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教學名師隋玉玲:用心講述愛的故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還沒關注?

快來點這裡

鼓屏162,《福建教育》雜誌官方微信

導語:她是福建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附屬第一幼兒園園長。

從事幼教工作35年來,她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不斷進取,從一名普通教師成長為師德高尚、專業精良的正高級教師、省特級教師、省幼教名師、省學科教學帶頭人;她是教育部「國培」專家、省教育評估專家、省示範性幼兒園評估專家、高校客座教授。

她先後榮獲國家級宋慶齡幼兒教育獎、教育部赴香港優秀指導教師、福建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主持人)、福建省優秀教育工作者、福建省「巾幗建功」標兵、首批支教先進個人等20多項榮譽稱號。

她主張,不忘幼教初心,守望兒童成長,用心講述愛的故事。

我的教育主張:用心講述愛的故事

福建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附屬第一幼兒園 隋玉玲

我園作為福建省學前教育對外交流窗口、福建省學前教育科學研究及幼兒教師培養培訓的實踐基地,每年都要接待許多來自省內外和海外的幼教同行的現場觀摩與跟崗學習,每次接待完總會聽到這樣親切的話語:「園長,您這裡的老師很有愛,這裡的幼兒很幸福!」「走進您的幼兒園,讓人覺得很溫馨、很舒服」……有一次,幼兒園作為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分會場,接待了來自教育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以及全國各地的專家、園長進行現場觀摩與研討,一位大學教授在活動結束離開前,特地找到我:「園長,聽完你的介紹,看完你們的活動,我覺得『關愛』已經深入到老師的心裡,我一定要跟你分享在這裡經歷的老師『關愛』幼兒的細節小故事……」教授很感動,我也很欣慰。

每次聽到這些耳熟能詳的鼓勵,談起自己幼兒園的老師為滿足幼兒學習與發展的需求,精心引發、策劃活動所付出的點點滴滴,看到幼兒成長的腳步、快樂的笑容,聽著家長們娓娓道來一個個「愛」的故事,總會想起2001年福建教育雜誌社的記者走進我園,在與家長、教師和管理者多向互動後,載著滿心的愛與感動抒寫的一篇專題報導——《給愛一個答案》。

「這是一方愛的樂土,這是一方愛的凈土,愛的透明在這裡大寫著教育的本質」「『以愛育愛——在我們的家園』是鐫刻在這裡每一位老師心靈上的主題詞」……

2002年開始,我園在全面總結《幼兒園工作規程》試點取得經驗的基礎上,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精神為指導,在福建省學前教育專家的引領下,確定了「凝練關愛特色,構建園本課程」的研究方向,為優化幼兒園課程,促進幼兒全面、富有個性地發展,展開了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並以「愛」為基點構建動態化、多元化、人文化的幼兒園「關愛」課程。

2012年,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精神的指引下,我們重新審視、審議園本「關愛」課程框架,從頂層設計開始,進一步完善「關愛」課程方案,確立了「關愛生命、根植生活、快樂成長」的課程理念。

在十餘年的實踐與探索中,我們不僅深入解讀兒童、 「關愛」的內涵,而且通過教學研訓一體,珍視生活獨特價值,進一步夯實「關愛」理念,構建、完善了根植幼兒生活,關照一生髮展的「關愛」課程體系,培養了懂關愛、會生活的快樂兒童,孕育了一支有內涵、有追求、有專業幸福感的教師團隊。

一、深入解讀兒童需求,深化理解「關愛」內涵

提起「關愛」這個詞,人們常常從字面上直觀地理解為關心與愛護。

在建構「關愛」課程初期,我們的教師對「關愛」的理解也比較表面,認為關愛就是教師多給予幼兒細緻入微的關注、照料、教育等。

究其問題根源,是教師的兒童觀、教育觀和課程觀比較狹隘,長久以來教師習慣了「教師中心」,而沒有從「兒童中心」的角度思考課程建設問題。

首先,我們通過組織教師觀察兒童、研究兒童,分析大量的案例,真正理解「兒童是主動的學習者」,讓教師們眼中的「關愛」逐漸有了更大的外延與更深的內涵。

「關愛」不再僅僅停留在愛幼兒上,而是站在兒童的角度來思考:他們眼中的愛是什麼?愛如何與他們的需要結合起來?

