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30元的書讀出3萬元培訓的效果!拆書幫教你高效讀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趙周老師

嘉賓簡介 趙周

拆書幫創始人

拆書學院創始人

著名企業培訓專家

成人學習類 No.1 暢銷書《這樣讀書就夠了》作者

《拆出你的溝通力》作者,多本圖書譯者

中國人民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特聘專家

《經濟觀察報》、《銷售與市場》專欄作家

釆訪手記:第一次接觸到拆書幫的理念,就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

以前只知道買書看書,從沒想過知與行還可以這樣連接。

今天,就讓拆書幫創始人趙周老師帶我們了解拆書幫的前世今生……

這樣讀書就夠了

鵬:趙老師,我是通過《這樣讀書就夠了》了解到您的,我想問一下這本書的靈感來自於哪裡?您是如何想到這套方法的?

趙周老師:關於拆書法,在書中有寫到。

現在拆書幫的理論基礎是來源自於拆書法,拆書幫則是一個建立在拆書法基礎上的非營利性學習者自組織。

拆書法最初其實是針對培訓行業的追問和自我懷疑。

我最初是在阿里巴巴,從銷售做到銷售管理,然後到培訓管理,後來離職自己創業也好,在企業做高管也好,總有一條線沒有斷過,就是去企業講課。

後來在(培訓)行業內小有名氣,記得在2009年的時候,美的邀請我去上了2天課,講《管理與溝通》,課程很受歡迎。

在課程結束回來的路上,我突然有個疑問:我真有他們認為的那麼大的價值嗎?其他培訓師可能講可能不講,起碼我自己心裏面很清楚。

就核心知識來說,沒有一條知識是我原創的,基本上是我讀過的一些經典的書籍,比如管理類的書、心理學的書、組織行為學的書。

這幾本書你一百塊錢都能買到。

而作為企業培訓,如你所知,請我這樣的一位培訓師是幾萬塊錢一天的價格。

那我的價值到底是一百塊還是幾萬塊?

這個疑問如影而隨。

因為對我來說,無論講管理還是講銷售,商業的邏輯就是價值。

那你的價值到底是多少?
這一點其實是很重要的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其實也糾纏我蠻久。

就是在這個問題的追問和思考之下才有了拆書法,幾年之後才出現拆書法的一個雛形。


拆書幫

鵬:在拆書幫的三條完全理念中,我個人的理解是「學以致用」,同時我覺得最疑惑的是第二條,說「讀任何一本30塊錢的致用類書藉,完全能達到3萬塊錢培訓的效果。

」您覺得這種自信的依據是什麼?

趙周老師:這句話單獨拎出來是一個斷語,有它的適用範圍和前因後果。

就著我們剛才那個例子可以深挖進去,為什麼我們大部分人,為什麼我們大部分的企業寧願選擇貴的培訓而不選擇便宜的書的原因,如果你去問知識分子,或者問出版界的人,其實得到的回應往往是人們懶,人們忙,人們不愛讀書等等。

某出版社的社長曾經跟我聊,他說有些人就需要別人把書讀過了嚼碎了然後再傳授給他,他才學。

但是這個理解其實是錯的。

正確的理解——所有資深的企業管理者,尤其是人力資源管理者都會得出的幾乎一致的答案是:企業在實踐中發現對於一模一樣的知識來說,大部分職場人士參加同主題的培訓比自己閱讀同主題的書過後行為轉變的可能性要大,這是核心。

必須抓住這個核心才能有後面一系列拆書法的設計和你剛才問的這條理念。

對於一個組織來說,首先它在乎的不是成本而是收益:我付出這些培訓成本,我付出這些時間成本最重要的是我看到他們學完後行為有轉變,能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能夠提升工作的思路等等。

