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教育信息化現狀梳理與分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新加坡教育信息化現狀

在新加坡,信息通信技術(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ICT)的總體規劃為校園信息通信技術的應用以及每個學生在技術發達的環境中進行學習提供了藍圖。

總體規劃涵蓋了小學、中學、大專以及中央機構組織。

信息通信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技巧,幫助他們掌握基本的學習技能,還可以讓他們擁有創造性思維以及良好的溝通技巧,而這些技能會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未來的工作。

新加坡的國家教育信息化總體規劃由教育部制定,主要是針對6~15歲的學生,每隔5~6年,教育部會對信息化規划進行更新升級,新規劃一般建立在以往規劃的基礎上,並體現出各個時期不同的需求。

1.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技術聯通

第一期的目標是加強學習與周圍環境的關聯性,鼓勵教育創新,強調創新思維、終身學習等理念,優化教育行政管理系統。

為實現這些目標,新加坡政府在以下四個方面做出了改革和努力,主要內容包括加強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在課程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並改革評價方法,對教師進行信息技術培訓等。

該計劃充分考慮了政府、IT企業與學校三者的協同,通過將整個社會資源進行整合,共同推進學校的教育信息化。

政府各部門和單位之間,職責分工明確,學校只關注本校特色計劃及其實施。

在計劃實施策略上採用了學校分期分步推進的原則。

自1997年開始,第一年22所學校作為示範學校參與規劃,第二年90所學校參與,第三年大約250所學校參與。

同時,新加坡教育信息化關注規劃實施的系統性,在實施中將硬體建設同軟體開發、教師培訓、教學應用考核統一起來系統推進。

數字化建設的前5年,全國教師接受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並將其作為師資資格聘用的重要標準之一,為此保證每兩位教師配備一台電腦,各類學校30%課程用電腦上課,實現所有學習建立校園網,所有教師及小學四年級以上的學生人人備有電子郵件帳號。

同時,全國統一開發使用學校行政管理系統和相關的教學系統。

到2000年,各校教師培訓基本完成。

2002年為止,新加坡小學電腦擁有率為6.6∶1,中學達到5∶1,教師筆記本擁有率2∶1。

第一期計劃順利完成並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該規劃的實施為新加坡在中小學進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據調查,新加坡的所有學生都掌握了完成基於信息技術項目或課程的必備技能;所有學校都擁有基於信息技術教學所需的必要基礎設施;所有教師都掌握了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基本技能。

2.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積極促進教與學

第二期規劃更強調在已有信息化基礎設施的基礎上,將信息技術融入基礎教育中,通過改造學校的文化,推動和支持學生思考學習。

MP2規定,2003年到2008年期間,新加坡基礎教育信息化的宏觀目標是普遍、有效地使用信息技術以提升教育過程、改善教育結構。

其目標包括以下六項:學生熟練使用ICT技術促進積極學習;使用ICT技術促進課程建設、教學效果以及評估策略;教師利用ICT技術進行專業發展及自我成長;利用ICT促進學校發展;促進教育領域ICT研究;形成支持ICT廣泛應用的完善教育體系。

同時其重點在於以下四個方面:為學生學習經驗、教師實踐、數字資源建設建立標準,以便於所有學校都達到基本要求;支持學校開展更深層次的研究;發展學校實施ICT能力;加強課程資源融合,利用ICT改進評估策略。

MP2主要內容包括課程與評價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教師專業發展、學校能力培養、研發規劃、基礎設施與技術支持等方面,並制定了相應的發展戰略和實施規劃。

調查結果顯示,至2008年,80%的學校達到了MP2的戰略目標,15%的學校超過了MP2的預期目標。

學生掌握基本網絡技能及工具,教師熟練使用的基本工具、網際網路和電子郵件,三分之二的教師在使用現有ICT舒適的工具和資源來支持課堂教學,有一個靈活的網絡環境讓學校實驗無線網絡等新技術。

3.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智慧聯通」

第三期規劃的目標把重點放在了「隨時隨地」學習上,讓學生「通過有效運用ICT培養自我管理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成為有辨別能力和有責任感的信息技術應用者」。

