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過整體性學習讓我們學得更快,記得更多更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000個學霸可能有1000中學習方法,各有各的不同;1000個學渣卻總是非常得相似---把知識給學死了。

但是,學渣並不代表永遠都是學渣,這個世界上,有不少肯用功的學渣逆襲成為學霸的事跡,只因他們偶然間從一本書或者一個人身上獲得了一些學習竅門。

今天,我給大家推薦的就是這樣一本書。

它的中文版叫《如何高效學習》,英文版《Learn More ,Study Less》,副標題是,1年完成MIT4年33門課程的整體性學習法。

這本書的中文版有204頁,我會用大約6000千字,和你講解這本書的精髓:如何通過整體性學習讓我們學得更快,記得更多更牢

本書的作者是斯科特·揚(Scott Young),加拿大馬尼托巴大學商科畢業,如今競爭者世界上最的學習博客之一。

從高中開始斯科特幾乎課下不學習,儘管如此,他還是以全班第2名的成績畢業。

讀大學時,大考之前一段每天學習不過兩個小時。

不過,4年來,他的平均成績總在A和A+之間。

畢業後他又以超凡的的速度,成為麻省理工大學歷史上最快畢業的人,並登上TEDx的演講台,向全世界宣講自己的學習經驗,是不折不扣的超級學霸。

也許你會說,他是天才,我自愧不如,這和我有啥關係?嗯,作者也猜到你會這麼想,所以他說,並不是聰明的人就一定學得快,學得好。

關鍵在於學習方式不同,導致學習效果不同,普通人也可以通過有效的學習方式變成別人眼中的聰明人。

而我們今天說的這本書,正是作者整合了不同聰明人的學習方法,經實踐驗證了可行的學習策略。

他應用自己發明的這套整體性學習方法,完成了10天搞定線性代數,1年學習4年MIT課程的「不可能任務」。

當然了,這並不是說你看了這本書也能10天搞定線性代數。

學習策略很重要,但不是用了同樣的策略,就必定產生同樣的結果。

畢竟,人和人不管從先天還是後天來說,基礎都大不相同。

我想說的是,在學習上,有方法的學和不講策略,填鴨式的學習,最終的學習效果上可是有著天壤之別的。

那些有著高效率的牛人,高手都把知識看成是整體的,而不是孤零零的一條條信息,在他們眼裡的知識,就像是下棋高手眼裡的組塊,專家和普通人的區別主要在於,他們的大腦里儲存的組塊數量的多少。

斯科特·揚應用的整體性學習方法就是通過搭建組塊,再到整體結構,把各種不同類型的知識聯繫在一起,來學習知識。

那這套方法具體是怎樣的呢?接下來我就從3個方面和你聊聊《learn more study less》這本書。

我覺得中文版與其叫《如何高效學習》還不如叫《如何有效學習》來得好呢。

因為書中更多談到的是如何把知識和自己緊密聯繫起來,為此,作者給出了很多相關學習技術。

稍後,我會講到。

現在,我們先從三個方面認識一下這套整體性學習方法:

第一.什麼是整體性學習?

第二.學會整體性學習法需要掌握哪些學習技術?

第三.如何把整體性學習法應用到學習中?

讓我們一一來詳述,首先,什麼是整體性學習呢?整體性學習完全不同於機械 記憶式學習。

雖然,我們都知道,死記硬背的學習最要不得,這是一種很糟糕的學習方式,可我們有時不知不覺會陷入這種不良狀態中。

想要徹底告別這種機械記憶學習方式,我們首先得知道大腦是怎樣儲存信息的,我們的大腦並不是計算機,因此不能靠簡單的複製粘貼這種機械式記憶來保存大量信息。

人的大腦是通過數十億個神經元相互聯繫儲存信息的,而整體性學習就是全面運用我們大腦里已有的豐富的神經元網絡吸收知識,整合信息。

整體性學習是創造性地學習,需要想方設法地把知識和知識相互關聯,在大腦里織出一張張有結構的知識網,這也相當於我們一直期待地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一樣。

不難想像,只有知識和知識之間建立起聯繫來,才會形成所謂的網,和所謂的體系。

讓我們想像一下,倘若有一團線堆在一起,只要我們知道線頭在哪裡,不管什麼時候用,便隨時可用;但若是不知道線頭在哪裡,等到我們想用的時候,那絕不是一下兩下能用上的,每一次用的時候,都得先在找線頭上花費不少功夫。

我用現實生活中,這個活生生的例子作比方,就是想說明知識為什麼要聯繫成有結構的一體,只有以某一點或某幾個關鍵點形成一個強有力的結構,需要的時候才能隨時調取,反之,那些孤零零的知識就如同沒有線頭的線團,想用的時候還得費時費力再整理。

