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印發《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

現將《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各地要充分認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重要意義,確保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全面開設到位。

要組織教師認真學習綱要,切實加強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精心組織、整體設計和綜合實施,不斷提升課程實施水平。

教育部

2017年9月25日

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

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發揮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立德樹人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綱要。

一、課程性質與基本理念

(一)課程性質

綜合實踐活動是從學生的真實生活和發展需要出發,從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轉化為活動主題,通過探究、服務、製作、體驗等方式,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跨學科實踐性課程。

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課程方案規定的必修課程,與學科課程並列設置,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該課程由地方統籌管理和指導,具體內容以學校開發為主,自小學一年級至高中三年級全面實施。

(二)基本理念

1.課程目標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為導向

本課程強調學生綜合運用各學科知識,認識、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提升綜合素質,著力發展核心素養,特別是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適應快速變化的社會生活、職業世界和個人自主發展的需要,迎接資訊時代和知識社會的挑戰。

2.課程開發面向學生的個體生活和社會生活

本課程面向學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導學生從日常學習生活、社會生活或與大自然的接觸中提出具有教育意義的活動主題,使學生獲得關於自我、社會、自然的真實體驗,建立學習與生活的有機聯繫。

要避免僅從學科知識體系出發進行活動設計。

3.課程實施注重學生主動實踐和開放生成

本課程鼓勵學生從自身成長需要出發,選擇活動主題,主動參與並親身經歷實踐過程,體驗並踐行價值信念。

在實施過程中,隨著活動的不斷展開,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可根據實際需要,對活動的目標與內容、組織與方法、過程與步驟等做出動態調整,使活動不斷深化。

4.課程評價主張多元評價和綜合考察

本課程要求突出評價對學生的發展價值,充分肯定學生活動方式和問題解決策略的多樣性,鼓勵學生自我評價與同伴間的合作交流和經驗分享。

提倡多採用質性評價方式,避免將評價簡化為分數或等級。

要將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表現和活動成果作為分析考察課程實施狀況與學生髮展狀況的重要依據,對學生的活動過程和結果進行綜合評價。

二、課程目標

(一)總目標

學生能從個體生活、社會生活及與大自然的接觸中獲得豐富的實踐經驗,形成並逐步提升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具有價值體認、責任擔當、問題解決、創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識和能力。

(二)學段目標

1.小學階段具體目標

(1)價值體認:通過親歷、參與少先隊活動、場館活動和主題教育活動,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獲得有積極意義的價值體驗。

理解並遵守公共空間的基本行為規範,初步形成集體思想、組織觀念,培養對中國共產黨的樸素感情,為自己是中國人感到自豪。

(2)責任擔當:圍繞日常生活開展服務活動,能處理生活中的基本事務,初步養成自理能力、自立精神、熱愛生活的態度,具有積極參與學校和社區生活的意願。

(3)問題解決:能在教師的引導下,結合學校、家庭生活中的現象,發現並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能將問題轉化為研究小課題,體驗課題研究的過程與方法,提出自己的想法,形成對問題的初步解釋。

(4)創意物化:通過動手操作實踐,初步掌握手工設計與製作的基本技能;學會運用信息技術,設計並製作有一定創意的數字作品。

運用常見、簡單的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服務於學習和生活。

2.初中階段具體目標

(1)價值體認:積極參加班團隊活動、場館體驗、紅色之旅等,親歷社會實踐,加深有積極意義的價值體驗。

能主動分享體驗和感受,與老師、同伴交流思想認識,形成國家認同,熱愛中國共產黨。

通過職業體驗活動,發展興趣專長,形成積極的勞動觀念和態度,具有初步的生涯規劃意識和能力。

(2)責任擔當:觀察周圍的生活環境,圍繞家庭、學校、社區的需要開展服務活動,增強服務意識,養成獨立的生活習慣;願意參與學校服務活動,增強服務學校的行動能力;初步形成探究社區問題的意識,願意參與社區服務,初步形成對自我、學校、社區負責任的態度和社會公德意識,初步具備法治觀念。

(3)問題解決:能關注自然、社會、生活中的現象,深入思考並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將問題轉化為有價值的研究課題,學會運用科學方法開展研究。

能主動運用所學知識理解與解決問題,並做出基於證據的解釋,形成基本符合規範的研究報告或其他形式的研究成果。

(4)創意物化:運用一定的操作技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將一定的想法或創意付諸實踐,通過設計、製作或裝配等,製作和不斷改進較為複雜的製品或用品,發展實踐創新意識和審美意識,提高創意實現能力。

通過信息技術的學習實踐,提高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數字化產品的設計與製作能力。

3.高中階段具體目標

(1)價值體認:通過自覺參加班團活動、走訪模範人物、研學旅行、職業體驗活動,組織社團活動,深化社會規則體驗、國家認同、文化自信,初步體悟個人成長與職業世界、社會進步、國家發展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關係,增強根據自身興趣專長進行生涯規劃和職業選擇的能力,強化對中國共產黨的認識和感情,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國際視野。

(2)責任擔當:關心他人、社區和社會發展,能持續地參與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活動,關注社區及社會存在的主要問題,熱心參與志願者活動和公益活動,增強社會責任意識和法治觀念,形成主動服務他人、服務社會的情懷,理解並踐行社會公德,提高社會服務能力。

(3)問題解決:能對個人感興趣的領域開展廣泛的實踐探索,提出具有一定新意和深度的問題,綜合運用知識分析問題,用科學方法開展研究,增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能及時對研究過程及研究結果進行審視、反思並優化調整,建構基於證據的、具有說服力的解釋,形成比較規範的研究報告或其他形式的研究成果。

(4)創意物化:積極參與動手操作實踐,熟練掌握多種操作技能,綜合運用技能解決生活中的複雜問題。

增強創意設計、動手操作、技術應用和物化能力。

形成在實踐操作中學習的意識,提高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我國基礎教育課程結構變革的問題反思與改進

作者簡介:和學新,天津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鹿星南,天津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碩士研究生,天津 300387 內容提要:我國新世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強調了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不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