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練就超強的學習能力 知乎高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章來自知乎 來自白老師的摩擦


文章雖長,7000多字,預計8分鐘左右閱讀完,不建議跳讀,值得收藏。

作為一個不怎麼聽課的學渣,我的績點能維持在班級前5,四年內拿過4次獎學金,只靠突擊拿過1次二等獎學金,一次三等獎學金,雖然只是上海本一,我還是認為下面介紹的方法是功不可沒的。

(有朋友回覆說學霸才能在8分鐘內看完???延長4分鐘,不能再多了)

為了閱讀方便,附上文章的主要內容。

  • 快速進入學習狀態

首先,這部分的內容只有一個目的:更快地進入學習的狀態

這個時間一定不要太久,準備時間越久,越難長期做下去

觀察過激烈的籃球,足球,網球比賽裡面,那些優秀運動員的神情嗎?就是那樣的。





沒有猶豫的,那種尋求什麼"方法"的想法,它首先就是一種猶豫。

做一個事情,觀察一個東西,你要立刻,立即,馬上就打開你的感觀,對它完全打開,沒有猶豫地,立刻就進入,馬上進入它。

仔細體會一下,你那些所謂的愛好或者喜歡的活動,無非就是一些個曾經讓你體會到了專注投入滋味的活動而已,不是嗎?

無論做什麼事情,立刻,馬上,當下,現在就進入它,不要猶豫!

只有先立馬動手做了,你才會碰到困難,才會用到接下來的東西。

  • 不要拖延!解決拖延的辦法很多,介紹一個很好用,個人也經常用的方法:

番茄工作法:25分鐘;沒有任何干擾;專心學習

每次一想要玩手機,我會強迫自己拿出書先翻兩頁,我用的也不是25分鐘,只是想讓自己儘快進入學習狀態,翻一翻就沒有想玩手機的念頭。

  • 環境極其重要!

知道為什麼牛逼的人都會去「閉關」嗎?什麼關在地下室三天做出100頁PPT,什麼關在房間一天做完了整個項目,一天抽了1條煙寫了3w字的小說(強烈不建議,身體很容易垮),不過是讓自己更加專注,沒有干擾。

另外,把東西都收拾一下,儘量有序點,列出學習清單,做事清單。

在學校的話,圖書館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不是進入狀態再去學習,而是先去學才能找到狀態。

---------------------------------------------------------------------------------

接下來開始正文部分

超強的學習能力,總的來說,就是花最少的學習時間,得到最大的學習效果,這是任何一種學習方法都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每一個學習者的終極夢想。

