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弓激活瑜伽體式大全,給足部來個「馬殺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這樣的春日裡,美腿、高跟鞋爭相鬥艷,一天下來,扔掉高跟鞋,癱到沙發里,有多少小仙女們的第一個想法是:我想換雙腳!

都知道穿高跟鞋腳疼、累,可在美跟前,統統靠邊站!

但,還是得在這羅嗦,要愛護你的腳!

你的腳的足底如同身體的「形象大使」,雙腿、骨盆、脊柱所產生的問題在雙腳中都透露著些許答案。

瑜伽人喜歡將腳想像成大樹的根,它可以為樹幹和樹枝提供穩定的根基並為枝幹帶來養分。

當我們做站立、跑步時,足弓如同身體的底座,並發揮著彈簧的作用將體重向四方分散,讓我們的動作輕盈、靈活。

而那些我們自認為舒適的,其實非常不正確的站姿其實對足弓的影響非常大,會形成各種不良腿型,臀部下垂等,嚴重影響體態。

因此,足部的覺知在練習甚至是日常生活中,都是至關重要的。

若沒有敏銳的覺知與清晰的足底發力意識,就很難擁有一個相對健康的身體,足底的激活在瑜伽的練習與體態的調整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如果足部結構正常,肌肉系統消耗最少的力量也能支撐身體的重量,幫助我們節省「體力」。

若不正常,就會引起各種問題。

不要急,玩下看!

一、科學系統地認識你的腳的——足弓。

足部有兩個足弓:縱向足弓與橫向足弓,兩者彼此影響,縱足弓塌陷,橫足弓隨之消失,但橫足弓消失,縱足弓仍可完整無恙。

維持足弓的形態,依靠骨骼本身的形狀、韌帶及肌肉的堅強有力。

骨骼構成足弓的第一道防線,韌帶是第二道防線,肌肉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後的第三道防線。

足弓過低或過高都會給身體的整體姿勢帶來不好的影響,幫助足弓調整到正常的弧度,是我們改善足底狀態的基礎。

我們可以通過內踝、周狀骨隆起與第一蹠骨的排列位置來判斷足弓的情況。

依據判斷的結果,通過瑜伽練習進行相應的改善與調整。

足部另一個重要的位置就是踝關節,即我們所說的足踝、腳踝。

踝關節位於脛骨、腓骨與距骨的交匯處,它可以幫助我們做出背屈與蹠屈的動作,也就是舞蹈老師經常會提到的繃腳和勾腳動作。

這組動作發生在矢狀面,它的活動範圍為一般位70度。

另外,在腳踝的正下方,有另一個關節叫距下關節,它可以幫助我們完成足內翻與外翻的動作,像這樣使足在冠狀面完成的動作,其實並不是由踝關節完成的,而是由這個距骨與跟骨組成,有三個關節面連接的距下關節完成的。

足踝可以幫助我們在站立,行走或跑步時,將身體的重量更好的轉移至足部。

通過瑜伽的練習,我們可以更好地增強腿部肌肉力量與相關支撐韌帶的彈性,只有在它們協助下,踝關節才能夠擁有足夠的穩定度。

二、為什麼以前正常的腳會變成扁平足?

當內縱弓出現異常的下降時會引發扁平足,足底筋膜過度拉伸,無法適當吸收身體的重量,因此很多的內部及外在肌肉必須來進行代償,來替代足弓的工作。

因此有扁平足的人,必須依賴足部內部或外在的肌肉主動收縮來支撐足弓,這種代償的現象會導致這些肌肉的負擔過重,引起疲憊、長骨刺,或者引發足底筋膜炎。

而且,為了美,小仙女們都愛穿高跟鞋、尖頭鞋,對足部的束縛更甚,也使肌肉常處於緊張狀態,再加平時又很少活動,足肌缺乏鍛鍊,彈性不足。

還有人會說,我以前也不是扁平足啊,怎麼突然發現自己就成扁平足了。

嗯,這裡要認真地說一下,那可能是因為你現在太胖了,而且隨著年齡增加,足部肌力逐步低下,韌帶肌腱弱化,足弓的壓力過大就慢慢形成了扁平足。

明白沒,還不趕緊放下你的雞腿、辣條?

扁平足如何選擇舒適的鞋?

