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三頭肌找不到發力感,肘部常常疼痛,學會方法小重量練出麒麟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想要增粗手臂最需要訓練哪種肌肉?有人說是肱二頭肌,因為曲臂時凸起的「饅頭」看起來很雄壯,但肱二頭肌看似很大,其為增粗臂圍做出的貢獻卻很有限,所以,如果單純的想要增粗手臂,肱三頭肌的訓練是必不可少的。

訓練肱三頭肌有很多種動作,常見的是拉力器下壓、頸後臂屈伸,但因為人們生活中大多是以曲臂肱二頭肌發力的形式來完成勞動,而很少能夠用直臂肱三頭肌收縮來完成某項運動,所以,很多人在訓練中並不能很好的找到肱三頭肌的發力感,致使時間、精力沒少用,肱三頭肌的進步卻不明顯。

所以,必須要注重動作細節,以此找到感覺。

拉力器下壓

繩索下壓屬於器械訓練的一種。

其核心原理是通過採用負重的方式,給肱三頭肌施加力矩,所以,只要不是處在完全曲臂的狀態,即使不運動,肱三頭肌也會感覺到明顯的收縮。

當由曲臂逐漸變為直臂時,力矩會隨著大臂和小臂之間的角度增大而減小,因為在負重不變的情況下,其作用長度在縮短,但直上直下的壓力會逐漸增大,直到完全直臂時,力矩接近於0,壓力達到最大值,這時的肱三頭肌需要克服重力,所以,在直臂時可以停留2秒鐘,以接收最大壓力的持續刺激。

如果將整個動作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啟動階段、中間階段和結束階段,那麼啟動階段和結束階段是最困難的,因為前者需要克服最大力矩,後者需要克服最大壓力,尤其在啟動階段,大臂與小臂成銳角,這也是最不利於肱三頭肌發力的角度,所以,很多人從動作的剛開始就做錯了。

由以上的分析,我們知道要想讓力矩由肱三頭肌承擔,那麼就必須以肘部為軸使前臂做旋轉運動,而很多人之所以感受不到肱三頭肌的發力,是因為一直在以肩膀為軸,這樣雖然也處於曲臂狀態,但在下壓的前半程,大臂與小臂之間的角度幾乎不會改變,而負重產生的力矩幾乎都被肩膀所承擔,甚至會出現上半身前傾,用自重將拉力器下壓的情況。

為改善這一狀況,首先要降低訓練重量,強化重質不重量的思維;其次是要有意識的將大臂和肘部貼緊身體,肘部不要前移,如果還是不能很好的控制,那麼可以用彈力帶將軀幹與手臂適度的纏繞在一起,以形成一個整體,但這樣做容易導致身體前傾,所以,最好的改變方法就是改變意識,其他手段可以作為它的輔助。

槓鈴頸後臂屈伸

槓鈴頸後臂屈伸的初始姿態是直臂,這時負重僅能產生一個向下的壓力,肌肉也不會明顯收縮,當由直臂逐漸改為曲臂時,負重的作用長度也逐漸增加,這時對肱三頭肌產生的力矩越來越大,直到大臂與小臂成90度時達到最大值,但這並不意味著動作就能夠停止。

當由曲臂改為直臂時,肱三頭肌需要克服力矩,逐漸縮小負重的作用長度,以回到初始狀態,正如上文所說,當大臂與小臂成銳角時,肱三頭肌處於最放鬆的狀態,也最不利於其發力,此外,如果槓鈴到肘關節成直角狀態時就停止,下落產生的動量大多由肘部來承擔,這會引起肘部疼痛以及損傷。

為了使下落過程中大臂和肘部完全靜止,很多人會刻意的將大臂保持直立,甚至是讓其向後傾斜,這樣不但不會使肱三頭肌感受到明顯收縮,還會使肘關節不適,這是因為正如上文所說,運動會產生一個動量,而這個動量大部分被肘關節所吸收。

所以,在槓鈴下落的過程中,可以適當的讓大臂跟隨負重的運動軌跡移動,使其前傾一個角度,以把壓力有效的施加給肱三頭肌。

至於啞鈴頸後臂屈伸,其要點大致與槓鈴臂屈伸相同,但需要注意的是,雙手要托住啞鈴片,而不是一上一下握住啞鈴杆,這樣左右不對稱的姿態會造成雙臂肌肉不均衡。

在日常生活中,當你用雙手移動某個物體時,會經常感覺到肱二頭肌酸痛,而肱三頭肌幾乎沒有感覺,這也讓人們掌握了肱二頭肌的發力方法。

但對於肱三頭肌來說,發力感是不容易找到的,因此重視細節、重質不重量的思維是非常重要的。

喜歡博浩的文章請點讚,分享!也可在評論區留言哦!堅持日更!歡迎關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