學習其實是一套完整的流程:接收信息--聯想理解--實踐反芻。

一、接收信息

我們接收的信息可以分為以下五類,圖片更為直觀。

1 隨意信息:一系列事實、日期、定義和規則、缺少邏輯分類,需要死記硬背的知識。

可以通過聯想,與其他事物掛鈎來增強記憶。

2 觀點信息:存在爭論,大家意見不一致的信息,最大的難點是獲取信息。

運用圖表的方式,能幫助閱讀以後提取出關鍵思想。

3 過程信息 :講述一系列動作、操作,教導行動的信息,如何游泳、編程序、背英語等。

學習這類信息最重要的是不斷練習、反覆去做。

4 具體信息:在實際中可以通過看、聽、摸等感受到的信息。

5 抽象信息:缺少與感官的直接聯繫、邏輯性極強,比如微積分。

知道要獲取什麼信息,即學什麼,甚至要比如何學更關鍵。

很多人會把自己喜歡看書,當做學習的例子。

但是沒壓力的讀點書,和在壓力的情況下,快速的確定你的學習目標以及實現步驟,是兩回事。

一流的學習者,在看書的時候,常常會根據自己的重點,和知識框架去決定自己的閱讀。

一般的學習者,常常是根據書籍的進度走。

獲取信息的三個主要目標:簡化;容量;速度

簡化表示在獲取的信息中將無用的東西儘量刪除,只有那些對你形成模型非常有幫助的例子才需要真正學習。

如果你覺得不需要掌握,就大膽地跳過它

明白了簡化後,就該獲取儘可能多的信息,只讀一句話當然沒有讀完一頁理解得透徹,知道得越多,理解得就越深

一年讀50本書,總比一年讀2、3本強。

獲取信息最後一個目標是速度,30分鐘讀完一本書比一小時讀完效率高。

速度看起來與容量簡化相反,讀得越快,漏掉的信息越多,信息獲取也越差。

但我是這麼認為的:大腦很難讀取哪些很難識別的東西,這也是剛接觸一門新的學科覺得晦澀難懂,需要花時間理解,讀起來慢的原因。

有些人能夠做到快速閱讀,原因在於他對所閱讀的內容有了知識儲備,通過自己的知識框架進行聯想,不需要花大量時間再來做艱難的認知障礙跨越。

因此,信息的獲取快慢,與知識框架完善與否有關,下文將會提到。

---------------------------------------------------------------------------------

信息太多怎麼辦?記筆記!

牢記一個原則:不管是哪種都只是一個工具,只要能幫助你把知識整理歸納,便於查看,即:達到目的就好。

接下來我給大家盤點一下我用過的這些做筆記的工具。

可以參考一下,按需選擇。

1 筆記本手寫筆記

優點是自己手寫一遍印象深刻,看到滿滿一本會有成就感~

缺點也是明顯的,耗時耗力,需要先把內容過一遍才好「布局「,否則筆記凌亂自己也不願再看。

而且知識都是分散的,邏輯層次感不強,不利於從整體的角度把握知識

給大家推薦一個優化手寫筆記的方法:康奈爾筆記法。

第一步:按照一定比例把筆記本分為三部分:線索、筆記、總結

第二步:在第一部分線索中記錄知識大綱或關鍵詞,在第二部分記錄筆記,第三部分寫自己的總結和學習心得(及時把自己的想法和收穫記錄下來很重要,說不定這就是你以後的寫作素材來源)。

第三步:通過線索中的關鍵詞和知識大綱來回顧和複習具體的內容。

2 有道雲筆記、印象筆記

最開始上網課用word記過筆記,後來電腦突然崩潰導致所有筆記都沒了,心痛之下果斷棄用。

不過話說回來當時是用文字加課程截圖的方式,效果確實不好,滿眼都是圖根本不知道重點在哪,複習也很不方便。

印象筆記又有一個上傳上限,可以試試有道雲筆記,圖文結合,能隨時查看,還能分享。

既然做筆記的目的是為了高效學習,那麼就要善用筆記,尤其是理論,看懂不代表學會,全都記住也不一定學好,相反,忘記了一些也並不代表沒有學好。

知識是需要在不斷地複習、積累、實踐的過程中才能真正掌握,把學到的變成自己的。

二、理解

是不是經常有以下疑問

雖然在看書,卻不懂在講什麼?

筆記記得很好,但不懂什麼意思?

1.整體理解

高中上哲學課的時候,老師跟我們說過哲學的主要內容就是:

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

用在學習中最適合不過了,你要知道自己要讀的是哪一類的書;不同的書有不同的閱讀方法;使用一個單一的句子,或者最多幾句話,來描述整本書的內容;將書中的重要篇章列舉出來,說明他們如何按照順序組成一個整體的架構;找出作者要問的問題。

比如我打開第一章:關於這章的安排,我可以繼續提問。

編者在這張講了哪幾個方面?

他想要回答什麼問題?

他為什麼要這麼安排第一章的內容,這邏輯是什麼?

