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創客課程:「創課」的內涵、特徵及設計框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者簡介:楊現民,江蘇師範大學 智慧教育學院,江蘇 徐州 221116 楊現民,博士,江蘇師範大學智慧教育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江蘇省教育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移動與泛在學習、創客教育、智慧教育、教育大數據。

內容提要:創客課程是創客教育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我國創客教育「落地」的重要抓手;同時,也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和推進動力。

當前,國內創客教育研究者和實踐者對創客課程缺乏清晰的認識,阻礙了我國創客教育的順利開展。

創課,特指服務於創客教育的創客課程,是一種有別於傳統學科課程的新型課程,具有整合性、研創性、協同性等核心特徵。

而創客思維既是一種技能也是一種思維傾向,強調創新、創造,鼓勵冒險嘗試、勇於探究,注重知識的整合性運用,倡導問題意識和批判性反思。

創課資源的建設,一方面需要應用創客思維對傳統課程進行創客式改造;另一方面應在體驗式學習理論和建造主義理論指導下,遵循趣味化、立體化、模塊化和項目化這四大理念,按照創課內容體系建構、創課項目設計、創課活動設計、創課評價設計這四個環節,設計全新的創客課程。

標題注釋: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青年課題「開放環境下學習資源進化機制設計與應用研究」(課題批准號:CCA130134)、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資助項目和江蘇高校品牌專業建設工程資助項目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0008(2016)03-0003-12

創客教育在我國的迅猛發展,大大提振了廣大教育工作者開展創新教育、培養高端創新人才的信心和勇氣。

隨著創客教育的有序推進,其對個體發展、課程改革、教育系統變革以及國家人才戰略的影響必將逐步顯現。

[1]然而,在令人欣喜的局面背後,創客教育的發展也面臨諸多挑戰,其中挑戰之一便是創客課程的建設與應用跟不上時代發展。

因為無論是對於旨在培養創客人才的「創客的教育」,還是旨在應用創客理念與方式改造教育的「創客式教育」,都離不開高質量、可應用的創客課程資源的支撐。

一、什麼是「創課」

(一)創課概念的由來

「創客」大家並不陌生,但「創課」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卻是個新名詞。

文獻搜索發現,2014年,國內開始出現有關「創課」的文章和報導。

孫建鋒在題為《「創課」·「創客」》的文章中首次提出了「創課」概念,[2]隨後,又在《中國教師報》發表了題為《有一種課叫「創課」》的文章。

[3]在他看來,創課的核心是將一種新的教學想法轉化為教學現實;創課是一項「綜合創新工程」,包括創想法、創教材、創設計、創教學、創反思以及創發表,合稱「六創」。

但這裡的「創課」,實際上是個行為動詞,即創造一切與課程教學相關的要素。

管雪渢結合常州中小學的創客教育實踐,提出了「創課」教學法,[4]該方法的實施包括四個關鍵步驟:根據情景或問題提出創新項目,設計完成項目的路徑,通過學習、實踐完成項目,組織分享和完善。

這裡的「創課」可以理解為「創客課堂」,是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創客教育的一種方法。

除了上述有關對「創課」概念的不同解析之外,2015年,教育信息化市場上也出現了以「創課」命名的軟體產品,即將「創課」視為一種在線的信息服務。

[5]由此可見,「創課」一詞在不同的語境、不同的人看來,其內涵有著質的差異,但都有一定的合理性。

筆者認為,創課的定位應該是「課程」,是一種有別於傳統學科課程的新型課程。

創課特指服務於創客教育的創客課程,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廣義的創課是指以培養學生創客素養為導向的各類課程,既包括電子創意類課程,也包括手工、陶藝、繪畫等藝術類創意課程;狹義的創課則特指以智能化信息技術(Scratch、Mixly、Arduino、Galileo等)應用為顯著特徵的電子創意類課程,其科技含量較高。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創課還未正式進入我國的中小學課程體系,也無指定的課程大綱和相關教材,各級各類學校所開設的創課,基本都採用校本課程的模式。

北京景山學校與浙江溫州中學是國內開展創客教育的先行者,目前,已經開發了多門創客類校本課程。

這類課程主要通過項目或專題的形式,引導學生對某一領域開展深入的探究與實踐,並通過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和過程,最終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6]校本課程具有更強的靈活性和自主選擇性,短期來看,它仍將是順利推進我國創課建設與運行的最佳途徑。

