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融合:提升自身「造血功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少數民族較多的地區,由於歷史與現實多種原因,教師專業發展面臨許多困難。

近年來,雲南省一直在尋找一條切合本省實際、接地氣的教師培訓方式,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與教育觀念的轉變。

如何變輸血為造血:民族地區教師專業發展面臨的困境

「我大學本科學的是美術專業,畢業時到一所中學應聘美術教師崗位,臨上崗前被分去食堂賣餐票,第二學期食堂改為刷卡,我就『下崗』了。

當時學校正好缺歷史老師,於是我就教了10年中學歷史。

幾年前,望海小學招聘美術教師,我很渴望回到本專業,就前來應聘,沒想到後來因為學科設置的變化,我成了語文教師兼班主任……」

座談會上,雲南省曲靖市霑益區望海小學教師李艷曲折而又讓人感到有些無奈的成長經歷不時引起人們善意的笑聲。

雲南省教育廳師範教育處處長雷韜介紹說,在雲南,由於歷史與現實的多種原因,教師專業無法完全對口的情況並不少見。

雲南全省少數民族人口超過1/3,人口在5千人以上的世居少數民族有25個,其中15個為雲南省所獨有,全省有85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其中73個縣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扶持縣,共有專任教師26.1萬名,其中鄉村教師16.29萬名,占專任教師總量的65%。

雲南省鄉村教師的專業發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約:比如,邊疆民族特困地區交通不便,教師培訓難度大。

工作條件艱苦,鄉村教師隊伍不穩定。

教師數量不足,一些學科教師缺口較大。

鄉村教師培訓機會少與工作負擔重的「工學矛盾」比較突出。

特別是很多山區或者農村學校規模小,教師分散在各教學點,很難組織集中培訓或者研討。

為了從根本上改變雲南省教師隊伍較為薄弱的情況,近年來「國培計劃」為雲南省投入了專項資金。

2010年至2014年雲南省開展了置換脫產研修、短期集中和遠程培訓3大類項目培訓。

2015年至2016年,雲南省「國培計劃」項目拓展為縣級教師培訓團隊置換脫產研修、送教下鄉、鄉村教師訪名校、鄉村校園長培訓、網絡與校本研修整合5大類項目。

雷韜說,近年來,雲南一直試圖探索一條適合本省的教師培訓模式。

大家思考的問題是,哪一天「國培」外援不在了,我們怎麼辦?如何將有用的培訓資源保留下來,如何提升本地的教師培訓能力,變輸血為造血?

線上學習、線下討論:校本研修聚焦教學一線問題

廣南是雲南省初中與小學送教下鄉、校本研修活動先進縣。

近日記者參與了廣南縣第一小學的一次主題教研活動。

當天聚集在會議室里的是五年級教研組教師,研修主題是學生課堂參與度與教師提問有效性的問題,一位教師開門見山地說, 「解方程」一課學生的參與度較低。

五(3)班有63位學生,有26位學生回答了問題,其中只有17個為有效問題。

為提高學生參與度,一位老師建議,解方程教學過程要循序漸進,注意梯度,落差太大了,部分學生的思維就會跟不上……

研討過程中,記者發現,每位教師都拿著一張教學觀察量表,講得有理有據。

該校校長介紹說,此次研修活動是網上「課堂觀察」主題學習的延續,基本上採取線上學習、線下交流的方式。

也就是「線上學方法、線下找問題」,先在網上集中學習定量化量表等課堂觀察方法,再結合課堂教學實際,診斷具體問題。

這只是該校促進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的活動之一,本學期學校還組織了「同課異構」「電子白板技術」「基於教育教學重難點進行網絡研修」等主題培訓與專題教研活動。

廣南一小是廣南縣國培校本示範校,現有129名教師正在參加「國培計劃」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

開學初,校長作為校級管理員制訂了年度校本計劃,並進行全校總動員,倡導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的結合。

除了定期的線下教研,學校鼓勵教師充分利用網絡平台,進行教學反思、心得交流、問題思考、經驗總結等。

經過兩年的研修,全校形成了濃厚的校本教研氛圍,全校教師隊伍的專業技能得以較快提升。

小技巧與大情懷:除了教學技能,還有行為方式與思想觀念的轉變

望海小學李艷說,一次她在校外遠遠看到了一個自己非常喜愛的學生,沒想到那個學生竟然繞道走開。

前不久教了本學期的最後一篇課文後,她長舒了一口氣,剩下幾分鐘的時間,隨意讓學生講一個小故事,學生講的是「風與太陽比賽」的故事。

她突然覺得,這個故事好像是針對自己的,自己有時就像粗暴的風,出發點好,可是方法簡單,對學生批評多鼓勵少,因而讓一些學生對自己敬而遠之,沒有達到教書育人的應有效果。

