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孩子敏感期 快帶著一起打網球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網球派,高速高清網球視頻,現代網球技術教程!關注我們,即免費贈送試用會員,學習現代網球技術,觀賞職業選手多角度高清慢動作視頻(120幀/秒和300幀/秒)!
微信一鍵登錄,請點擊最下方閱讀原文!
運動員為何能將肢體美演繹得如此淋漓盡致?網球場上你為什麼打不過那些練過童子功的?是他們的訓練,抓住了身體素質發展的敏感期。
各種身體素質,有各自的迅速增長期,而且時機稍縱即逝。
為了孩子一生的健康,父母對孩子進行「體育」鍛鍊,應及時抓住孩子的「敏感期」,體育鍛鍊應從娃娃抓起。
一、強健素質讓人終生受益
一位留學生回來說,在美國,很多孩子喜歡玩滑板遊戲,衝來撞去,甚至從幾尺高的台階上躍下。
父母對如此驚險動作,拍手叫好;她回國後,發現已上大學的鄰家男孩,長得很胖,而他的媽媽卻說:「我覺得他比寒假回來時瘦了,得好好補補。
」
父母都希望孩子健康,何為健康?人體的健康水平,常常是在運動活動中表現出來的。
孫教授介紹,身體健康素質(體適能)的諸要素為:身體成分、心血管系統的功能、肌肉的力量和耐力、身體的柔韌性。
增強肌肉的力量和耐力,對人一生有益。
隨著年齡的增長,肌肉總量呈下降趨勢。
如果人經常進行力量鍛鍊,他的肌纖維會粗,肌肉的橫截面積會大,肌肉利用氧的能力會提高,從而改善骨骼狀況,防止骨質疏鬆,防止肌肉肌腱和韌帶損傷,延緩衰老。
柔韌性好,即肌肉、肌腱和韌帶的伸展性和彈性很好,讓人增加和保持關節的靈活度,有利於速度的發揮,讓人的動作姿勢優美,防止傷重事故發生,提高工作效果。
上述兩類母親,哪種讓孩子更健康,不一目了然?
二、神經系統發育最早最快
(1)小學高年級「一學就會」
中美籃球賽上,高空反轉身投籃、穿插直上腦後扣籃等,夢8隊球員的投籃動作,如雜技般驚險,如體操般優美。
既然久練可以讓動作定型,為何其它很多運動員卻練不成如此的投籃動作?關鍵在玩球的時間早不早。
人體9大系統中,神經系統的發育最先最快,所以和神經支配與神經感覺有關的靈敏、動作速度、技巧等的學習,要越早越好。
新生兒出生後的l-2年,大腦發育相當快。
而小腦發育到3歲時,已基本達到成人水平,能維持身體的平衡和動作的準確性,所以在崇尚「體育」的美國,孩子在3歲左右,就會被帶去學體操、游泳或滑冰。
3-6歲,大腦皮層各區域之間,增加了暫時聯繫的可能性;6歲時條件反射的形成已比較穩定和鞏固,形成動作技能的能力更加提高;7-8歲時,大腦皮質運動區神經細胞的分化,已接近成人水平。
因此人在7、8歲時,特別敏感,可塑性最大。
13-14歲時皮質抑制調節機制達到一定強度,分析綜合能力明顯提高,所以說,小學高年級是「一學就會」的年齡,不用費力,孩子們就能學會一些新動作,如假動作、射門技術等。
13歲以後,大腦發育定型了,即使大量訓練,也很難達到13歲前的學習效果和效率了。
據了解,籃球場在美國社區隨處可見,孩子很小就在球場上摸爬滾打,很多巨星都是從這裡冉冉升起的。
(2)訓練有最佳年齡
「速度」為人體美第一素質;在各項體育運動中,「速度」被稱為靈魂、核心。
因為身體內外所有隨意肌的運動,均受「運動中樞」支配,因此,速度的發展敏感期,較其它素質要早。
「反應速度」的敏感期,為9~12歲;「速度素質」在10~13歲時期增長最快,如果此時期不進行訓練,14歲以後肌肉收縮的速度就會緩慢下來;「動作速度」的敏感期是7~11歲,以後頻率提高就比較難了;「位移速度」,男子7~14歲,女子7~12歲。
因此,要想速度快和跑得快,7~11歲就要參加訓練了。
發展「速度素質」的運動有:短距離賽跑、游泳、滑冰、自行車和桌球及其它球類運動。
(3)柔韌性越小越好
兒童骨和肌肉的彈性好,關節韌帶的伸展度較大,所以要讓身體柔韌性好,應在兒童時期及早進行訓練。
有助於柔韌性的訓練有體操、游泳、武術等。
現在中國孩子也喜歡玩滑板了。
玩滑板,對身體柔韌性、敏捷性、平衡性的要求很高,所以玩的初始年齡要小,上初中後才開始玩,反應慢、肌肉僵、不敏捷,非常危險,切記!