這樣做了之後,我無論閱讀哪章,哪段,我都知道自己到底在讀什麼。

對「我需要解決一個什麼問題?這個部分處於整體系統的哪個位置?」都能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針對比較難讀的書,從頭到尾讀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來查詢或者思考,這樣做的目的有兩個,一是為了能夠不糾結於細節,第二遍去讀的時候能夠更好的去理解;二是為了能大體上理解作者較大層次的思想,不糾結於細節。

2.細節理解

打開一本新的教科書的時候,裡面好多詞,我們都不知道它是什麼意思。

很可能是因為它就是這本書的專業術語。

學起來就相當枯燥,看不進去。

相信很多同學,都做過「名詞解析」這種題型吧。

舉個例子,比如說在《如何高效學習》中提到,人們更喜歡敘述性學習(Narrative Learning),我的理解就是人們更喜歡看段子,案例,故事。

聯繫實際就是知乎上很多贊同數多的答案是個人的經歷,或是一個個故事。

如果你想得到更多的贊同,是不是也應該多寫些有趣的經歷和故事呢?

從理解名詞,再到理解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知道作者的論述是什麼,從內容中找出相關的句子,再重新架構出來;

最後確定作者已經解決了哪些問題,還有哪些是沒解決的。

再判斷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沒解決的問題。

另外,你學習某一本書,如果看不進去,可以就牢牢抓住書本的例題、案例、圖表。

因為例題講具體情境、圖表具有可視化、案例就是講具體的運用——這些都比理解文字描述容易的多。

而且,例題裡面包含了對關鍵知識點的運用,案例和圖表其實都是為了輔助你理解正文文字內容的。

所以,只要我們配合最少量的文字看懂了案例、圖表,就達到了對知識的了解,接著我們再去看例題就知道了知識運用場景,之後,我們再反覆地做題目,從而達到了對知識點的掌握。

大學本科教材有可能的話去換幾本看看,可能有比較容易「理解」的書呢?從某個意義上來說,可能不是你理解有問題,你應該換一本書。

總結以下3點:

1.根據筆記大綱回顧一下都學了什麼知識點,不用具體到每一句話,有收穫、有思考即可。

2.初期理論不懂是正常的,這個時候不要自我懷疑。

往後學,隨著知識的積累和認知的完善,這時候再回過去複習,你會有新的理解,當時沒想明白的問題也可能就迎刃而解了。

3.學了一段時間,發現輸入的內容太多了,腦子有點凌亂,這時候正確的做法是:停下來,整理一下思路,看一看筆記,理清楚知識之間的連接,把零散的知識點整理成塊,形成整體的認知。

也就是接下來的內容——知識框架。

三、知識框架

學的好的同學總是在試圖找尋知識間的關聯,而學得慢的同學卻往往只會死記硬背。

你當然要找到知識間的關聯,並把它們變成自己的觀點。

但是掌握知識的本質,卻需要知識間的大量聯繫。

諾貝爾獎得主、神經系統科學家埃里克.理察.坎德爾(EricR.Kandel)在其著作《尋找回憶》(In Search of Memory)中寫道:「要想得到長久的記憶,大腦在處理接收到的信息時必須足夠透徹且深入,這就要求大腦在處理信息時集中精力,並且要將這一信息有意圖且系統性地與記憶中已經完善的知識聯繫起來」。

理解就是知識框架高度發達完善的結果。

是不是有些學科你可以輕鬆「拿下」?這些科目學起來毫不費力、興趣盎然,原因何在?因為你的腦袋裡已經有了這些科目的發達知識結構。

我們在開始學習一門學科時,都會覺得枯燥。

問題可能在於沒有和你的經驗聯繫,學習計算機科學時,你是思考課本上的那些文字,還是在想宇宙的神秘符號?學習醫學時,你是在背誦那些文字,還是在想著活生生的病人?

只是把知識點摘錄下來,沒有進行深入的理解,不成體系的孤立知識是很難被記住的,更別說20章筆記,100多個只是點了!這也能解釋,為什麼很多人明明用心做了讀書筆記,還是和沒讀、泛讀一樣!