也許有人會說,我可不是那樣盲目的學習,我很擅長整理知識,我的大腦分了很多房間,有放數學的,有放語言的,有放科技的,還有專門放藝術的等等。

尤其現在各種筆記軟體,更方便我們為大腦劃分多種格子間,分門別類的存放各種信息。

但這種有組織的儲存信息不能叫整體性學習。

整體性學習既不是把知識胡亂塞進大腦,也不是把知識分好類,塞進大腦,而是要把大腦里外的知識聯繫在一起,在大腦里形成四通八達的網絡結構。

你創造的聯繫越多,就會記得越牢,理解得越深,調取得越方便。

講到這裡,你肯定早已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整體性學習到底是如何處理信息的呢。

首先,我們要說一下信息的類型,你想,我們每天都會接觸很多的信息,你清楚你每天都接受了什麼類型的信息嗎?

本書作者斯科特·揚把信息分為五類: 隨意信息,觀點信息,過程信息,具體信息,抽象信息。

你千萬別不把這當回事,只有了解每一類信息的特點,我們才能發現自己對哪類型的信息不感冒,才能有針對性的用書里提到的學習技術或者自己創造一些方法攻克弱點。

在工作上,你可以揚長避短,但是在學習上,可不能找人來替的,必須親力親為。

這五類信息基本上涵蓋了學校里的課程和實際生活中能遇到的所有信息類型。

隨意信息是一系列事實,日期,定義或規則,這樣的信息很零散,少有邏輯,就是那些常被我們稱為需要死記硬背的知識。

我覺得,這類型的知識除非應對考試,需要想辦法記住,實際生活中,我們無須記憶這類型知識,把它們外包給電腦就很好。

觀點信息,顧名思義,就是有爭論的信息。

素食與肉食究竟哪種更健康?這就是觀點。

這類信息,沒有統一的意見,但對我們做決定時卻有很重要的參考作用。

對於觀點信息,不需要記憶,但要收集大量信息,如果你有快速閱讀的本領,那絕對很有優勢,另外,藉助圖表法可幫助我們從大量信息中提取出關鍵思想。

過程信息是教我們如何行動的信息,是講述具體操作步驟的信息。

比如,教你如何做一道川菜,畫一幅畫,拆一本書這類的信息。

學習這類信息最重要的是先有一個正確的套路(框架),然後照著套路不斷練習,反覆去做。

至於具體信息和抽象信息,我們應該都很熟悉。

具體信息就是那些生動,容易想像,有畫面感的信息,而抽象信息正好相反,它是具體信息的高度概括,需要我們自己具體化,才能理解得了抽象信息。

了解了這些信息分類,為的是讓我們對所學知識做到心中有數。

但若想真正了解並掌握各類知識,還需我們明白學習分為哪幾個層次。

作者給出5個階段,我做了一下壓縮,合併為三個階段,其實說起來,這三個階段:獲取理解,拓展階段,應用階段,我們對它們並不陌生,但是真正能走完這三個階段的人就很少很少了。

也許就是因為很少有人能完整的完成學習三段,所以,我們才被學霸甩出好幾條街。

準確地說,我們大多數人在第一階段:即獲取知識並理解知識上,就和學霸有幾條街的差距了。

同樣是閱讀一本書,普通人看一本書的時間,學霸可能都看完三本了。

也許你會說,我不求快,只求理解就好。

好,我們比理解,沒有學習方法的人,拿到一本書,從頭看到尾,邊看邊記筆記,這麼看完一本書,你還記得前面都講什麼了嗎;

而聰明的學習者呢,拿到一本書,首先從整體上全面了解一下這本書,快速看完,記下書中一些關鍵知識點,再回頭有重點的看一遍書,補全筆記。

這才是整體性學習方法的正確打開方式。

至於拓展階段,本身也有三個層次,深度拓展,橫向拓展,縱向拓展。

我們一般也許在知識內部做一點深挖,也就是深度拓展一下;更進一步,我們可能偶爾會對熟悉的領域做一點橫向拓展。

比如用歷史上的一些事件解釋今天看到一些現象。

到了縱向拓展那真是少之又少了,不過以後應該會越來越多人用到了,這兩年,不少牛人都談到的跨界思維,跨學科思維,就是縱向拓展的實際應用。

如果獲取階段應用的方法是整體性學習的進階版,那麼,拓展階段的應用方法就是整體性學習的高階版,順此思路推演下去,那麼應用階段就是整體性學習的終極版了。

所謂應用階段,就是把所學知識用起來,能產生實際價值,要麼物質上的,要麼精神上的。

聰明學習者的一貫目標都是學以致用,所以在他們眼裡,沒有乏味無聊的課程。

即使有,他們也能想辦法把乏味無聊的知識和有趣的東西聯繫在一起。

這是整體性學習中最關鍵的一步,也是其他各種學習方法所倡導的。

至此,第一部分整體性學習方法的理論部分就介紹完了。

簡單回顧一下就是,不管是哪種信息類型,也不管是哪一學習階段,整體性學習方法最重要的是把信息聯繫起來,並發掘其實際的用處,加以應用。


接下來,我們進入第二個問題,學會整體性學習方法需要掌握哪些學習技巧?

