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不運動 71.7%受訪者歸因課業負擔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自2007年以來,國家積極鼓勵各學校開展陽光體育運動。

然而,在一些學校卻存在「午自習」、課間十分鐘學生不能隨意自由活動等現象。

國家體育總局近日發布的《2014年全民健身活動狀況調查公報》顯示,44.2%的青少年不參加體育鍛鍊的原因是「怕影響學習」。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2005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僅12.9%的受訪者表示自己身邊中小學生每周體育運動量為7小時以上,78.3%的受訪者發現自己身邊「小胖墩」「小眼鏡」增多, 71.7%的受訪者認為中小學生不運動是因為課業負擔太重。

受訪者中,00後占1.6%,90後占25.7%,80後占45.5%,70後占19.5%,60後及以上占7.5%。

54.1%受訪者身邊中小學生課間十分鐘不能戶外活動

調查顯示,78.3%的受訪者認為身邊「小胖墩」「小眼鏡」增多,70.6%的受訪者認為身邊的中小學生體質體能差,53.7%的受訪者表示現今「宅童」普遍,僅有9.5%的受訪者認為現在中小學生體育能力強。

在體育運動的時間上,50.1%的受訪者觀察身邊中小學生每周運動量為1~3小時,36.9%的受訪者發現身邊中小學生每周運動量為4~6小時。

僅12.9%受訪者表示身邊中小學生每周有7小時以上運動量。

江西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初三年級的江新(化名)表示,因為中考壓力,自己運動時間很少。

「我很喜歡打羽毛球,以前一周還可以打三四次,但隨著作業增多,現在一兩次都很難,臨近考試時更是一次也打不了」。

不僅是中小學學生運動時間少,記者採訪中發現一些學校的課間十分鐘也「變了味」。

「孩子放學回家和我說他們現在課間十分鐘不能出教室。

」北京市海淀區某小學一年級學生的家長王凱(化名)對此表示震驚。

「我們小時候,課間十分鐘大家都在操場上撒歡兒。

現在,除了上廁所和喝水外,孩子只能在教室里待著」。

在詢問了身邊的家長朋友後,王凱發現,在北京東城、西城等區域的一些學校也有類似的規定。

在部分學校,為了防止課間學生瘋跑打鬧出問題,老師還會對課間能夠保持安靜的孩子進行獎勵。

「學校這麼做的原因多半出於安全考慮。

」不過,雖然能夠理解學校的做法,但王凱覺得,這樣的管理方法有些「因噎廢食」。

「本來上課40分鐘就很費腦子,課間十分鐘是一種有效的調劑,可以讓孩子在教室外轉一轉、遠眺放鬆,讓眼睛和大腦都得到充分的休息。

但現在,孩子連教學樓都出不了。

這豈不變成了校園『圈養』?」王凱擔心,長此以往,孩子不僅容易近視,還會變得呆頭呆腦,活潑的天性受到壓抑。

江新也提到:「雖然上午的課間時間是可以自由活動的,但是一般都不會去活動,因為有時候老師會拖堂,或者學生自己也有事要做,就不會出去。

下午課間十分鐘是不能活動的,只能在教室,學校的制度就是這樣」。

在對中小學生體育活動狀況的調查中,60.6%的受訪者表示身邊中小學生體育課次數太少,54.1%的受訪者表示身邊中小學生課間十分鐘不能在室外自由活動,36.9%的受訪者表示身邊一些學校取消了較劇烈的體育運動項目,36.7%的受訪者表示身邊中小學生存在突擊式應付體育測試的情況,26.0%的受訪者發現身邊的中小學生需要上「午自習」。

「意識到孩子總在教室待著不好,孩子的班主任會在天氣好的時候給家長留言,讓家長多帶孩子戶外活動。

可孩子白天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啊。

」王凱有些哭笑不得。

71.7%受訪者認為中小學生不運動的原因是課業負擔太重

受訪者認為中小學生不運動的原因有哪些?調查中,「課業負擔太重」(71.7%)成首要原因。

接下來是學校不重視體育運動(50.8%)和學生自身對運動缺乏興趣(37.8%)。

正面臨著學業與運動難以兼顧局面的江同學表示,現在考試機制不太科學。

「文化課考試要求很高,體育課要求也很高,經常練習還是達不到考試標準。

特別是長跑,滿分的要求太高了。

」江同學認為,現行的體育考核標準應該有所調整,或者是把學習的負擔降低一些,否則時間根本不夠用。

在受訪者看來,影響中小學生不運動的原因還有「擔心運動有風險」(35.2%)、「缺乏有吸引力的體育活動」(34.6%)、「體育課質量不高」(33.5%)、「家長不鼓勵運動」(28.9%)、「學校及社區體育設施不健全」(24.1%)等。

