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師大課堂颳起改革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今年秋季開學後,山西師範大學的學生髮現,以往老師講、學生聽的「滿堂灌」教學方式不見了,以預習、討論、講授、實踐活動等為環節的模式正在形成。
其變其化,是以課堂教學改革為突破口的人才培養模式的全面變革
「你想了解時尚,必須了解傳統」「在這個世界上,不要充當看客,每個人都是當事人」,9月18日至21日,曾為央視主持人、「金話筒」獎獲得者白燕升被聘為山西師大特聘教授,為傳媒和戲曲專業學生授課16課時,計入學分。
山西師大是白燕升在大學開設選修課的第一站,他以詩一樣的語言讓學生領略了京劇、崑曲等傳統戲曲的魅力,也讓老師們感受到校方的改革決心和良苦用心。
這還只是開始。
「十三五」期間,該校將圍繞「一體兩翼」3個學科群,「多點協同」4個重點學科和6個重點學科方向,實施學科建設攀升計劃,著力打造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師範大學。
10月16日,學校黨委書記符惠明、校長衛建國告訴記者:「為配合這一計劃和目標,今年3月開始,我們在全校進行了以『改造我們的課堂』為主題的大討論活動,通過舉辦講座、學習資料等形式,對8方面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5月初形成共識,決定以課堂教學改革為突破口,實施人才培養模式全面改革。
」
中學「倒逼」
山西師大物信學院1401班王強告訴記者:「我高中在古交二中就讀,當時老師就讓我們課前預習、課上討論、課下完成作業。
」王強性格開朗,善於思考,學習成績顯著提高,並順利升入大學。
「上大學後第一年,這種教學方式幾乎見不到了。
」
令王強沒想到的是,本學期開始,楊紅萍老師的《熱力與統計物理學》課,又要求他們課前預習、課中討論、課後完成作業。
「高中的教學方式又回來了!」王強激動地說。
其實,早在5年前,面對在校生由數千名發展到2萬餘名,課堂教學質量下降的現實,面對中學教改全面鋪開、亮點頻閃的「倒逼」壓力,山西師大就及時修訂了校領導聽課制度,出台了相關配套措施,以推動和提高教學水平和創新能力。
這一改革成效顯著。
但如何從更深層面激發教師的課堂教學活力和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一個更大的改革方案開始醞釀、發酵,並在今年上半年浮出水面。
三位一體
傳統課堂教學只完成了知識傳授,不注重學生主動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的養成,尤其是忽視對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致使學生的上課熱情、動力和積極性都不高,主動提問意識不夠,批判質疑能力較差。
衛建國說:「課改試圖改變現有的單一課堂講授模式,建設『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提高教學效果,提升學習水平,最終使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課堂模式真正形成。
」
山西師大政法學院趙秀芳老師較早進行了課改實驗。
她告訴記者:「課改前,多數學生還是喜歡『你講我聽』。
為改變這一狀況,2014年起,我開始在自己代的《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中試行『514』循環課堂,即在兩節課100分鐘內,先是50分鐘學生討論,再是10分鐘教師評述,最後是40分鐘講授新課。
」
「由於這些知識高中時已經粗淺學過,再加上受小說、演義、戲劇等文學、影視作品的影響,甚至受錯誤觀點誤導,個別學生對『清末新政為何沒能挽救清王朝的命運』等問題認識不清,無形中增加了備課時間和課堂駕馭難度。
」
經過近3年堅持,教學效果大變:原來點名發言變成了搶著發言,原來的到點下課變成了拖堂半小時還意猶未盡。
更令人欣喜的是,學生的政治立場更加堅定,知識結構趨於完整,寫作、口語表達能力明顯提高,「三位一體」培養模式初見成效。
「只有老師堅持,學生才能堅持。
」趙秀芳說。
把課上「少」
「不要認為你不教,學生就不會;不要認為你教不好,學生就學不好;不要認為你教得多,學生就學得多;不要認為你教得好,學生就學得好。
」衛建國說:「在網際網路時代,知識和信息是開放的,知識壟斷在個別人手裡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這就逼著教師要在課堂上少講、精講,學生在課下能獲取的知識課堂上不要再講,擠出的時間要與學生一起分享學習經驗和體悟。
」
能少則少,能壓則壓。