這其中包括3個關鍵因素,一是學校的領導,能夠提供導向,制定遠景規劃,創造有利的環境。

二是教師的教學能力,能夠指導學生。

三是包括網際網路連接在內的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每位學生都可以進入學校和教育部網站的主頁,教育部正在實施多種整合課程。

其重點是ICT教育同教與學方面的整合併滿足信息系統支持的需求,在某些情況下,原規劃的指導思想仍然貫穿於三期規劃。

教育部起草了實施策略包括以下5個關鍵方面:課程、教法與評估,網絡健康課程計劃,教師專業發展,ICT教學實踐研究與發展,ICT基礎設施建設。

2015年,新加坡擁有iN2015——智慧國2015計劃。

其規劃願景為通過信息技術的創新使用滿足新加坡的學習者多樣的學習需求,並使其獲得更佳的學習體驗。

其工作重點為創造「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環境;建設覆蓋全國的教學基礎設施;將新加坡建設成學與教變革領域的創新基地。

EdVantage項目計劃包括iACCESS、iLEARN、iEXPE-RIENCE。

2014年4月1日,新加坡教育部發布了新加坡學生《21世紀技能和目標框架》。

框架指出,全球化進程、人口問題和科技進步是未來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新加坡學生需要通過發展21世紀技能來迎接挑戰、抓住機遇。

在「培養面向未來的新加坡人」計劃中,新加坡教育部提出了一個「21世紀競爭力」框架,認為新加坡的學生在21世紀應該成為一個自信的人、自主學習者、積極貢獻者以及有責任心的公民。

該目標框架分為三個層次。

①核心價值觀:尊重自己及他人、責任心、正直感、關懷心、順應力。

②社會及情感方面的五大競爭力:自我意識、自我管理、社會意識、關係管理、正確決策。

③適應全球化社會必須掌握的三大技巧:公民素養、全球意識以及跨文化交流技能,批判性以及創造性思考能力,信息和溝通技巧。

新加坡以「21世紀競爭力」教育目標框架為底層驅動,並將其與學校教育進行全方位整合,力圖倡導學習者全面發展的「全人教育」。

依據2012年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的結果顯示,新加坡學生擁有豐富的知識和技能、優秀的表現反映了新加坡各界為教育所投入的努力。

ICT基礎設施建設的相關舉措

2002年底一期規劃結束時,新加坡完成了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的基本目標。

新加坡目前仍然在繼續完善信息化基礎設施,如為學校提供光纖接入以提高上網連接速度,完善移動設備實現沒有牆壁的課堂學習,並方便隨時隨地學習,這是三期規劃的一個重要成果。

新加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比較高,早在21世紀之初的《全球信息技術報告2001-2002》就指出:新加坡已經成為世界上信息技術最嫻熟的國家。

2012年《環球資訊科技年度報告》(Glob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port)(該報告是由世界經濟論壇和英思雅聯合研究並發行)中,網絡準備能力指數(Networked Readiness Index)排名中,排名第二,以微小分差屈居瑞典之後,卻超過了教育程度較高的芬蘭,在亞洲經濟體中遙遙領先。