企業並不是錢多燒的去選擇培訓。

但這個解釋更尖銳的指出了:絕大部分職場人自己讀書達不到行為轉變的效果。

大部分成年人缺乏把書中的知識轉變成自己行為的能力。

「學以致用」這句話每個人都知道,這個知道掩蓋了大部分人做不到學以致用這個事實。

它把「學以致用」當成一種態度層面的東西,而實際上大部分人都欠缺這樣一種能力,叫做把知識轉變成能力的能力。

所以,拆書法是希望在兩個層面上來鍛鍊大家的能力,它適用於是成年人,不以考試為目的,不以知識為中心,而是以解決問題提升能力為目的以自己為中心的這樣一種學習能力。

有兩個層面的拆書法,

第一個層面是你自己閱讀一本致用類圖書,可以達到參加同主題培訓的效果。

我們把它叫做個人層面的拆書法,它最終落在一個工具之上就是拆書幫的便簽拆書法

第二個層面是組織層面的拆書法

有一個人做拆書家,他帶著一群人,甚至沒有讀過這本書的人能夠達到參加同主題培訓的效果。

這個拆書家很像培訓師,但他不需要像培訓師那樣在表達上、經驗上、資歷上有那麼高要求,它只需要拿著一本書來產生核心知識,然後就可以引導著一群對這個主題有興趣的學習者,達到非常好的學習效果。


拆書幫創始人

鵬:那您覺得相對於現場的培訓,除了您剛才講的成本差異之外,拆書學習法的優勢和劣勢分別是什麼呢?

趙周老師:如果要對比的話你得看跟哪一個層面的對比。

跟第一個層面對比的話就是個人學習的對比

▶ 第一點是相比參加培訓,用便簽拆書法的優勢第一是自由,你更有選擇性。

它會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學習者的自主性方面會更自在。

▶ 第二點是用這種工具性的方法去強迫學習者在遇到知識的時候不能僅僅成為一個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而必須去激活自己的經驗,去規劃自己的運用,去設計具體的行動步驟出來。

能做到這樣的話,它比同主題的培訓不會差,而且可能效果會更好。

我們知道,很多培訓也是以滿堂灌為主的,本質上是以知識為中心。

相比而言來說,它對學習者的學習能力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

便簽拆書法作為一個工具固然簡單易得,但實際操作會發現挺難。

相當多的人,拿著三張便簽對著自己心有所動的內容寫不出東西,或者寫出來其實是不符合要求的。

我舉一個小例子。

很多人在讀完一點內容之後,他會說:「啊!這段寫得太好了,說的很深刻說的讓我很感動……」然後你問他,能否用自己的語言複述出來?因為我們的第一張便簽 I:Interpretation是說你不能照抄原文,要用你的語言把它複述出來,這時候你會發現大部分人的重述方式是如此:這段講的是」失敗是成功之母」,或者他會講「這段講的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又或者說」這段講的是堅持,要努力,要永不放棄」等等……就是大部分人在被要求用自己的語言複述時其實是一種附會式的表達。

相當多受中國教育時間較長的成年人,他的學習模式就是把新的信息附會到自己耳熟能詳的舊的信息之上,還認為這是得到了學習的一種表現。

這是錯的,這是成功的失去了一次學習的機會,因為對他來說沒有得到任何新信息。

如果有人讀了《這樣讀書就夠了》說:「我覺得這本書主要是強調學以致用」,這就是一種典型的附會式學習。

因為要「學以致用」用不著我再去寫一本書去強調這一件事,所有的老師都已經說過。

但其實,這當中有很多具體的區別,而且這些區別恰恰是最重要的區別。

在第二個層面是由一位拆書家來主持的現場拆書學習

▶ 首先是學習成本低,拆書家不要求像培訓師那樣的專家。

▶ 其次拆書家現場活動引導的核心知識比絕大部分能請到的培訓師能更加權威,因為通常所能拆的這本書是世界級的專家寫的。

而所請的培訓師通常是國內的還不錯的培訓師。

同時,培訓師容易把一時一地的經驗用非常生動的雄辯的方式演繹出來,讓大家覺得這就是真理。

而優秀的圖書其實會去辨析每一個建議的適用範圍,每一個經驗的前提條件,從而可以幫助學習者有更精確的學習和應用。

比如,比較一下一本比較權威的育兒圖書和一般人隨口給孕婦的一些建議,她們自己是這樣帶孩子的就覺得這樣的教育方式很好,而權威一些圖書會告訴你各種情況,會告訴你每一種方法的適用條件是怎樣的,等等。

