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的智慧教育探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日,浙江省教育廳廳長郭華巍在《中國教育報》上實名撰文,介紹浙江智慧教育探索情況。

文章如下:

教育信息化是資訊時代教育現代化的核心動力和根本標誌。

近年來,在教育改革發展進程中,浙江圍繞實現教育現代化這一主線,自覺把教育信息化作為應有之義和戰略舉措,創新發展理念,聚焦重點難點,完善體制機制,全面發展智慧教育。

據教育部科技司2017年發布的《中國教育信息化發展報告(2016)(基礎教育)》顯示,浙江教育信息化綜合指數居全國之首,先行步入應用融合階段。

四大突破

突破之一:信息化工作理念從支撐走向引領。

面對「網際網路+」趨勢,我們深刻認識到,浙江要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必須把信息化作為推進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力量。

為此,2016年,浙江發布了《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三五」發展規劃》,提出「以技術支撐和引領教育現代化」的理念,強調「把智慧教育作為今後一段時期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著力點」,期望信息技術不僅從外部支撐起教育發展,更內生出教育變革和創新的強大動力。

突破之二:教學應用從改變知識表征方式到破解教學難點。

我們牢固確立問題導向和效果導向,著力以信息化破解教育改革難點。

如為破解課程改革和高考改革帶來的教務管理難點,適應走班選課需要,建成浙江省普通高中選課系統和選修課網絡課程學習平台,實現學生自主選擇課程內容、上課時間和授課老師。

為破解課程多樣化難點,依託浙江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匯聚1384門普通高中選修課網絡課程、30門義務教育拓展性課程精品網絡課程、3.6萬餘個微課資源。

為破解學生學習內生動力不足難點,全面推進基於移動終端的學習和學科教室、創新實驗室等新型學習場所建設。

為破解教師專業發展難點,大力推進名師網絡工作室建設,示範引領教師整體水平提升。

突破之三:教育教學管理逐步從「經驗型」走向「數據型」。

圍繞評價改革,開發建設了學生成長記錄和綜合素質評價系統,從品德表現、學業水平、運動健康、藝術素養、創新實踐5個方面完整記錄每一位學生的成長數據。

圍繞教育公平,深化中小學學籍管理系統應用,開展轉學、學生分布等大數據分析,推進公辦義務教育學校實行「零擇校」。

圍繞教師專業發展,建成教師培訓管理平台,每位教師自主登錄平台,根據專業發展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培訓內容、培訓時間、培訓地點。

圍繞教育決策精準化,建成浙江省教育基礎資料庫和浙江省教育數據中心,基本實現數據共享。

突破之四:信息化建設機制從主要依靠自身建設走向社會聯合。

按照「開放、眾籌」的思維,積極吸引社會力量參與信息化建設,與電信、移動、聯通、阿里巴巴、科大訊飛等開展戰略合作。

在「之江智慧學習廣場」建設中引入市場機制,探索「按用付費」機制,匯聚企事業單位、教師個人等社會各方優質教育資源,為學生個性化學習提供支持。

五個維度

智慧教育作為教育發展的新形態,是以現代教育理念為指導,以現代教育制度為保障,運用信息技術對資源配置、學習環境、學習內容、教學方式、教育評價和教育管理流程進行優化創新,通過數據導向為學習者提供豐富而有差異的學習體驗,從而真正實現每一個學生自由而充分的發展。

目前,智慧教育沒有成熟的經驗可循,基於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國際共識和發展階段等因素,浙江省從「領導力、服務體系、深度應用、教師能力、基礎設施」五個維度推進智慧教育。

領導力是智慧教育發展的首要要素。

為提升教育信息化領導力,浙江設立省教育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並在全省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一把手」負責制度,廣泛開展教育行政部門負責人、中小學校長、幼兒園園長信息化領導力培訓。

當前,智慧教育的理念已逐步在全省各地落地生根,如杭州市著力構建智慧教育「融·創」學習共同體;溫州市整體推進智慧教育;衢州市把教育信息化作為實現彎道超車的發展戰略;紹興市柯橋區以局長網絡巡課和教育技術應用聯盟為抓手,形成校校建有教育技術中心、教育技術應用教研組,天天開設智慧課堂的良好態勢。

服務體系為智慧教育發展提供空間、場所、工具等支持,包括網絡學習空間、新型教室等智慧學習載體和便捷可得的優質教育資源、教學工具等。

目前,浙江66%的中小學校建有創新實驗室或學科教室。

高中選修課網絡課程、義務教育拓展性課程網絡課程、微課等優質資源惠及每一位師生。

如嘉興市茅盾中學按照地理學科分層教學需求,開設了數字化人文地理實驗室、地球地質地貌模擬實驗室和水文氣象土壤實驗室3個創新型實驗室。

深度應用是智慧教育發展的核心。

要以信息技術拓展教育教學空間、優化教育教學過程、豐富教育教學內容、創新教育服務模式,實現基於技術的教學創新和基於數據的精準教學和有效治理,促進個性化學習和優質教學資源共享。

目前浙江共有26個國家教育信息化試點,222所省級數字校園示範建設校。

混合學習、在線學習、創客教育等新型學習方式不斷湧現。

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對智慧教育的發展水平具有決定性作用。

教師不僅要善於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而且必須學會通過技術手段創新教育教學。

在全面開展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工程的基礎上,近年來,浙江省採用「名師引領+社群互助+草根原創」分層推進的模式,建成了209個省級名師網絡工作室、35個技能大師網絡工作室、2378個省級特色教師網絡空間。

基礎設施是智慧教育發展的物質基礎和環境條件。

目前,浙江中小學校已全面實現千兆到校、百兆到班,班級多媒體教學全面普及,62%的中小學校無線網絡覆蓋主要教學場所。

六條路徑

當前及今後一段時期,浙江將通過六條路徑全面發展智慧教育,進一步引領教育變革和創新。

以技術促進課程實施與提升。

全面推進學科教室和創新實驗室建設,通過技術實現課程的契合、融合和聯合,引導學生完整地經歷了解與認識、理解與探究、操作與體驗、反思與感悟的全過程。

以技術提高學習者認知水平。

積極應用3D列印、虛擬現實等新技術,通過學習內容、學習方式的轉變,讓學生學習變得情境化、生活化,提高認知效果。

以技術增強學習內驅力。

信息技術通過創設情境化、生活化的學習情境,提供探究、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賦予教育教學活動較好的趣味性和個性化。

以技術豐富教育供給方式。

以網絡課程、在線開放課程、微課等方式改變課程形態,豐富教育供給。

以之江智慧學習廣場匯聚社會優質資源,打破教育資源單一主體配給的模式,為學習者提供多樣化、精準化、人性化的學習支持服務。

以技術提升教師專業能力。

基於網絡學習空間和名師網絡工作室等載體,促使教師學會利用技術創新教學,為教師專業發展走出了一條新路徑。

以技術實現教育教學精準管理。

建設浙江省教育雲計算服務中心、教育大數據應用服務中心和教育管理創新支持服務平台,形成浙江省智慧教育管理服務體系,提高教育治理水平。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