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跑步是大腿帶動小腿向前?不,是送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很多人的眼裡,跑步就是將腿邁出去,讓兩條腿倒騰起來。
這其實是典型的用大腿發力帶動小腿,而沒有用到髖部轉動的跑步。
今天就跟大家說一說跑步中的「黃金技術」——送髖。
送髖做得好,不僅能跑得快,還能減少傷病。
對於想要追求成績的進階跑者來說,應該做到「以髖為軸,核心發力,帶動大腿,大腿帶小腿」的跑法,簡單說就是要學會「送髖」。
利用到送髖技術的運動項目有很多,大都是跑跳類的,比如短跑,中長跑,競走還有跳躍項目。
這也說明送髖技術的重要性。
在中長跑項目中,送髖技術的好壞,直接影響步幅的提高,還會影響步頻的快慢。
而步頻與步幅是跑步速度快慢的兩大決定性因素,所以會直接影響跑步成績,因此,送髖技術的訓練非常重要。
簡單說來,不會送髖的人跑步就像坐著跑,整個人坐在自己腰上,完全靠大腿發力朝前。
看著很笨重,重心被壓後住,步幅放不開。
而會送髖的人跑步就像騰空一樣。
兩個腿跑起來像滾動的車輪。
重心一直在身體外面的前方,重心被推著走。
所謂的「送髖」是指跑步時骨盆繞支撐腿髖關節進行同側傾,同側轉動和後傾的聯合運動。
在跑步時去感覺髖部的轉動,將髖視為發力的中樞,以髖帶動腿,提高對髖關節肌肉的支配能力。
這樣可以使人體重心前移,增大擺動腿前擺的幅度,從而增大步幅,繼而提升配速。
跑步時去感覺髖部的轉動,將髖視為發力的中樞,以髖帶動腿,提高對髖關節肌肉的本體支配。
這需要一個過程,等你能清楚地感覺出髖和大腿肌肉本體感覺支配的不同,再去控制兩者間的發力順序和協調關係,形成合力以後,技術動作會要明顯改善,速度變快,跑起來也會變輕鬆。
送髖並不是劇烈的擺動、不是大幅度扭腰。
跑步中髖部發生「角位移」而不是「線位移」,應該是「轉動」而不是「平移」。
這種輕微隱蔽的側腰發力和自然送髖的小細節,需要通過訓練才能慢慢體會。
跑步技術中的主動送髖,腰是會扭動的。
跑步時腰部不動,這樣不好,要有意識地用上腰的力量,能夠跑得更輕快。
開始的時候會不習慣,會覺得比較耗體力,但經過長時間反覆的去做慢慢就會習慣和體會到此技術的好處的。
把腰力用上,能提高成績。
其實,大腿帶動小腿,伸展髖關節的過程中,就是使用腰力的時候。
通常我們常說這樣一句話,跑步時腿前擺摺疊時要積極送髖,注意髖部的轉動和放鬆。
典型的送髖動作表現在競走運動員身上,競走運動員步長和步頻的增加依賴於髖關節的轉動較大。
一般人跑步時喜歡將意念集中在大腿上,不太注意髖部的轉動,喜歡注意大腿的動作,以大腿帶動髖,而不是以髖為軸帶動大腿,這裡面有一個主動和被動的問題,形成的合力是差別很大的。
收髖主要依靠於大腿後群和臀部肌群的力量,這更是一般運動員的弱項。
收髖慢也是造成步頻慢的主要原因之一。
送髖技術由三個環節組成:送髖的關節角度、送髖的方向、送髖的幅度。
1. 送髖的角度
送髖的角度是影響步頻的主要因素之一,要提高送髖頻率的首要條件是高抬大腿。
大腿和軀幹可以大於90度夾角。
2. 送髖的方向
送髖的方向是指大腿的擺動軌跡和速度方向的夾角。
正確的送髖方向和速度方向相一致,即前後方向擺動。
因為髖的擺動存在慣性,前後方向送髖所產生的慣力不會產生分力效應。
如果送髖的方向不和速度方向相一致,而是和速度方向形成角度,那麼由於慣力所產生的分力效應會使身體重心的投影軌跡形成曲線,使運動員多跑一段距離。
這不僅在時間上影響運動員的成績,而且由於多跑的距離所做的無用功多消耗了體力和能量。
3. 送髖的幅度
送髖的幅度是指大腿和軀幹的角度變化。
在運動中臂和腿具有相互協調的關係,相互制約,相互影響。
由於臂和腿是同步的擺動關係,臂的頻率條件並沒有明顯的表現出來,但是臂具有了提高步幅和步頻的主動性和條件。
例如,在衝刺跑中,可以通過加大擺臂幅度來帶動送髖,達到提高步幅的目的。
如何跑得更快?這幾個方法知道了,你的水平就會提升!
我就是一個資深的跑步者,在我跑步的過程中,我確實遇到了許多與跑步相關的問題,而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在我們跑步的過程中,隨著跑步時間的增加我們自身的跑步水平會被限制住,怎麼突破也突破不了,這讓...
【小聶跑法】小腿提拉摺疊技術的實際運用
文/小聶教練有跑友會容易理解跑動中小腿提拉的幅度,在過去我的文章也多次表達過:跑動中的提拉幅度是可以根據前進速度,也就是前傾角度去調整的。速度越快,提拉幅度越大;反過來,速度越慢,提拉幅度就越小...