▶ 第三個好處:現場拆書不要求拆書家在演講上多麼精彩,但特彆強調拆書家現場要留百分之六十的時間給學習者,重點引導學習者激活自己的經驗,去規劃自己的運用去討論出現的問題或者事先準備好的案例去做現場的情景模擬和角色扮演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一位合格的拆書家能更好實現我們期待的學習效果,實現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而很多的培訓是培訓師在裡面「表演」。

劣勢是拆書家仍然需要一定的演練和方法,並不是拿一本書就能拆為己用,知道RIA三個環節就能帶好現場的。

所以如果拆書家自己對拆書家的方法論和技能掌握不夠熟練的話,那麼現場的效果仍然會很糟糕。


趙周老師在各地分享

鵬:現在很多的受訓企業都會要求培訓師一定要有實踐的經驗,假如今天課題要講《中高層管理》那麼就會要求培訓師要有中高層的管理經驗,而不只是看過幾本書或者說學過幾門課。

從這個角度,您是怎麼看待拆書家拆解自己不熟悉的領域方面的書籍呢?

趙周老師:首先,我們不建議拆書家去拆自己不熟悉的領域。

比較理想的狀態是拆書家跟現場的各位在經驗上、能力上,有相當的水準或者略高一點的水準。

比如說我作為公司的中高層,在活動中帶領中層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這是沒有問題的。

或者都是管理中層相互之間拆書也是沒有問題的。

不能自己完全沒有做過管理的拆書家去帶領一群管理者去拆解管理層的書,顯然是很不靠譜的。

其次,甲方培訓經理對乙方培訓師這樣的期待可以理解。

但我相信無論是甲方還是乙方的從業者有過相關的經歷會發現,哪怕是找到了一位從業經驗非常豐富在管理崗位做過幾十年同時非常符合企業要求的培訓師,也可能出現講完課發現沒有達到期待或者最後完全講砸了。

所以,(有相關的崗位經驗)是其中的一個方面,但不是最重要的方面。

同時,這一點背後也隱含了一些風險,這個風險培訓師而異,要看他是否有領悟到這一點才能避開這個風險或者先強化這個風險

什麼意思呢?

舉個例子,一位擁有資深30年外企管理經驗的培訓師去一家民企講課,可能會是災難。

一個在網際網路行業做得風生水起的去跟一家傳統的製造業去講管理,這個可能也會是災難。

因為他在這個行業做得越長,他的思維角度,觀察事情的視角和他對一些事情的認知就會有一個固化,會把特性的事情當成是共性的,會把一些其實有了無數的隱含前提條件的事情當成是理所當然的。

比如說,有很多有外企管理經驗的管理者其實背後依靠的是外企完善的制度和幾十年以來完善的流程,他會把自己的那一塊(職能)會做得很擅長。

他到了一家民營企業去講課,很多民企的高管會覺得他講的太對了,就應該這麼做。

但是因為適用條件並不同而他並沒有意識到這些區別,到最後讓對方去實施的時候完全是「災難」,(聽課企業)根本就做不到。

所以,僅僅看經驗,有的時候會變成一個障礙

同樣的,

一個優秀的圖書效果會好,在拆書家的做法當中則會花大量的時間要求學習者去講自己的經驗,然後讓學習者拿自己的經驗和書里的信息去碰,大家在講自己經驗的時候會自然而然的把自己的前提條件,限制條件,邊界條件等相應的帶出來。

拆書家其實是一個引導者的作用,而並非是一個代替培訓師的作用,在這一點上反而避免了剛才說的問題。

鵬:如果培訓師沒有相關方面的經驗只是學過一個類似的課程或者看過類似的領域的書籍,就來講課的話會講的很表面和枯燥,而如果說一個拆書家只要掌握了拆書的方法就可以拆解致用類書籍的話,是不是一個培訓講師只要掌握了專業的培訓技術就任何主題的課程他都能講呢?

