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學與傳統教學有何不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信息化教學,是指在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手段,使教學的所有環節數字化,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以現代教學理念為指導,以信息技術為支持,應用現代教學方法的教學。

在信息化教學中,要求觀念、組織、內容、模式、技術、評價、環境等一系列因素信息化。

若以系統觀來看課堂,那麼它的要素就有教師、學生、環境等要素構成。

信息技術作為環境中的一部分,它能極大地改善師生間信息傳播與互動的形式,因而必然幫隨著教學目標、教學形式等方方面面的改變。

傳統的教學內容就只是單純的課本知識。

利用了信息手段後,可對教材進行加工。

利用多媒體技術將過去靜態的、二維的教材轉變為由聲音、文字、動畫、圖像構成的動態的、三維甚至四維教材。

如碧輝騰樂的微學平台則可以讓老師上傳學習資源,如:微課視頻、課堂錄像、課件等,讓教材課件變得更加生動形象,提高學生在學習興趣與自我學習能力。

網絡教學的運用,又將教學內容從書本擴展到社會的方方面面。

這樣,豐富和擴展了書本的知識,學生在規定的教學時間內可以學得更多、更快、更好。

傳統的教學過程基本上就是老師講,學生聽。

整個課堂由教師主導,學生很少或沒有自己思考的時間。

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

而信息化教學設計中,教學過程由傳統的知識歸納、邏輯演繹式的講解式教學過程轉變為創設情境、協作學習、自主學習、討論學習等新的教學過程。

課堂真正由學生主導,給了學生更多的學習機會。

微學平台擁有互動交流、作業互評功能,每當遇到重點難點,能夠提出疑問,與老師共同探討,消除學習者與老師的隔閡,讓老師轉變為亦師亦友的身份,而不再像傳統只是孤高的傳授身份。

還有作業互評功能可以讓共同學習者評價自己的得意之作。

信息化的教學設計中,學生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地學習知識,通過信息技術,利用各種學習資源,去主動建構知識。

學生不僅要學習知識,還要掌握「如何學」的能力。

學生必須有獨立學習能力、創造能力、創新能力、自主學習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協作能力、協調能力等。

學生將成為知識的探索者和學習過程中真正的認知主體。

而在傳統的教學設計中,學生只是充當忠實的聽眾的角色。

很少或者沒有發揮自己主動性的機會。

學到的也只是課本內容的複述。

碧輝騰樂的微學平台,在老師角度,還能做到實時監測學習者學習情況,老師隨時根據學習者情況,調整教學方案,讓教學因材施教。

教師由傳統的知識講解者、傳遞者、灌輸者變成了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幫助者、促進者。

信息化教學設計中,教師不再是唯一的知識源,教師不能再把傳遞知識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和目的,而是要把精力放在如何教學生「學」的方法上,為建構學生的知識體系創設有利的情境,使學生「學會學習」。

指導學生懂得「從哪裡」和「怎麼樣」獲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識,掌握獲得知識的工具和根據認識的需要處理信息的方法。

碧輝騰樂專注於「網際網路+教育」信息化資源服務,不斷汲取先進知識,運用「網際網路+教育」的時代方針來優化自身產品,與學校教學管理工作相融合。

同時,我們也在尋求更多高職高校建立長久合作關係。

未來,我們將用全新的眾智傳學在線學習平台,讓更多的學校學習者突破時空的限制,隨時隨地學習各類課程,共享學習方法與收穫,盡情感受這個「網際網路+教育」時代的幸福光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創客時代的教師要會「創課」

作者:白 浩 2013年4月8日,德國政府在漢諾瓦工業博覽會上正式提出了「工業4.0戰略」。從此,「工業4.0」這一概念風靡全球,被很多學者稱為人類歷史上的「第四次工業革命」。這次的工業革命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