在生活中接觸到的僅僅是如John、Tom、Mary等課文中常見的名字,就好像中文裡的張三李四一樣,非常普通,而且他們連這些名字背後的意義也不曾了解。
因為每種語言中的名字都有很強的文化屬性,美國作為一個移民國家,其姓名就具有各個移民國家,如英國、法國、德國、蘇格蘭等的文化屬性,因此,筆者從維基百科American
Names條目的解釋中為學生補充了語言材料。
經過筆者的改編,將原文中較為難的詞彙刪除或者替換,以助於理解,而對於英語水平較高的學生,他們在課堂上直接上網登錄維基百科網站查詢,閱讀更為地道的原文。
同時,筆者為學生布置了任務:「Choose an English name for yourself and state your
reasons.」學生帶著任務去閱讀會更有針對性,也更願意閱讀有挑戰性的語言材料,從課堂上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來看,iPad和網際網路在本節課中幫助學生擴展了知識面,提高了興趣,很好地輔助、補充了教材,實現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基礎性與現代性相統一原則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剛要(試行)》對新課程內容的基礎性要求是「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即要從終身學習的要求來選擇基礎知識;而課程內容又應隨時代的變化而變化。
對於英語學習更是如此,隨著新生事物的不斷湧現,語言從詞彙到語法結構都在不斷更新,教材往往很難做到每年更新教學內容,而網際網路的語言資源在教學內容的現代性上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
例如筆者在教學中會根據教材話題的需要選擇TED演講作為補充,不僅可以讓學生接觸到最新的思想,更可以學習更為全面、更側重應用的語言。
北師大版高中英語教材Unit
20《New Frontiers》Lesson 1《Futurology》的教學中,關於未來的暢想很吸引人,但是只有文字會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因此筆者為學生補充了一個TED演講,名為《演示可調節的液體填充眼鏡》,演講者為Josh Silver,將課文中對未來的暢想進行延伸,用視頻、聽力的形式更加立體地呈現教學內容。
網際網路作為教學內容的補充也有其缺點,如資源過於豐富,在篩選上費時費力;資源的語言水平參差不齊,對於英語水平較差的學生有時無法甄別語言的優劣與對錯。
通過教師採取一定的措施,可以降低這些缺點所帶來的不利影響。
向學生推薦使用語言有保障的網站如百科類網站www.wikipedia.com,新聞類網站www.bbc.com、www.cnn.com。
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些網站的語言質量很高,但難度也較大,會為學生的理解帶來很大挑戰,因此需要教師給予一定的指導,或者由學生分組完成任務。
由學生分組完成任務,這樣可以由高水平的學生幫助相對較低水平學生理解文本,在分組的時候應注意不同水平學生的搭配。
課堂教學模式
1.探究性教學模式
探究性教學模式是指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徵的學習方式對當前教學內容中的主要知識點進行自主學習、深入探究並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從而較好地達到課程標準中關於認知目標與情感目標要求的一種教學模式。
探究性教學模式通常包括五個主要環節:①創設情境;②啟發思考;③自主探究;④協作交流;
⑤總結提高。
探究性教學模式是高度概括的一種教學模式,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大部分常規課堂教學都可採用此模式。
在每個環節中,iPad的應用都可以帶來相較於傳統方式更好的效果。
下面筆者將結合實例來說明。
(1)創設情境:在這一環節,教師需要導入課題,並激發學生的探究和學習動機。
通過學生手中的iPad,教師可以通過文字、音頻或視頻等方式為學生創設情境,更好地激發學生興趣,從而促進學生的探究和學習動機。
例如筆者在《Name
Stories》的教學中,在導入環節,筆者讓學生登錄Moodle平台將自己名字的來歷分享在平台的討論區中,並讓學生互相閱讀,在創作與分享中,學生對話題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使筆者更好地進入下一環節。
(見下圖)
學生登錄Moodle平台討論區介面
(2)啟發思考:在學生的學習動機被激發之後,教師對學生如何解決問題、完成任務、運用工具和資源等學習策略給出指導,學生分析教師呈現的學習問題,了解自己的任務,初步形成學習計劃。
(3)自主探究:在本環節中iPad在課堂中的用處體現得最為明顯。
教師可從APP Store中為學生提供探究的相關工具,提供網址作為學生探究的信息來源,學生也可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相應的工具和資源,並通過分析、加工和評價從而完成探究的過程。
例如筆者在《Name Stories》的教學中為學生提供了探究的問題:「Find out the most popular name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what they mean.」並為學生提供維基百科軟體和網站作為探究的工具和學習資源,在接下來的探究過程中,雖然面對真實的語言材料生詞較多的困難,所有學生都能夠不同程度地完成任務。
(4)協作交流:協作交流的過程不僅是學生內化知識的過程,也是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形成知識意義的建構過程,學生在學習小組內或者在全班共享學習資源和信息。
相較於傳統的交流模式,藉助iPad學習終端和Apple TV,學生可以將學習的結果呈現在班級投影或者其他同學的iPad上,並及時由其他同學和教師進行點評反饋,對學習過程進行監控並提供適時指導。
(5)總結提高:該環節主要是通過師生互動以校正學生自我構建中的不足,完成教學知識點的高度概括。