(二)創課的基本特徵

創課作為一種新形態的課程,究竟有何特徵?國內已有學者對此進行了闡述。

蔣莘和謝作如認為,創課應具備三個核心特徵,分別是跨學科(打破學科界限,用綜合的學科知識去解決一些具體問題)、智能化(利用互動媒體、機器人、物聯網、可穿戴設備等智能技術)和軟硬結合(混用電子技術和編程技術)。

[7]

從上述特徵描述可以看出,這裡所談及的創課特徵更多指向狹義的創課,即電子創意類課程。

如果從廣義的概念來看,創課除了上述特徵外,還需具備另外一些特質。

結合創課教育的核心理念以及創客活動固有的特點,筆者將創課的核心特徵進一步提煉、歸納為「三性」,即整合性、研創性和協同性。

1.整合性

創課的設計打破了學科界限,不再僅局限於傳統的數學、物理、生物等單一的課程模式,而是整合藝術、電子、控制、網絡等不同學科知識。

因此,創課的內容體系需要具有較強的包容性、綜合性和交叉性,學習的出發點應該具有更強的生活性,也就是要基於現實生活問題,統整各相關學科知識。

創課考察的重點,絕不是單純的知識記憶與理解,而是多學科知識的綜合遷移應用以及創新實踐。

如何整合多學科的內容,也是創課設計的重點和難點。

考慮到我國國情以及課程的可操作性,目前,建議多採用一科主導的統整型課程設計模式,即以某個學科(比如物理)為主導,有機融合其他學科知識(比如化學、生物、電子)。

除了內容整合外,創課的成功實施還需要整合多學科教師力量,組成創課教學團隊,協同開展創課教學設計與學習指導。

雖然創課倡導探究式、項目式學習,但不應局限於單一的學習模式,教師需要根據具體問題的類型、創意作品的實現方式等,靈活設計、有機整合多種學習活動。

2.研創性

「網際網路+」時代的學生,將從知識的消費者轉化為知識的創造者。

知識傳授固然重要,但絕不是課程教學的終極目標。

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創造家,他們對世界充滿了無比的好奇,擁有探究一切的慾望。

創課要徹底改變傳統課程存在的過分傳授、形式固化、單調無趣的現狀,給學生更多自由探索的空間,激發孩子內在的創造潛能。

開源軟硬體、傳感器、3D列印、可穿戴設備、虛擬現實(VR)、增強虛擬現實(AR)等各種新科技的湧現,給學生的創新、創造插上飛翔的翅膀。

學生不再是被動的學習者,而是可以像科學家一樣以研究的方式去認知外部世界,體驗探究過程,解決現實問題,創造出新的知識。

「學—研—創」是實施創客教育的理想模式,學習、研究和創造形成一個良性循環,持續提升學生的創新、創造力。

研究性學習旨在創造有意義的學習經歷,引導學生通過知識發現、經驗發明、集體學習、自我激勵和社會認知等機制,逐步優化知識結構、提升創新能力,培育創造性品格。

[8]基於項目的研究性學習,將是創課的主導學習模式,每個學生既是學習者又是研究者和創造者。

創課的設計與實施常以現實問題為基點,以研究項目的形式組織學生開展協同探究。

創課的實施要讓學生融入創造情境、投入創作過程,利用身邊的一切資源,努力將各種創意轉變為產品。

這種創造絕不是對教師演示操作的簡單模仿,而是在研究中不斷產生新的創意與想法,並最終形成具有創新意義的產品。

3.協同性

創課的內容與活動設計更多圍繞複雜的現實問題展開,鼓勵學生結合興趣組成項目小組,在指導教師團隊的集體指導下開展協作探究。

教師需要儘可能地創設各種條件、利用社會資源(家長、學科專家、科研機構等),幫助學生破解創作過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難題,通過不斷的動手設計、製作、修改與完善等,最終將創意變成現實的產品、方案與服務。

