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構建自己知識體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文/愛學習的飛哥
‖飛哥有話說,專注於探求大學生學習、讀書、生活那些事。
‖本文系作者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1
有一個同學在微信後台問我說,飛哥,你說過在大學沒讀夠100本書書,幾乎白讀,但也要求我們要深度閱讀,那麼讀書我們是要追求數量還是質量呢?我笑了笑,在我的內心中,讀書數量和質量兩者之間沒有衝突。
一個人讀書數量少,就不可能養成閱讀的習慣,沒有一定的量根本不必談論什麼質量問題。
所以,快速閱讀,建立一個知識框架,這樣是閱讀的第一步。
然而,光有這第一步是不夠的,必須還要追求質量問題。
讀書不經過深度閱讀,你一年讀上兩三百本書也沒用。
我對市面上那麼鼓吹自己一年能讀上300本書的人很不屑,就算你可以做到,你這樣讀下來,效果肯定也不明顯。
你粗讀300本書,還不如你認認真真把100本書讀上2-3遍。
只有經過深度閱讀,才能把別人的知識轉化成自己的知識,才能帶來自己的認知的升級。
那麼,要怎麼讀才更有效果呢?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個方法——拆書。
2
初識拆書概念,是去年的6月份,那時看了趙周老師的《這樣讀書就夠了》這本書,開始讀這本書,並不喜歡,總覺得吹噓成分太多,或者說做廣告的性質有點大。
後來,關注了一些公眾號,有一些公眾號還專門做推薦,不情願但還是再次讀了一遍,再次讀完對這本書有了不同的感受。
以前我總覺得這本書不好,是因為我在心目中覺得讀書是為了掌握知識,但是再次閱讀之後發現:對於一個成年人來說,讀書最終的目的是改變行動,那麼拆書的方法就是閱讀的最好方法。
為什麼這樣說,我們來看這本書主要的理念「RIA便簽讀書法」。
R、重述:分析和整理相關的信息,用自己的話轉述書中原文思想;
I、反思:追問和反思自己以前的經驗,並且詳細記錄下來;
A、應用:實踐應用,內化為行動的轉變,列出自己今後行動中應該注意的地方和採用的方法。
可見,通過這三步,就完成了把書本知識轉化成行動的一次過程,最終解決了成年人所面臨的」書讀了不少,仍然覺得沒啥用「的問題。
3
這三步本質來說就是對知識的重組:R就是知識內容的重組;I和A是認知的重組。
內容重組:所謂內容重組,就是我之前一直強調的輸出。
當然,輸入不是指要你把書中的觀點原封不動重述一遍,而是要用你自己的話語重述。
把書中的觀點和思想用自己的話語轉述,這個過程就是內容重組。
在內容重組過程中,要有三個方面進行重組。
一是問自己想表述什麼內容:轉述書中的觀點要與你先有的知識結合起來,然後用你能理解的話語轉述出來;
二是問自己轉述的內容有什麼證據和事例可以作為支撐:在這個過程中,你要理解書本它是怎麼分析這個觀點,它的論據是什麼?而這些論據對你來說是否適用,如果是你,你要怎麼論據你重組的內容?
三是問自己把你重組的內容表述的更清晰、更有說服力?在這裡過程,需要你深挖一切你知道的知識,豐富你的觀點,讓你的觀點更有可讀性。
認知重組:所謂認知重組,就是你就書本的知識與自己的實際問題進行回顧和反思,然後和新接收的知識進行對比、組塊,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
在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過程中,就是對自己的心智模式進行重新升級,也就是認知的更新。
我常常給同學說,要想改變自己的行動,就要改變自己的心智模式,或者說升級你的認知水平。
一個同學,如果他沒有學習的態度,就算他很努力,也不可能把學習學好。
同樣,如果你想提高學習能力,你需要了解你現在的學習狀態是怎樣,你是如何學習,別人是如何學習的……,這樣去提升認知,你才有可能改變你先有學習方法,找到一種新的方法來。
讀書,本質上是為了提高認知,完善自我,促進個人的成長和發展,從這一點上看,與拆書的」RIA便簽讀書法「是一致的。
所以,這就是我要推薦的這本書的理由。
當然,書還是要自己讀,只有自己讀過,才能更好體諒書中的妙處。
作者簡介:愛學習的飛哥,高校教師,專注於大學生學習成長,在你迷茫時,在你困惑時,總會有那麼一段旋律與你同行。
歡迎關注!
這樣讀書永遠都不覺得夠
時隔5年,趙周老師的《這樣讀書就夠了》第二版以讓人為之眼前一亮的內容呈現在大家面前。一個多月前以預售的方式購買這本書後,每天就在心理想著什麼時候書什麼時候發貨啊。拿到書後,用4小時的時間看完了,...
每天一本書丨這樣讀書就夠了(拆書幫)
每天一本書,簡短的介紹加上我的讀書筆記,一來讓讀者先感受一下是否有必要去讀這本書,二來是讓沒時間去讀這本書的讀者對此書有個大概了解。人類的意義在於探索宇宙,而個人的意義在於提升自我。讓我們一起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