在中國教師研修網上,她看了宋冬生的「『反』有路子,『思』有尺子」專題講座之後,她覺得自己缺乏的不是教學經驗,而是缺乏反思:原來想當然地認為教師是教學主體,忽略了學生的性格與年齡特點。

看了「教師積極語言的有效率」專題講座之後,李艷改變了板著臉與學生交流的方式,經常說「你真棒」,凡事以鼓勵為主,現在學生見了她都非常親熱。

選修課程中聽湯豐林教授講授的「自助取向的教師專業成長」時,李艷邊聽課邊記筆記,之後仔細分析了自己的性格特點、工作環境與職業困惑……她說,「國培」讓我學到的不只是教學技巧,更有教育理念與教育情懷……

霑益五中史維存副校長說,本校教師結合網上研修進行了多次「磨課」活動,在國家與省級相關教學比賽中取得了較好成績。

線上線下結合的互動研修,對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和教學觀念的轉變有很大幫助。

深度融合:「網」住本地專家,豐富課程資源

廣南教師進修學校柏尚能副校長介紹說,以往的網絡遠程培訓,老師們都認為對自己的教學沒有多大的幫助,出現了應付甚至是「混學時」的現象。

提高培訓項目的針對性與有效性是他們一直努力的方向。

廣南縣高度重視鄉村教師培訓團隊的組建工作,他們從縣教師進修學校、教研室、城區學校和部分鄉鎮學校的省、州級骨幹教師中遴選出21個學科的首席專家,組建了專家團隊。

近年來他們還進行了「小學數學新課程教學難點攻略」課題研究,在組織本地專家「送教下鄉」時,也把突破難點的教學策略作為培訓中心。

例如,經過全縣教學質量分析和教師訪談等得出小學數學五年級數學教學難點有8個,包括「進一法」「去尾法」「最大公約數與最小公倍數」等,他們直接把這些難點作為教師培訓內容。

同時充分利用外援,邀請中國教師研修網專家進行微課程製作培訓和心理健康專題講座。

還邀請了昆明學院的專家進行英語、地理、生物等本地較為薄弱學科的教師培訓。

除了外請專家,雲南省大力鼓勵本地名師工作坊的坊主積極參加薄弱地區或者薄弱學科的送教活動,趙學忠老師主持的「初中化學名師工作室」、何應秀老師主持的「七鄉名師工作室」在當地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中國教師研修網總監楊寄錦說,地方教育資源讓本地教師覺得更易懂易學,此外,針對教師的實際需求,研修網也增設了諸如心理健康、日常保健、美容著裝等人文素養類課程。

在培訓過程中他們也非常注重生成性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他們感到,將多種課程資源整合到國培平台,需要各方面的參與和合作。

制度保障:確保培訓隊伍質量與參訓教師的持續參與

雲南省教育廳相關負責同志指出,教師培訓質量需要嚴格的制度作為保障。

這主要涉及兩方面,一是確保培訓機構的高效優質,經過篩選,目前中國教師研修網、西南大學、昆明學院參與了雲南相關國培項目。

高校專家、網絡培訓機構與當地培訓機構和培訓團隊,現在已形成合力。

雲南省同時採取招邀標方式遴選項目縣,鼓勵培訓機構參與項目示範縣的各項活動,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如何鼓勵教師持續而又主動地參與培訓是國培的另一個問題,一些國培示範項目縣現已探索出一套有效的約束與激勵機制。

以廣南縣為例,2015年,新一輪「國培計劃」實施後,廣南縣「國培計劃」項目實施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制訂了細緻的獎懲措施,比如,每學期對教師的校本培訓進行一次評價,教師參加校本研修情況與年度考核掛鈎。

對無故不參與校本研修活動或不完成研修任務的教師,年度考核評先、評優時實行「一票否決」制。

對積極參加校本研修的先進個人,優先派出參加各級培訓、參觀學習等,並作為校級骨幹教師選拔認定的基本條件之一。

目前廣南縣1173名教師在中國教師研修網參加了研修,設立了18個工作坊,創建了縣域教師網絡研修社區。

從當地教育管理部門與教師反饋中看,「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的方式,促進了「國培」與本地教師培訓的深度融合,充分激活了本地教育資源,提高了鄉村教師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本報記者 杜悅)

《中國教育報》2017年01月04日第10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