當然,除了團隊項目外,創課也會包含一些複雜度較低的個體研究項目,鼓勵學生自主探究。

但學生的個體項目之間並非完全孤立,也應保持一定的關聯性(比如涉及同一個知識點或者同一種操作技能),以便於在開展過程中能夠互幫互助,提高創作的自我效能感。

此外,創課實施的環境應是線上線下相結合,線下提供用於學生探究創造的物理空間和相關設施條件,線上提供作品3D呈現的展示,提供交流、分享以及教師指導的網絡空間。

在網絡化時代,無論是廣義的創課還是狹義的創課,都需要新型技術的嵌入,教師對創課活動的設計應當有機連通現實、虛擬兩種環境。

二、用創客思維改造傳統課程

(一)創客思維的構成

創客思維是隨著創客運動發展而引申出來的新概念。

目前,學術界對創客思維的理解還比較模糊,未達成一致。

馬曉途認為,創客思維是一種有別於傳統思維的新型思維方式,強調創新創造、強調問題意識、強調思辨與批判。

[9]美國學者戴爾認為,創客思維是培養創新思考者和實踐者的關鍵,創客教育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客思維模式。

[10]史丹福大學心理系教授卡羅爾·德韋克將人的思維模式分為兩種:僵固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

[11]創客思維模式屬於成長型,即面對困難和挫折時能夠靈活轉變解決策略和思路,善於利用周邊環境和條件,保持開放、樂觀心態。

還有學者將創客思維視為在創客活動過程中所形成的勇於創新、樂於分享、不畏困難、敢於實踐等思維傾向。

[12]

圖1 創客思維解讀

上述觀點均符合創客的理念和終極目標,只是從不同的角度對創客思維進行了解釋。

從本質上來說,創客思維既是一種技能,也是一種思維傾向,具有四個明顯特徵:強調創新、創造;鼓勵冒險嘗試、勇於探究;注重知識的整合性運用;倡導問題意識和批判性反思(見圖1)。

(二)創課與傳統課程的區別

1.目標定位不同

傳統課程的目標更多指向「雙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新課改所提出的三維目標,除了「雙基」還包括過程、方法、情感態度等,也提出要注重創新能力培養。

但傳統課程創新能力的培養目標具有較強的「間接性」和「隱匿性」,其內容組織、教學模式、評價方式等難以對創新目標形成有力支撐。

創課則直接指向創客素養的培養與創新、創造力的提升,目標定位更加清晰、直接,更有利於課程其他要素(內容、活動、評價等)的設計與組織。

2.內容組織不同

傳統課程具有明確的學科分類,這種學科之間涇渭分明的關係,容易導致學習者思維僵化,從而使得學習者難以跨越學科間的藩籬,也就很難實現利用不同學科知識體系與技能解決實際問題。

[13]內容組織常基於線性思維模式,注重知識的體系化、遞進性和邏輯關聯性,以便於「雙基」目標的達成。

創課則強調多學科知識的交叉整合,是一種統整性課程而非有學科限制的單一性課程。

創課的內容以現實問題為主,呈現鬆散模塊化、非線性組織等特徵,多以主題、項目或活動的形式來架構整個課程體系,以便於靈活重組和開展個性化教學。

3.開展方式不同

傳統課程的開展方式多以教師說教為主,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

這種「滿堂灌」式的課程教學模式,不僅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抹殺了學生的個性和創造力。

創課則完全摒棄傳統的空洞與單一說教模式,轉而採用項目式學習、研究性學習、問題導向式學習、探究式學習等能夠激發孩子興趣、促進深度參與的課程實施方式。

動手操作是創課實施的常態活動,但它並不局限在對教師操作的簡單模仿,而會在「造物」過程中拓展到綜合性項目訓練和自由創作的高度。

此外,創課實施也將改變一個老師單打獨鬥的局面,由多個學科教師組成授課團隊,開展協同式教學。

4.評價方式不同

紙筆測驗是傳統課程的主導評價方式,教師、家長常以成績作為評判學生學習結果的唯一指標,而忽視了學生其他方面的進步,不符合「多元智能」的發展理念,也嚴重阻礙素質教育的落實。

創課則主要採用成果導向的評價機制,根據預設並動態調整的評價體系,綜合評判學生創作的外顯成果,重在考核學生的知識遷移、運用能力、批判思維能力以及創新創造力。

成果導向既注重結果評價,也將課程學習的過程性表現納入考核指標,以實現結果評價與過程評價相結合。

此外,創課鼓勵學生也參與到課程評價中,通過同伴互評的方式實現互助互學。

(三)傳統課程向創課的轉型

以考試為目的的傳統課程過於強調背書、做題,而忽視了學生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創新、創造能力的培養。

創課作為創客教育的重要載體,恰恰能夠彌補這一缺陷,讓學生在玩中學習、樂中探究、研中創造。

創課不是一門課程,而是由低階到高階的一系列課程的組合。

筆者認為,創課的價值發揮單靠開設幾門課程是無法完整體現的,而需要對整個傳統課程體系進行創客式的改造。

具體改造思路如下:

1.課程目標:融入創新、創造能力,著眼於創新型人才培養

課程目標是課程構成的第一要素,目標的制定直接影響到課程內容的設計、過程的實施以及結果的評價。

新課改所提倡的三維目標,包括知識技能、過程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方面。

然而,在大眾創新、萬眾創業、工業4.0以及創客運動等時代發展背景下,培養大批創新型人才是當前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的首要任務。

因此,創課的三維目標應融入並凸顯更多有利於創新、創造力培養的具體要求。

比如,知識與技能維度應既包含知識的獲取、理解與運用,也應包含具體的動手實踐技能以及問題分析與解決能力;過程與方法除了體驗學科知識的發展過程以及學習方法外,還應特別增加創新思維過程與創造方法方面的具體要求;情感態度價值觀則需要融入無拘無束、自由發揮、開放共享、樂觀向上的積極心態與價值追求。

2.課程內容:注重問題引導,體現生活化、時代化

學習內容的情境化、生活化與趣味化是新課程發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創課內容設計的關鍵。

無論是傳統的數理化史地生課程,還是音美體勞課程,都應注重問題啟發與引導,融入更接地氣的生活化內容,以徹底改變當前課程內容乾巴巴、索然無趣的現狀。

比如,化學課程實驗可以進行生活化改造,從現實生活中的常見問題(如廚房污漬的清潔、冰箱食品的保鮮)出發設計化學實驗。

江蘇徐州的李為才老師在這方面做了積極的探索(詳見http://www.jssjys.com/liweicai/),他改進了100餘項化學實驗,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和社會影響。

音樂課程也不再局限於某個曲目的練習和聲樂知識的學習,而要從生活感受和生活事件出發,讓學生體驗音樂的奧妙,同時鼓勵學生利用FL Studio Mobile等軟體創作屬於自己的音樂。

3.課程實施:強化動手實踐,開展課題研究

傳統課程的實施大多是「動腦不動手」、「重靜不重動」,創課在實施過程中則要求調動每個學生的能動性,通過項目與活動的設計,讓學生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以及周邊的各種資源(家長、專家、社會機構等),像科學家一樣無懼無畏地探索世界。

傳統課程可以根據學科特性及教學需要,嘗試採用項目制的方法進行改造。

創課實施應以項目為單位重新架構課程內容體系,合理設計若干針對性強的研究課題,讓學生在開展課題研究的過程中內化學科知識、提升創新意識和能力。

一個好的創課內容應具備八大要素:相關性(與學生切身實際相關)、充足的時間(提供足夠的課上+課下時間)、複雜性(涉及多個學科知識)、高投入(吸引學生長時間、高度投入)、關聯性(學生協作互動、聯繫外部專家)、可獲得性(隨時訪問、使用任何材料、工具、軟體、硬體等)、分享性(與他人分享一切)、新穎性(不重複已有研究)。

[14]

4.課程評價:轉向成果導向,凸顯製品化

傳統基於測驗的結果評價方式,可以衡量出學習者系統知識的習得程度,卻很難測量出學習者創新性問題解決能力的增長和個體在小組中的貢獻程度高低。

[15]評價機制是影響課程改革的主導力量,傳統課程的創客化改造可以從「評價」切入,通過倒逼的方式引導其他要素髮生改變。

成果導向的評價模式非常適合創課,但要考慮不同學科的內在特性與規律,對成果的形式及評判標準進行明確說明,以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方向進行探究創作。

比如,信息技術課程可以考核課件的創作、網站的製作、軟體的開發等,美術課可以考核實物造型的設計、油畫作品的創作等,語文課可以考核小說、散文、詩歌文藝作品的創作,社會課可以考核實踐調研報告的編制。

三、創課的通用設計框架

(一)創課的四大設計理念

為了保證創課能夠真正服務創客教育、在創新人才培養中發揮實效,創課設計應遵循四大理念,分別是趣味化、立體化、模塊化和項目化。

這四種理念之間不是簡單的並列關係,而是相互貫通、相輔相成,共同指導高質量創課的設計、開發與應用。

理念1:趣味化設計,讓學生體驗學習的快樂

創客教育是一種興趣導向的教育模式,趣味性是創課設計的首要原則。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創課就是要還原學習的「樂趣」,解放孩子的天性,讓孩子們在快樂的探究活動中掌握學科知識、培養創新創造能力。

