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訊丨我校六個專業獲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2018年度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受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號
外
理工大新聞
2017年11月全國工程教育認證專家組蒞臨我校現場考察
我校六個專業獲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2018年度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受理
12月4日,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聯合下發通知,公布了2018年度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申請受理結果。
依據各專業類認證委員會(試點工作組)對我校有關專業提交的2018年度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申請材料的審核意見,綜合考慮專業布點情況、學校及各專業類認證委員會(試點工作組)的工作基礎,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決定受理我校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軟體工程、環境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和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等六個專業的2018年認證申請。
本次6個專業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申請獲批,是我校繼自動化、金屬材料工程兩個專業獲得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2017年度認證申請受理後又一可喜成果,是我校人才培養模式和人才培養質量獲得社會認可的重要標誌,同時也是我校「本科教育教學思想觀念大討論」活動結出的豐碩成果,為學校「建設卓越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奠定堅實的發展基礎。
一流大學要有一流本科,一流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學的基石。
近年來,學校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聚焦本科教育教學,聚焦轉型發展,聚焦一流本科建設,突出質量內涵建設,全面深化教育教學綜合改革,調整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和機制,加強教學及課程建設,推進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取得了積極成效。
人才培養質量明顯提升,學生參與各類科技競賽佳績不斷湧現,生源質量再創新高,社會影響力不斷擴大。
希望各個專業以上述專業為榜樣,堅持問題導向,對照學校審核評估專家組提出的建議和意見,對照學校《關於開展本科教育教學思想觀念大討論的通知》(黨發〔2016〕54
號)文件要求,進一步深化「以學生為中心、成果導向、持續改進」的本科教育新理念、新思想,凝聚師生力量,達成育人共識,努力形成思想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深度融合、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深度融合、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深度融合、產學研教深度融合、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的教學新形態,推動學校內涵式發展建設。
有關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這些事情你要知道
什麼是工程教育專業認證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國際通行的工程教育質量保證制度,也是實現工程教育國際互認和工程師資格國際互認的重要基礎。
是針對高等教育工程類專業開展的一種合格評價。
中國工程教育認證協會是經中國政府部門授權在中國開展工程教育認證的唯一合法組織。
認證有哪些作用
如果您是學生或家長
1.學歷被國際認可,申請國際專業證照門檻
2.認證制度實質等效,對社會和國家負責
3.專業通過認證,教學質量有保障
4.畢業生核心能力明確,增強就業競爭力
5.強調設計和實踐,專業能力受認可
6.以學生為中心,教學貼近學生未來發展
7.學生和家長意見受重視,有利於專業長遠發展
如果您是教師
1.教學與學術統一,加強課程與人才培養的連結
2.認證與國際同步,了解人才培養趨勢
3.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教學有動力
4.系統整合教學與評價,彰顯學習成果
5.反思學生學習,持續改進教學
6.以學生為中心,改變專業教學氛圍
7.同層次人督促教學,減少思而不學者
如果您是產業界
1.人才培養與產業連結,畢業生上手快
2.求職者學歷過篩選,提高人才選聘效率
3.新進員工軟實力強,具有深度培養的潛力
4.新進員工實踐動手能力強,降低企業成本
5.員工學歷受國際認可,強化企業國際化布局
6.認證重視產業參與,直接提供建議
7.增進與學互動,加強產學研合作
8.關心大學教育,展示企業社會責任
為什麼要開展認證?
構建我國工程教育的質量監控體系,推進我國工程教育改革,進一步提高工程教育質量;
建立與註冊工程師制度相銜接的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體系;
構建工程教育與企業界的聯繫機制,增強工程教育人才培養對產業發展的適應性;
促進我國工程教育的國際互認,提升國際競爭力。
工程教育認證的標準
1.1學生
1. 具有吸引優秀生源的制度和措施。
2. 具有完善的學生學習指導、職業規劃、就業指導、心理輔導等方面的措施並能夠很好地執行落實。
3. 對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表現進行跟蹤與評估,並通過形成性評價保證學生畢業時達到畢業要求。
4. 有明確的規定和相應認定過程,認可轉專業、轉學學生的原有學分。
1.2培養目標
1. 有公開的、符合學校定位的、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培養目標。
2. 培養目標能反映學生畢業後5年左右在社會與專業領域預期能夠取得的成就。
3.定期評價培養目標的合理性並根據評價結果對培養目標進行修訂,評價與修訂過程有行業或企業專家參與。
1.3畢業要求
專業必須有明確、公開的畢業要求, 畢業要求應能支撐培養目標的達成。
專業應通過評價證明畢業要求的達成。
專業制定的畢業要求應完全覆蓋以下內容:
1.工程知識:能夠將數學、自然科學、工程基礎和專業知識用於解決複雜工程問題。
2.問題分析:能夠應用數學、自然科學和工程科學的基本原理,識別、表達、並通過文獻研究分析複雜工程問題,以獲得有效結論。