趙周老師:我還是強調拆書家並非是培訓師的一個替代。

首先在市面上確實有很多培訓師會到拆書幫分舵裡面去自學拆書法。

在某一方面確實有效的拓展了他們可講的一些課題

也有一些企業比如說像東莞移動,他們把自己內部的培訓師組織起來去學習拆書法,就可以在內部帶拆一些大家喜聞樂見的課題,比如親子溝通,積極情緒。

而且這些效果也非常好。

所以在這一點上是非常可行的可能的。

但不會像你所說的任何一門課都可以。

我把這一點對比到引導師的一個角色。

你知道引導師是可以在完全不了解這家公司的運營的具體情況下,帶領這家公司的高管去做一場戰略的引導營,戰略的引導會議,企業文化的引導會議。

因為對於引導師,他不需要是那一方面的專家,他是讓學習者或者是讓現場參與者去產生內容的,所以對特定課題缺乏經驗對於引導師來說並不會產生致命的問題。

缺乏經驗對培訓師往往會產生致命問題,因為培訓師會期待自己是內容方面的專家。

拆書家是介於兩者之間的一個角色

一方面需要有培訓師內容專家的角色,但同時自己不是內容專家,而是選擇的那一本書是內容專家。

另一方面,又要像引導師那樣大量的促進學習者去產生內容,自己去產生碰撞,自己去反思等等。

綜合來說,拆書家可帶領大家學習的範圍比培訓師範圍要廣,但注意要正確對待拆書家的角色,以及深入掌握拆書家的技能。

這些技能在拆書幫分舵裡面有明確的鍛鍊要求。

拆書幫團隊活動

鵬:提到閱讀的話,很多朋友會抱怨說沒有時間讀書。

您的建議是什麼?

趙周老師:對於閱讀,無論是說沒有時間也好,沒有精力也好,還是問讀書應該怎麼讀效果最好等等。

我對它的思考就是發現,歸根結底就是沒有對閱讀進行分類

我去問一個對美食有了解的人說我想學廚師,他不會先去告訴我去報考哪一所廚師學校,而是先問,你想學中餐還是西餐?想學川菜還是想學粵菜?有了這些基本的思路以後,他明白我的目標,其實自己只是想做幾個拿手的家常菜,有機會的時候能露幾手。

而基於不同的想法,對應的指導方法是不一樣的。

類似的,我去問一個學過醫的朋友,我要去醫院,你有什麼建議?通常他也不會直接說去北京協和或者去哪一家中國最好的醫院,而是先會問是什麼病哪裡不舒服,是骨科還是神經內科。

唯獨對閱讀這件事,尤其是自認對學習,對閱讀,對文藝越是熱愛的人越是會有這樣的反應,就是他會直接這樣答你:讀書應該這樣讀,讀書那樣讀就好了,讀書有這樣這樣的幾個做法,讀書有什麼什麼樣的問題。

而其實,

書的種類有那麼多,

讀書的目的有那麼多,

就必須學會分類,

如果不分類,

我們討論閱讀這件事就沒有意義

大部分人對閱讀到最後就會落入到莫名的愧疚和焦慮狀態。

很多人年初年底的時候就計劃今年要讀多少本書,或者類似的要打卡記多少萬的單詞,或者我要早起,我要堅持等等……

然而,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沒有做到,百分之幾的人做到了卻不知道有什麼卵用,

核心的問題就在於你要去問:我現在屬於哪類閱讀。

至少要分成三類,

第一類是以考試為目的,以知識類為中心的閱讀。

第二類以興趣或增廣見聞為目的。

第三類以知識為目的,以提升自我為中心的閱讀。

這幾種對於有沒有時間讀,或者讀著讀著讀不下去,對應完全不同的答案和解決思路。

鵬:在今天這個網際網路的時代,有一個很受爭議的問題就是碎片化閱讀,現在有這麼多渠道,博客微博公眾號等等,在這樣一個碎片化的時代,我們要如何高效的學習呢?有沒有具體的一些方法?