在《如何高效學習》中,作者強調的「大腦如何工作「的規律來學習

根據認知神經學領域的知識,我們的記憶在大腦中存儲的方式是按照神經元網絡存在的。

作者這裡強調的整體性,是站在整個神經元網絡的角度,將新的知識融入整個神經元網絡,也即作者一直強調的建立聯繫(高速公路)。

舉個例子,理科學習中,通過對同一個題目的分解,搞清楚這道題目所考知識點,反思自己解題思路的由來,理清楚每一個解題步驟的意圖可以讓我對這一類題都遊刃有餘。

為了更加貼切的說明整體性與局部性的關係,借用Young Oscar幾張圖來說明。

局部性學習者——只建立了信息孤島,就像這樣子的:

整體性學習者——會將新學的知識,和已經熟知的只是網絡建立聯繫,不斷擴大知識

更加厲害的整體性學習者——除了會不斷擴大已有的學習網絡,還會不斷的建立新的知識結構

——圖中每個節點理解為一個知識點

其中較小的節點理解為已經熟知的知識點大一點的節點(⭕️中包含一個白點)理解為新獲取的知識點

知識點之間的理解為聯繫

作者闡述的方式是整體性學習的概念,即創建知識框架,構建你自己的知識網絡

整體性學習是運用你的大腦已有的豐富 神經元網絡 吸收整合 信息

整體性學習在於創造信息網絡「。

---------------------------------------------------------------------------------

這裡就要說一下思維導圖

筆記知識是平面的,還算不得體系,也無法指導實踐,這時候就需要藉助思維導圖,構建出知識的邏輯關係,這個過程就是構建知識樹,思維導圖構建成功,知識也就真正完成了體系化。

思維導圖的優點是邏輯清晰,結構分明,有利於全局把握知識脈絡形成體系,還能圖文結合,電腦、手機可隨時查看。

不過要用一小段時間才能熟練操作。

思維導圖類工具 :xmind (PC和iPhone端) 、思維導圖(都適用)、Mindmanage(專業但收費)、幕布等等。

友情提示:會用基本的功能就行了,選擇自己用得習慣的就好,不必太糾結哪一個最好,畢竟這只是一個輔助性工具。

個人常用的是xmind,就以mind為例,科普一下腦圖工具的使用方法:

下載地址:https://www.xmind.cn/ (不需要專業操作的話下載免費版就可以了)

評論有朋友問收不收費?像文章開頭這種簡單的導圖是不收費的

第一步:打開Xmind軟體,創建中心主題,方式有兩種:

1.文件-新建空白圖。

(新手推薦!!)

2.從模板歡迎介面選擇空白導圖或者選擇已有內容的模板。

第二步:XMind思維導圖主要由中心主題、分支主題、自由主題等基本結構構成

基本操作:

雙擊主題,更改中心主題的名稱。

enter快捷鍵添加【分支主題】

使用Tab快捷鍵直接添加【子主題】

空白處雙擊滑鼠左鍵創建【自由主題】

Ctrl+I 插入圖片

xmind更多操作:http://www.xmindchina.net/jiqiao/shiyongjiqiao--kuai-jie-jian.html

如何更好地使用思維導圖做筆記,可關注我的公眾號:三白師哥

直接回復「思維導圖

自動獲取電子版,僅僅是為了分享。

知識樹構建出來後,書中的精華已經被吸收到知識樹中,書本完全可以丟在一邊了。

整個筆記算是初步構建完畢,「讀的書很快就忘,讀書還有什麼意義」這種困擾算是解決了一半,但還沒有最終結束,因為,這種構建可能會比較粗糙,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運用、更新。

讀其他書有了更深層的觸類旁通,這就是運用,或者經常翻閱讀書筆記,對現有的知識樹不斷更新,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是一個精益求精的過程。

