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課: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從何而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今日敘事

2009年4月21日,世界數字圖書館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總部所在地巴黎正式啟用,開始提供給全球讀者免費使用珍貴的圖書、地圖、手抄本、影片與照片等的服務。

資源寶庫的門打開了,但我們對資源利用的熟練度、深度,卻遠沒有預期那麼高,尤其在國內教育界。

入寶山而不得,這一現象的背後,正是由於「信息」時代來了,可「信息素養」並沒有跟上。


教師的信息素養

文 / 焦建利(廣州華南師範大學未來教育研究中心)

說到信息素養這件事,我是從上個世紀末就開始關注的了。

那個時候,論及信息素養,說實在話,也許有一些超前。

但是,這差不多二十年過去了,世界各個國家,在教育信息化發展歷程中,都普遍經歷著或正在經歷著教育信息技術「賣得太多,用得太次」的尷尬處境。

隨著時間的推移,教室中的技術如同四季更替一樣,換了一茬又一茬,教室牆頭變換著花樣翻新的新技術,而且每一種新技術在流行的時候,都被人們賦予了「革命性影響」之類的美好期望。

然而,時光流逝,更新的技術又湧現出來,這些個曾經的「新技術」又被更新的技術替代了。

此情此景,在過去的一百年里,是何等地相似啊?人們不禁要問,這到底是為什麼?

這就如同過去一些年,我一直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技術不是魔法師,善於技術的教師才是真正的魔法師」。

技術日新月異,教育實踐在不斷地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越來越多地意識到:單單引進技術是遠遠不夠的

因為,「只有當新的技術與新的做事情的方式方法結合起來的時候,生產力方面的巨大受益才會來臨」。

而這「新的做事情的方式方法」,就是今天人們大講特講的「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

然而,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從何而來?

師範大學和教育學院雖然在不斷地進行課程的改革,但是,課程改革的節奏似乎沒有辦法趕上技術進步的步伐,於是,剛剛從師範大學畢業走上教師崗位的師範生,一上崗就不得不接受培訓。

而在職教師的境遇似乎並沒有好到哪裡去!這些辛辛苦苦的教師,好不容易有了一個暑假,各色培訓和林林種種的研修班粉墨登場,一線教師疲於應付,不少老師覺得苦不堪言。

培訓似乎沒有將人們期待的「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給予一線教師,更沒有像人們所預期的那樣,引發教室中的學習和教學模式的變革。

時至今日,我們似乎又不得不回到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這個時髦詞彙,「信息素養」。

因為,能力固然是重要的,但是,它顯然不是單純依靠簡單培訓就可以給予一線教師的,尤其是不能藉助那些聽聽講座就可以獲得的。

比「能力」更重要的,或者說更加底層的,是「素養」

因此,「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必須也必然建立在教師的「信息素養」的基礎之上。

信息素養的內涵,在我來看,實際上包括三個層次:

  • 第一個層次是教師的信息意識

  • 第二個層次是教師的信息能力

  • 第三個層次是信息倫理與文化

1. 教師的信息意識

在差不多過去二十年,我講得最多的幾句話,恐怕就是:「知之為知之,不知谷歌之」。

畢竟,以搜尋引擎使用為核心的信息檢索,實際上就是教師信息素養的基礎。

因為,在今天這樣一個開放的教育世界,隨著全球「開放教育資源」(OER)運動的迅猛發展,今天我們根本就不缺少資源。

這就好比今天,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根本就不少美一樣。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

在資訊時代,我們缺少的是具有較高信息素養的一線教師。

提及信息檢索和搜尋引擎的使用,我相信讀者諸君可能就笑了,這都什麼年代了,你還提這些陳芝麻爛穀子的事情。

其實不然,搜尋引擎固然不難,但是下意識地使用搜尋引擎去獲取信息、探求新知、問題解決可就沒說起來那麼簡單了。

事實上,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是很多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獲取知識的習慣:我們可以去請教別人、查字典詞典或者百科全書、修讀相關的課程等等。

但是,藉助搜尋引擎確實是最簡單最低成本和最便捷的方式方法之一。

因此,「知之為知之,不知谷歌之」,這看起來是在講搜尋引擎,實際上是一種習慣,是教師的信息素養中的信息意識問題。

2. 教師的信息能力

教師的信息素養的第二層,是教師的信息能力,也就是教師藉助各種信息技術來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或者說是和信息打交道的能力