創課的趣味化設計可從兩個方面入手:

(1)內容趣味化:創課的內容設計至關重要,既不能脫離大綱要求,又要激活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讓他們感受到課程學習的樂趣。

為此,一方面,可以將知識進行問題化轉換,即通過設計有趣的問題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問題貫穿課程內容而非採用傳統的知識點組織方式;另一方面,可以將知識進行生活化轉換,即建立知識與生活情境之間有意義關聯,讓學生真正感觸到知識的生活價值。

(2)活動趣味化:傳統課堂上乾癟癟的知識講授絕對不適合創客教育,創課鼓勵採用那些能夠讓學生親自參與、動手實踐的活動類型,比如,調研、實驗、組裝、模擬、比賽、遊戲等。

學生只有深度參與,才能有真實的「獲得感」和身心愉悅的學習體驗。

需要說明的是,這裡並非完全排斥傳統的說教和練習活動,而是要以動手體驗類活動為主,在此過程中可根據學生的實際表現和需要靈活融入講解、練習等活動。

理念2:立體化設計,超越傳統課程的單一形態

創課不是傳統課程的翻版,而是一種融合多種學習理念與多種信息技術,以提升學生創客素養和創新、創造力為核心目標的全新課程形態。

創課的設計不應該是二維平面,而應具備三維立體的視覺效果和使用體驗。

創課的立體化設計體現在:

(1)課程目標立體化:在課程目標設定上,創課既遵循新課改倡導的三維目標;同時,又將在每個目標維度融入更多創新創造方面的具體要求,形成創造導向的立體化課程目標。

(2)課程內容立體化:創課內容來源渠道多樣,絕不局限於教科書,網際網路、學習社區、創客空間等都可以提供豐富的學習內容,甚至學生也可以通過SGC(Student-generated content)的方式創生更貼近學生需求的課程內容。

創課要與學生的知識經驗緊密關聯,要與學生的社會生活有機連通,建立「知識—經驗—生活」多向度聯結的內容管道。

(3)課程資源立體化:除了紙質教材和相關配套輔助材料,創課還應提供足夠豐富、足夠便捷的數字化學習資源。

比如,學習手冊、微課、軟體工具、歷屆學生作品、移動APP等,以全方位支持學生隨時隨地的探究學習。

除了數字化資源,創課還應儘可能整合更多校內、校外的學科專家資源,以便給予學生更專業性的指導,幫助他們破解探究創造過程中遇到的難題。

(4)課程教學立體化:創課的實施環境不再局限於傳統教室,更多的教與學活動將發生在實驗室、創客空間以及各種社會場所。

創課教學採用O2O模式,除了物理空間的教學外,在線創客社區、網絡學習空間等虛擬環境也是開展創課教學的重要場所。

教師團隊利用技術搭建起融合多種教學方法、整合各種學習資源的立體化教學環境;同時,營造平等民主、開放分享的學習氛圍,以促進每位學習者的積極深度參與。

(5)課程評價立體化:創課要改變傳統課程的單一化評價模式,鼓勵教師和學生協同開展立體化的學習評價,強調評價方式多樣化、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數據全面化以及評價目標個性化。

創課評價的目的是衡量、診斷、預測每個孩子的學習與成長的動態情況,倡導利用學習檔案袋持續採集學生的學習過程與結果數據,進而開展基於數據的全面、個性評價。

理念3:模塊化設計,靈活組裝以滿足不同層次的需求

模塊化設計思想早已在軟體編程、產品設計等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

簡單來說,模塊化就類似我們小時候玩的積木,通過少數幾個模塊便可以組合出很多種形狀。

創課的模塊化設計,即根據程序模塊化的構想和編制原則設計課程,充分考慮課程編制和課程實施的要求,將課程內容分解成適度鬆散而又相互關聯的子模塊。

由於每個孩子的知識基礎與興趣點有所不同,統一步調的單一課程組織形式難以支持學生的個性化學習。

創課的模塊化有助於增強課程的靈活性、開放性和適應性,讓每位學生都能從整個課程體系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模塊以組成個性化的課程。

學生之間可以根據興趣自由組成興趣小組,集體選擇、重組課程模塊形成團隊課程,開展項目合作學習與作品創作。

創課的模塊化設計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單個模塊之間應當具有一定的獨立性,但從整個課程來看,模塊之間又是有機聯繫在一起的,在保證靈活性的同時又不失課程知識體系的完整性。

