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教育莫忘初心:服務基礎教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者簡介:華南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督導專家、廣東省督學,教育部全國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培訓專家組成員、教育部中小學校長培訓專家委員會成員、廣東省中小學校長聯合會常務副會長。

主要研究領域為教師教育、教育經濟與財政、教育產業資本化、校長領導力與學校發展、基礎教育、比較教育(中美教育比較)。

參著《2001年中國教育發展報告》《簡明教育經濟學教程》《教育財政學研究》《流動兒童子女義務教育及財政問題研究》等。

如果說「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是引導人們正確做事並達至目標的良方,那「因為走得太遠,卻忘記了為什麼出發」則指出了現實中我們往往偏離甚或遠離目標的「經典病灶」。

遺憾的是,作為教育事業「工作母機」的教師教育也未能倖免。

教師教育,顧名思義,是「教師的教育」。

這其中包含兩個部分,其一,把還不是中小學教師但願意到中小學做教師的人培養成合格的教師,這被稱為「師範教育」或「教師培養」;其二,把已經合格的中小學教師培養成好教師,這被稱為「教師發展」或「教師培訓」。

這些年,教師教育無論職前培養還是職後培訓都飽受社會詬病:師範畢業生到了工作崗位基本不會教學;教師培訓對改進教育教學基本沒有幫助。

師範院校當初為了「師範性」和「學術性」之爭走向了「綜合化」發展的道路,然而綜合化之後,其「學術性」未見得能與當初要爭的那個學術志向相匹配,而「師範性」卻實實在在被大大削弱了。

這直接導致的後果是,更多優秀的中小學校招聘新教師時不再從師範院校、從師範教育體系畢業生中去招聘;中小學教師參與培訓的熱情越來越低,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教師培訓從「福利」變成了「雞肋」!

教師教育何以至此呢?

究其根本原因,不在於教師教育的模式未能創新,也不在於教師教育的內容未能優化,而在於教師教育忘記了它的初心!

教師教育的初心何在?這要回歸到教師教育的本原。

如前所述,教師教育的本原是為基礎教育培養、培訓教師,它服務的對象是指向基礎教育的,它賴以存在的事業基礎也是指向基礎教育的。

其實,陶行知先生對此早有論述。

上世紀20年代,陶行知先生曾在《中國師範教育建設論》等文中指出了師範學校和中心小學的關係,「師範學校的出發點就是他所要傳播的中心學校」「師範學校既以中心學校為中心就得跟著中心學校跑」「中心小學是師範學校的主腦,不是師範學校的附屬品」。

陶行知先生所說的「中心小學」是基礎教育的代稱,這即為師範教育的「初心」所在。

然而,現實中的教師教育卻幾乎與基礎教育「隔空相望」:絕大多數的教師教育研究者並沒有經常深入到中小學去研究中小學需要什麼樣的教師;大學課堂教學中所採用的教學方法陳舊落後,與中小學教育教學實踐改革的如火如荼相去甚遠。

為了追求所謂高深的「學術性」,師範生所學的學科知識倒是有高度和深度了,但是對於中小學的教材卻少有研究甚至毫無了解,對中小學生的一般性學習成長規律、學科學習規律更是一知半解,這樣的師範畢業生到了中小學怎麼可能不出現課堂教學手忙腳亂、班級管理無計可施的現象?

所幸的是,教師教育的改革已經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必須充分發揮其教育事業「工作母機」的作用,提升教師教育的質量。

然而,教師教育的改革質量,不能單純在技術模式、工具手段上下功夫,而是必須回到教師教育的初心。

偏離初心的改革不僅不能達致目標,反而只會越走越遠、越走越偏。

如前所說,為基礎教育培養、培訓教師才是教師教育的初心。

因此,若要教師教育的發展能夠達至服務基礎教育的目標,就必須做到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教師教育必須對標基礎教育,以基礎教育為靶心,把基礎教育作為自己首要的研究對象,明了基礎教育的目標、理念,才能明了教師的功能,才能明了教師培養、培訓的方向。

第二,教師教育的研究者和教師必須熟悉基礎教育,關注基礎教育改革實踐,並經常深入基礎教育學校,不熟知基礎教育的教師教育者不是真正的教師教育者。

第三,教師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必須建立以中小學為中心的協同育人機制。

要讓教師教育人才培養始終處在中小學的場域之中。

要如顧明遠先生所說,讓「師範生一進師範學校的校門就應該接觸中小學校,接觸孩子」。

第四,教師教育的體系必須職前職後一體化發展,既要關注職前師範生培養,又要關注職後教師專業成長,並以職後教師培訓反哺職前培養;只有參加過職後教師培訓的教師才能更充分了解教師成長規律以及中小學對教師勝任特徵的需求,這對於參與師範生培養的教師教育教師至關重要。

第五,教師教育的課堂教學模式必須與中小學的課堂教學模式緊密對接,教師教育的課堂教學改革要與中小學的課堂教學改革同頻共振,要用期望學生未來會用的方式去培養學生。

第六,教師教育的學科專業知識教學內容必須充分反映中小學的課程改革,專業知識教學不應該是以學科體系為本的,而應該是以中小學教材為本的;教師教育最有價值的學科課程教學參考資料不應該是高深的理論教材,而應當是中小學的教材。

(作者:王紅)

《北京教育》雜誌普教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什麼師範生也需要考教師資格證?

作為培養教師的師範教育,堪稱教育母雞,過去幾十年一直對於輸送中小學教師產生了大量的影響。然而,自2015級開始,作為師範院校主體的師範生要從事教育工作,居然不能直接發放教師資格證,也需要跟師範生...

「不改名」的師範院校如何維持特色

1月15日,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王定華在北京表示,「十三五」期間我國181所師範院校一律不更名、不脫帽,聚焦教師培養主業,改進教師培養機制、模式和課程,加強教師教育體系建設。不少人對師範院校學生...

跟崗見習:應用型師範生培養新模式

師範院校是地方基礎教育人才培養的搖籃,承擔著為地方基礎教育事業培養與輸送師資的重要責任。各師範院校應順應教育改革潮流,不斷改革師範專業教育理念,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切實提高師範生教學技能,彰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