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高職院校長天津論道 推進職業教育「共享」之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原標題:職業教育的「共享」之路(教育眼)
日前,第十一屆全國高職院校長高峰論壇在天津召開。
來自全國高職院的校長和專家論道渤海,就職業教育中的現代學徒制度、建設協同創新平台、鍛造工匠精神等進行了深入討論。
校長和專家們指出,職業教育,不是閉門造車,需要「共享」的理念。
學校、企業、行業,資源的共享,讓合作得以深入;數據、信息、知識,網絡的共享,讓創新更加便捷;引進來、走出去,技術的共享,讓各方走向共贏。
共享校企資源,推進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
王寧博是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模具製造專業的二年級學生,去年通過考試篩選,他和班裡的其他七名同學進入到「麥格納」計劃,開始接受「現代學徒制」的培養。
「每周3天在學校學習專業知識,兩天到麥格納公司車間進行基礎的鉗工訓練。
」王寧博說:「來到公司車間,我才對汽車、對機械、對零件有了直觀的認識,這比看書本、聽理論有趣得多,也實用得多。
」
現代學徒制,說到底其實就是校企合作的制度化。
北京師範大學職業與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長趙志群認為:「職業教育最重要的任務是為青年人走入『工作世界』奠定基礎,工學結合是職業教育的基本規律,反映在課程和教學層面就是,學習的內容是工作, 通過工作實現學習。
」
「以往我們的職業教育課程大多沒有將『工作』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
打個比方,我們學習怎樣開車,學校如果讓一個老師教踩油門、一個老師教換擋、一個老師教打方向盤,那麼學生就會缺乏對實際操作層面關聯性和全面性的認識,就很難培養全面工作的能力。
」趙志群說:「現代社會對專業技術人才的要求,不僅僅是會簡單重複勞動,而是要有綜合職業能力。
而只有現代學徒制,才有可能提供『真實工作』的學習情境。
」
「事情怎樣做就怎樣學,怎樣學就怎樣教」,讓學校和企業的資源實現共享融通,這是現代學徒制的基本原則。
「海鷗表」作為民族鐘錶產業的代表,肩負著「從中國第一到世界領先」的民族品牌使命。
然而,高端手錶製造人才的缺失是海鷗面臨的最大問題。
2011年,天津現代職業技術學院與海鷗表業集團在原有聯合培養高級技術工人的基礎上,開啟了「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
天津現代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李國禎介紹說:「我們學校和海鷗公司在共同調研與梳理國內外製表與維修所要求的知識、技能與職業素質的基礎上,融合職業資格標準以及公司員工培訓與等級認定有關內容,形成《一體化人才培養方案》。
在海鷗集團,我們的學生有專門的手錶裝配維修實訓基地和自動車加工實訓基地;在學校,海鷗有一名副總工程師和三名高級技師常駐,與學校專業教師共同教學。
在鐘錶大師『手把手』的指導下,我們的學徒成長很快。
」
共享數據信息,建設網際網路協同創新平台
設想這樣一個場景:你是一個職業院校的老師,你希望與來自政府、學校、企業、行業等不同機構的專家一同進行教學研究。
此時出現了一個網絡平台,你可以新建一個課題,搜集與之相關的各種數據資料;可以定製人員、時間、可視化項目管理方案;還可以隨時隨地與其他專家進行交流研討、徵集意見、撰寫方案、聯合開發新產品……
這樣一個數字化資源共享和實時互動的網絡平台不再只是想像,中國知網打造的「職業院校協同創新平台」日前已成功上線運營。
職業教育的校企合作與創新,「知識協同」是其中的關鍵要素。
企業需要學校創造知識,學校需要企業應用知識,只有建立起跨組織、全過程的交流平台,健全協同研討的機制,才能讓思想得到碰撞,形成穩定長效的校企合作關係。
「藉助網際網路與大數據技術,搭建有利於政府、高職院校、行業、企業之間信息資源共享和分工協作的『雲平台』,帶動了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模式的創新。
」同方知網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明亮認為:「這將促進學校和企業進行高效率的戰略協同以及專業設置、課程設置、教學教材教案創新、師資建設、實訓方式創新的操作性的協同,使學校更多的利用企業資源和國家資源,更好更多培養出企業急需以及未來急需的高素質人才。
