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學習?MIT大牛的秘密就在這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中歐國際工商學院。

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

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大家肯定都聽說過一個著名的理論叫做「一萬小時定律」,即要想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你至少要花1萬小時進行學習,也就是說,如果每天工作八個小時,一周工作五天,那麼成為當前工作領域的專家至少需要五年。

聽起來時間有點久是不是,但是有個牛人在1年時間裡搞定了別人需要至少4年才能完成的事情。

加拿大學生斯科特·揚,曾在10天內攻克線性代數,在1年內完成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的33門課程,業餘時間又自學了編程,參加各種演講,開設自己的博客,並寫了幾本頗有影響的電子書。

為什麼有的課程你上起來枯燥乏味,別人上起來卻欲罷不能?

難道是因為那些人與生俱來IQ比較高嗎?

今天,小歐將主要分享斯科特·揚的學習方法(整體性學習法),內容是來自於他的著作《如何高效學習:1年完成MIT4年33門課程的整體性學習法》,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你更快地學習並進步。

整體性學習

大多數人在學習的時候都喜歡反覆記憶信息,希望以此牢記信息。

比如,不斷地重複數十次來記憶一個物理公式,其實,這是一種糟糕的學習方法,聰明的人是不會通過如此機械記憶來學習的。

聰明的人在學習中都會逐漸形成自己的一套學習技巧,有些人有意識去應用,大多數人則是無意識地應用,不同的策略會導致不同的學習效果。

把這些不同的策略綜合在一起, 形成了整體性學習 (holistic learning) 。

整體性學習基於三種主要觀點:

結構

是不是有些學科你可以輕鬆「拿下」?你讀起這些科目的書毫不費力,一切看起來都那麼通俗易懂,原因何在?因為你的腦袋裡已經有這些科目的發達知識結構。

假如把結構比作你思想的一座城,那麼這座城市一定是道路四通八達,雖然車水馬龍,卻從不堵塞。

每學習一個新概念,都會自動地與其他只是相聯繫。

模型

假如說結構是整體性學習的門戶,那麼模型就是開門的鑰匙,模型是簡化的結構。

比如一本書的目錄就是它的模型,幾頁目錄就概括了書中數字千詞,假如你想快速了解這本書的內容,你就可以從目錄開始,而不必逐字逐句地閱讀整本書。

模型有很多種形式,但目標是同樣的:那就是壓縮信息。

高速公路

結構里有很多路將建築物連接在一起,擁有數百條城市內部的公路當然很有用,但是光有路不足以發揮具有整體性大腦的真實力量。

因此,你需要增加的是城市之間的高速公路,即結構與結構之間的聯繫。

假如你正在閱讀生物課本,又與學過的商業發展史課程相比較與聯繫,這就建立了高速公路。

利用高速公路可以在專業交叉的領域建立起新的結構。

如果把學習整體性學習比喻成下棋,那麼,你已經了解了下棋的基本規則和基本目標,現在你就要開始進一步學習具體的策略和如何贏得比賽了。

01

獲取知識

學習知識的第一步就是要獲取它,這意味著你要通過雙眼、視神經和大腦,實實在在地將書上的知識印到腦海中。

假如你從未接觸到該信息,或是獲取得太慢,這會導致你終止在學習上的任何努力。

有兩種方法對於知識的獲取很有成效:

1

快速閱讀。

如果讀得快,那麼獲得的知識就多,這是常識。

不過快速閱讀不僅僅是強調快,一味的地圖快會造成知識理解得不夠透徹。

有時候你需要降低閱讀速度以仔細揣摩重點內容,有時候你需要略過不重要的內容。

2

筆記。

首先寫下最主要的觀點,儘量用很短的單詞來代替完整的句子。

一旦你寫下了一個觀點,下一步就是在這個觀點和其他觀點直接畫上一些箭頭,使他們呈現相互關聯的關係,記筆記是為了更好地理解所學內容,如果忘了這個目的,筆記記得再漂亮好看也是本末倒置。

02

理解觀點

在獲得知識之後,下一步就是理解和拓展這些知識,僅僅理解知識的表面意思一般是記不牢的,以下三種方法可以有效幫助你處理獲得信息:

1

比喻。

比喻就是在不熟悉的知識和熟悉的知識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樑,它看似不易,但其實只需要你有尋找比喻的慾望,注意抓住第一個出現在腦海的念頭,看看這個念頭哪裡合適,哪裡不合適,並且優化和測試你的比喻。

2

內在化。

視覺化,是指在腦海中想像圖畫的過程,內在化指不僅僅在腦海中出現圖像,而且有聲音、觸覺和情感等。

假設你正在想像對光的感覺,想像光線進入眼睛時的那種感覺,你可能會進一步想像光線擊中視網膜時和在視神經里洶湧前行時發出的那種聲音。

3

圖表法。

圖表是內在化的簡化,創造圖表比想像一幅圖畫花費的時間更多,但是操作起來更容易,而且也可以用於非常抽象的觀點。

一幅圖表就是一幅將多個信息壓縮在一起的畫圖,比如散點圖可以將成百上千的數據點壓縮到一張圖中,讓人容易看明白。

03

隨意信息的處理

在學習過程中,我們經常會碰到內容太多、太複雜的隨意信息。

例如:一系列日期、科學公式、各種條例等等,那麼針對這些隨意信息,該如何聯繫 、比喻以及內在化呢?一般情況下,這些信息只能靠機械記憶了,而整體性學習則要儘可能地避免死記硬背,用以下方法取而代之:

1

聯想法。

首先是創造順序,在紙上寫下你打算記住的很多信息,在你能理解的前提下,迅速地將信息分成幾類;其次是給清單中的每一項設一個符號,設計的符號要能迅速讓你聯想到原始的知識;最後,創建屬於自己的聯想,越是瘋狂、古怪、滑稽、荒誕的想像越能加深你的記憶。

2

掛鈎法。

掛鈎法類似於聯想法,利用掛鈎系統,你可以將要記憶的信息與數字聯繫在一起。

掛鈎法並不是將一系列觀點互相聯繫在一起,而是將每一個觀點與一個特殊的數字聯繫在一起,比如:7——妻——老婆。

3

信息壓縮技術。

它是另一種常用的存儲大量隨意信息的方法,可以通過記憶術(用一個短語或單詞來儲存數個信息,如 : NASA、USA) 、圖像聯繫(把幾個信息聯繫起來並且用一張圖來表示)和筆記壓縮方式(將一大堆需要學習的知識減少至幾頁)來壓縮信息的容量,尋找信息的邏輯關係。

04

知識的延伸

需要注意的是,學習僅僅為了通過考試是不夠的,假如不能應用所學,即使考試成績再好也無濟於事。

整體性學習的最後階段是應用,你不僅要理解和拓展知識,而且要測試、糾錯、和應用知識。

深入拓展你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 最好的辦法就是將知識用到實際生活中去,不斷地練習和實踐,在實踐中發現問題, 測試自己。

同時給自己設定一個需要1~3個月完成的目標,達成目標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達成了目標也就達到了學習的效果。

衷心希望大家在學習上付出的努力都能有所收穫,「認真你就贏了」。

本文改編自《如何高效學習:1年完成MIT4年33門課程的整體性學習法》一書。

編輯 | 褚嘉霓

文中圖片來自unsplash,圖片授權基於CC0協議。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中歐國際工商學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