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下如何促進農村教師專業化發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大田縣位於福建省的中部、戴雲山西側,多山少田,美其名曰「九山半水半分田」,是省定經濟欠發達的山區縣,也是我市尚未通過「雙高普九」驗收的唯一一個縣。
教師大部分分布在農村中小學。
師資隊伍年齡嚴重老化,平均年齡45歲,甚者一些農村小學教師平均年齡達50歲以上,致使出現知識老化,職業倦怠。
尤其是評上高級職稱的教師更是沒有工作激情和發展後勁。
便制約著教育質量的提升,制約著學校的發展。
基於現狀,想要解決目前教育存在的問題,應從師德師風建設、理論技能、校本研究、課程改革等方面入手,從而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推動教育教學的全面提升和學校的發展。
一、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增強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意識。
1、通過組織學習先進典型人物師德風範,充分激發廣大教師增強事業心、責任感,促進教師熱愛學生,愛崗敬業,嚴謹治學,團結協作,廉潔從教,為人師表。
我縣教育部門開展向全國教書育人模範、三明特殊學校校長黃金蓮同志學習先進事跡的活動,倡導教師「我為教育做奉獻」 和「忠誠履責,愛生樂教」的師德風範,營造了師德教育良好氛圍。
2、通過組織學習師德師風「考核標準」和教師職業道德政策法規,促進廣大教師轉變師德理念,做到以人為本,依法從教,規範教學行為,提高廣大教師政治思想素質和教師職業道德水平。
如我校組織教師深入學習《福建省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考核辦法(試行)》,它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
3、通過師德師風集中教育活動,進一步完善師德師風管理制度,規範辦學管理,全面落實師德教育與教師個人年度工作考核、職稱職務評聘等相掛鈎的長效激勵機制,從不自覺到自覺來規範師德師風教育健康持續發展。
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育人教書的實效,教師才會「親其生,樂其道」,學生進而「親其師,信其道」。
二、 加強理論技能培訓,夯實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基礎。
1、加強教育教學理論培訓。
在培訓中,我們應該以教師的專業發展為本,關注教師的需要,教師缺什麼,就培訓什麼,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分年齡、分年級、分科目確定不同培訓內容,堅持集中培訓和自學相結合,力求使全體教師都有針對性地解決自己在教育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掌握前沿的教育教學理論,尤其是先進的課改理念和模式,進而推動教師隊伍的自主、全面發展。
在培訓中,我們應該注重引導教師養成反思的習慣。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即成長=經驗+反思。
他還指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形成膚淺的知識。
「反求諸己」、「捫心自問」、「吾日三醒吾身」等至理名言就是佐證。
引導教師根據所學習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和教育理論,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用科學的教育理念指導自己的工作實踐,促進自己的專業化發展。
2、加強基本技能的培訓
針對農村初中普遍存在「滿堂灌」的嚴重現象,再加上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科教學內容要開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綜合性,許多教師已有的知識儲備已經不能滿足實施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因此,我縣把全縣初中分為三大片區,以城區三所學校作為龍頭校,負責培訓、幫帶農村20所初中教研、教學工作。
重點提升農村教師三大技能:即(1)解讀文本的技能;(2)構建課堂文化的技能;(3)教育科研的技能。
實踐證明這種幫扶培訓的做法促進了農村教師專業水平整體大幅提高。
三、加強校本研究開發,挖掘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深度。
校本研究,指是從學校的實際出發,以研究為線索,統領教育教學工作。
組織教師從事適合本校教育教學需要的研究活動,形成學校特色,發展教師的自主性和專業水平,為全體學生成長創造基礎。
學校要將教師實踐活動和研究活動密切結合起來,通過新老結對、專題研究、集體備課、觀摩研討、典型示範、評價激勵等形式,營造敬業愛生、善於鑽研、精益求精的師風,促使教師更好地按教育規律辦事,吃透課程標準,靈活駕馭教材,選好教學模式與方法,提高教育教學效益。
針對學科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選擇相應的研究內容,選派相應學科骨幹教師出去聽取專家專題講座或各類培訓。
如新課改下的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困惑,我校連續2年選派4名語文骨幹教師參加中語會組織的「十一五」重點科研課題「創新寫作教學研究與實驗」的研討會。
學有所得,教師積極轉變角色,從「教書匠」轉變為研究者、開發者,成為一個對自己教學實踐不斷反思的實踐者。
我校全體語文教師通過幾年課題項目的合作研究,完成了國家「十一五」重點課題「創新寫作教學研究與實驗」課題的子課題《初中寫作教學的策略及課型研究》。
這是語文教學實踐、反思的成果。
近幾年來,我校完成校本研究課題20幾項。
通過校本課程研究,一批教師迅速成長,尤其是高職稱教師的教學水更進一步提升。