學生的學習活動有討論和反思、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拓展與遷移等;教師的活動有概括總結教學知識點、點評學習情況、出示拓展遷移的問題和情境等。
對於學生的相互評價,iPad可以起到傳統課堂不能比擬的作用,學生可以在全班範圍內呈現自己的作品供所有學生點評學習。
例如筆者在《Name
Stories》的教學中,讓學生為同伴起一個合適的英文名字,學生將探究的結果記錄在iPad上,傳統的教學中只能由教師安排個別學生將自己的文字念出來,實現現場點評困難很大,學生不能很好地接受。
藉助於Apple TV等硬體,學生可以將自己的成果投到大螢幕上,呈現在全班面前,教師可以進行現場點評,或者由其他學生完成同伴互評,流程如下圖所示。
iPad在師生互動教學流程中作用示意圖
2.任務型教學模式
新課程倡導任務型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目標,感受成功。
這是一種以人為本、以應用為動力與核心、以應用為目的的教學途徑,它為學生提供了更大的實踐空間,能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iPad在課堂中的應用也為任務型教學提供了更好的工具和資源。
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任務型教學模式中所設計的任務應該貼近生活,符合實際。
iPad的應用可以幫助教師為學生提供更真實的任務。
例如在書信寫作的教學中,筆者為學生設計了如下任務:假設你要出國留學,上網查詢美國英語培訓機構的招生信息,並據此寫一封信諮詢報名情況。
學生首先需要閱讀真正的、具有實效性的招生廣告,讀懂信息之後,需要根據信息和自己的情況寫出一封真實的諮詢信,在掌握教材所學內容的基礎上向真實性延伸,更貼近學生的生活。
從實施結果來看,有一半以上的學生收到了回信回答他們諮詢內容,證明學生所寫信件可以應用於真實生活之中,真正做到了在應用中學習語言。
(2)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為了降低難度,培養學生協作能力,往往需要分組完成任務,並需要人人參與。
藉助於iPad,教師可以將不同難度的材料分發給學生,可以由教師指定難度,也可以由學生自由選擇;同時組內學生的能力差也可以讓水平較低的學生取得更大的收穫。
例如筆者在演講課的教學中,會把演講視頻截取為多個1~2分鐘的段落,並根據演講者的語速、演講內容的長度以及詞彙的難度將每個段落按難度分級,由學生自由選擇學習內容。
從實施效果來看,幾乎所有學生都能完成任務,並高於筆者對他們的預期,即使是英語水平較低的學生也可以通過組內合作以及選擇難度較低的學習內容達到很好的學習效果。
(3)在任務型教學中,教師的任務由傳統的講授者轉變為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iPad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工具和大量的學習資源,並且,這些資源並非完全由教師提前所準備,雖然對教師的學科知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也更能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有利於生成性知識的學習,給學生帶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除此之外,iPad進入課堂對於促進學生的信息化素養也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隨著資訊時代的到來,信息化素養已經成為衡量人才的一個重要標準。
信息素養的培養是時代的要求、終身教育的目標、學校教育改革的核心、培養創造性人才的需要。
經過兩年的實踐,學生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有了很大進步,可以肯定iPad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令人驚喜的課堂教學模式,並有效地促進學生英語學科知識的進步以及能力的提高。
(張旭,北京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
基於在線課程的混合式教學設計與實踐探索
混合式教學已成為當前信息化教學背景下的主流教學模式。在對教學模式要素分析的基礎上,本研究對基於在線課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進行了設計,並在「網站設計與開發」課程實施中開展了兩年多的教學實踐,隨後結合...
英語中常見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
英語中常見的教學方法有哪些1.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即TBLT這是新課標之後實行的新型教學方法——任務型教學,這個意識半會兒說不清楚,你得好好研究一下。如果...
初中英語如何導入新課
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在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眾多因素中,課堂導入是至關重要的因素之一。教學的生命力貴在創造,上課伊始教師如能迅速把學生帶進一個與教學任務和教學內容相適...
微課顛覆學習 枯燥刻板印象
傳統的教育模式使學生處於被動教學地位,壓制了學生的個體個性,課堂缺乏趣味性、快樂性,學生難以產生積極主動學習的興趣。微課教學以其主題突出、短小精擇、視頻為主、使用方便等特點,將微課教學模式應用到...
教學改革探討:翻轉課堂在FLASH課堂中的實踐案例
本案例以基礎動畫元件部分為例,實踐對象為荊門市楚天學校八年級5班,時間為2016年4月22日第四節課。按照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對課前、課中、課後分別進行設計。具體流程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