(2)圍繞相同的主題知識與技能要求,應儘量設計指向不同問題與生活情境、包含不同難度級別的項目模塊,以便給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空間,達到「條條道路通羅馬」的目的。

(3)每個模塊應保持合理的開放性,允許不同學科的教師根據教學需要以及學習者的實際情況,進行靈活的內容改編和配套工具資源的快速調換,以擴大課程模塊的適用範圍,提高課程模塊的利用率。

理念4:項目化設計,像科學家一樣的研究創造

項目不是大人的專利,小孩子同樣可以玩轉項目。

美國的很多中小學課程都採用項目制,老師布置項目任務,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協作開展項目,最後提交項目報告、進行課堂成果匯報。

項目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旨在把學生融入有意義的任務完成的過程中,讓學生積極地學習、自主地進行知識的建構,以現實學習生成的知識和培養起來的能力為最高成就目標。

[16]

近年來,我國中小學的綜合實踐活動課,也慢慢開始採用項目式學習模式,促進了學生協作能力、溝通交流能力、批判思維能力的提升。

但項目式學習在我國仍不是課程實施的常態模式,不利於全面調動學生積極性以及持續激發學生的創新、創造潛力。

創課的項目化設計,就是將傳統說教的課程知識與技能融合在一個個創客項目中,學生通過完成一個個富有挑戰的創客項目來達成課程目標。

在創課實施過程中,項目式學習是最基本的常態化學習模式。

期間,學生和老師的角色都將發生質的改變。

學生從被動的聆聽者轉變為主動的探究者,教師從說教者轉變為項目指導者和教練。

創課項目的設計也有一些基本要求:要與學習者生活環境存在切身性,同時具有一定的新穎性以激發學習者的學習熱情;要具備由淺入深的難度和複雜性,給學習者可承受的挑戰力,以調動學習者的動力;要讓學生調用各種資源,通過分工讓學生開展互動協作,鼓勵學生分享彼此的經驗和學習成果;要保證一定的任務強度、合理的時間分配以及良好的空間條件,支持學生創作出滿意的作品。

[17]

(二)創課設計的通用框架

創課作為一種新形態的課程,目前還缺少成熟的設計理論和開發過程模型。

本文基於對創客教育的認識以及相關課程的開發經驗,提出了創課的通用設計框架。

該框架共包括三層,分別是指導理論層、關鍵要素層以及學習過程層。

其中,指導理論層包括體驗式學習和建造主義兩大核心理論,兩者均是課程要素設計以及學習過程設計的「基點」。

其設計重心應體現在二方面:

1.創課要素設計

創課是由一系列要素組成的完整課程。

其中,學習內容、活動項目、研創環境、網絡資源、展示平台以及課程評價是創課不可或缺的關鍵要素。

2.學習過程設計

創課的學習過程可以概括為「一條主線,兩種形式」。

所謂一條主線,即課程以項目活動為主脈絡有序推進;而兩種形式,是指採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學習方式。

創課開展的主線是一系列研究項目,課程設計者將學習內容劃分為一個個既相互關聯又適度鬆散的研究項目,學習者以小組形式開展基於項目的學習。

每個項目圍繞一個核心問題展開,設計一系列學習活動(如觀看演示、知識學習、練習模擬、資料檢索、方案設計、原型製作、同伴互評等),幫助學生步步為營、尋求破解問題之道。