四、加強教學課程改革,提升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成效。
學校應組織教師系統學習《新課程改革方案》、《新課程改革理論輔導》等,必要時可以邀請縣內外的專家進行理論輔導。
在學習過程中,應就新課程強調的「四個注重」(重過程、重體驗、重探究、重整合)、「五個發展」(全面發展、全體發展、主動發展、個性發展和終身發展)進行學習討論,通過學習討論,教師深深地意識到,傳統教學過程,已適應不了「五個發展」和素質教育的需要。
2008年,我縣選派中小學骨幹教師先後到洋思、杜郎口、永威等學校參觀學習「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
之後組織教師進行交流、討論、總結,一致認為:「先學後教」的教學模式很實在、實用,十分注重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法的運用,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了基礎。
2009年,我縣結合本地實際,實施「先學後教,高效課堂」的教學改革。
先確定6所學校骨幹教師進行「先學後教」教學模式的嘗試。
城鄉互動、強弱攜手,農村教師積極跟進。
通過2年來的教學實踐,我們看到課堂上學生學習積極性高,參與度高。
學生的「五項能力」得到培養,即自學能力、交流能力、展示能力、質疑能力和評價能力,真正把學習方法教給學生,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試點成功後實施全縣區域性穩妥推進,讓教師的能力體現出來,讓課堂的生命活力進一步激發出來。
新的教學模式讓新老教師猛然醒悟:「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五、加強校長引領作用,營造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氛圍
1.狠抓學者型專家型校長工程
教師要發展,作為學校的直接管理者——校長,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新課改下對校長的領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讓校長更好地引領教師與時俱進,我縣狠抓校長「五關卡」考核,即「讀、論、考、議、比」。
讀,研讀教育局贈送的教育專著,如蘇霍母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
論,參加校長教育論壇;考,參加校長教育理論考試;議,深入課堂觀課、議課;比,開展「校長示範課」比賽。
培養校長成為「本土專家」。
校長是學校教學、教研的參與者、合作者,更是評價者、引領者。
這對教師的繼續教育、終身學習觸動很大。
2、努力把學校創建成學習型學校
要想讓教師朝著專業化方向發展,校長必須在校園內營造一種濃厚的學習與研究氛圍,讓廣大教師真正體會到學習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緊迫性,變教師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的「固化滯後」為「自我更新」。
大力營造「人人講學習、時時講學習、處處講學習」的良好氛圍,促進了教師之間的觀點交流、經驗互補、理念碰撞,幫助教師總結並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學風格或特色,使教師的實踐性知識得到不斷的擴展,從而為全面提升全體教職員工的終身學習能力、教學實踐能力和教育創新能力,特別是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主動為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搭建平台
要想讓教師朝著專業化方向發展,僅為教師創設良好的情感環境和學習氛圍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想方設法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來為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搭建平台,因為只有通過教育教學的親身實踐,才能使新的理念得以貫徹落實,才能使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得到真正的提高。
如組織開展「同課異構」、片段教學、說課、曬課等比賽活動;組織教師在大田教師博客網站上「校本教研」、「課堂改革」、「學習感悟」等欄目進行切磋,鼓勵教師在多種平台交流,使教師的思想、觀念發生撞擊,促進教師的專業化快速發展。
讓廣大教師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模式或方法改革的討論,從而激發了教師進行反思性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廣大教師努力朝著「學習型、反思型、專業型、民主型、創新型和服務型」的方向健康持續發展。
俗話說:「試玉要燒三日滿,辯才需待七年期」。
一個合格的人民教師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長起來的,要經過自己不斷的努力奮鬥,要有犧牲精神,有獻身精神,有園丁精神,還要敬業和不懈的拼搏,虛心向老教師、名師不斷地學習,經過數年的成長、磨練,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教師專業化取向與校本培訓!
教師專業化取向與校本培訓[1]陳大偉——刊於《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6期關鍵詞:教師專業化 理智取向 技術取向 實踐——反思取向 生態取向 校本培訓內容摘要:教師專業化是我國教師教育的發展方向
校本培訓有名無實,那是因為方法不對頭
很多學校的校本培訓流於形式:要麼東拼西湊,隨便從網上下載幾篇文章,供教師學習消化;要麼不厭其煩地聽課、評課,缺乏一個明確的培訓專題;要麼放任自流式地讓教師讀書,沒有提出一個明確的學習要求。由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