2013年《環球資訊科技年度報告》中,網絡準備能力指數以0.02更微小的分差屈居芬蘭之後,超越瑞典,連續排名第二。

行動網路覆蓋率(Mobile network coverage rate)高達99.9%。

網絡帶寬(International Internet bandwidth)僅次於香港,排名第二。

數字內容獲得率(Accessibility of digital content)排名第七,價值指數達6.4(最高為7)。

教育系統質量(Quality of the educational system)僅次於瑞士和芬蘭,位居第三。

數學及自然科學教學質量(Quality of math and science education)超越芬蘭,世界排名第一。

中學入學率(Secondary enrollment rate)位居世界前列。

教育信息化重視度(Importance of ICTs to government vision of the future)位居世界第一。

政府在線信息發布(Government Online Service Index)超越美國,僅次於韓國,排名第二。

政府促進ICT發展策略(Government success in ICT promotion)位居世界第四。

信息通信技術影響指數(Impact of ICT on new services and products)位居前列,排名第六。

信息通信技術用於基礎設施服務,如教育、醫療、金融等(Impact of ICT on access to basic services),位居世界第二。

學校網絡通信狀況(Internet access in schools)位居世界第五。

普及教育毛入學率(Tertiary education enrollment rate)位居第20。

新加坡信息技術支持的學與教變革措施及經驗能為我國提供借鑑。

同時,一份谷歌的調查報告顯示,亞洲地區用戶更多地使用智慧型手機上網,而非使用計算機。

新加坡智慧型手機採用率高達85%,位居全球第一。

在《智慧國家》一項報告中指出,新加坡97%的家庭擁有一台電腦可供學生學習使用,並且87%的網絡通入率保證了ICT的使用。

100%的學校開展了信息素養培訓以便更熟練地將ICT應用於教學中。

新加坡政府於2014年公布了「智慧國家2025」的10年計劃。

為把新加坡打造成為「智慧國」,政府將構建「智慧國平台」(Smart Nation Platform)。

智慧國理念的核心可以用三個C來概括——連接(Connect)、收集(Collect)和理解(Comprehend)。

信息技術促進教與學

1.學生信息技術能力國家標準

新加坡教育部教育技術中心主任謝漢文博士表示,新加坡現有的考試製度很好,所以我們不只注重考試分數,我們更希望增強學生的理解力和競爭力,學生運用ICT加深課程學習,引導學生成為自我學習者。

就21世紀的學生教育信息化競爭力的評測來說,新加坡還處於起始階段,但它在信息技術能力基本標準2009年版中已經做了定義,確定6~16歲學生最基本的ICT使用能力,此標準適用於技能領域,如電腦基本操作、網際網路搜索、文字處理、多媒體、電子表格、通訊工具和數據收集工具,此標準強調信息倫理道德和安全法規,教育部目前重點優先項目之一的網絡健康課程計劃適用此標準,此標準參考了ICT國際標準和學校課程實踐、標準是通用的適用於學科領域和課程。

2.優先發展項目

(1)發布網絡健康倡議,培養「富有責任心」的數字原住民

作為實施策略中5個關鍵之一的網絡健康課程計劃,教育部已採取了各種方法解決與其相關的問題。

在網絡健康方面,教師通過教學實踐教育學生在使用網絡時要有責任感,培養學生對網絡上的不健康內容的辨別能力。

做到這一點,學校網絡健康教育的執行系統應將工作重點定位在「尊重自己與他人」和「安全與負責的使用」的關鍵原則上,並按照「感受、思考與行動」(Sense,Think and Act)三個過程指導學生的行動。

新加坡政府開放徵集意見,發起社會力量,跟進網絡健康計劃,新加坡網絡健康指導委員會(ICSC)連續兩年(2013、2014年)發起第五次和第六次關於網絡健康教育的倡議。

教育信息化基本標準明確規定網絡健康課程的目的是培養熟練和高效的、有辨別能力的計算機使用者;能夠識別網絡內容和來源,避免被人恐嚇或成網癮;有道德的計算機使用者遵守法律準則和道德操守,網絡健康課程計劃指定在校教師與學校領導為網絡健康協調員,把網絡健康主題整合到普通課程里,特別是公民課程與道德教育課程、社會科學。

此外網絡健康課程包括學生大使計劃,即挑選在校學生作為榜樣接受專門培訓並在學校開展同伴教育活動,讓學生直接參與網絡健康活動,將會提高他們的網絡安全意識。

同時培養學生正確的上網習慣,相關研究人員執行網絡健康研究計劃,追蹤學生在學校和家中的上網情況,如學生對網路遊戲沉迷。

教育部還將為教師、學生和家長開發教育信息化在線門戶網站、方便他們諮詢和獲取相關信息資源。

新加坡於2014年發布C-Quest手機App遊戲,關注網絡健康,為家長和孩子間對話搭建平台。

新加坡教育部指出該遊戲的目標群體是10~14歲的青少年,目的是促進家長與孩子間基於在線經驗的有意義對話溝通。

通過該遊戲,學生將成為更加安全、富有責任心的ICT使用者。

(2)數字媒體走進課堂,基礎教育課程靈活應對

數字媒體已經成為21世紀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與以往相比,雖然現在的兒童更適應數字世界,但他們也更容易受到網絡的傷害。