趙周老師:碎片化時代的問題不在碎片化,而在於沒有能力對於得來的信息進行整合成為自己的一部分

如果把碎片化當成問題的話,不碎片化是不是就不是問題了呢?

如果現在人們把看微博的時間看公眾號的時間都轉來用去看書了,那麼是不是就不是問題了呢?

當然不是。

那些在博客和微博上消磨很多時間的人,他去看書可能也是看很多沒有營養的書;那些在微信和微博看了一篇流言、一篇謠言就信以為真然後把信息轉發給朋友的人,去看了書也不一定能看到書中真正的東西,也不能真正的讓自己去思考。

所以,

對碎片化質疑的本身通常仍然是以知識為中心的思路。

認為知識本身若是系統的,學習者就能擁有更高效的學習。

但如果學習者的腦子不改變的話,無論是看微信微博,還是看書,還是去聽課,是沒有本質上的區別的。

所以當你得到一個信息的時候,無論是從書中得到的,還是從微信上得到的,你能不能對它進行深入的思考,這種深入的思考,便簽法能提供好的方向: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語言去重述呢?能否釐清它的前因後果,能否加工自己的A1呢還是A2呢?等等。

如果能做到這個的話,知識本身是碎片化的還是從書中來的,問題都不是很大,因為都能成為你的一部分。

鵬:現在很多的城市都有線下的包括拆書家的培訓,就是夢想賦能班。

這個班主要是培訓什麼內容呢?

趙周老師:「夢想賦能班」是2016年新推出的一個嘗試。

是拆書學院的一個課程品牌。

夢想賦能班的理念有來源於拆書法的一部分,還有一部分其他的成人學習的方法,包括私董會、行動學習、知識集市等,這些學習方法論都歸根於一棵大樹下就是成人教育學。

都強調對於成年人來說一定是通過聯繫改變自己的行為,連接自己的經驗,去規劃運用等等。

然後從體系上來說,「夢想賦能班」的六個課題是經過大量的調研實踐之後,是對絕大部分的職場人欠缺的部分,包括方向,使命,目標,決策,情緒,時間,精力,溝通,職場等等這些方面,精選了十二本在這六個主題下最經典的圖書

由拆書家帶領用長達六個月的時間小班線下課去把十二本書拆解為已用,最關鍵是形成真正的改變。

師資來源是各個拆書幫分舵最優秀的三級拆書家,他們在小班帶領學員現場學習。

從2016年年初開始籌劃,到2016年9月開始真正帶領第一個班。

在短短几個月的時間,到2017年年初全國就已經開了九個班。

學員的反響非常好,有很多的學員在結業的時候落淚,反映這半年對他們來說是最重要的半年。

鵬:從夢想賦能班畢業後,他們的職業發展前景會是如何呢?

趙周老師:我要強調一下拆書幫和拆書學院是兩個主體,做的事情不一樣。

拆書幫是培養拆書家非盈利的組織。

在拆書幫培養出來的拆書家,如果他願意而且拆書學院也認為他合適,會建議他進一步鍛鍊,成為拆書學院的師資。

然後在拆書學院裡面,拆書家帶領著「夢想賦能班」的學員們去學習這十二本書。

他們會有自己的夢想,會有自己的方向

在學完之後,會更清晰自己的夢想如何落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怎麼樣讓自己和自己身邊的人過得更好

鵬:在去年10月份我曾接到一個培訓需求是需要拆書家去做,當時非常糾結,打給廣州的分舵,廣州這邊要我聯繫北京這邊,然後再聯繫浙江方面的拆書家進行對接,最後沒有成功找到合適的培訓老師,我想問一下能夠對接培訓拆書方法的拆書家跟拆書幫總部北京是怎麼樣的一個合作模式?假如需要尋找一位能講拆書課的老師,是要如何進行聯繫?