如果你發現自己變成了扁平足,首先,不宜過多的跑、跳。

其次,脫掉你捨不得的高跟鞋。

那我就不想穿高跟鞋怎麼辦?

因穿高跟鞋在站立或行走時,足長伸肌等肌肉處於高度緊張狀態,穿平底鞋又使肌肉過度鬆弛,增加韌帶負擔,所以選擇鞋子時最好選鞋跟中等高。

所以,也不是讓你穿平底鞋,明白沒!你還可以繼續美!

三、足弓過高就好嗎?

與扁平足相反,高足弓是指內足弓異常過高。

高足弓通常會造成足部承壓時力量分布不均勻。

因為高足弓會使足部變得較為堅硬,這樣行走時足部更多通過庶骨與足跟承擔壓力,吸震效果較小,影響步態,進而影響體態,看起來真的不能用優雅來形容了。

說了這麼多,小仙女應該明白了保護足弓的重要性了。

在我們看似簡單的足弓,其實對身體產生著較大的影響,因此,做好對足部的保護、保養,使足部肌肉得到重新激活,得到適當的排列,會給身體帶來顯著的變化。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些足部激活的瑜伽體式,給你的美足來個「馬殺雞」,幫助身體回到正位,讓你愛護雙腳的同時繼續美美滴。

四、如何給你飽受摧殘的雙腳來個「馬殺雞」?

體式一:金剛跪坐

做法:

1、自然跪坐,撥動臀部肌肉,坐骨坐於足跟的上方停留5-8組呼吸。

2、雙手輕觸地板,臀部離開腳跟,回勾雙腳,腳趾推地,足跟後蹬。

3、雙手有力推地伸展脊柱,同時腳跟後蹬,讓臀部慢慢坐放於腳跟,直立。

停留5-8組呼吸。

說明:練習時,維持下腹的回收,保持腰椎的自然曲度,雙腳腳趾與腳跟持續後推,激活足底,重塑足弓。

體式二:英雄跪坐

做法:

1、四腳跪姿,膝蓋併攏,雙腳自然分開略比髖寬。

2、額頭輕觸地板,大拇指垂直按壓小腿三頭肌中央,向下並向外撥動。

3、臀部緩慢下落,於雙腳的正中間。

雙腳腳背下壓。

停留5-8組呼吸。

說明:在練習過程中,保持腳外踝內收,伸展背屈肌,緩解脛骨前肌的僵緊,重塑足弓,同時平衡內外足弓。

足外翻:小腿-踝關節-足跟的連線呈「<」

足部呈現外翻狀態,足部內緣下沉至平坦,大多足外翻與扁平足有關。

我們可以通過瑜伽體式的練習,加強足弓的支撐能力,同時緩解代償肌肉的僵緊。

足內翻:小腿-踝關節-足跟的連線呈「>」

足部呈現內翻狀態,可能由於脛骨後肌的僵緊導致,通過下列體式可以幫助改善。

足外翻通常還伴隨著足弓塌陷等問題,在瑜伽的體式習練中,我們常常要求雙腳內外緣用力下壓,同時激活腳趾向上,這就是為了幫助我們更好建立雙腳的三個足弓:大腳趾到腳跟的內緣,小腳趾到足跟的外緣,內外緣連接的橫向足弓。

只有當這三個足弓同時啟動並均勻發力時,我們才能保持足踝的穩定。

因此,足內翻與足外翻往往都是因三條足弓失衡所造成的,長期的失衡則會引起其他肌肉的代償與失穩,影響身體力線的穩定。

體式三:幻椅式

做法:

1、山式站姿站立,雙腳分開與髖等寬的距離。

2、呼氣,屈髖,屈膝,前傾上半身並下蹲。

吸氣時,手臂經體側向上高舉。

啟動腰大肌完成屈髖動作,腰大肌的發力用於平衡下背部力量,更好的保護腰椎,同時避免弓背。

3、保持3——5次均勻呼吸的時長,吸氣,回正。

重新回到山式站姿。

說明:

練習時,雙腿稍作內旋,幫助更好地完成屈髖,同時臀腿外側發力,幫助維持平衡,避免雙膝過於內扣,穩定骨盆。

在練習中,上半身並非處於垂直於地面的狀態,而需要做到更多前傾。

臀部稍向後靠,激活臀腿後側力量,避免股四頭肌過多的參與。

此練習可以幫助我們加強脛骨前肌的力量,同時幫助腓腸肌與比目魚肌得到伸展,通過它們的離心收縮使雙腳足跟落地。

體式四:下犬式

做法:

1、四角板凳式時跪立於地板上,雙腳分開與髖等寬。

2、呼氣,身體從地板上抬起,向上推送臀部,手臂伸直,頭部向下。

踮起腳尖,微屈雙膝。

3、小臂內旋,虎口壓實於地面。

大臂外旋,肩胛骨下沉,啟動菱形肌與斜方肌中束,將肩胛骨拉向身體中線。

4、再次配合呼氣,緩慢伸直雙腿,嘗試足跟落地。

如果感覺困難,可以保持屈膝的狀態,嘗試足跟落地。

雙腳內、外緣均勻落地,如果可以,嘗試上抬腳趾。

說明:

在練習中避免弓背,但很多人在這個練習中也會伴有壓肩的狀態,我們需要通過力量控制,保持背部與胸廓的相對穩定,收緊腹部,同時配合大腿稍作內旋。

練習中需要啟動脛骨前肌完成背屈,同時,這個動作也能夠很好的伸展膕繩肌,比目魚肌與腓腸肌。

體式五:摩天式

做法:

1、雙腳併攏站立,或雙腳分開與髖等寬的距離。

雙手自然放於身體兩側,保持脊柱延展,雙肩下沉,收腹收肋。

2、吸氣,雙手向上高舉,手指交扣,翻轉掌心向上,同時踮腳尖,足跟離地。

3、保持順暢的呼吸,維持呼吸的穩定,吸氣時抬頭,視線看向天花板的位置,有感受困難,可以平視前方一固定的點,幫助維持身體的穩定。

保持3-5次均勻呼吸的時長,呼氣手臂落下,結束練習。

說明:

練習中保持腹部、臀部收緊,避免重心過度向前,同時避免塌腰或弓背。

手臂上舉時注意沉肩向下,上提胸腔,同時避免肋骨外翻,控制胸廓與背部的相對穩定。

體式六:腳趾抓地訓練

進行用腳趾抓住小物體的訓練,或站立於地板上,通過進行腳趾抓地動作。

20次,3組練習。

通過簡單的單腿站立瑜伽體式進行平衡能力的訓練,使身體排列在足部所有的支撐點上。

體式七:手抓大腳趾式

做法:

1、山式站姿站立,雙腳併攏或分開與髖部同寬的距離。

2、雙手扶髖,重心放於左腳,呼氣時屈右膝,右手前三指抓右腳大腳趾。

3、吸氣,左臂側平舉,收腹收肋,保持脊柱向上延展。

呼氣,沉肩向下,平視前方一點,幫助保持穩定。

4、保持3—5次均勻呼吸的時長,吸氣,回正,換側練習。

說明:

支撐一側腿足底內、外緣均勻壓向地板。

屈膝一側腿足底內緣向下壓,保持足底平行於地板。

手肘與膝產生內側相互對抗,展肩向後。

運用不同的支撐體式,使身體在動態中保持平衡。

體式八:貓平衡式

做法:

1、跪姿,雙手置於雙肩正下方,雙膝置於髖部正下方。

保持腹部收緊,脊柱向前延展。

2、吸氣,右腿向後蹬出直至與地面平行,保持右大腿內旋,腳趾回勾,臀部水平。

3、呼氣,穩定雙肩,伸展左臂向前,掌心向內。

4、保持3—5次均勻呼吸,穩定核心。

吸氣,回正。

換側練習。

說明:

練習中避免拱背,保持胸廓與肩胛骨相對穩定。

收緊腹部,避免腰部向下塌陷。

手臂上抬時,避免聳肩。

腿部向後抬起時,感受臀部和腿部後側主動發力。

啟動身體核心肌群力量,幫助在平衡支撐體位中保持穩定。

足部的健康是人體健康的一個重要的環節,而足部骨骼的健康又是足部健康當中最為主要的部分。

足部平衡的實現,對人體現在的健康有著重大的影響。

為重要的是,足部平衡的實現,對健康的延續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保養足部何以談養生。

愛護你和她/他,從足底開始吧!

愛護你的足底,也是美腿養成的重要一步,想更系統地練出細長直的美腿,戳下方文字呦!

每天10分鐘,打造超模美腿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