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丹鳳小學六年級的趙同學說:「我們上體育課一般就跑兩圈步,跑完步後就是自由活動。

目前沒有專門教足球、籃球的體育老師,也沒有籃球、足球等體育比賽。

」不過趙同學表示學校里有羽毛球場、籃球場、桌球場等場地設施,同學們一般都會去玩。

張彥祥表示,目前學校的體育必修課嚴格按照大綱要求的內容和課時來教授,包括跑步、投沙包、坐位體前屈等項目。

體育選修課加入了三大球(籃球、排球、足球)、跆拳道、空手道等內容,學生可根據自己所在的年級和興趣選擇上哪些選修課。

針對一些體育課被擠占、學生運動不到一小時的情況,張彥祥表示,「擠占體育課的情況基本不存在」。

「現在學生體育運動意識比以前強,特別愛上體育課,不上體育課還要給學生一個理由。

」他介紹,學校所在地區的孩子經常是家裡的樓和學校的樓「兩點一線」地跑,很少活動,正常條件下每天兩次的課間操和體育課儘量要求每個學生都參加。

「如果學生不參與,需要出示區級以上醫院的證明。

」他說,「這樣就保證了學生在校期間有一個小時的體育鍛鍊,包括做課間操。

不過,張老師也坦言,確實有些學生對體育必修課的興趣不濃,有牴觸心理。

「這種情況下我們也不斷對學生強調體育運動的重要性,也會與家長溝通。

」但他表示,獨生子女的嬌慣造成的體育鍛鍊意識不強還是影響了體育課學習的效果,所以只能儘量按照大綱要求有目的和針對性地安排學生開展體育運動。

北京市海淀區某小學教師季靜(化名)認為,目前體育變成了一種課程、一種任務。

「體育老師也非常累,工作量不比其他老師輕。

現在三年級、四年級、六年級都要對體育進行抽測,抽測結果還要在全區排名,所以他們的任務也很重。

導致體育課會重點訓練需要進行體質抽查的項目」。

目前陽光體育運動在校落實還有哪些困難?「學生安全」成為懸在學校老師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近幾年因為體育運動的意外或事故而給學校和老師造成不少心理壓力。

我們曾一度把學校的高危體育設施都取消了。

」張彥祥舉例,「比如單槓,確實存在安全隱患。

但是在孩子上初中後,還是會按照大綱考核要求繼續進行雙槓、單槓等方面的訓練。

但在一些可能具有潛在危險的體育設施和體育項目的選擇上還是很謹慎的。

即使如此,一些意外仍不可避免。

張彥祥舉例,曾有兩個孩子在爭搶籃球的過程中導致一個孩子手骨骨折。

「一開始與家長的溝通還是很順利的,但到了賠償的部分無法達成一致,家長就起訴學校。

」張彥祥解釋,這種衝撞性的球類運動很容易發生意外,但是家長覺得孩子在學校上課出事,學校就要負全責。

「此類事情讓老師們都很疲累,有時甚至耽誤正常的教學工作」。

安全因素也使學校在體育課程的安排上「被束縛了手腳」。

「比如我們原來足球比賽是踢9人賽或7人賽。

現在出於安全考慮,就踢5人賽。

這樣場地小,身體衝撞不是很激烈,也方便老師組織。

還可以同時開兩場比賽。

」張彥祥說,「但相對地,對提升學生足球水平也有影響。

一些特別優秀的孩子總踢5人賽,去踢11人比賽時對抗性比不過人家,比賽意識也不行,成績會慢慢下滑。

我們也在考慮這方面的問題,所以在選修課之外引進專業的足球教練做培訓。

對於一些學校及家長出於安全考慮不鼓勵學生參與體育活動,7.7%的受訪者表示非常支持此種做法,20.6%的受訪者表示比較支持,44.0%的受訪者不太支持此舉,18.5%的受訪者則非常反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