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技術導向到學習導向 ——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訓反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當前,教師對信息素養概念的認識往往過於「泛化」,容易與教師教育技術能力、計算機專業能力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能力的認識上深度重疊,因而對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訓(以下簡稱「提升工程培訓」)的認識上也往往與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計算機專業技能培訓和信息技術與課程融合能力培訓相混淆。

本文試從信息素養概念的認識上來辨析提升工程培訓的實效。

信息素養概念認知上的幾種誤區

教師和學校教育管理人員對信息素養概念的認識可以概括為以下幾種誤區。

一是把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目標等同於信息技術課程目標。

教學中的直接表現是課程目標泛化、課程內容重點不突出、沒有關注學科的核心概念和核心技能,學了很多駁雜的技能,卻沒有理解技術背後的思想和計算機文化。

如以「信息處理工作主線」和「歸納與總結方法」組織的教材內容體系過於龐大,難以實現可操作性。

基礎模塊趨於內容知識和技能的簡單重複,網絡和多媒體模塊則偏重於技術操作,這些不利於學生理解信息技術背後的學科本質、核心概念、原理、思想和方法等。

二是把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等同於教師的信息素養水平。

目前國內大學的教育技術學科價值取向定位模糊,有教育取向、計算機取向、傳媒取向三大類定位,缺乏真正聚焦於某一研究方向進行學科發展的學校。

雖然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要求學科教學能力、教學設計能力、媒體資源的應用和開發能力、教學研究能力等四個方面,但現代教育技術通常認為其是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這兩方面原因,導致把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等同於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忽視了信息技術學科和學科教師的專業地位,認為只要通過了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或者有一定的信息技術知識的教師就能上好信息技術課,而信息技術學科教師往往成了網管、電教技術人員等,甚至是為其他教師做課件的「閒雜」人員。

三是把教師的信息素養等同於信息技術學科的核心素養。

一方面,因為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進一步被簡單地誤認為信息技術學科的專業培訓,培訓也就更多呈現出「只見技術不見教學融入」的局面,教師的教育教學技能更加容易被忽視。

另一方面,信息技術教師業務培訓失去了專業性,業務培訓往往成了低技術含量的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技術培訓。

可以看到,如果對信息素養概念的內涵不加辨析,那麼就會極大地影響到提升工程培訓的實效。

基於信息素養概念的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簡析

在一定程度上說,提升工程培訓可以理解為是提升中小學教師信息素養能力的培訓。

因而,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一是不能把提升工程培訓簡單等同於教師的信息技術課程知識普及培訓;二是不能把提升工程培訓作為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的簡單重複;三是不能認為提升工程培訓就是教師的計算機技能培訓;四是不能認為提升工程培訓就是教師的信息技術課程整合能力培訓。

那麼,提升工程培訓應該是怎樣的呢?200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將信息技術應用於教育劃分為四個發展階段:起步、應用、融合、創新。

將中小學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於教學中的這一趨勢概述為從「學習使用技術」到「使用技術學習」,也即從「技術導向」轉向為「學習導向」。

筆者認為,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的階段性認識也可相應地分為起步、應用、融合、創新四個階段。

不同地域不同學校的不同教師由於自身的專業知識背景、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和學校教學的信息化水平千差萬別,不同個體的中小學教師會處於信息技術應用的不同階段。

此外,培訓沒有統一的考核評價標準,培訓機構組成又有較大差異,因而培訓的具體實施上也就各行其是,最終造成了當前提升工程培訓的不良局面。

對提升工程培訓的幾點建議

1.提升工程培訓應該區分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要對教師進行有效的訓前測試,以了解教師自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層次。

教師是處於起步、應用、融合,還是創新階段?如果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處於起步階段,則他參加的提升工程培訓要關注信息技術的基本技能訓練;如果是應用階段,則主要關注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模仿;而融合體驗階段要關注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高效應用;創新層次要探索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育教學更有效的技術工具或方法。

每一階段有不同的技能發展目標及其培訓形式。

比如,起步階段要關注的是基本的信息技術應用於教學的技能訓練,及信息技術應用於教育教學的良好習慣和行為意識,具體的提升培訓要以實踐操作為主要形式。

對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處於創新階段的中小學教師,他們不再需求技術實踐,而更多的應該是觀點的碰撞交流、觀念的更新融合,所以具體的培訓形式要以更為豐富和自由的主題研討、沙龍等方式為主。

2.提升工程培訓要區分學校信息化教學現狀

教師教學要有相應的信息技術環境。

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應該是基於學校現有信息化發展教學現狀的提高應用。

培訓不能脫離信息化教學實踐,不能脫離學校的信息化教學現狀。

所以,對信息化條件落後的學校教師提供創客教育培訓、電子書包培訓等課程無異於畫餅充飢。

同樣,對信息化水平較高學校的教師,僅僅推薦一些PPT設計與製作類的課程又是對教學資源的極度浪費。

3.信息技術教師要避免被學科背景干擾

信息技術學科的價值除了強調處理與交流、創造性、思維方式三方面外,還要強調「融入與適應」和「文化理解」的內容,更要強調應用信息技術去獲得如解決問題的方法、意識和思維方式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培訓課程的設計不能迷失在技術和工具的洪流中,不能「什麼有用學什麼」,不能「只見技術不見人」,盲目地追求技術和工具的新穎性和多樣性。

要正確地引導中小學教師批判性使用技術和工具,正確理解信息技術和教學工具背後承載的社會責任。

中小學教師理解和應用信息技術,要拋棄干擾學習的信息技術學科背景性知識,融入所教學科的情境化應用。

4.教師要形成運用信息技術進行課堂教學的行為能力

提升工程培訓的理想目標是實現兩個行為轉變:一是學生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有效學習的行為轉變,二是教師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有效教學的行為轉變。

教師除了要有技術積澱,更要有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有效教學的行為意識。

在具體的培訓課程中,應該有豐富的案例資源正確引導教師針對不同的教學情境應用信息技術有效教學。

教師對信息素養概念認知的偏差影響了提升工程培訓的認知和具體實施。

要有效實施提升工程培訓,對中小學教師的信息素養有正確的認知,就要對教師應用信息技術能力和學校的教育信息化現狀有正確的認識,也要為教師提供有利於教師應用信息技術轉變教學行為的資源豐富的案例培訓。

在具體的培訓實施中,要提供有效的訓前能力測評,引導教師選擇適合自己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層次的培訓課程資源;要提供多層次的信息技術應用課程學習資源。

總之,提升工程培訓落到實效要依靠各級培訓機構的有序組織,提供豐富的培訓課程和案例資源。

(作者單位:福建教育學院信息技術研修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