」
職業院校協同創新平台面向多機構、多人員,打破時空限制,實現了網際網路上的校企合作。
例如,一所高職院校想要設置與政策、行業、區域產業發展緊密結合的專業,就可以依靠這個平台。
既要搜集本地區發展的整體規劃,又要共享當地行業人才需求報告,還要結合企業發布的崗位招聘需求,這樣才能做出合理判斷。
同方知網教育與文化公司總經理徐海庚說:「通過這個平台,院校將所需的資源需求反饋給企業,企業將最新技術動態反饋給院校,從而真正將企業一線技術融入院校專業課程教學。
另一方面,院校和企業之間可以建立起科研信息共享及技術轉換機制,打破協同體之間的體制壁壘,提供信息化系統解決方案。
」
共享工匠精神,打造職業領域的「孔子學院」
如果說魯班的名字是中國工匠精神的象徵,那麼「魯班工坊」則稱得上是中國職業教育「走出去」的標誌。
今年年初,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在泰國大城府大城技術學院建立的「魯班工坊」正式掛牌運營。
它的成立,意味著中國優秀的職業教育成果走出國門,與世界分享優質職業教育資源。
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院長於蘭平介紹說:「『魯班工坊』採用了工程實踐創新項目的方式,它匯聚了最先進的教學裝備,集中了優質的雙語教學資源,採用了遠程網絡視頻交互教學手段。
中泰雙方還選派了優秀的『雙師雙語』師資隊伍,選用了最新編制的中英泰三種文字教程。
此外,還利用空中課堂、視頻、微課等先進手段進行實時教學。
」
「泰國當前的職業教育還極其缺乏實踐動手的環節,『魯班工坊』的出現,大大增強了我們學院的辦學實力,為泰國和東協國家的專業技術學生提供了他們所急需的工程技能和創新技能。
」泰國大城技術學院院長哲仁說。
今年3月,來自泰國5所職業院校的27名師生,作為第一批培訓師生來到渤海學院開展了為期3個月的培訓;7月,渤海學院的30名互換生、3名教師赴泰國交流;9月,20名泰國留學生也來到渤海學院,將進行為期3年的高職留學……目前,兩校還在商討建設學分、學歷、技能證書互認的「機電一體化」國際專業,希望實現更廣泛的專業合作、競賽合作、技術合作、培訓合作、創新合作。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各國都迫切需要更多的『工匠型』技術技能創新人才。
與世界共享魯班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加強國際技能人才培養合作,也是職業教育的責任。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職業技術教育分會會長周建松說:「一方面,我們要進一步加強與職業教育已開發國家的對話,將國際先進的工藝流程、產品標準、技術標準、服務標準、管理方法等引入國內的教學之中。
另一方面,我們也要對發展中國家開展職業教育援助,讓中國的儀器設備、技術技能走出國門,擴大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職業教育合作。
」
《 人民日報 》( 2016年09月29日 19 版)
讓「人人皆可成才 人人盡展其才」
光明網11-12 07:42顯示圖片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南昌市深化產教融合促進職業教育加速發展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高技能專門人才的重要任務。為確保這項「...
企業實踐視角下的高職教師職後教育
摘 要:高職教師的職後教育是高職教師知識和技能更新的有效舉措,是深入企業實踐,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加強校企合作,提升學校辦學質量的便捷通道。高職教師在企業實踐過程中,要凸顯院校的主導作用,發...
區域經濟形成「圈」,高職如何助力發展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呈現區域性。跨省域的經濟圈有長三角城市群、珠江三角洲經濟區、京津冀城市圈等;省域內也有不同的經濟發展區,如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武漢1+8城市圈,山東省內「兩區一圈一帶」的經濟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