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中有書顯魅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石家莊 王巧玲
〈原創〉未經作者本人授權,任何單位或個人都不得轉載
隨著課程改革的「核心素養時代」的到來,初中德育課也發生了很多新的變化。
這些變化既對現有教學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戰,也為教師實現面向未來的探索提供了新的機遇。
怎樣實現核心素養的教學轉化呢?
於漪老師的「胸中有書」,為我們解答了上述疑問。
於漪老師說,教師鑽研並掌握教材,好像導演處理劇本,需要一個艱苦的再創造的過程。
教師要從深度和廣度挖掘教材,要達到「懂」「透」「化」的要求。
「懂」是掌握教材的基本結構。
「透」是對教材融會貫通。
「化」是指教師的思想感情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學性融合在一起。
做到這些,才能胸中有書。
然而,如何培養這素養,讓教師所受的專業教育和積累下來的專業經驗,溶於教師課堂上的言談舉止之間,成為教育的機智和情懷,為學生的成長引路、照明,成為在如此紛繁複雜的世界中能夠吸引學生熱愛的強有力的磁場,這的確值得每一位德育老師深思。
為此,我認為:要實現核心素養的教學轉化,教師必須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通過不斷地學習,實踐,研究,讓自己視野有寬度、知識有厚度、思想有深度,從而逐步把自己培養成學者型、專家型、研究型的教師。
一.勤學——做學者型教師
道德與法治是一門常教常新的課程,也是一門與時俱進的課程,「政治學科沒有老教師」,作為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說最需要更新知識、提升自我。
朱熹有句詩:「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源頭活水就來自於讀書、學習。
讀書,是每個教師專業成長必須的生命方式。
作為道德與法治教師,我們要加強以下幾方面閱讀讓自己不斷成長。
(一)讀前沿理論,讓自己充滿教育智慧。
教學實踐必須有科學的理論作指導。
作為道德與法治教師,必須跟蹤教育學、心理學、學習論、教學論、課程論、德育理論的最新成果,用它們來武裝自己的頭腦,用它們來破解實踐中的迷津。
有時,我們在教學中感到山重水複的時候,缺乏的往往就是理性的視野和高度。
可以說,紮實的理論功底,先進的教育理念,正是引領我們專業成長的指路明燈。
(二)讀學科專業知識,增強自己的專業素養。
課程內容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與時俱進,經常更新,需要我們老師不斷補充、置換大腦中的知識存儲。
認真研讀學科專業理論本身的新進展,如法律、道德、心理、國情、政治、經濟等。
認真、及時學習,準確把握,而不能在專業上只啃「老本」。
(三)讀政策,明確方向,增添情感。
時代性是道德與法治課的特點,也應當成為道德與法治教師特有的品格。
所以,我們必須以自己的學科視角來關注國內外大事以及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並且還要理解和熟悉。
只有這樣,我們的教學的定位才會更準確、更清晰。
才能更好地貫徹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生活邏輯,使道德與法治課煥發出生活氣息和活力,才能讓學生感到更親切。
因此,我們教師必須建好自己的信息庫,及時補充和整理國內國際政治、經濟、教育、科技、文化、體育等等各個方面的最新時訊。
(四)讀電腦、網際網路的知識,更新自我
「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對初中德育課程在內容和形式方面提出了新的機遇與挑戰。
各種微課、線上課程、混合式課程、智慧課堂等基於「網際網路+」而出現的新形式,越來越多地被運用於初中德育課教學。
時代在發展,這就需要教師通過學習和閱讀主動更新自我,自覺以基於新媒體的核心知識武裝自己。
同時,教師應該主動改進教學,主動關注「網際網路+」時代的德育課程新變化,探索將微課、微信等用於課堂的有效手段,實現教學理念的不斷更新和教學能力的「更上層樓」。
(五)讀「閒」書,拓寬視野,涵養胸襟。
道德與法治教師要博學,要是「萬事通」,這都需要老師廣泛閱讀,包括古典名著、百家講壇、人物傳記……教育和學科之外的書籍。
「腹有詩書氣自華」,博學才能使道德與法治課靈動起來。
二、篤行——做專家型教師
教師的專業素養,不僅需要通過學習來積累,同時也需要在社會實踐和教學實踐中習得。
所以,道德與法治教師必須有勇於嘗試這種積極主動的品質。
具有了這種品質,才可以做到與時俱進,提升自我。
要培養這種品質,就應做到:
(一)學以致用
學習的目的在於應用。
我們要把平時通過學習所獲得的先進教育教學理念運用於日常的教學實踐之中。
同時,在教學中也要懂得取人之長,善於借鑑他人在教改實踐中取得的先進成果,並以此引領和變革自己的教學實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善於借鑑並應用,能使我們少走彎路,受到新的啟發,並站在更高的起點上奮然前行。
(二)自主創新。
要想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學生,教師首先必須具備創新精神和創造才能。
教學實踐是教師創新能力展示的最佳平台。
