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教學有助於第二語言學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沉浸式(Immersion)雙語教育是指讓學習者沉浸於第二語言的環境中,通過有意義的語境學習第二語言和學科知識。

語言學家、語言教育家普遍認為,與傳統的第二語言教學相比,沉浸式的雙語教育更能夠有效地提高第二語言的學習效率。

沉浸式雙語教育的成功經驗

20世紀60年代在加拿大法語區開始的英法雙語教育,被認為是沉浸式雙語教育的成功範例。

系統評估後發現,接受沉浸式雙語教育的學生的第二語言能力遠好於接受普通法語學習的孩子,在聽和讀的接受性技能方面甚至還接近於以法語為母語的孩子。

一些人擔憂法語沉浸式學習會干擾學生的母語能力,但評估結果沒有發現接受沉浸式教育的孩子在英語能力上有任何弱化。

在數學和科學兩門使用第二語言授課的課程上,雙語教學班孩子的平均成績也好於普通教學班的孩子。

更為重要的是,接受雙語教育的孩子進入高中和大學後,更願意選擇雙語教學的課程,對加拿大多元文化和多元社會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加拿大英法雙語教育的成功經驗被總結為具有強勢的雙語環境、多元文化背景和良好的雙語師資。

另外,其教學模式強調通過單語教學過程達到掌握雙語的目標,即首先要學好母語。

其次,在一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只使用一種語言,而不要兩種語言交叉使用。

最後,教師必須讓學生明白,雙語教育會給他們帶來怎樣的益處,從而提高孩子的學習動機。

隨著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浪潮襲來,幾乎所有人都不可避免地朝著雙語人或多語人的方向進化,沉浸式雙語教育模式也在更多國家和地區被複製和實施。

德國的德外雙語教育採用了漸進導入方式,在小學五六年級開始學習一門外語,初中後開始用外語學習第一門學科課程,九年級時加入第二門用外語學習的課程。

與加拿大所強調的一門課程只用一種語言授課不同,德國的雙語課程在某些環節上可以使用母語解釋和組織教學。

學生擁有自主選擇第一門外語授課科目的權利,最受歡迎的科目是地理和歷史。

香港地區也是最早實施沉浸式雙語教育的亞洲地區之一。

元分析發現,香港地區學校中以英語為教學語言的學生僅在英語課的平均成績上好於以漢語為教學語言的學生,在數學課的平均成績上沒有顯著差異,而在其他科目上的平均成績均低於以漢語為教學語言的學生。

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與漢/英兩種語言的差異較英/法、德/法、德/英之間更大有關;另一方面,香港地區在本質上並非完全的雙語社會環境,優秀的雙語師資數量也有限,一些宣稱用英語授課的科目在實際中是兩種語言混用的。

新疆地區積極推進沉浸式雙語教育

我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漢語少數民族語言雙語教育工作可以追溯到新中國成立初,到20世紀90年代初,在全疆範圍內普遍開設了漢語課程。

1992年,在借鑑國際經驗的基礎上,一些學校開始了部分學科漢語授課的實驗;隨後,實驗的規模逐步擴大到所有縣市的重點中學。

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以後,在政府的政策和資金的支持下,沉浸式雙語教育模式在新疆的中小學中得到大規模推進,其教學模式被確定為半沉浸式(理科課程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授課,其他課程使用民族語言授課、加授民族語文和漢語的教學方式)和完全沉浸式(所有課程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授課、加授民族語文和漢語的教學方式)兩種。

與此同時,大量雙語幼兒園也建立起來,少數民族幼兒學前兩年毛入園率已經超過了90%。

根據新疆教育廳公布的信息,截至2014年,接受沉浸式雙語教育的學生已經占全疆幼兒園和中小學中少數民族學生在校生人數的75%。

大批少數民族學生從第二語言教學模式過渡為沉浸式雙語教育模式。

從2011年起,我們連續五年在全疆範圍內對小學漢語和數學學科以及相關教育影響因素進行了測評。

五年來,對六年級學生的測試結果表明,接受沉浸式雙語教學學生的漢語平均成績始終好於普通班學生,而完全沉浸式教學的漢語成績又始終好於半沉浸式。

數學平均分方面,雙語教學學生也比普通班高約7分(百分制),而完全沉浸式學生與半沉浸式學生之間沒有顯著差別。

此外,我們還對部分學生進行了從四年級到六年級的漢語水平追蹤調查,結果顯示,接受完全沉浸式教學的漢語成績增長明顯快於其他兩種模式,驗證了完全沉浸式教學在學生漢語學習上的顯著作用。

沉浸式雙語教育的作用不僅體現在學業水平上,還體現在學生對多元文化的認同上。

2015年調查數據顯示,78.5%的沉浸式雙語班學生願意到北京和上海去看一看,普通班學生中該比例僅為29.4%,他們更傾向於到疆內的烏魯木齊和喀什去看看。

調查還顯示,沉浸式雙語班學生對自己的漢語水平更有信心,也更樂於收看漢語電視節目。

辦學條件的極大改善和師資隊伍的加強,對新疆少數民族教育的整體質量也產生了推動作用。

2015年測試時,六年級學生整體的漢語平均分較四年前提高了5分(百分制),數學平均成績也提高了近5分(百分制),漢語測試合格率更是提高了16個百分點。

可見,經過五年的持續投入和改進,新疆少數民族雙語教育的成效已經開始在學生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能力和以數學為代表的理科成績上顯現。

對我國少數民族雙語教育的反思

儘管沉浸式雙語教育優勢明顯,但在我國少數民族地區借鑑和推廣其模式方面仍然存在不少客觀的困難。

其中,最為突出的問題是合格師資的嚴重不足和雙語環境的缺乏。

這兩方面困難的解決,既需要有關政策的不斷傾斜和支持,也需要當地教育管理部門和教師的長期努力。

因此,依照各地現有的條件選擇教學模式和發展目標,是推進有質量雙語教育的重要保障。

雙語教育活動帶有明顯的實踐性,但是目前關於雙語教育的研究還遠遠落後於實踐,特別是缺少圍繞實踐情況而開展的量化研究。

對於沉浸式雙語教育從什麼時間開始更好、應該從哪一門課程開始、同一門課的教學只使用一種語言還是兩種語言交叉使用效果好等問題,都沒有充分的調查和明確的結論,使雙語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模式選擇缺乏科學的依據。

除了教學模式、學習者年齡、師資、教材的外部因素外,學習動機和自我效能感等內部的非智力因素對雙語學習效果也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

鑒於此,同時存在沉浸式雙語教育和普通班等多種教學模式,供學生和家長自主選擇,更有利於激發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保障雙語教育的順利開展和質量提高。

近年來,雙向雙語教育、內容語言整合學習等新的雙語教育概念在國際雙語教育中大為流行。

在我國有條件的少數民族聚居地區,也可以考慮實踐雙向雙語教育的模式,促進少數民族與漢族師生之間互學語言、相互了解和理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傳承語教育與海外漢語教學

隨著中國經濟蓬勃發展,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穩步提升,漢語熱在世界各地持續升溫。 與過去相比,海外漢語學習者的兩個新特點尤為引人關注。第一,學習者總體呈現低齡化態勢。過去,海外的漢語教學主要集中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