學習活動的數量和類型視項目難度和學習者基礎水平而定,活動的設計要遵循「探究、構造、體驗」的基本思想以及梅瑞爾的「首要教學原理」,避免空洞的說教和無目的的探究。

為了綜合檢驗課程學習效果,每門創課都提供一個綜合性研究項目,讓學生協同設計創意解決方案,利用各種資源製作出最終的綜合課程作品。

創課採用混合式的學習模式,通過將線上線下活動以及線上線下資源有機整合,為學習者創設一體化的研創環境。

線上活動以自學、交流、展示、分享為主,線下活動以考察、操作、諮詢、面授為主。

學生利用在線社區或網絡學習平台自主觀看教師錄製的微視頻,與同伴在線討論項目問題,自主分享項目開展過程中搜集的相關材料,同時,將項目作品發布到創客社區等展示平台。

學生還可以利用在線平台開展項目管理(如分配任務、監督進展、制定計劃等),教師利用平台實時掌握每個小組的項目進展,並及時給予反饋指導。

教師還可以根據項目學習需求,進行集中面授指導,也可以每周提供固定的指導時間,有需要的小組可以當面請教老師。

遇到一些專業性很強的問題或者項目開展遇到瓶頸時,可以通過教師聯繫相關的學科專家,進行當面諮詢。

學生還可以在教師的幫助下,到相關企業、科研機構、社會場所等進行實地考察,搜集資料,激發靈感。

創客空間、探究實驗室、互動型教室等是創課開展的主陣地,學生可以充分利用這些空間提供的軟硬體資源以及專業指導力量,動手製作「獨一無二」的創意作品。

四、創課設計的基本流程

目前,我國對於創課設計的具體流程還處於探索階段,北京師範大學創客教育實驗室的傅騫教授提出基於主題的創客課程設計。

該課程共分為四個主要步驟:第一,從人的情感出發選定主題;第二,從易到難設計課程活動;第三,依「SCS創客教學法」細化活動;第四,完成綜合任務表現主題。

[18]

本文在基於主題的創客課程設計的基礎上,提出了創課設計的通用流程,包括創課內容體系建構、創課項目設計、創課活動設計、創課評價設計四個環節。

創課適合採用預設與生成相結合的開發模式,既有教師預先的內容、活動、評價等設計,又要在實施過程中體現不斷修正、動態生成,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創課的設計與開發。

(一)創課內容體系建構

內容體系設計是創課的起點,直接影響後續項目、活動以及評價的設計。

創課的學習內容強調多學科知識整合,設計難度較大。

傳統課程(如數學、物理、化學等)具有完備的內容體系,創客化改造的第一步是要對現有多個學科知識體系進行有效統整。

整合的路徑建議以某門課程為主體,合理引進相關學科內容。

當設計一門全新的創課時,則需要在課程目標的引導下,根據學習對象的認知水平和興趣點,從生活問題和現象出發,精心選擇、組織課程內容體系。

從單個內容主題來看,創課內容具有一定的分散性,但從整體來看又呈現良好的體系化特徵。

多個內容模塊之間呈鬆散耦合態,以便於學生根據興趣和知識基礎自主選擇學習對象。

與傳統課程改造而成的創課相比,全新創課的內容設計具有更強的靈活性,更加注重科學素養的拓展和提升,但同時由於可借鑑的東西較少,設計開發難度也更大。

因此,為了設計高質量的創課內容,建議進行充分的需求調研和設計論證,邀請學科專家、學生、教師、技術人員等協同參與創課內容的設計。

(二)創課項目設計

確定創課內容體系後,下一步需要將內容轉換為可操作的研究項目,每個項目圍繞現實問題展開,設計若干活動,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逐步內化知識,增強創新意識和創新、創造能力。

項目的設計要有不同的難度等級,讓不同水平的學習者都可以參與其中。

項目活動的設計除了考慮學生基礎外,還應考慮活動開展的實際條件,比如空間、軟體、硬體、材料等資源,以及社會資源的可獲得性。

創課項目的設計建議採用工程化的思路,進行標準化設計,項目實施的前提基礎、實施過程以及每一步的產出物等都應有明確的規定和時間節點要求。

工程化的目的不是束縛學習者的創意發揮,而是為了從操作層面更好地支持學生的研創活動。

(三)創課活動設計

為了保證創課項目的順利實施,支持學生完成基於項目的學習,需要為每個創課項目精心設計系列學習活動。

創課活動應依據梅瑞爾的「首要教學原理」進行設計,整體遵循學習過程的四個原則:激活原則(Activation principle)、展示原則(Demonstration principle)、應用原則(Application principle)和整合原則(Integration principle),以保證項目學習的有效性。

[19]

(四)創課評價設計

創課評價應當採用多元化的評價模式與策略,調動教師、學科專家以及學生的積極性,充分參與到創課學習的評價中。

教師與學科專家著眼於創新、創造能力的評價,重點考察學生在創課活動中所展現的創客素養、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創造力等。

學生自評著眼於學生對項目學習過程中的個人表現進行自我反思。

同伴互評著眼於項目成果的交流展示以及彼此勉勵,同時提供良好的反饋建議,促進創意作品的優化完善。

創課雖然倡導成果導向的評價模式,但同樣注重過程性數據的搜集與評價。

創課作品評價指標的設計至關重要,應當充分考慮作品的創意程度、可實現性以及成本效益等多種要素,每種指標的權重也應進行合理設計。

在線互動記錄、線下的學習過程表現以及產出的階段性項目成果等過程性數據,應當及時採集和存儲,用於評價每位學習者的參與度以及各方面的進步情況。

參考文獻:

[1]楊現民,李冀紅.創客教育的價值潛能及其爭議[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5(2):23-34.