新加坡關注兒童網絡健康教育。

從2013年5月21日起,新加坡科學館開辦名為數字英雄(iZ HERO)的網絡健康展覽,以一種有趣、互動的方式指導兒童安全地使用網際網路,並成為負責任的數字公民。

同時,在基礎教育領域,新加坡使用信息通信技術加強母語教學。

約300名來自初級學院的一年級學生將參加2013年A級母語MIL(B)考試,考試包含基於計算機的測試部分。

為此,政府開發了大量 ICT資源,包括iMTL項目(新加坡中小學華文學習系統),來支持基於ICT的教學和學習。

為了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開發網絡資源促進學生的學習,新加坡政府決定,到2016年,建成容納優質教學資源的「綜合網絡學習空間」,最大程度上豐富所有中小學學生的教育經驗。

在課程方面,2014年,新加坡決定將編程引入小學課程。

新加坡資訊通信發展管理局(IDA)稱已經與教育部協商將編程引進學校課程,該舉措不是為了讓每一個人都成為編程高手,而是為了幫助新加坡抵禦信息通信技術的強力衝擊。

為支持該舉措,新加坡推出機器人設計計劃提升中小學生編程能力。

當前教育培養的焦點是通過ICT使學生掌握處理課堂內外的各種經驗,將知識應用於實際生活中。

因此,自2003年起,新加坡開始「1:1技術終端」項目(1-to-1 Computer implentation),讓每位學生擁有一個學習終端,為學生創建隨時隨地學習的自由與空間。

(3)繼續推進「未來學校」和「教育實驗室」,關注應用學習和終身學習

教育計劃中關於交互式數字媒體的研究發展是國家級科研項目,由國家研究基金會資助,其目的是把新加坡發展成交互式數字媒體中心,建立新加坡教育品牌高等院校的研究人員從國家研究基金獲得340萬美元資助,研究工作主要涵蓋以下3個方面:開發新型交互式數字媒體內容和設備、了解學生必備的交互式數字媒體讀寫能力、研究交互式數字媒體對學生社交和心理方面的影響。

在MP3實施過程中,通過建立一種機制和制約「由想到做」的方法,研發(R&D)鏈擴展了實驗研究的影響力,而同時這種做法可以將研究轉化為實用的教學原則。

隨著不斷對學校信息通信技術創新提供支持,這些核心戰略也促使學校為自主學習和基於信息通信技術的協作性學習制定教學和實施原則。

使用該方法的案例有未來學校計劃(Feture School Progromme)和教育實驗室(EduLab)。

未來學校不是技術學校。

相反的,未來學校可以用技術進行有意義的實驗,為每個課堂帶來更高效和充實的學習體驗。

未來學校旨在擴大學校層面的教學和學習實踐的外延,從而提供一個與信息通信技術完美對接且可普遍推廣的模型,以此來充實學習。

未來學校也成為了教育中信息通信技術研發的試驗平台,其所獲取的知識在各平台上分享,然後再為其他學校採納和使用。

未來學校計劃資助小部分學校作為試點,把尖端技術應用於課堂,嘗試運用特別的教學方法,如基於問題學習的教學方法,並且採用高效的學校管理模式。

學校與指定的科研隊伍一起實施該計劃,並得到來自行業合作夥伴的支助,被選作第一期試點的6所學校證明了ICT能成功整合於普通課程,因此也獲得了許多資助,其中包括可以聘用4名以上教師所需的經費和相關技術的支持,到2015年,該計劃預計拓展到15所學校,約占新加坡所有學校的5%。

未來學校計劃已經在六所學校實施了六年,2012年又增加了兩所學校。

展望未來,未來學校計劃將會採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推廣策略,與其他教育共同體共享經驗和串聯學習,策略之一就是對學習社區的利用。

