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 「網際網路+」 促鄉村教師蝶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圖表

「大山深處戴玉濃,雲環霧繞秋葉紅。

鄉村天意君已會,潤澤人間讀書聲。

」詩中描述的是重慶大山深處的一位鄉村青年教師,她叫段翠君。

段翠君老師生在城市,長在城市,然而立志做教師的夢想讓她與重慶鄉村小學結緣。

2013年,段老師通過報考重慶市教育部門組織的特崗教師招聘,被錄用在距離重慶市石柱縣城60多公里的石家小學,擔任了一名鄉村教師。

三年多的時間裡,她與這裡的孩子們吃在一起,住在一起,與孩子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她愛這裡的孩子,這裡的孩子也離不開她,用她的話說:是紮根石柱幾十年的鄉村老教師的事跡感染著她,是鄉村孩子求知若渴的精神讓她留在了石家小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在實施「國培計劃」時,發現了許許多多像段老師這樣的一線鄉村教師,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

長期以來,廣大鄉村教師堅守在邊遠、偏僻、貧困的地區,默默耕耘,無私奉獻,支撐起了中國鄉村教育的一片藍天,但鄉村教師「教不好」的問題仍是困擾鄉村教育的難題之一。

如何助力鄉村教師專業成長,讓每一個鄉村孩子都能接受有質量的教育,國家於2015年印發《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八大舉措「力挺」鄉村教師,國家教育部門、財政部門印發「關於改革實施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國家培訓計劃的通知」,對今後6年「國培計劃」改革實施工作進行總體部署,推動7項變革,下移培訓重心,集中支持鄉村教師培訓。

高教社創新實施「國培計劃」,以提高鄉村教師素質為核心,緊抓教師專業發展和「網際網路+」的機遇,以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中心為龍頭,秉持「有培無類、按需施訓、終身學習、自我發展」理念,打造專業化的教師培訓服務平台,實施集中面授、遠程培訓和現場實踐相結合的混合式培訓新模式,構建了學前、中小學全學科全學段教師以及校園長培訓的教師培訓體系,為鄉村教師專業化發展助力。

2015年,高教社承擔全國26個省市的184個項目的「國培計劃」,培訓教師人數40萬元,網絡直播講座、送教回訪等活動有近百萬鄉村教師從中受益。

接地氣常態化培訓,與項目縣和當地學校建立了緊密的夥伴關係

在實施「國培計劃」時,致力於做符合鄉村教師實際需要的培訓,從調研走訪、方案設計、培訓實施、回訪反饋,都立足於做接地氣的教師培訓,尤其是與當地的項目縣和學校結成夥伴關係,讓鄉村教師培訓向常態化方向邁進。

2015年,在山西省實施「網絡與校本研修項目」時,建立「項目縣國培主管部門+高教社+示範校」的緊密夥伴關係,充分依靠項目縣國培主管部門強有力的行政支持、高教社擁有的豐富課程及專家資源、示範校擁有的良好軟硬體活動條件,三者的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為線下活動的開展和探索新的教師培訓模式提供依據。

在2015年12月舉辦的山西省鄉村教師工作坊研修項目小學語文全員集中培訓時,結合示範校校本研修活動開展了線下跨區域主題培訓,得到了山西省運城市教育部門和平陸縣當地教師進修學校的支持。

在安徽省實施中小學教師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項目時,安徽省含山縣教師進修學校積極聯絡當地行政部門簡化政府採購流程手續,開通綠色通道,大大提高了辦事效率。

基層教育部門反應,這種培訓創新力度大,針對性、實效性強,區縣和學校認為培訓接地氣,亮點突出,成效明顯,做了地方想做而不能做的事情。

鄉村味服務性培訓,體現了「一線名師培訓一線教師」設計亮點

在實施村小、教學點鄉村教師培訓時,遇到了大量不分學科的教師培訓。

看慣了語文老師只教語文、數學老師只教數學,面對讓教師一人身兼多門學科教學甚至進行「全科教學」,培訓如何開展?

在實施「國培計劃」(2015)河南省鄉村教師訪名校培訓項目時,培訓學員就是全學科教師。

高教社秉持「活化教學課堂」的培訓新理念,採取「多元主題任務輔以能力提高」和「實踐活動促進思維感知」的培訓新模式,採用「大班講授、小組訓練;助教導學、人人提高」的教學方式,形成「全科培養+學科特長+實踐小班化教學」模式,將班級細化成一個個細胞,在研討、分析案例及實地觀摩各學科公開課等活動中真正發揮小組成員作用,輸入細胞營養成分,激化小組細胞成長。

河南省學員申顯超在接受培訓後寫出紀實版快板《國培贊》稱:天再冷、地再寒,國培學習心裡甜!