在生活和教學實踐中,教師們發現當幼兒自身對事物產生興趣和需要的時候,他們就會進行主動的學習和發展。

比如,當幼兒看到鞦韆時,會想辦法爬上鞦韆並試圖讓鞦韆盪起來,或許剛開始搖搖晃晃只能跪在鞦韆板上沒法轉過身來坐穩,但他們會上上下下經過無數次的嘗試讓自己能夠順利坐穩。

當坐穩之後他們又開始嘗試自己用力往前往後搖擺自己的身體試圖讓鞦韆盪起來。

有的幼兒開始嘗試先用腳尖點地慢慢後移,接著放開腳發現鞦韆盪了起來,獲得小小的成功後,他們會進一步嘗試加大往後挪移的距離而讓鞦韆盪得更高些;有的幼兒則嘗試兩手抓著繩子站在鞦韆板上,通過調整身體的伸縮和腿腳的用力讓鞦韆搖擺起來,並且逐步能盪得越來越高、越來越穩;也有的幼兒會尋求大人和同伴的幫助。

又如,當飛盤落到樹上後,他們為了取下飛盤會想各種辦法,有的會去搖樹,有的撿石頭往上拋試圖把飛盤砸下來,還有的去找長棍子把飛盤撥下來……這些在生活中屢見不鮮的例子,讓教師明白,幼兒主動學習的行為,不是產生於成人要求他們要怎樣做,而是產生於他們自己想要怎樣做,產生於自發的內在需求。

其次,我們基於「兒童是主動的學習者」這一觀點,結合生活中的案例與現象,通過理論學習與研討,讓教師們進一步思考,如何在課程中將「關愛」呈現和表達出來,讓理念落實到日常教育行為上?如何處理「關愛」中的師幼關係和教師角色?

我們發動教師收集能體現這種「關愛」的課程案例和視頻,組織教師們討論瑞士籍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提出的,「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也就是說,教育是「引出、喚醒、激活」,是人的潛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被調動起來並加以實現,以及人的內部靈性與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

通過研討與分析,教師們明白:好的教育就是儘可能地激發幼兒與生俱來的主動學習能力,教師需要做的,首先是相信幼兒,並在幼兒需要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輕輕推一把,幫助他們引發出這種內在的潛能;其次是用心觀察,敏感地捕捉幼兒在何時何地發出需要我們幫助他的信號,並且發現一定的規律、總結相關的經驗,以便我們做好準備,隨時提供適宜的幫助。

「關愛」不是包辦,不是通過替幼兒做什麼來避免幼兒遇到困難,也不是直接插手來幫助幼兒解決問題,而是站在幼兒的身後,靜靜觀察和等待幼兒去經歷各種體驗,在幼兒與他人的交往互動中培養幼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反覆的研磨,教師們明確了當幼兒說出或是發出信號需要我們幫助時,我們才給予適當的幫助。

這個時候幫助幼兒,就是抓住了教育的時機,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有的幼兒在經過無數次嘗試都無法盪起鞦韆後把求援的目光轉向教師。

這個時候,幼兒的積極性最高、專注性最好,教師只要將幼兒坐著的鞦韆慢慢往後拉,並讓他腳尖點地往後挪,然後一邊說「放腳」一邊再輕輕一推讓鞦韆盪起來,幼兒很快就能掌握自己盪鞦韆的技巧。

幼兒只有在體驗過失敗,明白了用不恰當的方法很難將鞦韆盪起來後,學習正確方法的需求才會被真正地激發出來。

此外,我們還發動教師進一步收集不同課程體系中能體現這種「關愛」的案例和視頻。

比如,蒙台梭利幼兒園中教師如何通過觀察記錄給予幼兒不同的回應,瑞吉歐項目方案中教師如何引導幼兒循著自己的興趣開展調查,日本幼兒園的「守護型保育」等。

通過收集與學習這些案例,不斷擴大教師的視野,更讓教師明白了「關愛」的理念要如何體現在每一天的教育行為上。

二、開展分層教研活動,挖掘生活獨特價值

領會、深化「關愛」內涵後,教師們探索如何在幼兒一日生活中落實「關愛」理念、實施「關愛」課程。

我們發現,教師遭遇了對「根植生活」的意義理解偏差的問題,一些教師把「根植生活」等同於「追隨幼兒在生活中的興趣」,尤其是年輕的教師,難以處理好幼兒的興趣需要和有教育價值的課程內容之間的關係。

他們從自己的經驗和自己的價值觀出發設計課程,選了許多教師認為幼兒喜歡的、對幼兒重要的內容,導致幼兒園課程更貼近「教師的生活」而不是「兒童的生活」。

那麼,作為園長,應如何引導教師深刻理解生活之於兒童的意義,使課程真正「根植幼兒生活」,進而踐行並夯實「關愛」理念呢?