三、耐力訓練並非越早越好
(1)運動可提高最大攝氧量
我國籃球隊和西班牙隊比賽,我隊前3節高分領先,到第4節,傳球失誤,投球不准,原因是此時運動量已超過我運動員的最大攝氧量,肌肉得不到氧,沒有了能量供應,不能聽大腦的指揮而好好工作了。
何為最大攝氧量?當運動強度增加到一定限度後,人體的攝氧和用氧能力不再繼續增加,這「氧極限」,就是最大攝氧量。
限制最大攝氧量的主要因素有3個,一是遺傳因素。
血紅蛋白是血液中運輸氧的「公交車」,血紅蛋白多,攜氧能力強,往肌肉里運輸的氧就多。
非洲人、歐美人血液中的血紅蛋白比我們亞洲人要多,這是西班牙人打到最後仍神勇的重要原因。
還有兩個因素,是「心輸出量」和「肌肉利用氧能力」。
經過一定的有氧訓練,人的心室壁增厚,心室腔增大,從而導致泵血能力的提高,心輸出量的增加,這是提高最大攝氧量的主要手段。
耐力是人體長時間進行肌肉工作的能力,最大攝氧量值高,人的耐力就好;運動可以提高攝氧量,也就可提高耐力。
(2)小學生要進行「有氧運動」
兒童少年的心肌纖維較細,心肌收縮力量較弱,心容量較小,神經系統對心、血管活動調節還不夠完善。
這個系統的發育,到30歲左右,才可能發育得好,所以耐力訓練,並非越早越好。
小學生運動,應該是「有氧運動」,就是不要累得喘不過氣來。
如短距離60米、100米、200米的中速跑,各種活動性遊戲和徒手操等;而對一些長時間緊張的運動,重量過大的力量練習,對身體消耗過大耐力性練習等,則不宜過多採用。
13-14歲以後,心血管機能逐漸接近成人水平,可以承受更大的運動負荷,可以練練長跑,做做「無氧運動」了,但也要注意循序漸進。
四、從小打好技能基礎
基本技術掌握得越多,越熟練,新的運動技能就掌握得越快,越自如。
因為,動力定型建立得越多,大腦皮質的靈活性越高,改建就越容易。
(1)素質著重要練——步頻
奔跑速度主要取決於步頻和步長,而決定步頻的一個最主要因素是神經系統靈活性和協調性,所以步頻提高應儘早進行,一般在10~13歲左右後步頻就不再提高了。
如何訓練步頻?可以讓孩子在下坡路上跑。
下坡路是孩子練跑的最佳跑道。
在下坡路上跑,重力的作用,步子必然加快;或者大人拍手,有節奏地指揮著孩子的腳步。
(2)上肢的技術學習——先練「打水漂」
即學會甩鞭動作,用肩部帶動上臂再帶動前臂和手腕做協調的甩鞭運動,如果這個動作學好了,建立起了穩固的神經通路聯繫,以後有利於很容易地學習和掌握一系列含有諸如此類甩鞭動作的運動項目,終生受益。
如打排球、羽毛球、網球、棒壘球、高爾夫球、游泳、標槍等運動。
在河邊打打水漂、在操場擲擲沙袋、擲擲網球等都有助於甩鞭動作的學習。
(3)下肢的技術學習——先學「車輪跑」
先高抬腿至水平甚至更高,然後大腿下壓,小腿放鬆,接著小腿和腳做扒地,這個動作,是短跑、跨欄、三級跳等很多運動的基礎,練好了,對孩子的下肢協調活動一輩子受用。
孩子從小將基本動作練好了,以後球類、田徑學啥會啥,他自己也會很自信。
所以,奉勸父母們,除了疲於帶孩子學奧數、學鋼琴、學外語、學繪畫、學書法等,更重要的是,不要錯過運動的敏感期,讓孩子終生有一個強壯的體魄和矯健的身影!
友情提示點擊頁面最下方的「閱讀原文」,學習更多的現代網球技術!
那些年,你可能錯過的孩子身體素質發展敏感期
運動員為何能將肢體美演繹得如此淋漓盡致?運動場上你的孩子為什麼打不過那些練過童子功的?為什麼有的孩子要比同齡的孩子靈活很多?是他們的訓練,抓住了身體素質發展的敏感期。
大部分父母為孩子挑選運動項目,還在想當然
原創 2017-11-28 王鈺 愛貝睿學堂小愛對你說:大多數父母為孩子挑選運動項目時,都會想當然。看看別人家孩子在學什麼,自己也報一個。這樣盲目的挑選沒有遵循孩子的生長發育特點,容易對孩子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