教師在遠程平台上的學習,立足於各門學科的需要,對主持該學科工作坊的「坊主」教師進行抽調集中培訓。

高教社項目組在整個學習研修過程中提供相應的團隊支持、平台服務、專業支持和各種資源支持,工作坊主線活動的開展則要靠「坊主」獨立自主去設計、去思考、去管理、去解決。

2015年12月在實施「國培計劃」示範性綜合改革項目——優秀青年教師成長助力研修項目時,系統設計培訓提升綜合素質,搭建平台促進教師快速成長。

尤其是在內蒙古實施國培項目,建立工作坊的項目培訓時,能更直接更有針對性的幫助骨幹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總結教學經驗,塑造教學風格,凝練教育思想,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也為當地培養教育教學改革的學科帶頭人和骨幹培訓者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真正做到了培訓設計接地氣,體現「一線名師培訓一線教師」的設計理念。

體驗反思實踐,由輸血變造血,形成教師培訓可持續「生態圈」

高教社緊緊圍繞教師專業發展,以尊重教學規律為前提,始終堅持挖掘教與學的內在規律,注重教師知識能力的內化遷移,打造協同教學、協同教研、協同創新的教師學習共同體,逐步突破了傳統單向的線性「任務鏈」式教師培訓。

從形式到內容,不斷豐富完善,形成了可匯聚、可持續發展的教師培訓「生態圈」,多維度滿足教師的培訓需求,讓教師真正享受在線教育帶來的益處。

在河北省實施網絡研修和校本研修整合培訓項目時,遵循教師的學習規律,即先體驗、後反思、再實踐。

首先對遴選出來的管理層及輔導教師進行了短期集中面授培訓,使他們起到示範引領作用。

針對學員在線上學習時提出的問題,再次走到學員中間去,帶著專家下到項目縣,通過觀課、評課、磨課、專題講座等多種形式,現場為老師們答疑解惑,讓老師們感覺到國培工作更接地氣,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羅家莊小學的張雪華老師在參加了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後寫道:培訓如一束光,照亮了我的課堂,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教學,課堂上的風景比比皆是。

高教社組織了多種形式的線下活動,在「國培計劃」(2015)吉林省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送教回訪活動中,充分結合網絡學習的便捷性,發揮廣大教師的主動性和自主權,真正做到以學促用。

吉林省四平市設計的主題是「雙師同堂,走進四平」,原本晦澀難懂的數學概念在信息技術的課堂下變得簡單明了,兩位培訓老師將培訓內容靈活地運用到了教學實踐,這正是高教社培訓強調的重要環節線下實踐。

通過送教回訪活動,跨區域互動互聯評比活動,調動了項目縣和參訓教師們的積極性;組織線下研修成果評選大賽,為參訓老師們提供一個展示才華的舞台,讓混合式研修模式發揮最大功效,體現了教師培訓工作一切從教師中來,一切到教師中去,實現了國培由「輸血」向「造血」轉變,有利於教師的可持續發展。

規範精細管理,使國培真正成為落地的國培

實施規範精細的項目管理是高教社在各地實施「國培計劃」工作的一大法寶。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實施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項目時就採用「六階段」全程學習、監控指導、學習考核的方式進行項目管理,確保實效。

「六階段」全程學習分為準備、評測、集中、混合研修、送教實踐、總結評優六個階段,並將各階段主要目標和預期成果確定,規範精細的管理,確保了培訓成為落地的國培。

廣西貴港市港北區馮昭敏老師在參加國培後說出了自己最真切的感受:在國培研修的平台上,播下了理想、熱情和汗水,收穫了陽光、鮮花和果實,困惑的目光明澈成冬日的泉水,停滯的腳步快捷成清爽的長風,感謝國培為自己的教育夢增添了騰飛的機會。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國培計劃」在路上,越來越多的鄉村教師已經開始並適應了在陣痛中前行,這是個破繭成蝶的過程,只有經過這樣的蝶變,才能加快鄉村教師的專業化發展,讓同在一片藍天下的鄉村孩子,接受更加公平的教育。

(燕 妮)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深度融合:提升自身「造血功能」

少數民族較多的地區,由於歷史與現實多種原因,教師專業發展面臨許多困難。近年來,雲南省一直在尋找一條切合本省實際、接地氣的教師培訓方式,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與教育觀念的轉變。如何變輸血為造血:民...

吉林永吉:「國培」讓鄉村教師找到歸屬感

2015年,吉林省永吉縣被省教育廳確定為第一批實施「國培計劃」項目縣。隨著教師培訓重心下移,「國培」計劃實施給永吉縣鄉村教師帶來什麼變化?來聽聽萬昌鎮官廳九年制學校一位從教30多年的老教師的「國...

鄉村教師培訓如何更「接地氣」?指南來了!

為貫徹落實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教育部近日印發《送教下鄉培訓指南》《鄉村教師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指南》《鄉村教師工作坊研修指南》《鄉村教師培訓團隊置換脫產研修指南》等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