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跳繩1000次會否造成膝蓋損傷?3個因素做好防範就沒問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每天跳繩1000次會否造成膝蓋損傷?如果我們觀察一下實際情況會發現,跳繩(包括像跑步這樣的運動)關節受傷者往往是新手,而健身老鳥極少有受傷的情況,甚至他們根本就沒有擔心過這個問題。

為什麼呢?或許可以從涉及關節受傷的三個重要因素來分析討論一下。

第1個因素:體重的大小。

體重的大小主要和腳部著地時的衝擊力有關,因為過大的衝擊力被認為是造成膝關節受傷的潛在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跑步單腳著地時,作用力相當於人體重量的2至4倍。

不過跳繩時下肢所受到的沖周力並沒有想像中的那樣大,約為跑步時的十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注意,這只是潛在因素,並不是說體重大就一定受傷。

如果擁有發達有力的下肢肌肉,能更好地穩定和保護關節,從而降低關節受傷風險。

這也就是為什麼同樣體重的人去跑步或跳繩,有些人容易受傷,而有些人卻完好無損。

御行君沒有查到專門的對於參加跳繩鍛鍊時體重值的具體建議,不過可以參考有氧運動之父美國運動醫學專家庫珀博士的建議。

他曾列出不宜從事長跑的10類人群,其中包括」超過標準體重16kg的過分肥胖者,在從事跑步之前必須先進行步行運動減輕體重「。

御行君則建議超重和肥胖人士都應在參加跳繩運動前減肥以降低體重。

是否超重和肥胖可以根據以下公式自行計算:

世界衛生組織(WHO)算法

男性標準體重kg=(身高cm-80)×70﹪

女性標準體重kg=(身高cm-80)×60﹪

正常:標準體重正負10%以內

超重或過輕:標準體重正負10-20%之間

肥胖或體重不足:標準體重正負20%以上

第2個因素:姿勢是否正確

正確的跳繩姿勢不僅可以取得良好運動效果,也是確保運動安全、降低受傷風險的重要保證。

什麼樣的姿勢才是正確的呢?這裡摘錄國家體育總局社會體育指導中心下的全國跳繩運動推廣中心的發布的並腳跳標準(全國跳繩大眾等級鍛鍊教程一級):

動作要領:兩手持繩向前搖繩,雙腳併攏跳躍過繩,繩子繞過身體一周,一搖一跳,連續完成並腳跳(即為並腳單搖跳)。

要點:

(1)先進行徒手搖繩練習,再接著單手帶繩搖與跳動。

(2)並腳跳繩時,注意手腕自然放鬆、柔和的進行搖繩。

(3)膝蓋與手部放鬆、節奏一致,踝關節與膝關節富有彈性,做到前腳掌著地。

(4)身體保持直立姿態,眼視前方,面帶微笑。

看似簡單的要求,不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其實並不容易做到。

比如手腕自然放鬆,許多人包括手臂在內的整個身體都是十分僵硬的,還有些人雙腳落地時非常重,根本感覺不到節奏和彈性。

這些都會影響到落地時對下肢的衝擊程度。

有什麼好辦法來改善嗎?除了注意調整和掌握跳繩的要點,就是需要多做練習,所謂」熟能生巧「。

其實,體能的

第3個因素:運動過度

這是新手最容易犯的毛病。

剛開始減肥心切,急於求成,不少人會有很高的鍛鍊熱情,其典型表現就是每天都去跳繩,而且運動量還很大。

有些人即便在發生了下肢疼痛時,還會堅持跳下去,結果造成運動受傷。

同時,由於運動量過大,又沒有得到足夠的休息與恢復,在下一次跳繩時,運動能力無法恢復到原先的水平,這就是運動過度。

運動過度同樣會造成運動受傷風險的大幅提升。

儘管每天跳繩1000次在經常運動的人看來,運動量並不大,但對於從不運動的新手,如果體重還挺大,過度運動和受傷的風險仍舊存在。

通過分析可以看出,過大的體重、不良的跳繩姿勢、運動過度是造成參加膝關節是否受傷的三個高風險因素,只要能採取措施做好預先的防範,膝關節受傷的風險就可以大幅降低。

可以肯定的說,跳繩本身並不會導致膝關節受傷。

一項長達18年的關於運動和關節炎關係的研究表明,從不運動的人罹患關節炎的比例高達32%,而長期堅持跑步的人群中只有20%人患有關節炎,而且跑步人群罹患關節炎的風險也低於步行鍛鍊的人群。

運動不僅沒有造成關節炎問題,反而有助於關節的健康。

擔心跳繩會傷膝蓋,杞人憂天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堅持跑步就一定能鍛鍊身體嗎?

說起健身,跑步是每個人最先想到的方式。清晨或者睡前跑一跑,成為許多人的生活習慣。但是,「跑步會損傷膝蓋」這一說法卻又讓一些人望而卻步。那麼,跑步究竟是否會造成膝蓋損傷呢?您又是否適合跑步這項運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