趙周老師:拆書幫總舵和各地拆書家是朋友關係。

如果要去聯繫拆書家,其實可以找任何一個拆書幫分舵的三級拆書家。

聯絡後覺得合適就可以選擇他去進行講課,我們中間沒有契約和合作方面的要求,我們內部有要求就是必須要到三級拆書家才能接受這樣的邀請去講。

鵬:剛才您談到關於拆書和培訓的不同,展望未來,您覺得拆書和培訓的形式會有哪一些的不一樣的變化呢?如果有變化的話。

趙周老師:培訓的內容和形式其實一直在

比如前些年在中國大陸流行起來的一些成功學大師,這些人慢慢在北上廣深就沒有市場了,然後就退到二線城市。

後來一波有些教授,是以知識為中心的。

我對培訓行業最大的期待甲方(企業培訓管理者)能夠專業起來

中國培訓市場那麼亂,主要原因在於沒有專業的培訓經理。

如果甲方都是對培訓的理解非常膚淺,把自己當成是內部服務者的角色,或者就是怎麼樣能夠把錢花出去讓業務部門滿意,讓老闆覺得我幹活幹得好,甚至就是覺得培訓就是福利,讓大家聽的開心就好,或者亦步亦趨跟著業務部門的要求,業務部門缺這個就趕緊找這個,上司讓我干點啥,下次就讓培訓師考核一下這個……這樣培訓市場永遠好不起來。

因為培訓經理是拿著錢的人,乙方一定會跟著他們跑,這樣整個市場仍然會這麼亂。

現在有很多的企業大學,對自己整體的培訓是有一定的要求,整體來說那些打雞血灌雞湯的膚淺的滿足培訓要求的都會逐漸的削弱。

特別在一二線城市好的企業來說,培訓會越來越注重跟績效的結合,跟行為轉變的結合和關聯等等,在逐漸的規範起來,在逐漸走向培訓應有的受尊重的地位。

鵬:非常感謝您今天給我們分享這麼多的寶貴經驗,見解獨到,祝願拆書幫未來的發展越來越好,讓更多的朋友認識到拆書幫。

趙周老師:好的。

---The End---

采 訪:吳啟鵬

圖片提供 | 趙 周

編輯排版 | 薇薇安

採訪後記整個採訪過程中,讓我印象最深的不僅是趙周老師睿智的理念和邏輯清晰的表達,還有他對掩蓋在表象下的真相的執著追尋。

我想,這就是拆書幫創新的源泉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這樣讀書永遠都不覺得夠

時隔5年,趙周老師的《這樣讀書就夠了》第二版以讓人為之眼前一亮的內容呈現在大家面前。一個多月前以預售的方式購買這本書後,每天就在心理想著什麼時候書什麼時候發貨啊。拿到書後,用4小時的時間看完了,...

每天一本書丨這樣讀書就夠了(拆書幫)

每天一本書,簡短的介紹加上我的讀書筆記,一來讓讀者先感受一下是否有必要去讀這本書,二來是讓沒時間去讀這本書的讀者對此書有個大概了解。人類的意義在於探索宇宙,而個人的意義在於提升自我。讓我們一起領...

一元化 l 高段位學習者如何閱讀一本書

關於如何閱讀,現在市面上有很多的書以及朋友圈裡有很多的圖文,可以說,現在關於閱讀方法的信息並不缺乏。結合大量的信息篩選,目前有兩本書是推薦最多的,一本是《如何閱讀一本書》、另一本是《如何有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