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校長教師的「爭辯賽」——課堂要不要用ppt?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小編說
「一二年級禁用PPT,其它年級限時使用PPT。
」近日,這則來自北京一所學校的獨特的規定引發了一場關於校長和教師的「爭辯賽」——
這規定背後有何科學依據?信息化技術到底是傳統課堂到助推器還是絆腳石?又給傳統課堂帶來哪些衝擊?......聽聽一線校長教師如何說。
信息技術進課堂,一線校長教師怎麼看?
提出「一二年級禁用PPT,其他年級限時使用PPT」的北京教育學院附屬豐臺實驗學校校長郝玉偉撰文稱道:
「
老師們在備課過程中更多的關注課程本身和學生,關注合適的授課方法,減少過於花哨的內容,減少過於繁瑣的設計,讓教學思路清晰、流暢,讓學生站在課堂中央,更好地體現以學定教。
老師在課後可以節省出ppt製作時間來,更好地批閱和發現孩子作業中的問題。
」
不少一線校長,老師紛紛提出不同的看法:
「好處很多,問題不少」
山東省濟南市勝利大街小學校長王念強指出:
這種方式很容易讓老師在備課時浮於流程。
部分教師因此教材讀得少了,課標研得少了,拿來主義重了,變成了「走課件」。
這是一種必然的趨勢
山西省太原市外國語學校特級教師劉補明指出:
高端技術進入課堂教學,是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教育進步的重要標誌。
教學材料的更替,教學手段的變化,在某種程度上講,體現著教學乃至教育的革新甚至革命。
信息技術對課堂教學到底有啥用?
從當前信息技術應用於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其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為學生提供豐富、直觀的學習材料
多媒體技術可以顯現課堂中無法觀察到的現象或事物的變化過程,創設仿真的探索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讓學生在「真實化」的情境中解決具體問題,獲得真實的體驗。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將難於發現、難於理解、難於想像的現象或事物發展與變化的過程用技術手段展現出來,豐富學生的表象,同時將枯燥的語言形象化、深奧的道理具體化,降低學生的思維跨度和難度。
2,作為學生的一種認知工具
計算機和網際網路強大的信息存儲及共享能力,以及類似「專家」的專家系統等智能化技術把人們從海量信息中解放出來。
教師可以藉助信息技術引發學生思考與分析問題,以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在認知生成過程中融入自己的創造性見解。
如在數字化資源問題情境中思考、探索,學生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藉助節點之間所具有的語義關係,培養學生進行知識意義建構的能力。
在虛擬的實驗環境中,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現象觀察、數據讀取和科學分析活動,培養其科學研究態度和能力,掌握科學探索的方法與途徑,等等。
3,增加教學過程的交互性
通過教學應用的結果發現,信息技術有利於改進師生、生生間的交互模式。
可以分別以語言、文字、多媒體為媒介,既可以進行同步的交流也可以進行異步的交流,延伸了課堂教學的範圍,使師生彼此交互的時間、空間得到大幅提升。
信息技術的應用「短板」
信息技術作為教學的直觀、認知和交互工具在教學中的應用層出不窮,看似有十足的必要性,但其效果卻引起很多置疑,應用的合理性基礎也在經受著考驗。
1,技術加工是對真實世界的簡化
無論是圖像、視頻還是直播,其呈現給我們的內容都是一個簡化了的世界,永遠都不可能具備真實世界身臨其境的豐富性。
當教師無法使用實物開展教學,需要使用信息技術時,就需要思考以下問題:
是否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與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
其言外之意是,可以用實物開展教學時,就可以考慮不使用技術替代物,因為技術應用並不能保證「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與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還有可能適得其反。
2,技術應用有礙於人的理性思維形成
人們認為,語言和文字是抽象的符號,這讓學生理解起來困難,且也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所以通常的做法是藉助計算機呈現「直觀的信息」以便於學生的理解或激發學生的興趣。
但是,圖像的直觀也許具有讓人愉悅和放鬆的心情,但它從根本上無助於思想的集中和一種富有邏輯的理性思維的形成。
在教學中,當學生提出探索性的問題,進行爭論,形成他們自己的看法,並從事問題解決或批判思維,或測試他的現實觀念時,音影設備就顯得無計可施了。
3,技術支持下的交互對比面對面交互略有不足
面對面的師生交流有哪些優勢?
首先,基於真實情境的對話無論愉快與否交互雙方都能印象深刻;
其次,交互雙方能從說話者的語氣、語調以及表情來判斷彼此所想要表達的真實涵義;
其三,雙方須立刻做出反應,且不易受到其它外界事件的干擾。
以上優勢都是藉助信息技術的交互方式所無法比擬和超越的。
在「書籍」的傳統環境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諸多問題並不總是能迅速得到答覆,這種延遲在很多情況下會促使孩子去認真思考和找尋答案。
而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學生只需要在計算機上點擊幾下滑鼠就能立刻獲得答案。
學習蛻變得與思考無關,成了簡單的信息收集和處理工作。
傳授知識技能是課堂教學的基點,但課堂教學對學生髮展的作用不應只停留在此,還要追求更高層次的標準。
課堂教學應該成為一種個體交往互動的過程,也應著力提升學生者的學習能力,教師引導學生體驗豐富的學習人生,進而滿足生命的成長需要。
如何利用信息技術助推傳統課堂?
