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寇延臣:教育信息化2.0,根本在於提升師生信息化素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寇延臣在演講現場

7月16日下午,在GET2018夏季教育科技大會論壇上,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初級實驗中學校長寇延臣分享了學校教育創新上的實踐,包括智能化的作業布置、數據化的作業批改等。

歷城初級實驗中學是一所利用現代教育理念與現代教育設備的初中學校,始建於2014年9月。

學校占地面積2.7公頃,可容納36個教學班,建有餐廳、體育館、宿舍樓、創新拓展類實驗室等基礎設施,實現了校園無線網絡全覆蓋。

學校現有16個教學班,共有在校生768人。

寇延臣介紹,對學校來說,教育理念和教育行為的轉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工具的開發和使用是教育(信息化融合)創新的主要途徑。

在這個過程中,「起步-應用-融合-創新」四個階段共存。

此外,技術裝備服務中心、信息中心、電教館共存。

從教育信息化切入,學校開始進行教學設計改革。

他舉例,學校首先開始智能化的作業布置

作業由老師在網上發布,學生在家裡用智能終端(電腦、智慧型手機、平板)線上完成。

同時也會製作紙質的作業答題卡,學生在線下完成,極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

其次進行了數據化的作業批改,既可以自動採集信息生成相應的作業報告,作業上也依然會留有老師的批改痕跡。

對老師來說,可以實現因材施教、精準教學。

對學生來說,增加了學生作業糾錯及變式訓練,學生可以根據錯題本再次練習,查看解析及正確答案,以確定自己是否掌握該題所用知識點。

「教育信息化2.0根本不在裝備,也不在技術,而在於人。

」寇延臣反思說,教育信息化2.0,提升師生的信息化素養是根本問題

此外,如何打通校園裝備管理的各個系統平台,能否直接在手機或者電腦上看到每個硬體的應用效果,值得探討。

對於未來的展望,寇延臣介紹,一是打造未來學習空間,讓學生在真實情景中學會學習;二是深度學習,從單元設計、大概念、智慧學習到AI的應用、人機互動、主動學習。

三是打造學科教室、智造工坊、傳統文化特色實驗室;四是建設社會實踐線上管理平台(博物館、美術館、大劇院、科技館等);五是融合國家課程與創客等課程。

相關專輯:

  • GET2018教育科技大會夏季專場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人工智慧構築教育信息化新生態

■「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專題解讀」 《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以下簡稱《2.0計劃》)的出台正式啟動了教育信息化轉段升級。通過對《2.0計劃》的關鍵詞進行分析,可以發現文件中出現了36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