我們幼兒園有從新手教師到專家型教師的比較完整的教師梯隊,因此我們發揮教師研訓梯隊的優勢,開展了分層教研活動,針對不同專業發展階段的教師在落實「根植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逐一突破解決。

新手教師剛剛走出校門,經驗缺乏,對幼兒的生活、需要還不了解,不是「根植幼兒的真實生活」,而是「根植教師理解的幼兒生活」。

我們開展「青師工作坊」活動,引導他們撰寫、交流學習故事、觀察記錄,幫助他們把書本上、教材上的兒童發展特點與規律和真實的兒童行為聯繫起來,真正去理解兒童的生活。

熟手教師已經具有一定的工作經驗,他們中的一些人做了媽媽以後,更能理解兒童。

這一階段的教師存在的問題是,認為「根植生活」就是「把一切幼兒生活里的東西都納入課程」,難以把握好幼兒的興趣需要和有教育價值的課程之間的度,也就是說,教師的眼中只有「具體的活動」,沒有「兒童的發展」,因此他們常被活動的外在形式所迷惑,難以探尋到真正對幼兒發展有價值的東西。

我們組織這個層面的教師深入研析《綱要》和《指南》,鼓勵教師提供案例,不斷豐富幼兒的典型表現,這種做法對於幫助教師跳出活動,去理解幼兒行為背後有價值的發展很有幫助,只有明白了幼兒行為背後的價值,教師才會基於幼兒的興趣需要來研發和實施課程,真正發揮教師角色在課程中的作用。

骨幹教師經驗豐富,他們的問題主要是對幼兒核心經驗發展的路徑還不夠清晰,還沒有辦法在課程的延續性上較好地體現「根植生活」,教師比較滿足於當下問題的解決,沒有考慮到後續的發展。

比如在開展「青運會」的主題活動以後,隨著青運會的熱度減退,主題活動結束,教師便認為,青運會已經不再是兒童關注的生活了,但沒有考慮到這個主題中幼兒生成的經驗與後續主題的銜接。

針對這個問題,我們邀請了專家給教師開講座,深入剖析了幼兒各領域關鍵經驗的發展,再要求教師結合自身案例進行解讀分析,不斷強化教師腦海里的「兒童發展」意識,以幼兒經驗的發展作為活動最自然的銜接。

三、不忘初心幼教路,繼續前行譜新篇

回首35年的幼教生涯,雖然我沒有做出什麼驚人的壯舉,但我用教師對幼兒無私的愛詮釋著一個普通幼兒教師存在的價值。

在平凡而樸實的每一天裡,面對幼兒稚嫩的臉龐、家長期盼的目光,我一次比一次深刻地感悟到:愛與責任是幼兒教師永遠不變的箴言。

在附屬第一幼兒園這個溫馨的家園裡,我和教師們帶著愛與責任一路走來,我們不忘幼教初心,始終充滿幼教情懷,我們在守望兒童成長的同時講述著愛的故事,也收穫著愛的碩果。

在我省2017年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評選中,我園「根植幼兒生活,關照一生髮展的關愛課程建構與實踐」榮獲特等獎。

回首我們在研究幼兒生活與需要、踐行「關愛」理念、構建「關愛」課程中所付出的努力,我們深知教學成果來之不易,既凝聚著專家的精心指導、研究團隊的辛勤耕耘,也凝聚著管理者、教師對幼兒傾注的一腔熱血和無限關愛。

正如熟知我園園本文化,指導我園課程改革的專家教授對我說的:「我始終相信你們熱愛幼教的初心,堅持不懈的恆心,始終如一的用心一定會取得豐碩的成果。

園長既是幼兒園改革與發展的帶頭人,也是規劃幼兒園發展、營造育人文化的頂層設計師,不僅要堅持兒童發展為本的辦園理念,促進兒童富有個性地全面發展,而且要擔負起引領幼兒園課程改革和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的重任。

作為福建省學前教育對外交流窗口、省級示範性幼兒園,我們不僅要堅持改革與創新,不斷完善「關愛」課程體系,而且要傳承以愛育愛的園本文化,將「關愛」課程成果在更大範圍、更高層面推廣與實踐,創造性地擴大優質教育資源,進而帶動更多的幼兒園進行課程改革與建設。

原文載於《福建教育》2017年第42期

圖源:新華社

責編:郭向純

排版:林小晶

在這裡,打開教育生活

鼓屏162

微信號:fjedugp162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不負童年 新行為課程在疊代

園所簡介浙江省寧波市第一幼兒園創立於1918年,是寧波市創辦最早的一所幼兒園,由我國著名教育家張雪門先生任首任園長。百年來,一幼本著「一切為了孩子,一切為了發展」的宗旨,在幼兒教育這片土地上樹立...

園長課堂:幼兒園如何進行課改 必讀!

幼兒教育網表示隨著幼兒園課程改革的全面啟動,以(綱要)精神為指導,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以「探索、實踐、改革、反思、再實踐」的思路,採取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措施,努力探索適應教育改革的辦園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