我們已經知道,一個好的學習過程需要完成三個階段:獲取,拓展和應用。

不同的學習階段用到的學習方法是完全不同的,各有各的技巧。

首先,我們從學習的第一個階段講起,獲取知識階段需掌握的學習技術有2方面:閱讀和記筆記

(1)快速閱讀

(2)以筆記流的形式記筆記

前面也講到了,擁有快速閱讀的能力,不僅獲取的知識量大,而且理解記住的東西也多。

沒錯,快讀閱讀也是一種能力,是可以通過練習來提高的。

有關閱讀的書籍很多,如果特別需要加強,可以買幾本書來練習。

我認為,方法不再多,只要找准一個,認真持續地練習下去,就會大有收穫。

從提高閱讀速度到提升理解力,再到準確深入地理解具體內容,可以從指讀法到3分鐘練習閱讀法,再到積極閱讀法來深入練習快速閱讀。

當然,這並不是必須指定的閱讀方法,若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更好。

如果當下沒有更好的方法,那不妨按這個步驟來練習閱讀。

指讀法

鑒於我們的眼睛會不停的動,可能造成分心。

因此,當閱讀書籍的時候,當把手指放在書上移動時,眼睛就會一直跟著我們的手指在動,指到哪裡,讀到哪裡。

而且通過控制手指移動的速度,就能控制閱讀的速度。

指讀法看著笨拙,實際上簡單實用,對提高閱讀速度很有幫助。

如果你想用儘可能快的速度理解所讀內容,那麼推薦你使用「3分鐘練習閱讀法」

找一本從未讀過的書,先閱讀3分鐘,時間一到即可停止閱讀,然後合上書,寫下你記住的所有知識點。

隨後再讀一遍剛才閱讀的內容,邊讀邊記下所有知識點。

對照兩份記錄,檢查一下正確的知識點有多少,沒寫下的有多少,用前者進去後者,再除以總數,得到的結果就是你以這個速度讀這類型材料的理解能力。

通過降低閱讀速度練習,可以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前兩個閱讀練習,一個是從速度上提升,一個是從理解力上提升。

當這兩方面都不錯的時候,我們最需修煉的閱讀法是第三個,積極閱讀法。

進行積極閱讀法需要問自己三個問題並記下:

  • 這一部分主要觀點是什麼?

  • 我怎樣才能記住主要觀點?

  • 我要怎樣將主要觀點擴展以及應用它?

