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到人人都能學會的高效讀書方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讀書的四種境界】

古人有云,人生有四種境界:不知己不知,知之己不知,知之己知之,和不知己知之。

用在讀書上,就是四種不同的讀書境界。

第一種境界:不知己不知---讀了一些書,以為從書里收穫了很多,但實際上只是了解了書的大概,甚至讀過就忘,根本沒有把書讀懂,讀透。

第二種境界:知之己不知---讀了很多書,在書中了解到一些知識,發現自己知道的太少,還需要多讀書,多學習。

第三種境界:知之己知之---通過讀書,能研究一個領域的知識,擁有自己的知識體系,知道自己在本領域所處的階段,清楚哪些是會的,哪些是不會的。

第四種境界:不知己知之---他們常懷謙卑心態,即使是博覽過群書,知識淵博,但仍能保持歸零的狀態,不斷追求新的知識,不停地探索和學習。

我們最怕的是第一種狀態---讀書的」半吊子「,似懂非懂,卻要裝懂。

而我們要追求的則是第四種的最高境界---永遠保持學習。

大多數人不會讀書】

以前自己讀書,大概就是第一種狀態,喜歡買書,借書,或者在書店看書。

看完一本接著一本的時候,心裡是滿足的,感覺像是知識一點點被灌進身體里,成為自己的東西。

於是喜歡追求讀書的數量和速度,而忽視了知識的消化和積累。

當有人提起我讀過的書或作者時,我總能跟他們聊上一兩句關於書里的情景,深深地以為像這樣能把書里的故事講出個大概,就算很好地讀完了一本書。

而當我讀過趙周老師的《這樣讀書就夠了》,發現自己以前是不會讀書的。

看過一些書,但至多能把書里的內容講出個大概,甚至很多讀過的書都忘記了,並沒有真正將書里的內容變為自己的東西,沒有形成知識儲備。

當我知道自己還有很多東西都需要學習的時候,也終於到了 「知之己不知」 的階段。

用拆書的方法讀書】

《這樣讀書就夠了》一書中,趙周老師介紹了用拆書的方式去讀書。

一本書,不必全部讀完,讀的過程中,選取對自己有用的、能引起自己感悟的片段,加以拆解分析後,再回憶自己以往的相似經歷,並將從書里學到的方法或經驗運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拆書

1 選取一本書中有用的片段閱讀:

開始閱讀,看到能引起自己思考的地方,停下來,選擇這一部分進行拆解;

2 回憶自己以往相似的經歷:

用便簽或筆記本的方式來記錄:回憶並寫下自己以往類似的經歷;

3 將書中總結的知識或方法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將知識拆為己用:思考並寫下生活中可以用到此方法的事情;

將便簽貼到牆上,或記錄到筆記本上,在日後的生活中實踐和反思。

【拆書實例】

比如閱讀我曾買過的一本書《摸著石頭過河》,這本書是職場達人楊石頭關於職場的經驗分享,對於職場新人來說是很實用的職場嚮導和人生風向標。

我用拆解的方法讀這本書的某一章節的內容。

1.我的閱讀片段:

《摸著石頭過河》第一章,講述作者大學畢業找工作的經歷。

作者畢業前通過自己勤奮地學習和實踐,找工作的時候,在眾多面試者中,被選拔出來。

(可查閱原文)

2.回憶自己以往類似的經歷:

大學畢業,自己找工作的時候,沒有過硬的文憑和證書,面試的時候不斷被拒。

後來找到一家小公司工作,那時的心態是,老闆給我多少錢,我就做多少事。

喜歡抱怨,對人生迷茫。

辭職後調整了心態,抱著學習的態度去面對每天的工作,感覺收穫了很多,工作也慢慢有了起色......

3.拆為已用: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在什麼都沒有的時候,先付出,才會有收穫。

現在覺得自己的工作還是有待提升,工作之餘,可以多閱讀專業領域的書,公司提供的免費培訓,以後也要多參加,儘量縮短自己進步的時間,讓自己快速成長,這樣才會體現出自己的價值......

小結】

讀書會經歷的三個階段,培養閱讀習慣,系統性閱讀專業知識,改變思維方式。

用拆解片段的方式去讀一本書,你不需要讀完一整本書,選取書中你感興趣的片段,用便簽的方式記下讀書筆記,這些筆記就會在日後的生活中逐漸影響你的行為習慣,慢慢改變你的思維方式,達到讀書的第三個階段。

一本書讀完,能引發你思考,對這個世界,對人生有了新的認知,對你的思維和生活方式產生影響和改變,這就是最有效的讀書。

----------EN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這樣讀書永遠都不覺得夠

時隔5年,趙周老師的《這樣讀書就夠了》第二版以讓人為之眼前一亮的內容呈現在大家面前。一個多月前以預售的方式購買這本書後,每天就在心理想著什麼時候書什麼時候發貨啊。拿到書後,用4小時的時間看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