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實踐課將成為中小學必修課程 你所關心的「乾貨」都在這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交匯點訊 綜合實踐活動課將成為中小學必修課程!教育部近日印發《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要求綜合實踐活動由地方統籌管理和指導,具體內容以學校開發為主,自小學1年級至高中3年級全面實施。

小學1-2年級,平均每周不少於1課時;小學3-6年級和初中,平均每周不少於2課時;高中執行課程方案相關要求,完成規定學分。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一門什麼樣的課程?它與語文、數學等學科課程是什麼關係?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學生課外活動有什麼不同?

什麼是綜合實踐活動課?

「從小學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並作為必修課程」這句話,在2001年就寫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

本世紀初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十多年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對課程性質、形態等缺乏準確的理解和把握,實施過程中盲目性和隨意性較大等問題。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為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課程方案規定的必修課程,所有學生都要學習、參加。

課程目標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導向,課程開發面向學生的個體生活和社會生活,課程實施注重學生主動實踐和開放生成,課程評價主張多元評價和綜合考察,避免將評價簡化為分數或等級。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本次印發的《指導綱要》突出強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以下幾個基本屬性:

它是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課程方案規定的必修課程,與學科課程並列設置,從小學到高中,各年級全面實施,所有學生都要學習,都要參加。

它是跨學科實踐課程,注重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探究、服務、製作、體驗中學習,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

它可能涉及到多門學科知識,但不是某門學科知識的系統學習,也不同於某一門學科中的實踐、實驗環節。

它是動態開放性課程,強調從學生的真實生活和發展需要出發,選擇並確定活動主題,鼓勵學生根據實際需要,對活動過程進行調整和改進,實現活動目的。

課程實施不以教材為主要載體,不是按照相對固定的內容體系進行教學。

在這一點上,與學科課程也有顯著差別。

校長們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新政「點讚」:我們一直都在探索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新政公布後,交匯點記者也第一時間聯繫了多位江蘇的中小校長。

他們都為新政「點讚」,並且亮出了各自學校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上的探索。

南京夫子廟小學原校長馮東愛:引導孩子回歸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在南京夫子廟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有一個一以貫之的主題,就是以《論語》為基礎的星星論語課程,目的是引導孩子回歸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這個課程有低、中、高三個階段基礎教材,是學校的校本課程之一。

這個課程最大的特色就是把孔子思想與社會實踐相結合。

比如在實踐活動中,要求學生回家看看父母的白髮來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年齡的增長,以此讓學生深入體會「孝道」的含義。

實踐活動還有要學生給父母寫信,全程體驗寫信、寄信的過程,同時觀察父母收到信的表情,並把這些過程都記錄下來,達到主動關心父母的實踐目的。

論語裡的孝道、待人接物等思想,校方通過讓學生調研、記錄的方式讓學生獲得切身體會。

每學期最後,學校要求學生們形成完整的調研報告,將這學期所學到的東西通過表格形式記錄下來,作為學校對學生實踐成果的評價依據。

通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結合現在學生素質,培養學生合作溝通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同時將傳統美德深入學生心中。

南京一中校長尤小平:將結合高校錄取綜合考量開設個性化課程

南京一中的綜合實踐課程共有兩類:一個是國家規定的,比如社團活動之類;還有一個是結合學校自身特色的校本課程。

南京一中很早就設置有綜合實踐課程,比如軍訓、農村調研、社會調查、研究性學習等。

作為一名中學校長,尤小平始終認為學生的學科素養是在課堂中培養的,而核心素養是在綜合實踐中得以培養的。

南京一中始終把綜合實踐課程與辦學目標緊密結合——以培養具有創新素養的合格公民為目標。

接下來,學校會結合高校錄取學生時對學生的綜合考量,開設個性化的綜合實踐課程,鼓勵學生髮現並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

家長觀點有交鋒:升學家長激烈反對VS低年級家長積極支持

如果影響升學怎麼辦?

談燕的女兒正在南京一所重點外國語中學上初三,她認為綜合實踐課雖然好,但對初三、高三正面臨升學壓力的學生並不友好,「平時的課業已經很緊張,有時間忙著複習備考,根本沒有多餘的精力來上實踐課程。

談燕表示,綜合實踐課可能比較對小學學生的胃口,但是學校就應該是學習的地方,開設一些體育課程增強體質是正常的,但對於面臨升學壓力的學生而言,把學習時間拿來上實踐課就不太現實了。

「為了給女兒節約時間學習,我每天趕著回來給孩子做飯,上下學都是我開車接送的,校車雖然乘坐更方便但是卻浪費時間。

在這種情況下,更不支持初三學生上這種強制性的實踐課程。

讓孩子們的童年有更多選擇的機會

在某國有企業工作的陸天,他的孩子正在上小學三年級。

他認為,別看孩子才小學,作業已經很多了,每天都要忙到九十點才能睡覺,他的課外空餘時間也被各種興趣班補習班填滿,「周末也是興趣班和家兩點一線,我自己看了都覺得心疼。

「學校可以開設更加豐富的實踐課程,讓孩子在學校有時間放鬆自己,而且和同齡人在一起進行實踐活動,可以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是個不錯的選擇。

」 陸天表示,自己的童年,就是在野外、在田埂上摔摔打打長大的,現在的孩子很少去戶外玩耍,如果實踐課程能給他們一個很好的機會,多走出去看看,也是讓孩子們的童年有了更多的選擇。

綜合實踐活動課新政會帶來哪些影響?

在具體的課時安排上,《指導綱要》也作出了具體要求,即小學1-2年級,平均每周不少於1課時;小學3-6年級和初中,平均每周不少於2課時;高中執行課程方案相關要求,完成規定學分。

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所科研員洪劬頡認為,綜合實踐活動是第八次新課改以來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一大亮點,經過這麼多年的實踐,取得了較為豐碩的經驗。

此次教育部以綱要形式規定為必修課程,從一年級到高三都有了形式和課時的規定,是對教育形勢的發展的一次主動回應。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教育改革的發展需要我們建立起全新的學習觀、學生觀、教師觀、教學觀和課程觀,而綜合實踐活動是真正放手讓學生去想自己要想的,去做自己想做的,解決自己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此外,在綜合實踐活動評價環節中,要求各學校和教師要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持續發展為目的,設計與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評價,不僅要求做好寫實記錄,還要建立檔案袋,為每一個學生製作綜合實踐活動檔案袋,並納入學生綜合素質檔案。

該檔案袋是學生自我評價、同伴互評、教師評價學生的重要依據,也是招生錄取中綜合評價的重要參考。

「這一改革將對未來招生錄取帶來很大的影響。

」洪劬頡表示,之所以這麼規定,將涉及到更深層的原因,包括現在的高考制度改革和綜合素質評價等問題。

交匯點記者王拓 實習生 王甜 王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