另外一個關鍵計劃即教育實驗室。

教育實驗室可以作為一條主要的渠道,通過這個渠道,一些潛在想法可以被放到整個教育系統的大環境下加以考慮,並使之成為現實。

通過教育實驗室,這些理念就發展成為包含信息通信技術的課程和產品雛形,與此同時,這一想法也得到教育部和國立教育學院的支持。

此外,每所學校通過學校門戶網站與學生和家長共享信息,家長可以在網站上了解課堂活動作業和其他活動,家長還可以通過電子郵件或信息交流與學校溝通,填寫相關表格並閱讀有關的活動。

公告方面教育部為所有學校提供教育信息化門戶網站,路徑方面學校可以選擇自己的信息系統,只要它符合信息化技術標準。

教育部對未來教育也表示了極大的支持,到2017年教育部將支持所有中學開展應用學習項目和終身學習項目,關注以學生為中心的全面發展。

(4)打造雲端計算,促進高等教育國際化

在高校領域的發展,新加坡積極與世界各國合作,探討治理和全球人才管理、課程改革和教育創新、教授的任聘和栽培、高等教育國際化等。

隨著新加坡理工學院電力與電子工程雲計算中心(SPE3C3)的正式啟用,新加坡理工學院(SingaporePolytechnic)(SP)成為亞太地區第一家通過運營數據中心環境用最新雲計算技術武裝學生的教育機構。

最新建成的SPE3C3表明新加坡理致力於通過教育創新和使用先進技術為學院的學生提供有關最新培訓,開發他們在虛擬化、企業和雲計算方面的技能。

同時,新加坡資訊通信發展管理局(IDA)啟動了第一個關於數據科學的大規模開放式在線課程(MOOC)的課程,希望推動這個需求快速增長以及該領域人才技能培養。

IDA引用來自麥肯錫的統計數據稱,單是美國在2018年就將面臨在數據科學和分析領域大約14萬到19萬的人才短缺。

通過MOOC,新加坡希望有充足的人才儲備以支持新加坡成為「智能國家」的野心,在這個目標下,數據和數據分析將扮演重要的角色。

運用ICT增強教師能力

在專業發展方面,學校領導及主要人員需要提供相關指導,創造便利條件以便在深化教師的信息通信技術教學實踐方面達到MP3的願景。

重點是利用結構與系統來執行項目並監控項目的實施,以保持全校信息通信技術實踐的高效運營,同時也創造條件在教師之間營造協作的文化氛圍,以此推動信息通信技術的專業化發展。

1.新加坡教師專業發展近況

建設「思維的學校、學習的國家」是新加坡政府1997年提出的重要設想。

新加坡有近360所中小學,近3萬名教師。

該國規定,每位在職的中小學教師每年參加的各種培訓不少於100小時;國家為教齡少於15年以下的教師每年提供400新元的培訓費用,教齡越長,用於可支配的培訓費用越多。

教師可以利用這筆經費做與學習有關的事情,例如買電腦器材、訂閱書報等。

由於近年來,培訓的時長遠遠超多100小時,因此,近年來規定的時數也不再強調。

通過實施三部計劃,新加坡不僅建立起了教育信息化的基礎,同時實現了ICT解決教與學的不斷創新,在教師專業發展方面,新加坡為保證教師發展的可持續性,給予其持續的指導,鼓勵他們在課堂實踐中敢於創新。

新加坡教育部每年、舉辦「精益求精學習展(MOE ExCEL Fest)」,在此平台上分享新方法與新成就,同時這也是家長和公眾了解最新教育情況的平台。

新加坡教育部指出教師為學習提供合作課程或其他活動需獲得教育部批准。

該申請的目的是幫助學校更好地評估其教學活動的適用性,該政策將於2015年1月開始執行並實施。

每年的工作計劃年會將當前學校在全面教育中作出的突出貢獻進行嘉獎。

同時,教師還要承擔起培養學生的社交能力和情緒能力的責任,使他們能夠調整自己的情緒,建立積極的關係,並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環境。

教師還需要幫助學生提高在社交媒體使用過程中的自我調節能力和在網絡空間中的辨別能力,讓學生了解自身應該具有怎樣的言行。

在2014年9月23日,新加坡教育部召開了2014工作計劃年會,發表主題為「關注教師發展、建設智慧國家」、「創新方式、創新思維、創新工具以支持教師和學校的發展」的主題報告,報告中發布了教師發展的新計劃與新政策。