[2]孫建鋒.「創課」·「創客」[J].語文教學通訊,2014(12C):75-76.

[3]孫建鋒.有一種課叫「創課」[N].中國教師報,2015-11-18(6).

[4]管雪渢.創課教學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實踐與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5(10):70-71.

[5]傑夫惠.創課,一個要做翻轉學習上的新引擎![EB/OL].[2016-03-15].http://www.wtoutiao.com/a/2224621.html.

[6][7]蔣莘,謝作如.跨學科、智能化的創客類校本課程開發[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11):5-7.

[8]李建軍.研究性學習: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要理念和實現機制[J].山東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5):78-81.

[9]內蒙古日報社數字報刊.塑造創客思維[EB/OL].[2016-03-10].http:// szb.northnews.cn/nmgrb/html/2015-04 / 20/content_1192021.htm.

[10]戴爾·多爾蒂,梁志成.論創客思維模式[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5(11):31-33.

[11]Dweck,Carol S.Self-theories:Their Role in Motivation,Personality,and Development[M].Psychology Press,2000.

[12]苟小平.創客思維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知識文庫,2015(20):68.

[13][14][17]祝智庭,雒亮.從創客運動到創客教育:培植眾創文化[J].電化教育研究,2015(7):5-13.

[15]Sylvia Libow Martinez & Gary S.Stager.8 Elements of a Good Maker Project[EB/OL].[2015-03-08].http://www.weareteach ers.com/hot-topics/special-reports/how-the-maker-movement-is-transforming-education/8-elements-of-a-good-maker-project/.

[16]高志軍,陶玉鳳.基於項目的學習(PBL)模式在教學中的應用[J].電化教育研究,2009(12):92-95.

[18]傅騫.基於「中國創造」的創客教育支持生態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5(11):6-12.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創客時代的教師要會「創課」

作者:白 浩 2013年4月8日,德國政府在漢諾瓦工業博覽會上正式提出了「工業4.0戰略」。從此,「工業4.0」這一概念風靡全球,被很多學者稱為人類歷史上的「第四次工業革命」。這次的工業革命不再...

深度|新技術助力項目化學習更具儀式感

信息技術在推動教育發展的同時,自身也迎來了一場革命性變革,在「網際網路+」的背景下,技術的發展和變革為教育提供了先進的設備和手段,並將對教育產生更加突出的影響。基於項目的學習(PBL,Proje...

體驗創造:新時代的學習和成長

創客是一群喜歡或者享受創新的人,創客活動是一種開放式的活動,不受年齡、性別和種族的限制,只要有意願,人人都可以參與。只要能通過不斷的嘗試、協作和交流,將這些創意和想法變成現實,並且通過創客社區或...

教育技術的創新應用:反思與展望

作者簡介:戴維·梅瑞爾,美國猶他州立大學名譽教授;汪瓊,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任友群,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研究員;桑新民,南京大學教授;李克東,華南師範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教授;袁莉,...

創客教育視域下中小學機器人教學模型構建

創客教育重在實踐,貴在分享,「中國教育信息化在線」每周四開設「創客專欄」,主要分享推廣教育創客們的實踐經驗,與大家一起見證創客教育的更大發展。歡迎踴躍投稿,優秀案例將有機會發表在《中國教育信息化...

創客教育實踐過程及問題研究

創客教育重在實踐,貴在分享,「中國教育信息化在線」每周四開設「創客專欄」,主要分享推廣教育創客們的實踐經驗,與大家一起見證創客教育的更大發展。歡迎踴躍投稿,優秀案例將有機會發表在《中國教育信息化...

教學、教育(初講)

何為教育教學這件事本質上就不應該是應試的,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才是核心。有效的思維一定是主動的思維,而主動的思維一定是基於興趣的。所以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也很重要。教育之所以稱之為教育,關鍵在於...

淺談教育新名詞PBL

原文:山風狂想曲分享:Gear&Pear齒輪梨最近頻繁的接觸到PBL、創客教育這些教育新名字,讓我一時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本著求半解的精神,查找了一些資料,理了一下脈絡供大家參考。01 什麼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