道德與法治教師首先要從改革和優化課堂教學入手,創造性的優化教學內容,大膽改革教學方法,設計具有激勵性的情景和問題,營造民主和諧的氛圍,激發學生的質疑解惑精神,培養學生創新的思維和能力。
其次,要有在教學實踐中凝聚生成教育智慧,充分挖掘自己的潛在能力,不斷反思、探索,結合個人之所長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
(三)深入社會
深入社會,積極參加社會實踐,不僅是對學生的要求,也是對教師的要求。
學生對於社會現象的認識,需要教師去調查;祖國經濟建設、文化建設、民主政治建設的真實情況需要教師去了解;否則,道德與法治教師若只滿足於道聽途說,或者游離於社會真境之外,就不能獲得正確的認識和生動的有說服力的素材。
那麼,我們的教學也就只能停留於課本,停留於口頭,停留於現象,最終也就不能真正實現自己的專業成長。
三.善思——做研究型教師
教育科研能力是任何一位具有前瞻性目光的教師所必有的能力素養。
蘇霍姆斯林說:「如果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一些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於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就應當讓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道路上來。
」而要促進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成為研究型教師,就應不斷自我反思,這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在這條路上,蘇霍姆里斯基走了32年,是蘇聯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
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師的專業發展史,其實就是他們的反思史。
教學反思簡言之就是教師對自己和他人(主要是對自己)已完成的教育教學行為進行總結回顧,通過反思找出成功經驗、發揚成功經驗,找出存在的問題,解決存在的問題,從而使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水平不斷得到提高。
如何更好反思,我認為可以這樣做:
(一)從轉換立場處反思
一個教學細節,從教師、學生、家長的角度來看也會不同,因此,反思中,要有機地尋求轉換立場,多角度來「包圍」反思主題,才能增強反思的深度與客觀性。
1.以學生的視角進行反思。
站在學生的角度,從「學」的角度看問題,就會關注學生的需要,學生髮展能力和素質,才能讓真正的彰顯新課程理念。
2.以同伴的視角來反思。
對照榜樣教師的行為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
可以對自己的教學有更清醒地認識。
這樣可以讓我們進步的很快。
3.站在超越自我的視角進行反思。
拋棄習慣和成見,以一種全新的眼光看自己的過去,對自己的教學觀念、行為、設計理念進行深刻的審視,這種對教學事件的反思的方式最有效果。
(二)從整個教學環節中反思
1.課前反思
針對所教學生設計的教學方案,渴望達到最佳教學效果的種種設想,或者種種處理教學內容的實施方案進行反思。
課前反思是打好有準備戰的重要環節,是上好一節課的基礎。
2.課中反思
課前預想與實施教學之間定然會有一些矛盾,及時反思,立即調整,真正使課堂成為探究的舞台,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自主性的空間,從而獲得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益。
教學中的反思具有監控作用,可強化教學調控和應變能力。
3.課後反思
課後反思非常關鍵,可以使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使教學經驗上升為教育教學理論,從而加深對教學規律,教學本質的認識。
課後反思,要不失時機,言簡意明且有側重,同時更要持之以恆,另外,從寫好課後反思入手進行教學研究,既可占有豐富的第一手科研材料,又可以找准教學研究中的困惑,繼而才會有的放矢地向名師學習,強我素養。
總之,學者型——專家型——研究型教師的成長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
只有勤學篤行善思,胸中有書,才能常教常新,課堂才會呈現學生智慧之泉噴涌而出的勝景。
為此,每一位教師在不斷提升自己專業水平的道路上,定會找到屬於自己的有專業尊嚴感的幸福,這個時候,道德與法治教師就會成為三尺講台上,學生百讀不厭的那本厚重的、不倒的、書香四溢的大書!
一線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培養
摘要:教學反思是教學主體藉助行動研究不斷探究與解決自身和教學目的以及教學工具等方面的問題,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使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的過程。
新教師、新活力、新希望——老廟鎮中心小學 李全
李全,女,28歲,畢業於西安理工大學,現任教於老廟鎮中心小學,是一年級一班班主任,剛剛開始自己的教育生涯,並很慶幸能從事這樣一份有意義的工作。我開始的教育生涯教師節前夕,我校組織教師觀看了一部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