新加坡教育部表示將進一步努力在每個階段為教師提供其自我發展和專業發展的機會,深化能力以形成教師團體間互相學習的文化氛圍;進一步鼓勵教師按照「領導軌道」、「教學軌道」、「高級專業軌道」不同的級別,發揮自己的專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技能,明晰自己事業發展的目標。

在教學環節,教育部將進一步支持教師和學習深化創新,合作及分享高效教育資源及方法。

學校利用ICT發展文化與創新。

例如,有些學校利用ICT進行出勤率考察,更為高效與方便。

為使更多的有效方案普及更多的教育體系,教育部開始集中評估有效實踐創新,如e-MEAL Coupon System(eMCS)和Enhanced School Store Management System(ESSMS)。

兩種系統分別可以幫助學校實時觀測學生消費指數,幫助學校建立最佳實踐案例庫。

SLS(學生學習空間)是一個能夠同時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在線資源的融合空間。

它包括學校教師創建的資源、教育部規劃資源以及其他國家聯合課程資源。

該系統將於2016年面向所有中小學、大專和中央研究所開放使用。

該系統將進一步為教師在線學習提供資源與機會,來自不同系統的教師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學習圈,為教師提高ICT教學能力及專業化發展提供了途徑。

通過該系統,教師可以分享教學創新,設計在線活動幫助學生提升問題解決能力。

同時,教師可以輔助學生建立在線電子檔案,適時監督其學習進程並給予反饋和指導。

同時,藉助該系統學生使用在線協作工作開展討論,研讀在線媒體材料加強概念理解,以完成深度學習。

基於這些措施,教育部正為教師和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和平台,為ICT促進教與學作出更多的努力。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近日發布了2013年教與學國際調查(Teaching and Learning International Survey,TALIS)結果。

結果顯示,新加坡有一支高質量的教師隊伍。

調查還發現,新加坡有82%的中學教師表示,如果重新選擇,仍將選擇教師作為職業,該比例位居第二。

新加坡中學教師對專業進修活動的參與度高居榜首。

其中約有93%參與進修課程,近半數進行獨立或與其他教師合作的教學研究項目。

2.重點項目

ICT綜合導師計劃是新加坡教育部推廣ICT的成果之一,為教師職業培訓及有效ICT教學實踐提供支持。

自2010年至2013年,ICT導師將經歷五個階段的專業培訓。

每所學校有四名導師作為同伴教練或者以榜樣力量的角色參與到不同學科使用ICT改進教學的實踐活動中,以便於更好地創建以學生為中心的、協作的學習體驗。

它使教師在各自學科領域能夠熟練運用來進行教學,導師經過嚴格的培訓,以提高自身的執教能力,幫助他們的同伴創建和培育學習型社區。

2014年,ICT綜合導師計劃實施了一系列項目以促進該領域教師的專業發展,如針對新手ICT導師培訓的基本課程,該課程就ICT如何促進教與學及教師如何整合技術以改進學科知識教學進行了基本介紹,課程歷時28小時,採用傳統面授與在線課程結合的混合式學習方式完成;針對經驗豐富的ICT導師創建在線網絡學習社區,深化專業學科知識及ICT的使用;系列教育工作坊,其重點是分享不同學科領域有效使用ICT工具完成創新教學的經驗與心得。

結 語

新加坡政府於近期公布了「智慧國家2025」的10年計劃。

正如新加坡資訊通信發展管理局中國區副司長劉本瑋所說:「這是全球第一個智慧國家藍圖,新加坡有望建成世界首個智慧國。

」新加坡在強調信息技術廣泛應用的同時,更加注重以數據共享的方式,盡力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以實現更為科學的決策,也從一步步的規劃部署中體現出了「技術聯通」向「智慧聯通」的轉型。

(蘭麗寧,教育信息化國際比較研究中心)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浙江的智慧教育探索

近日,浙江省教育廳廳長郭華巍在《中國教育報》上實名撰文,介紹浙江智慧教育探索情況。文章如下:教育信息化是資訊時代教育現代化的核心動力和根本標誌。近年來,在教育改革發展進程中,浙江圍繞實現教育現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