經常提醒自己讀書時候多聯結自己的經驗,不只是書,還可以推廣開來,比如一部電影,看知乎,以及別人的一些經驗等等,都要學會拿來為己所用。

四、回顧

複習也是有套路的。

對大多數人來說,複習不過是再回顧一下自己的所作所為,然後做個總結。

但其實,這還不夠。

對股票交易員來說,每天有個工作,叫做復盤。

在《復盤+:把經驗轉化為能力》一書中,復盤的基本程序包括四步:

1. 回顧目標:清晰、明確、共識的目標為我們樹立了評估結果、分析差異的基準; 2. 評估結果:回想實際的過程,對照目標,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有待改進,找到值得深入挖掘的點; 3. 分析原因:對於差異,深入分析,找到根因,發現真正起作用的關鍵點,是學習的重要一環; 4. 總結經驗:基於差異分析,可以找出利弊得失,從中學到經驗教訓以及未來行動改善建議。

收盤後,再一次看一遍市場全貌,針對白天動態盯盤時來不及觀察、來不及總結的情況進行重新思考。

復盤時,他們要重點看以下幾點:大盤走勢,綜合排名榜和漲跌幅度。

一個是關注全局,一個是關注其他股,一個是關注自己的股票。

這其實為我們的回顧提供參考:

1.看全局。

整個學習過程我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為什麼理解不了?有哪些地方我是很快理解的?為什麼能這麼快理解?

2.看同學。

他學習得怎麼樣了?有哪些思考方式可以借鑑?又有哪些自己一定要避免?

3.看自己。

100分的話,給自己打多少分?哪裡需要提升?

而完成這一系列之後,把文檔整理封裝,劃掉一個知識盲點。

復盤的一個重要使用場景是閱讀,特別是經管類書籍的閱讀。

一是看全局。

即對內容重新梳理。

二是作對比。

對比什麼呢?看過的其他類似的書,有沒有相關的理論,或者類似的觀點。

誰對誰錯?

三是對比自己。

其實這就是拆書的原理。

將自己看到的、遇到的與書中提到的進行結合,然後找到共鳴,或者指引——只有找到與自己的相關點,才能真正作用於自己的生活工作。

結合之前看的一些關於整理的文章,並與自己的現狀聯繫,最後完善自己的知識框架。

記筆記最大的作用,就是將整本書的精華進行提煉、壓縮,幾十萬字的書,有用的知識可能才一兩萬字,甚至更少其他無用的信息被丟棄,這極大方便了我們對知識的加工、理解。

筆記最終整理成什麼樣子,閱讀、理解、加工起決定作用。

在多次閱讀筆記之後,對全書知識點有了整體的把握,就能根據知識的關聯性進行整合,有點類似合併同類項,合併的效果如何,完全依賴自己框架的建立。

現在你手上有一套自己的筆記,檢查一下確保自己沒有從原材料中借用任何行話。

將這些筆記用簡單的語言組織成一個流暢的故事。

將這個故事大聲讀出來,如果這些解釋不夠簡單,或者聽起來比較混亂,很好,這意味對這塊知識理解不夠,還需要做一些工作。

五、應用

  • 重述:如果你真的想確保你的理解沒什麼問題,就把它教給另一個人(理想狀態下,這個人應該對這個話題知之甚少,或者就找個 8 歲的孩子)。

    檢測知識最終的途徑是你能有能力把它傳播給另一個人。

  • 討論:找准機會,和同學和朋友就這塊知識進行討論,往往會有意外收穫。

    通過對比,對這個工具有了更全面的認識。

  • 分享:當對一個問題思考得較為充分之後,不如把它寫出來。

    現在的自媒體有很多,公眾號、簡書、微博、博客,在一個公共平台上表達出來,因為有「潛在觀眾」的監督,文字會更有邏輯,思考會更有深度,輸出也更有質量。

    說不定輸出多了,還能成為專業領域的IP。

這裡提一下費曼技巧,在我入門網際網路運營的第一次班會,老師跟我們分享的就是這個技巧。

學習金字塔是美國緬因州的國家訓練實驗室研究成果,它用數字形式形象顯示了:採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學習者在兩周以後還能記住內容(平均學習保持率)的多少。