通過回答這三個問題,就迫使我們完成整體性學習方法裡的學習三階段。

對於獲取知識階段來說,不光閱讀重要,記筆記也很重要,我們可能習慣了大段大段摘抄書本內容,但這種筆記效果很低。

作者給出的筆記流技巧,也是我之前經常用的記筆記方法,就是把主要點以關鍵詞的形式記下來,然後在關鍵詞之間畫箭頭,做標記。

尤其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用這種方法記筆記,很少會遺漏重點。

當我們能快速準確的獲取到知識,就應該進入學習的第二個層次,拓展階段。

這個階段是整體性學習法應用最頻繁的階段,為的就是以模型化把零散知識搭建成系統結構。

這階段需要掌握的學習技巧,可能是我們平時很少用到,但卻至關重要。

因此,我們必須要進行大量的刻意練習才能熟練使用這些技巧。

拓展階段是整體性學習法的高階版,但不是所有的信息都需要用高階版的技巧來處理的。

我接下來提到的這些學習技巧,只是對一些抽象信息和重點知識,才值得一用再用。

這些技巧包括:比喻法,內在化和圖表法

比喻法就是把新學的知識用我們已熟知的知識來做解釋,這麼做能讓我們快速理解新知識,通過新舊知識的相互關聯,我們不但容易理解而且很容易記住所學的東西。

遇到一個新的觀點,我們要有意識的給這個觀點找個比喻。

怎樣才算是一個好的比喻呢?假如你用一個比喻把一個陌生的觀點,解釋給一個10歲孩子聽,並能聽懂,這就是非常棒的比喻。

比喻的過程就是把抽象信息具體化的過程。

而對於具體化的信息,應用內在化的技巧來學習,效果最好。

比如,我就拿自己把整體性學習法這一概念,進行內在化的過程為例,說明一下運用內在化方法。

首先,整體性學習法是我要進行內在化的概念,我先在腦海里建立起一個學習三階段的地圖。

然後,我不僅用眼睛欣賞這幅地圖,而且還想怎麼能快速走完全程。

我甚至為自己畫的這幅小小地圖歡欣雀躍,迫不及待想邀請朋友和我一起逛逛。

這是我剛看完這個概念做的一個練習,比較簡單。

但過程是一樣的。

內在化就是一個發揮想像力的過程,打開你的各種感官通道,看,聽,聞,觸摸,再賦予它特殊或誇張的情感。

總之,毫不誇張地說,打開你全身的每個毛孔參與想像,效果更好。

如果,你實在毫無想像力可言,那就先從圖表法入手。

圖表法是內在化的簡化。

圖表法就是我們工作中經常用到的流程圖,概念圖和思維導圖這些方法。

經過比喻法,內在化,圖表法這些學習技巧的使用,再難的知識都能被消化的差不多了。

還有不懂的地方,也不要緊。

我們還有整體學習法的終極版----應用。

通過應用,我們方能知道有哪些地方理解錯了,哪裡還有很大不足,哪裡需要完善。

應用階段的方法有現學現賣,直接應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如果是在校學生,那測試就是知識應用的過程。

對於自學者來說,以項目為基礎的學習是從頭至尾在應用知識。

以1--3個月為期設定一個可實現的最小產品,比如編一個小遊戲,建一個網站,設計一個課程等為目標;然後設定計劃,制定需要學習的知識進度表。

這種項目式的學習,目的性強,所以往往能學以致用。

到這裡,理論和技術部分都講完了。

最後一部分,我們著重了解一下,在理論和技術的結合下,我們如何把整體性學習方法應用到學習中。


第三,如何把整體性學習應用到學習中?

通過前面兩部分描述,我們了解了整體性學習是圍繞不同學習階段,把知識以不同方法加工,使之聯繫起來,通過一個個小模型建構出大結構的學習策略。

雖然聽起來好像挺玄乎,但這可不是作者空想,給我們畫的一張餅。

而是作者在集合了眾多聰明的學習方法,結合自己的實踐應用後,根據不同的學習階段和不同的信息類型,給出了與之配套的相關學習技術。

我們知道了什麼是整體性學習,也知道了有什麼樣的方法學習它。

你可能還會問,那我們學了它又該如何應用它呢?

沒錯,再好的方法,光知道沒用,最重要的是知道,做到。

既然知道了這套學習方法,那麼今後的學習中,不管是自學也好,還是有老師教也好。

我們都可以用這套方法來嚴格要求自己:閱讀速度不夠,就專門練習一下快速閱讀,理解力不夠,就練習理解力;要是不會拓展知識,就練習比喻法,內在化或者圖表法。

這個過程是讓整體性學習在實踐中應用,邊學習邊應用,熟能生巧,應用的多了,這種方法就會內化成我們的習慣。

一旦成為習慣,那自然而然的就會使用了。

就像學開車一樣,剛開始我們各種彆扭不舒服,可是經過幾次上路實踐,我們的動作就協調連貫多了,再往後,有些動作都是下意識就完成了。

另一種法,是大名鼎鼎的費曼技巧

費曼的故事,好多人都聽說過。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看看。

這個方法主要是通過教別人,來驗證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一個知識。

比如,我們準備了解「整體性學習」這個概念,準備一張白紙,寫下「整體性學習法」這幾個字。

然後,設想你是老師,正在備課準備教給學生,這一步你要在腦海里假想上課場景,還要把你的講解給記錄下來。

當你感到卡殼講不下去的時候,返回重新閱讀書本,直到搞懂為止,把完整的解釋記錄在紙上。

最後,看著你的解釋,再用簡單的語言重新表述它,或者找一個合適的比喻來解釋。

我想補充一點,把上面最後得出的解釋,真正講給我們的朋友或者家人聽,根據他們的反饋,我們對這個知識的理解肯定會更加全面深入。

至此,這本說的重點內容全部講述完畢,希望我們都能有所啟發,以這套學習方法做為框架,針對我們的學習弱點,不斷豐富學習技巧。

不過,技巧真的不在多,在於多多練習,養成自己的學習習慣,做一個事半功倍的聰明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如何高效學習》摘要及聯想

學習 方法這是一本十分經典的書,作者斯科特·揚(Scott H.Young,1988年出生在加拿大)本人就是個「學霸」式的人物,他不是理論派的老學究,書中所寫也是他本人所用,其中諸多方法尤如學習...

這樣學習Java才高效

最近看了《如何高效學習》,作者是一位因為快速學習而成名的神奇小子,他應用自己發明的學習方法,完成了10天搞定線性代數,1年學習4年MIT課程的「不可能任務」。作者是為何讓學習如此高效?這本書作者...

讀書|如何能夠高效閱讀與學習?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長江商學院」(ID:Weixin_CKGSB);36氪經授權發布。斯科特·楊提出的「整體性學習」其實就是在「織網」,將不同的知識串聯成型融為一體,而這張網就是知識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