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漢語課堂:少兒對外漢語的教學特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少兒漢語教學與成人的漢語教學有很大的不同,有其特殊性,我們漢語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方面。

(一) 營造地道的漢語環境

成年人對語言學習的時間、地點、環境要求不高,能夠克服許多外在的不利條件。

少兒正處於建立人生觀、世界觀的時期,對學習的地點、環境有很高的要求,這就促使我們應該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我們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也是從視覺入手,一是從聽覺入手。

在視覺上,可以將學生們喜聞樂見的挂圖結合漢語知識貼在牆上,將學習環境營造得溫馨、活潑,也可以在黑板、空調、電腦上貼上中文名稱,在教室後面的牆上掛上彩色的字詞卡片串等。

在聽覺上,可以給每位學生一個地道的漢語名字,並利用中國的童謠、兒歌營造自然的漢語輸入環境,如上課前播放一些容易聽懂又朗朗上口的童謠,使學生一走進教室就可以聽到漢語。

另外,還應注意文化氛圍的營造。

無論哪一種語言都離不開文化的依託,讓學生感受到另一種文化背景的時刻存在,有助於第二語言的學習。

(二) 有效開展漢語課堂的教學活動

1. 注意課堂用語

要稱呼學生的中文名,學生稱呼老師也要用「某老師」而不是MS某。

這就在暗示他們,這裡是中文課堂,要調整你們的思維和課堂語言了。

同時,在課堂上,儘量不要讓學生使用母語進行交際或提問。

2. 儘量用漢語解釋漢語

在教學過程中,有的教師習慣使用英語或學生的母語進行教學,我們不要忽略媒介語對漢語學習的影響。

某些第二語言詞彙包含了第一語言詞彙的含義,或者另有其他的含義。

這樣使用中介語進行教學容易造成詞義的混淆。

有時候教師使用中介語教學,學生記住了與漢語詞彙相對應的中介語,會在言語交際中夾雜使用中介語,甚至造成學生半中半洋的語言習慣。

3. 善於使用體態語言

有時候,少兒的肢體語言領悟能力會超乎我們的想像,甚至比言語解釋達到的效果更理想。

比如,學習「抬」「撿」「搖」「推」「擺」「拔」「提」「拉」等動詞時,無需過多的語言,教師只要做出這些詞語相對應的動作,學生自然會明白含義,也會在實際操作中運用。

體態語言在給學生指令時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比如,學生七嘴八舌的時候,老師可以把手放在嘴邊做出讓他們安靜的動作;在肯定或鼓勵的時候,豎起的大拇指基本上已經成為了讚許和誇獎的符號;適當的沉默,可以告訴你的學生「老師有話要說」等等。

4. 鼓勵學生用漢語交流

少兒在進行言語交際時與成年人一樣存在表達困難的問題,但採取的鼓勵方法要有所區別,可以採用靈活而有趣的遊戲形式,讓他們從「手心——手背」「石頭、剪刀、布」開始,在遊戲中學會使用漢語。

5. 在課後延伸漢語教學

少年兒童沒有很強烈的自主學習意識,課後不會主動地預習或者複習,若在課後留給學生很多的作業勢必會造成學生對學習的厭倦和逆反。

我們可以將語言學習與動手能力的培養相結合,讓學生在課下製作生字卡片,給課文配插圖等等,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更進一步地領會課堂上所學習的內容,將枯燥的課後練習活化起來。

歡迎關注「漢美漢語」頭條號:為熱愛對外漢語教學人士搭建的漢語學習平台,每天都有好文章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假如外星人來了,對外漢語教師該如何教漢語?

馬上要到五一啦!小編我不得不推薦一部高分影片《降臨》,教語言的你一定不能錯過的一部影片。《降臨》這部片子改編自華裔科幻作家姜峯楠的原著小說《你一生的故事》,主要講述了12個貝殼狀的外星飛船來到地...

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英語跨文化意識的培養

高中英語教學的核心素養要求需要將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的提升重視起來,以此來幫助學生得以更好地進行語言表達,促使學生能夠在日常學習活動中,實現對跨文化語言運用意識的有效培養,繼而帶動學生跨文化交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