教學工作是學校教育中的核心工作,是促進學生學習與發展的主渠道。
因此,把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配合起來,以整合的研究與實踐,促進帶動教育在信息技術文化背景中的改革與發展。
這種「整合」既不是兩者簡單的相加,也不是兩者勉強的摻和,而是兩者要做到雙向互動,緊密融合,促進教育的改革與發展。
主要是從以下兩個方面來促進信息技術與傳統的課堂教學整合。
1,加強師生交流
傳統教學方式中,學生在集體環境中生活,不但便於教師組織、監控整個教學活動進程,還能很好地適應各種層次的教學和教學對象,培養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引導學生思考,幫助學生掌握系統的知識體系。
教師與學生面對面地交流時,存在著潛在的情感交流。
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句話都蘊涵著重要的情感信息。
所謂言傳身教就是教師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在傳輸知識的同時,為學生樹立了學習的榜樣。
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這一新生事物,徹底改變了傳統的一個黑板、一支粉筆、一張嘴,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記的單一的封閉教學模式。
信息化課堂主要包括四個要素:
教師、學生、教材、媒體。
媒體是創設學習情境,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創造才能的輔助工具。
但教學過程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培養學生能力的過程,也是創設寬容和諧的學習氛圍,增進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
網絡課堂雖然提供給了學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信息資源,卻容易忽視師生之間面對面的情感交流,教師的言傳身教、人格魅力被削弱了。
因此,應重視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不斷從學習氛圍、教學方法和教師教態上完善師生之間的交流系統。
如:提高網絡學習的交互性;在教學中和學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係;創設愉快、和諧的學習氛圍;完善師生之間的交流系統,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與學生一起做試驗,一起交流探索。
2,注重教師的主導作用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占主導地位,有利於系統的傳授知識,這樣直接的講解知識可以省掉學生摸索的時間,在整個過程中學生接受知識的情況非常好,對於知識的重難點把握的也很好。
而網絡課堂的學習資源多採用非線性超文本方式組織,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給學生自主探索的機會很多,這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丟失目標。
當學生自主學習的自由度過大時,教師的主導作用容易被忽視。
這樣往往容易形成課堂氛圍看起來很活躍,學生參與率高,但實際上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只停留在淺層,缺乏深層次的知識體驗和思維活動,使學習過程最終失去教師的控制。
現實中發現,利用網絡課堂教學往往不能很好地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
形成這種結果的原因,大多是只注重學生自主學習,協作探究,而忽視了教學目標。
因此,加強網絡課堂教學過程的主導與控制,引導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對網絡課堂教學的成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3,合理利用網絡資源,做到因材施教
新課程的改革對教師的要求更高,教師的教學手段也隨之發生了巨大變化,對於多媒體、網絡資源,教師們更是需要潛心學習。
甚至有部分教師心裡潛意識的認為多媒體課就等於優質課,還有很多教師只是一味的追求文字、圖片、聲音、錄像帶來的五彩繽紛的課堂效果,而對教材重難點不去探究,也無暇探究。
看似課堂設計非常精美,視聽效果也很好,實則學生上課走馬觀花,所學有限。
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老師要有清晰的教學思路,如果只是一味的用課堂效果來吸引學生,就會有喧賓奪主之味。
所以,要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的具體情況因材施教。
首先,要熟悉並掌握課程標準,吃透教材。
教材是課堂教學的載體,教師應了解教材編寫者的意圖,把握重難點知識,認真備課,不能單純的依靠多媒體來提高教學效果,而是應讓多媒體在傳統教學方式的基礎上發揮其特有的優勢。
第二,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
人心所導,各如其面,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特點,在施教之前,應充分的掌握學生的基礎知識,能力水平以及學生的興趣愛好等,有效組織利用網絡資源,製作出更符合實際教學的多媒體課件,達到活學活用,恰到好處的運用信息技術。
三、傳統教學與基於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互補關係。
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信息化的時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給教育事業帶來了深刻的影響,使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網絡課堂教學的一個最大優點是教學手段靈活,教學信息豐富,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突出了學生的認知主體地位,激發了學生的創新精神,適宜培養創造性人才。
從這一點上說,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應該從網絡課堂教學模式的優勢中得到啟發。
所以,網絡課堂教學的優勢正好彌補傳統課堂教學的不足;而傳統課堂教學的優勢恰好能彌補網絡課堂教學的劣勢。
它們不是誰取代誰的關係,也不是彼此對立的關係,它們是優勢互補的關係。
總而言之,網絡課堂教學模式不能完全取代傳統課堂教學模式,這是它們各自的特性所決定的。
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它們的優勢,將網絡課堂教學模式和傳統教學模式相結合,能產生無可比擬的效果,有著非常美好的前景。
推薦文章
○獨家•深度 | 新高考風雲變幻,六省市校長「達」者喜、「窮」者憂
○獨家·高考風雲 | 上海市格致中學張志敏:應對新高考改革,校長沒必要焦慮
○獨家 | 北京芳草地國際學校劉飛:讓國際「化」在教育中
| 依據中國教育報、MOOC,教育信息化綜編
| 編輯:校長派
| 更多內容請關註:校長派微信公眾號
「翻轉課堂」在我國預科教育中應用的可行性分析
文章針對傳統教學模式對預科教學的限制以及預科學生層次複雜、學習興趣匱乏等問題,闡述了將翻轉課堂引入到我國預科教育的重要現實意義。通過與傳統課堂對比,介紹了翻轉課堂在提高學習自由度、滿足不同層次學...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與設計思考
【摘 要】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教學形式,實現了理念革新與角色重設。本文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中討論了教學變革、教師專業技能、學習創新、教學設備條件、監督引導等方面,探討了翻轉課堂的可...
高效課堂模式之殤及實踐超越
花文鳳,西北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博士研究生,蘭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教研員(甘肅 蘭州 730070)。 內容提要:高效課堂是落實課程改革價值理性的應然期待,但由於對教學模式的認識存在偏差,實際上卻「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