3.設計/開發解決方案:能夠設計針對複雜工程問題的解決方案,設計滿足特定需求的系統、單元(部件)或工藝流程,並能夠在設計環節中體現創新意識,考慮社會、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環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夠基於科學原理並採用科學方法對複雜工程問題進行研究,包括設計實驗、分析與解釋數據、並通過信息綜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結論。
5.使用現代工具:能夠針對複雜工程問題,開發、選擇與使用恰當的技術、資源、現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術工具,包括對複雜工程問題的預測與模擬,並能夠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與社會:能夠基於工程相關背景知識進行合理分析,評價專業工程實踐和複雜工程問題解決方案對社會、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響,並理解應承擔的責任。
7.環境和可持續發展:能夠理解和評價針對複雜工程問題的工程實踐對環境、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8.職業規範:具有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社會責任感,能夠在工程實踐中理解並遵守工程職業道德和規範,履行責任。
9.個人和團隊:能夠在多學科背景下的團隊中承擔個體、團隊成員以及負責人的角色。
10.溝通:能夠就複雜工程問題與業界同行及社會公眾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包括撰寫報告和設計文稿、陳述發言、清晰表達或回應指令。
並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能夠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溝通和交流。
11.項目管理:理解並掌握工程管理原理與經濟決策方法,並能在多學科環境中應用。
12.終身學習: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有不斷學習和適應發展的能力。
1.4 持續改進
1. 建立教學過程質量監控機制。
各主要教學環節有明確的質量要求,通過教學環節、過程監控和質量評價促進畢業要求的達成;定期進行課程體系設置和教學質量的評價。
2. 建立畢業生跟蹤反饋機制以及有高等教育系統以外有關各方參與的社會評價機制,對培養目標是否達成進行定期評價。
3. 能證明評價的結果被用於專業的持續改進。
1.5 課程體系
課程設置能支持畢業要求的達成,課程體系設計有企業或行業專家參與。
課程體系必須包括:
1. 與本專業畢業要求相適應的數學與自然科學類課程(至少占總學分的15%)。
2. 符合本專業畢業要求的工程基礎類課程、專業基礎類課程與專業類課程(至少占總學分的30%)。
工程基礎類課程和專業基礎類課程能體現數學和自然科學在本專業應用能力培養,專業類課程能體現系統設計和實現能力的培養。
3.工程實踐與畢業設計(論文)(至少占總學分的20%)。
設置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並與企業合作,開展實習、實訓,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畢業設計(論文)選題要結合本專業的工程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協作精神以及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對畢業設計(論文)的指導和考核有企業或行業專家參與。
4.人文社會科學類通識教育課程(至少占總學分的15%),使學生在從事工程設計時能夠考慮經濟、環境、法律、倫理等各種制約因素。
1.6 師資隊伍
1. 教師數量能滿足教學需要,結構合理,並有企業或行業專家作為兼職教師。
2. 教師具有足夠的教學能力、專業水平、工程經驗、溝通能力、職業發展能力,並且能夠開展工程實踐問題研究,參與學術交流。
教師的工程背景應能滿足專業教學的需要。
3. 教師有足夠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本科教學和學生指導中,並積極參與教學研究與改革。
4. 教師為學生提供指導、諮詢、服務,並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職業從業教育有足夠的指導。
5. 教師明確他們在教學質量提升過程中的責任,不斷改進工作。
1.7支持條件
1. 教室、實驗室及設備在數量和功能上滿足教學需要。
有良好的管理、維護和更新機制,使得學生能夠方便地使用。
與企業合作共建實習和實訓基地,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提供參與工程實踐的平台。
2. 計算機、網絡以及圖書資料資源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以及教師的日常教學和科研所需。
資源管理規範、共享程度高。
3. 教學經費有保證,總量能滿足教學需要。
4. 學校能夠有效地支持教師隊伍建設,吸引與穩定合格的教師,並支持教師本身的專業發展,包括對青年教師的指導和培養。
5. 學校能夠提供達成畢業要求所必需的基礎設施,包括為學生的實踐活動、創新活動提供有效支持。
6. 學校的教學管理與服務規範,能有效地支持專業畢業要求的達成。
編輯丨張青雪
文章來源丨哈爾濱理工大學微信公眾平台
師範類中學教師資格證認定標準
附件1《中學教育專業認證標準(第一級)》是國家對中學教育專業辦學的基本要求,主要依據國家教育法規和中學教師專業標準、教師教育課程標準制定。本標準適用於普通高等學校培養中學教師的本科師範類專業。
以教學改革助力應用型人才培養
2015年,國家教育部門印發《關於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提出轉型發展是深化高等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重大舉措,在國家戰略層面明確了普通本科高校發展的新路徑。 作為一所具有...
卓越教師培養項目與學前教育質量的提升
作者簡介:虞永平(1961-)男,江蘇蘇州人,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理事長,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黨委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 210097)。 內容提要:卓越教師培養項目是國家為提升師範院校...
高職院校高技能人才培養狀況分析與探索
作者簡介:吳雪芬,女,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教授,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園藝、園林、花卉、大田作物等病蟲害防治的教學和科研。 內容提要:高職院校擔負著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重任。如何培養符合行業、企業、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