本著這一原則,歷史與旅遊文化學院、政法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的學分和課時,本學期起大幅壓縮:本科4年,165個學分壓縮到約130個,2600個課時減少到約2000個。
「少」的背後是精心設計的課改原則。
少講、精講是按照教學大綱要求,改變教師教的方式和學生學的方式,把老師角色由「學科知識專家」轉變為「教學引導者」。
「少」牽一髮而動全身。
大學的人才培養是包括課堂教學、實踐能力、考核評價等在內的完整體系,每一項都是系統工程。
以學業成績考核評價為例,改革前只統計課程成績得分,改革後要求加強教學過程考核,實行「以過程性考核為主」的學業考核制,平時成績在總成績中所占比例,文科不低於40%,理科不低於30%。
這就是說,學生每節課的表現、平時作業完成好壞、實踐活動得分都將計入最終成績。
「少」是對課程體系和質量的更高要求。
改革前,教師可以照本宣科,改革後,教師要將本學科前沿知識、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實踐經驗融入課堂教學。
各學科都要開列本科4年應閱讀的經典著作和前沿文獻書單,根據課程進度隨機抽查閱讀情況。
同時要重點打造4至6門在全校有影響的通識課程,建設60門校級優質課程,開發4門左右的精品資源共享課,以網絡課程形式向全校開放。
壓下的課時和學分如何「填補」?山西師大的配套措施讓學生拍手叫好。
上網學習可拿學分!引進100門網絡通識課程,建立學生網絡課程學分認定機制。
選修課拿學分成了「硬任務」!此外,學生的科技發明、文化創意、科研成果、競賽成績等,都計入課外實踐能力學分。
千萬元保障
為避免「年年喊教改,年年沒變化」「教改說在嘴上,科研落在實處」的現象再次出現,這次改革,山西師大拿出每年近1000萬元資金做保障。
遴選20個校級優勢專業進行建設,在「十三五」前3年,每個專業資助30萬元,用於教師培訓、資料建設、學術交流等。
建設60門校級優質課程,在「十三五」前3年,每門資助10萬元;設立「蒔英學者」教學獎勵計劃,每人獎勵10萬元;設立教學改革創新基金,每年約30萬元。
衛建國說:「這1000萬元投入全部是圍繞提高課堂教學進行的,因為我們是師範院校,培養的是人民教師,如果將來各個知名中學中沒有我們的畢業生,那我們的教育是失敗的。
」
符惠明說:「為用好、用足、用活這些資金,學校各級黨委(支部)牢固確立了『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中心』的黨建工作理念,明確了人才培養這個中心任務,把黨建工作滲透到中心工作中,杜絕了黨建工作和中心工作『兩張皮』現象。
」
「教學改革是一個漸進過程,不能急於求成,不能違背教學規律和人才培養規律。
但同時也要有緊迫感,要先做起來,能開展的先開展,做中學,做中改。
」衛建國表示。
教學改革沒有完成時,好課永遠在路上。
本報記者張雋波
「聚光鏡」教學改革的成功密碼——杭州師範大學東城中學實施「思維課堂」的啟示
華東師範大學郅庭瑾教授在2007 年出版的《為思維而教》一書中指出,資訊時代「真正重要的不是知識數量的多少,在於能否找到有用的知識,是否善於運用知識」。將近十年過去了,世界正邁向一個高度智能化的...
翻轉課堂教學遭遇翻轉困境
翻轉課堂作為當下盛行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並非最近幾年才突然出現的,而是經過多位教師的努力才被逐步開發出來。早在1965年,美國史丹福大學就成功研發了小學數學電腦輔助教學實驗,嘗試通過電腦指導小學...
高效課堂模式之殤及實踐超越
花文鳳,西北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博士研究生,蘭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教研員(甘肅 蘭州 730070)。 內容提要:高效課堂是落實課程改革價值理性的應然期待,但由於對教學模式的認識存在偏差,實際上卻「淪...
基於iPad的高校演播室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究
翻轉課堂的教育理念已成為當前教育改革的新思潮,通過將傳統課堂中知識傳授與知識內化兩大階段的顛倒,實現對傳統課堂教學的變革。文章針對高校演播室教學存在的問題,結合iPad的功能特點,提出了基於iP...
焦健利—-翻轉課堂的趨勢與教學實踐
隨著信息與通訊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技術在教育領域廣泛而深入的實踐推進,以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為代表的教育技術創新應用倍受業界矚目。網際網路催生了「網絡三課」——慕課、微課、翻轉課堂。慕課,簡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