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將成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必修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與蔬菜交朋友」「跟著節氣去探究」「中學生網絡交友的利與弊」……未來,這些考察探究、社會服務、設計製作、職業體驗等類別的綜合實踐活動將走入學生們的課表。

近日,教育部發布《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其中提及,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課程方案規定的必修課程,與學科課程並列設置,從小學到高中,各年級全面實施,所有學生都要學習、都要參加。

綜合實踐活動作為一門課程,不同於一般的學生課外活動。

這是一門跨學科的實踐課程,注重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探究、服務、製作、體驗中學習,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綜合實踐課程是動態開放的,強調從學生的真實生活和發展需要出發,選擇並確定活動主題,鼓勵學生根據實際需要,對活動過程進行調整和改進,實現活動目的。

課程實施不以教材為主要載體,不是按照相對固定的內容體系進行教學。

《綱要》指出,綜合社會實踐活動旨在讓學生能從個體生活、社會生活及與大自然的接觸中獲得豐富的實踐經驗,形成並逐步提升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具有價值體認、責任擔當、問題解決、創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識和能力。

小學、初中和高中三個學段,分別有各自的課程目標。

此外,《綱要》明確了不同學段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課時:小學1-2年級,平均每周不少於1課時;小學3-6年級和初中,平均每周不少於2課時;高中執行課程方案相關要求,完成規定學分。

學校要給予學生廣闊的探究時空環境,保證學生活動的連續性和長期性。

要處理好課內與課外的關係,合理安排時間並拓展學生的活動空間與學習場域。

綜合實踐活動究竟都有哪些活動方式?考察探究、社會服務、設計製作、職業體驗等活動形式都在《綱要》中有所提及。

如,學生運用各種工具、工藝(包括信息技術)進行設計,並動手操作,將自己的創意、方案付諸現實,轉化為物品或作品;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走出教室、參與社會活動,以自己的勞動滿足社會組織或他人的需要,如公益活動、志願服務、勤工儉學等;學生在實際工作崗位上或模擬情境中見習、實習,體認職業角色的過程,如軍訓、學工、學農等……

《綱要》還特別提及,綜合實踐活動將成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重要內容。

各學校和教師要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持續發展為目的,設計與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評價。

教師要指導學生客觀記錄參與活動的具體情況,包括活動主題、持續時間、所承擔的角色、任務分工及完成情況等,及時填寫活動記錄單,並收集相關事實材料,如活動現場照片、作品、研究報告、實踐單位證明等。

在活動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分類整理、遴選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活動記錄、典型事實材料以及其他有關資料,編排、匯總、歸檔,形成每一個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檔案袋,並納入學生綜合素質檔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芝罘區幸福小學積極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膠東在線9月20日訊(通訊員 苗虹)新學期開學伊始,幸福小學積極開展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學生們根據興趣愛好選擇實踐項目,在老師的帶領與指導下學生的積極性很高。綜合實踐活動是教師引導下,學生自主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