傳統的教室聽講,兩周以後學習的內容只能留下5%;而圖片加聲音的視頻模式能保留20%;但最高的還是轉教其他人和立即運用,能保留90%。

費曼的辦法是:仔細審閱這篇論文的輔助材料,直到他掌握了相關的知識基礎、足以理解其中的艱深想法為止。

他是一位教師,能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像初學者闡述一個名詞、公式、學科的概念,但這種方法適用於我們任何想學的東西。

它能讓你的學習能力有質的躍升

舉個例子

有人問愛因斯坦「相對論到底是什麼?」愛因斯坦回答:「你坐在美女身邊一小時,感覺就像一分鐘;而夏天你在火爐旁坐上一分鐘,感覺就像一小時。

使用重述、分享、討論等方式,不僅是學習的妙方,還是窺探不同思維方式的窗口,它讓你將想法撕開揉碎,從頭重組。

這種學習方法會讓你對觀點和概念有更為深入的理解。

重要的是,以這種方式解決問題,你可以在別人不知道他們自己在說什麼的情況下,理解這個問題。

---------------------------------------------------------------------------------

技術並不是萬能的,不可能適合任何場合的任何學習者。

因此,你在學習應用這個方法時,應該結合自己的情況,做適當的調整

總之一句話,幾個步驟之間不是固定的線性順序,學習的順序可以往返也可以跳躍,要相信現實世界,而不要迷信理論,現實世界中,有幾個學習者會完完整整把框架做好了,再去應用?可笑的是就有人本末倒置於是這世間就有了教條主義。

一開始用技巧可能會降低你的效率,不奇怪。

任何新事物都有一個適應期,找到最適合你自己的方法,不要生搬硬套,那麼學習能力將會突飛猛進

超強的學習能力,需要不斷的練習,豐富知識框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Alevel學習技巧」:如何通過思維導圖拿到全A*

上學的時候,有些同學輕輕鬆鬆就能拿到高分,而有些同學熬夜學習、拚命刷題,但每次考試都讓人慾哭無淚!最後化為一句:難道我這腦子天生不適合讀書嗎?其實,不是的。學習好的同學,不是因為智商比你高。而是...

思維導圖:快速閱讀的利器

現在,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已經越來越多的受到人們的重視,思維導圖有著極其廣泛的應用範圍,能夠大大簡化我們的學習、工作,提高我們的效率。尤其是在教育行業,思維導圖的作用不容小覷,越來越...

你是如何做筆記的?

文/愛學習的飛哥‖飛哥有話說,專注於探求大學生學習、讀書、生活那些事。‖本文系作者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高效閱讀的兩個秘訣

文/晶美同學●●●●●朋友圈裡時不時會出來個《30分鐘閱讀一本書》的小廣告出來,內容如標題,也就是把一本書的大綱用思維導圖畫出來,讓人在短

如何更高效地學習CPA?

一、記筆記1、多用彩筆彩色的筆記,有助於快速識別、有助於人腦形成更形象的記憶。減少純粹地劃線、文字筆記,通過多用彩色的文字、圖形加強記憶。2、多採用表格整理知識點針對內容具有同一性的知識點,多採...

認識和掌握艾賓浩斯記憶法

1. 為什麼要了解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如果你是學生,想通過學習獲得一個更好的成績,很多知識點需要記憶,但是總是發現記不住記不牢;如果你和我一樣年近中年,是一名職業人,每天都奔波職場,時間少精力匱乏...

每天一本書丨知乎周刊·讀書這件小事

每天一本書,簡短的介紹加上我的讀書筆記,一來讓讀者先感受一下是否有必要去讀這本書,二來是讓沒時間去讀這本書的讀者對此書有個大概了解。若是覺得這書不錯,可以買原著來看。人類的意義在於探索宇宙,而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