比如,信息檢索、信息獲取、信息加工、信息評價、信息分享、信息表征等具體的處理信息和加工分享信息的能力。

回顧過去二、三十年,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在教育信息化工作中,採取了各種不同的舉措,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我們開展了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程、教育資源建設工作、西部農村遠程教育工程、三通兩平台、一師一優課……近些年,各地在開展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基於平板電腦的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基於微課的顛倒教室/翻轉課堂、智慧教育等等。

從實際情況和實際收效來看,目前我們對這些項目和計劃做出評價,似乎還為時過早。

但是,在各個地方各級各類學校的課堂里,最普遍和最常見的情況是,實際收效千差萬別。

其中,收效甚微或者說投入產出比比較低的項目、計劃和工程,其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教師和學生的信息素養,尤其是忽視了教師和學生的信息素養中藉助各種信息技術來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或者說是和信息打交道的能力。

這就使得教育信息化的投入沒有取得預期的產出,人們的良好願望也沒有得到實現。

3. 教師的信息倫理與文化

教師的信息素養的第三層,是教師的信息倫理與文化,也就是教師和信息打交道的倫理和信息文化

在過去這些年,有關信息倫理和信息文化方面的問題,並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於是,各種肖像侵權、在網絡上出現的智慧財產權糾紛、網絡謠言的傳播、在線文獻引文標註的規範、創用共享版權的應用、個人隱私的保護等等。

單就網絡資源,比如圖片、引文、視頻、音頻等等數字化資源的引用過程中,對作者和出處的標註問題,到今天依舊是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

想想看,如果我們的教師都沒有辦法遵從信息倫理,我們如何教導和要求我們的學生去遵從網絡倫理呢?

和信息倫理密切相關的一個問題就是網絡文化。

其實,隨著網絡技術和新媒體的發展,網絡文化問題日趨突出,比如,網絡表情包、自拍、紅包等等,這些新的網絡文化現象,不僅和學校教育息息相關,而且也可以說是教師和學生的信息素養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君不見,今天,有那麼多的一線教師,甚至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教師的人,他們或者77歲,或者只有7歲,他們通過QQ、微信、一直播、CCtalk等之類的直播工具,在網絡世界裡傳播各種形式的知識、技能、技巧,這些自發的個人的行為,構成了當今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實際中的重要的網絡文化圖景。

今天的學校教育如何整合這些非正式的學習資源,將社會性網絡和新媒體傳播應用於學校的各項事業之中,實在是一個緊迫而重大的課題啊!

教師的信息素養是至關重要的素養

有了良好的信息素養,教師就不再缺乏教學資源,教師的工作效率可以藉助技術得以提升,教師可以通過技術讓課堂教學變得妙趣橫生,教師可以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不斷地藉助網絡促進自身的成長與發展。

教師的信息素養不僅關乎教師個人的成長與發展,不僅關乎各級各類學校教育信息化的實際成效,而且還關乎我們的受教育者。

為此,如何提升教師的信息素養便成為了全球各個國家非常關注的重大議題。

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BIG6項目、美國的PT3項目、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項目等等,無不將信息素養作為其中的重中之重。

今天,全球開放教育資源運動的蓬勃發展,開放課程和在線課程的風起雲湧,為生活在這個時代的每一個人,包括我們的教師,都提供了一個藉助網絡,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和技能,提升自己的信息素養的管道和機會

在過去的差不多十年間,大規模開放在線教育課程,也就是慕課,為每一個能夠接入網際網路的人,提供了學習的契機。

今天,我們每一個可以接入網際網路的人,都擁有了面向全球,向其他任何人學習自己想要學習的幾乎任何東西的機會。

其中,就包括信息能力、信息倫理和信息文化相關知識與技能的機會。

其實,我一直覺得,教師的學習,除了向同行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通過慕課學習之外,一個越發重要的途徑邊是在實踐社群中的學習。

透過網絡,在實踐社群中,我們可以向全世界的同行學習,學習他們的學科知識、學習他們的教育教學法的知識、學習信息技術的知識,提升我們的信息素養。

今天,我們任何人都可以藉助網絡,向其他任何人學習我們想要學習的幾乎任何東西。

今天,學習,理應成為教師的基本職業素養之一,而信息素養,則是教師的職業基本生存技能。

畢竟,知之為知之,不知谷歌之,此乃資訊時代的第一知,此乃資訊時代教師的第一知,這也正是信息素養的核心內涵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